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應對與輿情管理培訓
Ⅰ 在葉東老師的輿情管理課程中,政府輿情應對及危機溝通中主要講了那幾條
輿情危機處置基本方法:
第一,做好互聯網輿情分析預警
自媒體時代,網路不僅成為集納信息、表達民意、監督社會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政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種重要表現。政府可以通過像應用像樂思輿情監測系統這樣的軟體,收集不同網路輿論聲音,掌握網路所反映的社會輿情動態,要做好分析和預警,一旦遭遇輿情危機,能夠積極有效的引導。由於網上匿名傳播的特點,使網路輿論更加能夠反映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宣洩各種不滿情緒,大量負面內容信息和批評意見都能夠在網上充分顯現,面對公眾意願訴求,政府應以事實為依據,高度重視網路輿情,積極回應,充分保障公眾權益的實現。做好互聯網輿情的分析預警是積極應對網上負面事件的基礎,把輿情與分心預警常態化,才能不至於在面對危機時手忙腳亂,不知所從。
第二,建立互聯網輿情處置預案
因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和交互性特點,信息傳播與擴散十分快捷,網路輿論的生成、發展和演進過程表現出快速、復雜、多變等不確定性特徵,這給常規輿情處置帶來困難。而建立互聯網輿情處置預案,在輿情預警的基礎上未雨綢繆,預先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以判斷和預設,制定相應的處置和引到預案,這樣既可以進一步強化對互聯網的宣傳運用,主動向網上發布權威信息和主導觀點,加大日常網上宣傳力度,又可以在面對突發網路負面事件和網路輿論危機面前,坦誠從容應對。建立互聯網輿情處置預案,有助於我們在處於網上輿論被動的情況下,抓住時機變被動為主動,贏得引導網上輿論良性發展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實現網路輿論和諧、健康發展的目標。
第三,明確互聯網輿情處置流程
互聯網輿情處置工作要警惕簡單地從主觀願望和局部利益出發,以傳統處置思維對輿論加以封堵、搪塞、推誘,更不能以虛假信息糊弄網民,而是要立足於事實,採取回應、疏導、說理的方法,坦誠地面對網路輿論的曝光、質疑和批評,贏得網路民意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將公共利益訴求、網路輿論訴求、工作目標訴求三者結合,謀求積極的輿論共鳴和社會共識。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政府部門之間相互配合,明確輿情處置流程,對相關信息及時共享,明確各部門在處置過程中的職責,保持統一口徑,以防出現因表態偏差激化矛盾。
第四,強化互聯網媒體溝通協調
對待一起突發的負面熱點事件,社會各種組織包括個體都可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建立各種虛擬網路輿情環境,並獲得相應的意見引導地位,對互聯網信息起到傳播者和把關人的作用。在網路信源超過人們信息接受能力的條件下,只有進入到人們普遍關注的相關網路議程才能發展為網上輿論熱點。負面信息內容也只有依託瀏覽量大的、有影響力的各類大型網站的傳播,才能放大議程影響,形成輿論危機;同時,也會被搜索網站置於搜索結果的靠前位置,帶動更多的網民參與到議程中。因此,強化互聯網媒體的溝通協調,特別是傳播影響力大的網站協調,通過加強供給和傳播把關,一方面有助於控制和防範各種失實信息、有害信息等惡意傳播所造成的社會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也為網上負面事件處置提供更為有效的信息傳播平台和輿論引導陣地。
第五,組織互聯網輿論有效引導
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駐存和傳播空間,在海量信息所匯流的輿論大潮中,由於不同人群利益訴求的差異,網上輿論熱點在總體反映公眾關注的同時,也存在著由各種網路推手或炒手出於某種利益需要而製造的網路熱點,並不能真實反映大多數人的共同關注和普遍訴求。同時,互動式的互聯網使每個人都成為廣義上的信息傳播者和輿論製造者,網上個體的參與雖然提高了傳播的有效性,但個體的網上行為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條件下,實現道德自覺是一個漸進過程,必然同時存在因個體差異、觀點分歧、利益膨脹等因素甚至是破壞、犯罪所導致的輿論無序和混亂,客觀上需要有組織地強化輿論引導,形成網上主流輿論。因而,在網路輿論存在各種無序因素的客觀情況下,有主題、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互聯網輿論的有效引導,是應對互聯網負面熱點事件傳播的根本要求和實現途徑。要充分發揮各網站媒體、網路發言人和網路評論員的作用,在互聯網常態宣傳,特別是在有負面熱點事件的傳播中,統一協調,形成合力,以正確的導向引領網上輿論的發展,服務社會公共利益和公眾普遍訴求。
