當前位置:首頁 » 培訓機構 » 全國穴位埋線培訓專家

全國穴位埋線培訓專家

發布時間: 2020-11-24 07:44:43

A. 埋線的穴位埋線

中醫穴位埋線的發展
穴位埋線起源於石家莊,西醫埋線的發明人為陸建,中醫埋線的創始人為任樹森,兩種埋線的區別在於指導理論不同 ,2005年,國家衛生部對於中醫穴位埋線予以了充分肯定,並將其列為百年百項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之一,2007年,在河北省衛生廳中醫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首先於2007年在河北省批准成立了河北省中醫葯學會中醫埋線療法專業委員會,這在官方學術領域為第一家.<<河北日報>>予以了報道,在河北省中醫葯管理局的推薦下,2010年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組織王國強部長主編的<<中醫適宜技術手冊第三冊>>,任樹森編寫了第八章<<中醫穴位埋線>>,將中醫埋線療法列為中醫適宜技術重點推廣項目,向全國推廣,其中穴位埋線的操作手法為任氏兩快一慢此手法被重點推廣,此書已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全國,為配合中醫埋線療法的推廣.2011年任樹森主編了<<中醫穴位埋線療法>>一書,此書由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向全國發行,現已再版發行.
它的主要效應有: 穴位封閉效應 埋線前進行的局部麻醉,作用於皮膚,相當於穴位封閉的方法。皮膚上的穴位通過經絡溝通和聯系臟腑,局麻產生的刺激沖動可起到調整臟腑,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的作用。
2.針刺效應,埋針效應
埋線時的針刺入穴位,通過刺激手法,均可產生酸脹感覺,埋入的葯線,可代替針灸針在穴位內產生針刺效應。同時葯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吸收,也達到埋針作用。
3.組織療法效應
葯線作為一種異體蛋白,埋入穴位以後相當於異種組織移植,可使人體產生變態反應,使淋巴細胞致敏,其細胞又配合體液中的抗體,巨噬細胞等,反過來破壞分解、液化葯線,使之變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後被吞噬吸收,同時產生多種淋巴因子。這些抗原刺激物對穴位產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學刺激,使局部組織產生變態反應和無菌性炎症,及至出現全身反應,從而對穴位局部產生刺激作用的同時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激發人體免疫功能,調節身體有關臟腑器官功能,使活動趨於平衡,疾病得到治癒。
總之,埋線療法集多種刺激效應於一體,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發揮作用,形成一種復雜而持久柔和的非特異性刺激沖動,一部分傳入神經到相應節段的脊髓後角,抑制相鄰的病理信息,內傳臟腑起調節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後角上傳大腦皮層,加強中樞對病理刺激傳入興奮的干擾、抑制和替代,再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來調整臟腑,使疾病達到治癒的目的。
主要作用
1、協調臟腑,平衡陰陽
埋線的各種效應及刺激過程,形成一種復雜的刺激信息,通過經絡的輸入,作用於機體,導致功能亢進者受到抑制,衰弱者產生興奮,起到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的偏勝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復相對平衡。
2、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疼痛與經絡閉塞,氣血失調有關,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埋線療法有「制其神,令氣易行」,它能轉移或抑制與疼痛有關的「神」的活動,使「經氣」通暢而達鎮靜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使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得以恢復正常。
3、補虛瀉實,扶正祛邪
埋葯線的多種效應,一般具有興奮的作用,對身體功能減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補虛扶正的作用。
總之,埋線療法的三大作用,相互關聯,其作用方式是雙向的功能調整,調整的結果是提高了機體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從而促使人體恢復正常功能。

B. 埋線怎麼定學穴位呢定那些穴位

穴位埋線療法是將羊腸線埋入穴位,利用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刺激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古書中並無記載,為近人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按照經絡原理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針灸療法。羊腸線刺激經絡穴位後,體內肌肉合成代謝升高,分解代謝降低,肌蛋白、糖類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降低,從而提高了肌肉的營養和代謝。羊腸線的刺激作用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並能改善血液循環。

「操作方法」

1.穿刺針埋線法:常規消毒局部皮膚,鑷取一段約1~2厘米長已消毒的羊腸線,放置在腰椎穿刺針針管的前端,後接針芯,左手拇、食指綳緊或提起進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刺入到所需深度,當出現針感後,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敷蓋消毒紗布。也可用9號注射針針頭作套管,28號2寸長的毫針剪去針頭作針芯,將00號羊腸線1~1.5厘米放入針頭內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同前。用特製的埋線針埋線時,局部皮膚消毒後,以0.5~1%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剪取羊腸線一段(約1厘米長),套在埋線針尖缺口上,兩端用血管鉗夾住,右手持針,左手持鉗,針尖缺口向下以15°~40°方向刺入,待針頭完全埋入皮下,再進針0.5厘米,隨後把針退出,用棉球或紗布壓迫針孔片刻,再用紗布敷蓋保護創口。

