鈰量法的反應條件
⑴ 重量分析法在葯物分析中的應用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以質量為測量值的分析方法。將被測組分與其他分離,稱重計算含量。精確到0.1-0.2 %
對低含量組分測定誤差較大,盡量避免用。水分測定,葯品中水中不溶物、熾灼殘渣、灰分仍用。
一、揮發法:利用被測組分具有揮發性或將其轉化為揮發性物質,稱取揮發前後揮發性物質算含量。
1、 直接揮發法:測吸收劑增加的量
2、 間接揮發法:測樣品所減少的量
二、萃取法:(提取重量法)用互不相容的溶劑萃取後稱重,適用於有機葯物的測定。
三、沉澱法:沉澱形式-稱量形式
步驟:取樣-溶解-加沉澱劑使其沉澱-過濾-洗滌-乾燥(或熾灼)-至垣重-稱量-計算
重量分析法對沉澱形式要求:沉澱溶解度小,要純凈,易於過濾和洗滌,易於轉化為稱量形式。
重量分析法對稱量形式要求:稱量形式的組成應固定,化學穩定性高,分子量要大。
1、 沉澱形成的過程包括晶核的生長和沉澱微粒的生長兩個過程。
2、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沉澱溶解損失不3、 超過0.2mg 不4、 影響。
(1)同離子效應:當沉澱反應達到平衡後,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沉澱劑,則構晶離子(與沉澱組分相同的離子)濃度增大,使沉澱的溶解度降低的效應,稱為同離子效應。
加入沉澱劑一般過量,易揮發過量50-100%,不揮發過量20-30% 。
(2)鹽效應:由於強電解質的存在而引起沉澱溶解度增大的現象,稱鹽效應。
(3)酸效應:溶液的酸度對沉澱溶解度的影響稱酸效應。 對弱酸鹽影響較大。
(4)絡合反應:進行沉澱反應時,若溶液中存在有能與構晶離子生成可溶性絡合物的絡合劑時,則會使沉澱溶解度增大,甚至不產生沉澱,這種現象稱絡合效應。
5、 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
(1)共沉澱:產生原因有表面吸附(主要)、形成混晶、包埋或吸留(不能清洗除去,重結晶陳化)
(2)後沉澱:放置過程中沉澱吸出。
第二節 酸鹼滴定法
酸鹼滴定法:利用酸和鹼在水中以質子轉移反應為基礎的滴定分析方法。
(1) 強酸滴定強鹼: 如NaOH滴定HCl
一般濃度以0.1000mol /l ,突躍范圍4.3-9.7,指示劑 :酚酞、甲基紅、甲基橙
(二)強鹼滴定弱酸: 如NaOH滴定HAc,突躍范圍PH 7.74-9.7 ,計量點PH8.72 。選鹼性范圍指示劑酚酞、百里酚酞。不能用酸性指示劑甲基紅,甲基橙。
(三)強酸滴定弱鹼:HCl 滴定NH .H O ,PH6.24-4.3 ,計量點PH5.28 ,選甲基紅、溴甲酚綠 。
(四)強鹼滴定多元酸:兩個計量點,用甲基橙和酚酞的混合指示劑。
第3節 沉澱滴定法
沉澱反應必須定量、迅速、有指示劑確定終點、吸附現象不妨礙終點。生成難溶性銀鹽的反應。
銀量法:利用AgNO 為標准溶液的沉澱滴定法。按所用指示劑不同分:
1、 鉻酸鉀法(MoHr法):在中性溶液中,2、 加入K CrO (1ml)作指3、 示劑,4、 用AgNO 標5、 准液滴定 。
滴定條件:指示劑用量適當、酸度不過低過高、劇烈振搖、不宜測定I 和SCN、除去干擾離子。
6、 鐵礬指7、 示劑法(Volhard法):用NH SCN為標8、 准溶液,9、 Fe為指10、 示劑,11、 在硝酸酸性液中測定。