Ⅱ 企業輿情危機應對怎麼做比較好
坦誠傾聽各抄方襲意見,從網路上全面收集、查閱危機的相關信息,回答網友的質問。全面告知事實真相,積極有效進行承諾。
樂思輿情工作室綜合各方面的輿情事件分析和結合政府輿情工作的處理方案,大致可以精煉為下面幾大要素:
1、適當調整企業管理思路,認真分析輿情問題重點因素,穩定事態發展,力爭從「維穩」到「促和」。
2、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優化人員配置,資源合理利用。
3、「問於消費者」,積極採納網民(實際上也是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
4、信息時代,注重互聯網,重視網路言論,提高企業信用度。
5、突發事件迅速反應,危機管理泰然自若,面對不利於企業的輿情信息時,不能一味的封鎖消息、刪除消息、屏蔽信息,不能以「堵」為主要處理方法,敢於承認錯誤才能創造新的高峰。
6、在做到以上這些後,還要堅持向消費者表達自己正確的意見,做到「盡早講、持續講、准確講、反復講」。
7、加強行業自律,堅守企業經營原則,為今後企業發展做好鋪墊」。
輿情工作不可忽視,在未來信息社會發展過程中,網路輿情監測工作必然會成為更多企業的工作重點之一,說成是企業快速成長過程中的一劑良葯也不足為過。
Ⅲ 危機公關 危機管理培訓講師有哪些
危機管理是企業為應對各種危機情境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及員工培訓等活動過程,EMBA、MBA等商管教育均將危機管理能力作為對管理者的一項重要要求包含在內。
著名危機公關專家游昌喬先生將危機管理的目的總結為有六個:
1.預防危機。危機如同SARS一樣,預防與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簡便
的方法。企業應根據經營的性質,識別整個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機,並從潛在的事件及其潛在的後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然後進而收集、整理所有可能的風險並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形成系統全面的風險列表,從而對這些可能導致危機的原因進行限制,並針對性地練習內功,增強免疫力,以達到避免危機的目的。
2.控制危機。主要是建立應對危機的組織、並制定危機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計劃,從而確保在危機洶涌而來時能夠理智冷靜,胸有成竹。
3.解決危機。主要是指通過公關的手段阻止危機的蔓延並消除危機。如建立強有力的危機處理班子;有步驟地實施危機處理策略.
4.在危機中恢復.制止危機給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盡快恢復企業或品牌形象;重獲員工、公眾、媒介以及政府對企業的信任。
5.在危機中發展。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總結經驗教訓,讓公司在事態平息後更加煥發活力。INTEL公司前CEO 安迪.格魯夫曾這樣說:優秀的企業安度危機,平凡的企業在危機中消亡,只有偉大的企業在危機中發展自己。」 因此,危機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並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企業處理得當就能在其中找到發展的機會,從而使企業得到新的發展,但這其中的前提是要對危機有正確的認識,保持坦誠的態度。
6.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作為社會的一員,企業卓有成效的危機管理,將促進社會的安定與進步。反之如果危機處理不當,將成為社會的負擔,並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關於這方面的講師我們學校有,講的都很好,社會反響不錯。
Ⅳ 怎樣應對輿論危機
輿論危機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可怕的夢魘。當危機來臨時,不僅企業原有的市場運營與管理體系會遭受重大的沖擊,而且整個企業都可能迅速淹沒在汪洋般的唾棄聲中。提前避免或盡可能降低危機的沖擊應是每一個企業都應重視的問題。當我們回想當年那些響當當的品牌——三株、飛龍、巨能、三鹿等都已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而惠普質量門、霸王致癌門、雙匯瘦肉精等種種事件都無異給企業帶來致使的重擊。從我多年從事危機管理咨詢與培訓經驗得知: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是企業危機管理最主要的困境之一。