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鑲嵌培訓班北京
Ⅰ 「花絲鑲嵌」的傳承人是誰
A: 白靜宜大師1942年生於北京,1961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金屬工藝美術專業,曾從師於翟德壽、吳可男等多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學習設計,長期從事「花絲鑲嵌」和珠寶首飾的設計、製作工作。
至今,已近70高齡的白靜宜大師從事珠寶首飾及案頭藝術品設計已近五十餘年,為當今我國工藝設計界碩果僅存的老一輩設計大師,多年來在「花絲鑲嵌」工藝技術的傳承和創作設計上成績顯著。2008年,既文化部將「花絲鑲嵌製作技藝」正式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大師被評定為這一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白大師的作品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髓的同時,創意新穎,生動脫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設計大賽和博覽會並屢次獲獎。其作品代表作品有:金擺件《鳳鳴鍾》、《金玉地動儀》、《百事和合》、《祖國頌》等。白靜宜大師設計的作品「鳳鳴鍾」,在1983年在東南亞地區鑽石首飾設計比賽中獲最佳設計獎,是迄今為止我國花絲鑲嵌作品在國際上榮獲的最高權威獎項。
2009年,昭儀新天地北京珠寶有限公司與白靜宜大師合作,在舉世聞名的北京宋庄小堡村藝術東區,建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傳承基地,致力於花絲鑲嵌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讓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宮廷藝術經典,重獲生命力,走向市場,享譽世界。
Ⅱ 花絲鑲嵌的介紹
花絲鑲嵌1,又叫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花絲選用金、銀、銅為原料,採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傳統技法。鑲嵌以挫、鎪、捶、悶、打、崩、擠 、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鑲以珍珠、寶石。花絲鑲嵌工藝起源於春秋戰國金銀錯工藝,在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尤以編織、堆壘技法見長,而且還常用點翠工藝,取得金碧輝煌的效果。 對寶石的大量運用和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是明代花絲鑲嵌首飾對中國傳統首飾的最重要貢獻,它改變了中國漢族傳統首飾重紋飾輕寶石的傳統。清代寶石資源逐漸枯竭,採用點翠和燒藍來替代寶石的位置。2而今,花絲鑲嵌工藝只留存於北京、成都兩地,且尤以北京的花絲鑲嵌工藝最為齊全。北京花絲鑲嵌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2008年6月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2月昭儀珠寶公司與唯一國家級傳承人白靜宜合作在北京宋庄小堡村藝術東區建立了國家花絲鑲嵌技藝傳承基地。
Ⅲ 花絲鑲嵌的發展歷程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唐代"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脫漆背銅鏡" 為代表。元、明、清三代在北京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花絲製作中心。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名品不斷涌現,很多成為宮廷貢品。
花絲鑲嵌是一門傳統的宮廷藝術,其工藝復雜而且繁瑣,花絲工藝基本技法用八個字來概括即為:掐、填、堆、壘、織、編、攢、焊。這八種技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次序上的搭配。 鑲嵌工藝主要依附於花絲工藝,或言之花絲工藝也突出了鑲嵌工藝。從明清時期的北京花絲鑲嵌技術上看來,鑲嵌工藝主要分為銼、鎪、崩、擠、鑲等幾種。
其技藝精湛,造型優美,品種多,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凝聚著漢族的聰明智慧和藝術創造力。因宮廷設立了手工業作坊和手工工廠,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使南北方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得以交流,並融合少數民族工藝美術之長,成為了宮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花絲鑲嵌的代表作品有明代的萬曆皇帝金冠、清代的金甌永固杯、銀六方盆金桃樹盆景、金嵌珠寶朝冠頂、現代的珠寶天壇祈年殿、中華世紀龍等。
Ⅳ 花絲鑲嵌是什麼
花絲鑲嵌是中國傳統工藝,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Ⅳ 花絲鑲嵌真的是全手工的嗎太神奇了
有圖嗎?看看
Ⅵ 花絲鑲嵌
大廠沒有 不過 我給我的戒面做過花絲鑲嵌的工藝 是找的一個老手藝人做的 手工很精緻 在北京東四 三友商場對面 有個KAPPY店鋪 旁邊 嘿嘿 那個首飾樓叫啥忘記了 在二層 上去就能看到
Ⅶ ldquo;花絲鑲嵌rdquo;的傳承人是誰
很多精細的絕活兒都失傳了,現在無場地、無精密儀器、無人堅持學,這門手藝快走到頭了。」11月29日,渝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工藝傳承人
Ⅷ 哪裡可以學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好像是最好的是北京,這是門老手藝了傳人很少所以學的話估計會很難 北京現在花絲鑲嵌的傳承人叫程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