滴定條件:被測物Cl時,注意沉澱轉化(過濾、加有機溶劑、用高濃度Fe指示)、強酸中
三、吸附指示劑法(Fajans法):用硝酸銀標准溶液和吸附指示劑確定終點的方法。
第四節 配位(絡合)滴定法
EDTA(二乙胺四乙酸)與金屬離子絡合的特點:幾乎全部、1:1關系、可在水中滴定、大多無色
影響絡合反應平衡因素:酸度增高,MY穩定性降低;其他絡合劑存在時也降低MY穩定性。
第5節 氧化還原滴定法
涉及電子轉移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獲得電子的物質稱氧化劑(電位高),失去電子的物質稱還原劑。
氧化還原反應是否完全用平衡常數K,K值越大,反應進行越完全,不說明反應速度 。
指示劑三類:自身指示劑、特殊指示劑和氧化還原指示劑。
氧化還原滴定方法:
(一)、碘量法:1、直接碘量法:終點:過量一滴I與澱粉(KI液)生成藍色吸附物。碘本身淡黃色。
條件:只能在酸性、中性、弱鹼性進行。避免曝光和放置時間長(氧化)。
2、間接碘量法:只能在弱酸性、中性、弱鹼性進行,增大KI量。
(二)、溴量法:主要測定芳香胺類和酚類有機葯物。苯環上有羥基和氨基,鄰位和對位氫易溴代反應。
一般用定量的溴酸鉀與過量的溴化鉀產生新生態的溴來代替。提高溫度加快反應。
(三)、鈰量法:用鄰二氮菲亞鐵作指示劑 優點:Ce (SO ) ,穩定,長時、曝光、加熱不引起濃度變化 、在HCl下測定、大部分有機物不作用,特別適合糖漿劑、片劑等制劑測定。
(四)、高錳酸鉀法:自身指示劑 條件:強酸中進行(氧化能力強)、用H SO 調節酸度(無氧化還原性)
(五)、高碘酸鉀法:
(六)、亞硝酸鈉法:在鹽酸下與芳伯胺或芳仲胺化合物起重氮化反應。
條件:溫度不宜過高(防HNO 分解),強酸,滴定不宜過快。
第六節 非水滴定法
鹼量法:以冰醋酸(或其他溶劑)為溶劑,高氯酸作滴定液、結晶紫為指示劑測定弱鹼性物質及鹽類。
酸量法:以甲醇鈉為滴定液、麝香草酚藍作指示劑,乙二胺等為溶劑滴定弱酸性物質及鹽類。
原理:1、溶劑的酸鹼性:弱酸性物質溶於鹼性溶劑時,可增強物質的相對酸度。
2、溶劑的離解性:溶劑的自身離解常數越大,突躍范圍越大,終點越敏銳。
3、溶劑的極性:溶劑在極性強的溶劑中,介電常數大,易離解,酸(鹼)強度大。
4、拉平效應與區分效應:水(拉平)、冰醋酸(區分)。
鹼的測定: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為滴定劑,鄰苯二甲酸氫鉀作基準物質。測定鹼性基團的葯物:
胺類、氨基酸類、含氮雜環、有機鹼的鹽、弱酸鹽。生物鹼、咖啡因、鹽酸麻黃鹼、撲爾敏。
酸的滴定:羧酸類:苯甲酸 酚類、苯酚:磺醯胺類、磺胺嘧啶。
⑵ 化學,浙江省高中化學競賽大綱,越細越好!
1.有效數字的概念.在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中正確使用有效數字.定量儀器(天平,量簡,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的精度與測量數據有效數字.運算結果的有效數字.
2.理想氣體標准狀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氣體分壓定律.氣體密度.氣體相對分子質量測定.氣體溶解度.
3.溶液濃度與固體溶解度及其計算.溶溶配製(濃度的不同精確度要求對儀器的選擇〕,重結晶法提純的量的估算.洗滌操作中洗滌液的選擇和洗滌方式的選擇.重結晶溶劑(包括混合溶劑)的選擇.