2.三角針埋線法:在距離穴位兩側1~2厘米處,用龍膽紫作進出針點的標記。皮膚消毒後,在標記處用0.5~1%產鹽酸普魯卡因作皮內麻醉,用持針器夾住帶羊腸線的皮膚縫合針,從一側局麻點刺入,穿過穴位下方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從對側局麻點穿出,捏起兩針孔之間的皮緊貼皮膚剪斷兩端線頭,放鬆皮膚,輕輕揉按局部,使腸線完全埋入皮下組織內,敷蓋紗布3~5天,每次可用1~3個穴位,一般20~30天埋線1次。

3.切開埋線法:在選定的穴位上用0.5%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用刀尖劃開皮膚(0.5~1厘米),先將血管鉗探入穴位深處,經過淺筋膜達肌層探找酸感點按摩數秒鍾,休息1~2分鍾,然後用0.5~1厘米長的羊腸線4~5根埋於肌層內,羊腸線不能埋在脂肪層或過淺,以防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處用絲線縫合,蓋上消毒紗布,5~7天後拆去絲線。

埋線多選用肌肉比較豐滿的部位穴位,以腰部及腰部穴最常用,選穴原則與針刺療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簡。每次埋線1~3穴,可間隔2~4周治療1次。

「禁忌症」

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潰瘍時不宜埋線,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嚴重心臟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針埋線時操作要輕、准、防止斷針。

2.埋線最好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頭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

3.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臟、大血管和神經干,以免造成功能障礙和疼痛。

4.羊腸線用剩後,可浸泡75%酒清中,或用新潔爾滅處理,臨用時再用生理鹽水浸泡。

5.在一個穴位上作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6.注意術後反應。一種屬於正常反應,由於刺激損傷及羊腸線刺激,在1~5天內,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無菌性炎症反應。少數病例反應較重,切口處有少量滲出液,亦屬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要處理,若滲液較多凸出皮膚表面時,可將乳白色滲液擠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蓋消毒紗布。施術後患肢局部溫度也會升高,可持續3~7天。少數病人可有全身反應,即埋線後4~24小時內體溫上升,一般約在38℃左右,局部無感染現象,持續2 ~ 4天後體溫恢復正常。埋線後還可有白細胞總數及中性多形粒細胞計數的增高現象,應注意觀察。

另一種則是異常反應,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少數病人因治療中無菌操作不嚴或傷口保護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療後3~4天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加劇,並可伴有發熱,應予局部熱敷及抗感染處理。

(2)個別病人對羊腸線過敏,治療後出現局部紅腫、瘙癢、發熱等反應,甚至切口處脂肪液化,羊腸線溢出,應適當作抗過敏處理。

(3)神經損傷。如感覺神經損傷,會出現神經分布區皮膚感覺障礙。運動神經損傷,會出現神經支配的肌肉群癱瘓。如損傷坐骨神經、腓神經,會引起足下垂和足大趾不能背屈。發生此種現象,應及時抽出羊腸線,並經予適當處理。

「按語」

穴位埋線療法同針灸相比有減少治療的次數卻不影響療效的優點,因而在就醫較困難的農村和邊遠地區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C. 學習埋線穴位好記嗎

穴位 十二經 奇經八脈 ,要全部學到是需要時間的。但著重學一些常用的還是不難

D. 哪裡的穴位埋線療法最好

穴位埋線療法
穴位埋線是將羊腸線埋入穴位,利用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刺激作用治療疾病的方法。多用於哮喘、胃痛、腹瀉、遺尿、面癱、癲癇、腰腿痛、痿證以及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神經官能症等。
穴位埋線器材和穴位選擇皮膚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鑷子、埋線針或經改制的12號腰椎穿刺針(將針芯前端磨平)、持針器、0~1號鉻制羊腸線,0.5-1%鹽酸普魯卡因、剪刀、消毒紗布及敷料等。埋線針是堅韌特製的金屬鉤針,長約12~15cm,針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如用切開法需備尖頭手術刀片、手術刀柄、三角縫針等。