因此建立一支由一把手為組長其中包含專業管理人員、公關人員、新聞發言人、法律顧問、市場部經理、專家、財務經理、行政支持人員、公眾熱線接待人員等組成的危機管理小組是企業危機管理的第一要務。而企業領頭羊的素質與能力是危機管理成功的關鍵,很多企業之所以不成功正是一把手危機管理能力的欠缺。那危機管理中一把手究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呢?一般,危機發生時整個企業都會處於混亂之中,而此時一把手的態度就是整個公司的定海神針。一把手的作為不作為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士氣與行為。如果一把手在危機來臨時顯得不夠冷靜不能沉著應對或者逃避不能承擔應有的責任,那麼整個企業會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面。因此「寵辱不驚、敢於擔當」是每個危機管理領導人最應該具備的素質。千鈞一發之際,一把手需要充分發揮領導的表率作用,但這絕不意味著領導人過於自負不聽團隊其他成員的意見,只靠一個人想取得管理上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一把手應在聽取危機管理團隊成員的意見後,冷靜地做出分析,果斷做出決策。決策的目的是以最快迅速度、最大化減少危機對企業的沖擊,使自身利益損害最小化,但同時也應注意大局意識以及長遠利益,不能因為自身利益而損害競爭對手利益或行業以及國家整體利益,這是得不償失的。當然,一把手還應具備以下七點素質:一是擁有較廣的人脈,在危機緊急關頭能夠上下周旋,能夠協調各類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二是誠實守信,要麼不說說的都是真的。常常很多不怎麼嚴重的危機之所以變得嚴重,正是因為一把手說了謊言以至於利益相關者對其產生了不信任;三是善於創新,能夠集合危機管理團隊其他成員的意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四是知識全面,透徹了解相關領域的知識;如果不能做到,那就要依靠自身的魅力以及獨特的企業文化吸引人才來公司服務;五、擁有較好的外貌形象,盡管我不在強調不能以貌取人但在相當多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以貌取人的;六為人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能夠讓危機管理成員以及外部的利益相關者感受到與其打交道的舒服性從而有助於大家能夠擰成一股繩迅速解決危機;七是一絲不苟能夠照顧到每一個細節。總之,一把手是企業的核心與支柱,在面對輿論危機時一定要保持充分冷靜的頭腦與英勇的決策能力,這才能做到「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南西北風。
Ⅳ 學校如何應對輿情危機
五節輿情抄能夠根據高校的需求,第一襲時間從全網各大社交媒體與論壇精準監測相關輿情信息,廣泛收集網路民眾的訴求,讓高校能夠及時聽到針對本校的聲音。一經發現負面輿情,立刻向高校通報預警,為高校採取輿情應對措施進行輿情疏導提供黃金時間。
Ⅵ 輿情引導與危機處理要強調什麼
輿情引導與危機處理要強調時效意識,貴在早,貴在快。
網路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傳統的社會輿情存在於民間,存在於大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的街頭巷尾的議論之中,前者難以捕捉,後者稍縱即逝,輿情的獲取只能通過社會明察暗訪、民意調查等方式進行,獲取效率低下。
樣本少而且容易流於偏頗,耗費巨大。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眾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發表各自看法,網路輿情可以採用網路自動抓取等技術手段方便獲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沒有人為加工),覆蓋面全。
(6)危機應對與輿情管理培訓擴展閱讀:
網上輿情的主題極為寬泛,話題的確定往往是自發、隨意的。從輿情主體的范圍來看,網民分布於社會各階層和各個領域。
從輿情的話題來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輿情來源上看,網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預先寫好言論,隨時在網上發布,發表後的言論可以被任意評論和轉載。
Ⅶ 日常輿情監測與危機應對,應該怎麼做
有預見,才有未來。危機前,作全面而精準的24小時監測,與內容生產者、信息發布渠道作面面俱到的關系維護;危機中,有效的分析研判,掌握信息發布的主動權和節奏;
危機公關五原則:速度第一、真誠溝通、系統運行、承擔責任、權威證實;危機後,持續追蹤,避免輿情二次復發。主動修復,並作評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