4.容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被測物,標准溶液,指示劑,滴定反應等.分析結果計算.滴定曲線與突躍概念〔酸鹼強度,濃度,溶劑極性對滴定突躍大小的定性關系.不要求滴定曲線定量計算).酸鹼滴定指示劑選擇.
5.原子結構—— 核外電子的可能空間狀態數〔能層,能級(亞層),軌道的概念〕和電子的自旋.s,p,d原子軌道.用s,p,d等來表示基態構型(包括中性原子,正離子和負離子).給出原子序數寫出原子的基態電子構型或反之(不要求對能級交錯,排布規律作解釋;不要求量子數;不要求帶正負號的波函數角向分布圖像).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的概念.(泡林)電負性概念.金屬與非金屬電負性的范圍.電子躍遷的能量與光子的頻率,波長的關系.可見光的波長范圍,頻率范圍與顏色
6.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系—— 主族與副族,主,副族同族元素從上到下的性質變化規律;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的性質變化規律;s,d,ds,p,f區的概念;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核外電子結構(電子層數,價電子層與價電子數);最高氧化態與族序數的關系;對角線規則;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與周期表位置的關系.金屬與非金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屬;主,副族重要而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見氧化態及主要形態.
7.路易斯結構式.路易斯結構式正確性與合理性判斷.孤對電子對.8電子,缺電子,多電子結構.(主族)元素化合價(價電子數)與路易斯結構式中的單鍵,雙鍵和三鍵及孤對電子對數目的關系.〔分子(包括離子,游離基)的〕總價電子數=(分子的)鍵和電子數+孤電子數.形式電荷.形式電荷與路易斯結構式的合理性.分子真實結構與路易斯結構式.
8.共振論的基本知識.共振體與共振符號.極性極限式與共軛極限式.分子真實結構與共振體關系.
9.價層電子互斥模型對簡單分子(包括離子)立體結構的預測〔模型通式;互斥模型與分子立體構型的關系;偏離VSEPR理想模型的畸變;斥力順序;鍵角的估計〕.
10.雜化—— sp,sp2,sp3,sp3d,sp3d2雜化軌道對簡單分子(包括離子)立體結構的解釋.雜化模型與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的關系.雜化能.
11.共價鍵[p-pп鍵,(s-s,s-p,p-p)σ鍵和p-p大π鍵]形成條件,鍵能,鍵角,飽和性與方向性.共軛或離域的概念,例如對CO2,CO32-,SO32-,CH4,CH2=CH2,CH≡CH,CH2=CH-CH=CH2,C6H6,HCOOH等中的化學鍵的描述.化學鍵光解所需的光子頻率與波長.d-pπ鍵的一般概念(不要求圖像與名稱等).
12.等電子體的一般概念.
13.絡合物(配合物)與絡離子(配離子)的基本概念.重要而常見的絡離子的中心離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見的配位體(水,羥基,鹵離子,擬鹵離子,氨分子,酸根離子等)重要絡合劑與重要絡合反應.絡合反應與酸鹼反應,沉澱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聯系的定向說明(不要求用計算說明)
14.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的數量級(不要求分解為取向力,誘導力,色散力).
15.氫鍵.形成氫鍵的條件.氫鍵的鍵能,方向性和飽和性.氫鍵與物質性質的關系.
16.晶體結構的基本概念.如:晶胞是描述晶體結構的基本單位,晶胞是平行六面體,晶體由晶胞無隙並置堆積而成.單晶,多晶,晶簇.晶態與非晶態.原子在晶胞中位置的定性描述(不要求1/4,1/4,1/4等).晶胞中原子數目或分子數的計算及與化學式的關系.分子晶體,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基本概念.幾種典型的晶型(金剛石,螢石,岩鹽,氯化銫,閃鋅礦等)的晶胞的描述.晶胞的選定不作要求.不要求點陣的概念.不要求7大晶系和14種點陣單位.
17.平衡常數的概念.氣態反應利用平衡常數的計算.用平衡常數(及其計算)來理解溫度,濃度,氣態混合物總壓等對平衡的影響.