埋線多選肌肉比較豐滿的部位的穴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如哮喘取肺俞,胃病取脾俞、胃俞、中脘等。選穴原則與針刺療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簡,每次埋線1-3穴,可間隔2-4周治療一次。
穴位埋線注意事項(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針埋線時操作要輕、准,防止斷針。

(2)埋線最好埋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

(3)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臟、大血管和神經干(不要直接結扎神經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礙和疼痛。

(4)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潰瘍時不宜埋線。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嚴重心臟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5)羊腸線用剩後,可浸泡在70%酒精中,或用新潔爾滅處理,臨用時再用生理鹽水浸泡。

(6)在一個穴位上作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7)注意術後反應,有異常現象應及時處理。
穴位埋線術後反應1正常反應

由於刺激損傷及羊腸線(異性蛋白)刺激,在1-5天內,局部可出現紅、腫、痛、熱等無菌性炎症反應。少數病例反應較重,切口處有少量滲出液,亦屬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處理。若滲液較多凸出於皮膚表面時,可將乳白色滲液擠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蓋消毒紗布。施術後患肢局部溫度也會升高,可持續3-7天。少數病人可有全身反應,即埋線後4-24h內體溫上升,一般約在38度左右,局部無感染現象,持續2-4天後體溫恢復正常。埋線後還可有白細胞總數及中性多形核細胞計數的增高現象,應注意觀察。

2異常反應

(1)少數病人因治療中無菌操作不嚴或傷口保護不好,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療後3-4天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加劇,並可能伴有發燒。應予局部熱敷及抗感染處理。

(2)個別病人對羊腸線過敏,治療後出現局部紅腫、瘙癢、發熱等反應,甚至切口處脂肪液化,羊腸線溢出,應適當作抗過敏處理。

(3)神經損傷,如感覺神經損傷,會出現神經分布區皮膚感覺障礙;運動神經損傷,會出現所支配的肌肉群癱瘓,如損傷了坐骨神經,腓神經,會引起足下垂和足拇指不能背屈。如發生此種現象,應及時抽出羊腸線,並給予適當處理。

E. 埋線減肥培訓班哪兒的好

埋線減肥3大危害:
一、鋼針消毒不嚴格
"穴位埋線減肥"主要的器械是鋼針和羊腸線,對於這兩種器械,國外已經當作一次性用品,國內正規醫院也都提倡患者使用一次性針,雖不作強求,但至少要做到一人一針,使用後要經過專業的高壓蒸汽消毒,而這一點不正規醫院是很難做到的。一般醫院消毒大都是把鋼針放在酒精里浸泡,但酒精只能殺滅細菌,對於乙肝、丙肝等病毒是不起作用的。尤其是夏季揮發後的酒精濃度,可能還達不到75%,消毒效果就會更差。而鋼針插入人體穴位後,可能會碰破毛細血管,所以,如果在重復使用時,鋼針沒有經過充分的高溫高壓消毒,人與人之間,很易互相傳播血液類疾病,最易傳染的疾病是乙肝和艾滋病。
二、施針者存在問題
若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熟悉人體的穴位或解剖結構的話,就容易出現危險。"穴位埋線減肥"其實是針灸減肥的延伸,是一種侵入人體的醫療手段,雖然施針不是在致命的要害部位,但受針人在飢餓、體弱、疲勞等情況下,容易發生暈針。
三、埋線方位把握感不好,可能出現凹陷或神經損傷
"穴位埋線減肥"要求將羊腸線一半植入脂肪層,一半植入肌肉。如果失當,線單純植入了脂肪層,就會引起脂肪液化,埋線部位會因此而出現凹陷。倘若扎錯了穴位,嚴重的還會損傷人體的神經。