18.酸鹼平衡常數與酸鹼強度的關系.酸,鹼,鹽水溶液簡單體pH值計算.酸式鹽溶液pH值的定性說明.不要求離子的形體公式,緩沖溶液,酸式鹽pH值的計算等.不要求電中性,物料平衡,質子條件的方程式.
19.溶度積原理.難溶物的溶解和沉澱與溶度積的關系.難溶物的轉化.
20.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和配平.
21.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和反應的書寫和配平(包括氫離子,水等非氧化還原組分的形態和配平).原電池:電極符號與電極反應,原電池符號,原電池反應.電極電勢基本概念及用來判斷反應的方向,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強弱等.電解池的電極符號與電極反應,電解與電鍍.電化學氧化與電化學還原.歧化反應發生的條件.常見的化學電源.pH值,絡合劑,沉澱劑的影響的定性說明.不要求Nernst方程,氧化還原平衡常數及有關計算.
22.常見主族元素的主要氧化態的基本的,重要的化合物(形態或物種)及其重要而常見的反應(國際競賽大綱一級水平).常見副族元素的主要氧化態的基本的,重要的化合物(形體或物種)及其重要而常見的反應(國際競賽大綱一級水平).常見的酸鹼兩性氫氧化物(以及氧化物)及其酸鹼反應,如鋁,鋅,錫,鉛,銅等.重要而常見的沉澱劑和沉澱反應.重要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及它們重要而常見的反應.重要而常見的絡合反應.重要而常見的物質對空氣,水,溶液不同pH值的穩定性.水溶液中重要而常見的離子的分離和常見化學試劑(包括指示劑)來區分(檢出)(國際競賽大綱一級水平).
23.有機化合物的基本類型和基本特徵.按碳架的分類.按官能團的分類.異構現象.烷,烯,炔,芳環,脂環的立體結構(雜化類型等)(船式,椅式,平伏鍵,垂直鍵等構象分析不作要求).共軛結構.烷,烯,炔,芳烴,脂環烴,鹵代烴,胺,醇,酚,醚,醛,酮,酸的重要而常見的物理性質(定性的極性,溶解性,熔沸點等)和氧化,還原,取代,加成,消去等重要而常見的反應.碳正離子重排.氨基酸的基本結構特徵.氨基酸的等電點,pH對氨基酸形態的影響.氨基酸和肽,蛋白質的關系.(不要求背出氨基酸的名稱和結構).
24.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單體,聚合,縮聚,解聚,混聚等,不要求聚合反應機理).
決賽大綱
1.原子結構—— 四個量子數,原子軌道(波函數的角向分布圖像與軌道名稱).
2.分子結構—— 用波函數的角向分布圖像說明π鍵和σ鍵.分子軌道的基本概念(成鍵,反鍵及非鍵).第二周期同核雙原子分子的分子軌道能級圖.氟化氫的分子軌道能級圖.最高佔有軌道(HOMO)與最低未佔有軌道(LUWO)的概念.鍵級的概念.
分子軌道想論對氧的磁性的解釋.
3.晶體結構—— 點陣概念與14種點陣單位,7大晶系.簡單點陣單位和帶心點陣單位的概念(如點陣單位中點陣點的數目與位置).結構基元.晶胞中的等同原子.堆積模型和堆積-填隙模型.
4.范德華力—— 取向力,誘導力和色散力.氫鍵.
5.鍵能.
6.化學熱力學基礎—— 熱力學能,焓,自由能和熵.熱化學計算〔等溫過程的蓋斯定律,(標准摩爾)生成焓,(標准摩爾)生成自由能,標准熵以及有關計算;假設焓變與熵變不是溫度的函數的計算;假設為絕熱體系的火焰最高溫度計算〕.自由能與反應的方向性.吉布斯一亥姆霍茲方程及其應用(對反應方向與溫度的關系的解釋;對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的反應方間性的說明;假設焓變與熵變不隨溫度變化的近似計算).范特霍夫方程及其應用.標准自由能與平衡常數.平衡常數與溫度的函數關系.熱力學循環.熱力學分解溫度(標態和非標態——壓力對分解溫度的影響).反應熵變的正負號的判斷.
7.化學動力學基礎—— 反應速率的基本概念;反應級數的概念;用實驗數據推求反應級數.一級反應(的積分式)的有關計算(速率常數,半衰期,C-14法推斷年代等);阿累尼烏斯方程及其有關計算(阿累尼烏斯活化能的概念與計算;速率常數的計算;溫度對速率常數的影響的計算等);活化能與反應熱的關系;反應機理的基本概念;用穩態近似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的本質.化學反應的動力學制約和熱力學制約.
8.酸鹼質子理論.緩沖溶液.利用多元酸的平衡常數的計算.鹽的水解度和溶液的pH值的計算.溶度積原理以及利用溶度積的計算.氫氧化物沉澱與溶解的pH值.硫化沉澱與溶解的氫離子濃度.酸鹼滴定基本原理.
9.Nernst方程及有關計算.利用電極電勢和原電池電動勢計算平衡常數或反之.pH值對原電池的電動勢,電極電勢,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的影響.沉澱劑,絡合劑對氧化還原反應方向的影響.滴定分析中的高錳酸鉀法,碘量法,重鉻酸鉀法和鈰量法.
10.配合物的化學鍵的雜化軌道理論.絡離子的雜化軌道模型.(平面四邊形配位,四面體配位和八面體配位等).單電子磁矩與雜化類型的關系.立體結構與雜化軌道.配合物的異構問題(包括順反異構與光學異構).利用平衡常數的計算.滴定分析中的EDTA法及滴定緩沖體系的選擇.
1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
12.常見元素的重要性質,常見而重要的基本化合物以及常見而重要的反應(華沙工作會議確定的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大綱中的第一,二級水平的元素化學知識).
13.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環.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的一般概念.
14.有機化合物各類官能團的重要而常見的反應與性質(華沙工作會議確定因的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大綱的第一,二級水平的有機化學知識).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生物化學不作要求(如20種氨基酸的名稱,結構和符號;DNA,RNA的鹼基的結構,名稱,配對;光合,代謝等).
15.基本有機物命名法.
16.有機化合物的靜態立體化學.構型與構象.順反異構〔cis–,trans–,Z,E〕.手性異構〔R–,S–的判斷; D–,L–的判斷].內消旋.外消旋.費舍投影式,構象的紐曼投影式,哈烏斯結構式.
17.利用基本反應(ICHO大綱第一,二級反應)的有機合成——碳鏈的增長與縮短;開環與成環;氧化與還原;常見的氨基,羥基,羰基,羧基的保護與脫保護;常見的重排;取代基的添加與消除;不飽和鍵的形成與加成.有機合成路線選擇的基本原則.有機合成的原料來源與經濟問題,步驟的多少,副反應與副產物,溶劑,產率,產物的分離等問題.不要求四譜.不要求不對稱合成.不要求外消旋體的拆分.
18.利用基本反應(ICHO大綱第一,二級反應)對簡單化合物的鑒定和結構推定.
19.有機反應歷程的基本概念.親電加成,親核加成,芳環親電取代,SN1,SN2,烷烴的自由基反應(引發,延續,終止).用共振論,取代基的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討論反應歷程.
20.無機制備與有機合成的基本操作—— 稱量,配製溶液,加熱,冷卻,沉澱,結晶,重結晶,過濾(包括抽濾),洗滌,蒸發濃縮,常壓蒸餾與迴流,傾析,分液,攪拌,乾燥,離子交換,萃取等.通過中間過程檢測(如pH值,溫度,顏色等)對實驗條件進行.控制運用數據和化學原理以及實驗目的要求對實驗進行設計.產率和轉化率的計算.副產物的分離與處理.有害化學試劑的安全使用,實驗室安全與事故緊急處置的知識與操作.實驗工作面的安排和整理.原始數據的記錄.實驗報告.