F. 穴位埋線和穴位封閉是什麼意思,要怎麼做

你好穴位埋線,也就是說把羊腸線埋入穴位代替針灸刺激皮膚,治療疾病。穴位封閉,也就是說把,中成葯或者局麻葯注入穴位。

G. 埋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是根據針灸學理論,通過針具和葯線在穴位內產生刺激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整臟腑,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線療法是幾千年中醫針灸經驗和30多年埋線療法經驗的精華融匯而成的一門新型學科,其適應症非常廣泛,尤其是對中西葯物乆治不愈的許多慢性病疑難病症,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療效,所起到的治療作用相當於針灸數十次的功效,其中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具有速效、長效、特效的優勢,經得起實踐檢驗,治療次數少,病員痛苦小,花錢少。穴位埋線優於當前多種醫療技術的療效,是我們一直共同尋找的最佳治療方法。
使用羊腸線或其他可吸收線體對穴位進行植入.是在針灸經絡理論的指導下,將醫用羊腸線埋入相應穴位區域,經過多種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達到疏通經絡氣血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穴位埋線後,腸線在體內軟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時,對穴位產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學刺激長達20天或更長時間,從而對穴位產生一種緩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長效針感效應」,長期發揮疏通經絡作用,達到「深納而久留之,以治頑疾」的效果。穴位埋線,每20~30天治療一次,避免較長時間、每日針灸之麻煩和痛苦,減少就診次數。因而,穴位埋線是一種長效、低創痛的針灸療法,它特別適用於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以及時間緊和害怕針灸痛苦的人。
穴位埋線療法是針灸的一種延伸和發展,是用特製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將人體可吸收的載體羊腸線(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應的穴位,長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氣、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氣血」的作用,從而調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經和內分泌功能,達到祛病強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埋線一次相當於針刺十次或數十次,療效持久鞏固,省時方便。
穴位埋線法是改良式的針灸,也是一種長效針灸,廣泛應用於埋線減肥祛斑除皺美容領域,另外也可以治療30多種臨床頑固病,一些中醫針灸學校也開設的有針灸埋線的短期技能培訓班,像河南康利針灸推拿學校開設的穴位埋線培訓班等眾多中醫針灸大師及機構也開設的有這種培訓,對於祖國傳統醫學的傳承做出重要貢獻。

H. 穴位埋線的注意事項

1 埋線療法所採用的針具及線體均為一次性的醫療產品,保證一人一針,用後按規定銷毀,避免了醫源性交叉感染,保證安全衛生。
2 埋線後局部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後針感得氣的反應。體質較柔弱或局部經脈不通者更明顯,一般持續時間為2~7天左右。
3 埋線後6~8小時內局部禁沾水,不影響正常的活動。
4 局部出現微腫、脹痛或青紫現象是個體差異的正常反應,是由於局部血液循環較慢,對線體的吸收過程相對延長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緩解,不影響任何療效。
5 體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淺,埋線後可能出現小硬節,不影響療效,但吸收較慢,一般1~3個月左右可吸收完全。
6 女性在月經期、孕娠期等特殊生理期時期盡量不埋線,對於月經量少或處於月經後期患者可由醫生視情況『辨證論治』埋線。
7 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潰瘍時不宜埋線。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嚴重心臟病、疤痕體質及有出血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8 此療法為綠色、無毒副作用,分為埋線治療期(15天埋線一次,三次為一療程)和埋線鞏固保健期(1~2個月埋線一次,三次為一療程)。
9 埋線期間主要忌食:油、糖。禁食:羊肉、豬肉、糖類、麵食、核桃、瓜子、花生、鹹菜、泡菜、動物內臟、咸雞蛋、松花蛋等。
10 可食用食物:蔬菜類:以黃瓜、冬瓜、芹菜為最好;
肉類:可選用牛肉、雞肉、兔肉、鴨肉、蝦肉、魚肉等;
蛋類:以煮雞蛋、茶雞蛋、牛奶、豆漿為主;
水果類:可選草莓、酸梨、西紅柿、蘋果等。
11 埋線後宜避風寒、調情志,以清淡飲食為主,忌煙酒、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2 如果埋線後局部出現紅腫熱痛者,請與醫生聯系,以做相應抗感染處理。
注意每日禁止進食時間為:16:00~17:00
20:00~21:00。

I. 穴位埋線療法的介紹

穴位埋線是將羊腸線等埋入穴位,一方面利用腸線作為異性蛋白埋入穴位可提高機體應激、抗炎能力;同時,腸線在組織中被分解吸收對穴位起到持續刺激作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埋線療法適應廣泛,一般來說,凡能用針刺療法治療的疾病,均可應用穴位植入療法治療,尤其對疼痛性疾患、功能性疾患、慢性疾病療效顯著。其特點如下:1.以線代針、針葯雙效穴位埋線是集多種方法(如針刺、埋針、穴注等)、多種效應於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其機理為多種刺激同時發揮作用。腸線作為一種異性蛋白埋入穴位後可提高機體營養代謝和應激、抗炎、抗過敏、抗病毒的能力,以達到治病的目的。2.刺激持久、療效鞏固《靈樞·終始》:「久病者,邪氣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腸線在組織中被分解吸收時,對穴位起到「長效針感」效應,延長了對經穴的有效刺激時間。對於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慢性、頑固性疾病療效顯著。3.就診次數少埋線療法一般15~20天治療一次,對於慢性疾病,就診次數減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J. 做穴位埋線要有資質嗎

醫師資質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