21.利用常見性質對常見純物質的定性鑒別實驗的設計與操作.
22.容量分析基本操作和結果計算.誤差分析基本概念.
⑶ 任務鐵礦石分析方法的選擇
任務描述
在岩石礦物分析工作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掩蔽、分離和測定都是以它們的分析化學性質為基礎的。所以,討論和研究它們的分析化學性質是極其必要的。本任務對鐵的化學性質、鐵礦石的分解方法、鐵的分析方法選用等進行了闡述。通過本任務的學習,知道鐵的化學性質,能根據礦石的特性、分析項目的要求及干擾元素的分離等情況選擇適當的分解方法,學會基於被測試樣中鐵含量的高低以及對分析結果准確度的要求不同而選用適當的分析方法,能正確填寫樣品流轉單。
任務分析
一、鐵在自然界的存在
鐵在自然界(地殼)分布很廣,也是最常用的金屬,約佔地殼質量的5.1%,居元素分布序列中的第四位,僅次於氧、硅和鋁。它的最大用途是用於煉鋼;也大量用來製造鑄鐵和煅鐵。鐵和其化合物還用作磁鐵、染料(墨水、藍曬圖紙、胭脂顏料)和磨料(紅鐵粉)。但由於鐵很容易與其他元素化合而成各種鐵礦物(化合物)存在,所以地殼中很少有天然純鐵存在。我們所說的鐵礦石是指在現代技術條件下能冶煉出鐵來而又經濟的鐵礦物。
鐵礦石從主要成分上劃分至少可以分為:赤鐵礦,主要有效成分Fe2O3;褐鐵礦,主要有效成分mFe2O3·nH2O;磁鐵礦,主要有效成分Fe3O4;菱(黃)鐵礦,主要有效成分FeCO3(Fe2S3);純鐵礦,主要有效成分單質鐵;以及上述礦藏的混生礦或與其他黑色金屬的伴生礦。鐵精礦中鐵的含量(品位)大小直接決定著鐵的產量,所以生產中特別注重鐵礦石的含量。鐵精礦中鐵含量的大小的主要測定方法有EDTA配位滴定法、重鉻酸鉀容量法。鐵礦石中全鐵含量的測定,目前國內外主要採用重鉻酸鉀容量法。
二、鐵的分析化學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簡述
鐵(Fe),原子序數26,相對原子質量55.847,鐵的密度為7.9g/cm3,鐵有多種同素異形體,如α鐵、β鐵、γ鐵、σ鐵等。鐵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在金屬活動順序表裡排在氫的前面。常溫時,鐵在乾燥的空氣里不易與氧、硫、氯等非金屬單質起反應,在高溫時,則劇烈反應。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Fe3O4,熾熱的鐵和水蒸氣起反應也生成Fe3O4。鐵易溶於稀的無機酸和濃鹽酸中,生成二價鐵鹽,並放出氫氣。在常溫下遇濃硫酸或濃硝酸時,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保護膜,使鐵「鈍化」,故可用鐵製品盛裝濃硫酸或濃硝酸。鐵是一變價元素,常見價態為+2價和+3價。鐵與鹽酸、稀硫酸等反應時失去兩個電子,成為+2價。與Cl2、Br2、硝酸及熱濃硫酸反應,則被氧化成Fe3+。鐵與氧氣或水蒸氣反應生成的Fe3O4,可以看成是FeO·Fe2O3,其中有1/3的Fe為+2價,另2/3為+3價。鐵的+3價化合物較為穩定。鐵的化合物主要有兩大類:亞鐵Fe(Ⅱ)和正鐵Fe(Ⅲ)化合物,亞鐵化合物有氧化亞鐵(FeO)、氯化亞鐵(FeCl2)、硫酸亞鐵(FeSO4)、氫氧化亞鐵[Fe(OH)2]等;正鐵化合物有三氧化二鐵(Fe2O3)、三氯化鐵(FeCl3)、硫酸鐵[Fe2(SO4)3]、氫氧化鐵[Fe(OH)3]等。
Fe2+呈淡綠色,在鹼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成Fe3+。Fe3+的顏色隨水解程度的增大而由黃色經橙色變到棕色。純凈的Fe3+為淡紫色。Fe2+和Fe3+均易與無機或有機配位體形成穩定的配位化合物。
(二)亞鐵的氧化還原性質
在鹼性溶液中亞鐵極易被氧化,空氣中的氧就可以將其氧化為Fe3+:
4Fe(OH)2+O2+2H2O→4Fe(OH)3
與此同時,有少量的亞鐵還可發生歧化作用而形成Fe3+和Fe0。亞鐵鹽在中性溶液中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時,其速度遠較在酸性溶液中為快,在醇溶液中其氧化速度較在水溶液中為快;在反應過程中,pH、溫度及鹽類等條件對反應均有影響。反應結果往往有鹼式鹽生成:
4Fe2++O2+2Cl-→2FeOCl+2Fe3+
在酸性溶液中的亞鐵比在鹼性或中性溶液中穩定得多。氫離子濃度越大,其氧化反應越不容易進行。因此,要氧化酸性溶液中的亞鐵成為Fe3+,必須採用相當強的氧化劑。許多具有強氧化性的含氧酸鹽,如高錳酸鹽、重鉻酸鹽、釩酸鹽、氯酸鹽、高氯酸鹽等,均可在酸性環境中氧化亞鐵為氧化鐵。其中高錳酸鹽、重鉻酸鹽等可配成標准溶液直接滴定亞鐵。
(三)三價鐵的氧化還原性質
三價鐵是鐵的最穩定狀態。在酸性溶液中,三價鐵是緩和的氧化劑,一般情況下只有較強的還原劑才能將它還原。這些還原劑有硫化氫、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氯化亞錫、碘化鉀、亞鈦鹽、亞汞鹽、金屬鋅或鋁以及一些有機還原劑如鹽酸羥胺、抗壞血酸、硫脲等。其中硫酸亞鈦、硝酸亞汞可用來直接滴定三價鐵,氯化亞錫在鐵的容量法中的應用亦為大家所熟知。
(四)鐵的配位性質
1.鐵的無機配合物
三價鐵和亞鐵的硫酸鹽都可與硫酸鹽或硫酸銨形成復鹽。其中最重要的是(NH4)2SO4·FeSO4·6H2O。此復鹽的亞鐵的穩定性較大,在分析中可用它來配製亞鐵的標准溶液。三價鐵的復鹽中,鐵銨釩(NH4Fe(SO4)2·12H2O)也常被用來配製三價鐵的標准溶液。
鐵離子和亞鐵離子可分別與氟離子、氯離子形成配位數不同的多種配合物。分析中常利用[FeF6]3-配離子的形成以掩蔽Fe3+,在鹽酸溶液中Fe3+與Cl-形成的配離子為黃色,可藉以粗略判定溶液中Fe3+的存在。
鐵離子與硫氰酸根離子形成深紅色配合物。此反應可用於Fe3+的定性分析和比色法測定。
在過量磷酸根離子存在下,鐵離子可形成穩定的無色配離子,在分析中可藉此掩蔽Fe3+。此外,在用磷酸分解鐵礦石的過程中,也利用了三價鐵與磷酸根離子形成穩定配合物的反應。
2.鐵的有機配合物
EDTA與三價鐵的配位反應應用十分廣泛。亞鐵的EDTA配合物不如三價鐵的EDTA配合物穩定,因此在分析中主要應用三價鐵與EDTA的配位反應以掩蔽Fe3+或進行容量法測定。
鄰啡羅啉與亞鐵離子形成較穩定的紅色配合物,反應的靈敏度很高,可用於亞鐵的分光光度法測定。
其他的許多配位劑,如銅試劑、三乙醇胺、檸檬酸鹽、酒石酸鹽等與三價鐵離子形成配合物的反應,在分離、掩蔽中都有應用。
三、鐵礦石的分解方法
鐵礦石的分解,通常採用酸分解和鹼性熔劑熔融的方法。酸分解時,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鹽酸分解:鐵礦石一般能為鹽酸加熱分解,含鐵的硅酸鹽難溶於鹽酸,可加少許氫氟酸或氟化銨使試樣分解完全。磁鐵礦溶解的速度很慢,可加幾滴氯化亞錫溶液,使分解速度加快。
(2)硫酸-氫氟酸分解:試樣在鉑坩堝或塑料坩堝中,加1∶1 硫酸10 滴、氫氟酸4~5mL,低溫加熱,待冒出三氧化硫白煙後,用鹽酸提取。
(3)磷酸或硫-磷混合酸分解:溶礦時需加熱至水分完全蒸發並出現三氧化硫白煙後,再加熱數分鍾。但應注意加熱時間不能過長,以防止生成焦磷酸鹽。
目前採用鹼性熔劑熔融分解試樣較為普遍。常用的熔劑有碳酸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等在銀坩堝、鎳坩堝或高鋁坩堝中熔融。用碳酸鈉直接在鉑坩堝中熔融,由於鐵礦中含大量鐵會損害坩堝,同時鉑的存在會影響鐵的測定,所以很少採用。
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礦石的特性、分析項目的要求及干擾元素的分離等情況選擇適當的分解方法。對於含有硫化物和有機物的鐵礦石,應將試樣預先在550~600℃溫度下灼燒以除去硫及有機物,然後以鹽酸分解,並加入少量硝酸,使試樣分解完全。
四、鐵的分析方法
(一)重鉻酸鉀容量法
(1)無汞重鉻酸鉀容量法:試樣用硫酸-磷酸混酸溶解,加入鹽酸在熱沸狀態下用氯化亞錫還原大部分三價鐵。在冷溶液中以鎢酸鈉為指示劑,滴加三氯化鈦還原剩餘三價鐵,並稍過量,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下,用重鉻酸鉀氧化過量三氯化鈦,以二苯胺磺酸鈉為指示劑,用重鉻酸鉀標准溶液滴定到終點。根據消耗的重鉻酸鉀標准溶液的體積計算試樣中全鐵百分含量。
(2)有汞重鉻酸鉀容量法:在酸性溶液中,用氯化亞錫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加入氯化汞以除去過量的氯化亞錫,以二苯胺磺酸鈉為指示劑,用重鉻酸鉀標准溶液滴定至紫色。反應方程式:
岩石礦物分析
岩石礦物分析
岩石礦物分析
經典的重鉻酸鉀法測定鐵時,採用氯化亞錫將溶液中的Fe3+還原為Fe2+。然後用氯化汞除去過量的氯化亞錫,汞鹽會造成污染,因此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了「不用汞鹽的測鐵法」。
(二)EDTA配位滴定法
鐵礦石經濃鹽酸溶解,低溫加熱直至溶解完全後冷卻,加水將溶液稀釋至一定濃度,再加入硝酸和氨水調節溶液pH=1.8~2,以磺基水楊酸為指示劑,用EDTA標液滴定,終點由紫紅色變為亮黃色。
本法與經典法對鐵礦石中全鐵量測試結果准確度、精密度是一致的,本法可以避免因為加入HgCl2溶液而造成環境污染,有害於人的身體健康的弊病,且本法操作比經典法簡便,完全可以採用。
(三)鄰啡羅啉比色法
以鹽酸羥胺為還原劑,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在pH=2~9的范圍內,二價鐵與鄰啡羅啉反應生成橙紅色的配合物[Fe(Cl2H8N2)3]2+,藉此進行比色測定。其反應如下:
4FeCl3+2NH2OH·HCl→4FeCl2+N2O+6HCl+H2O
Fe2++3Cl2H8N2→[Fe(Cl2H8N2)3]2+(橙紅色)
這種反應對Fe2+很靈敏,形成的顏色至少可以保持15天不變。當溶液中有大量鈣和磷時,反應酸度應大些,以防CaHPO4·2 H2O沉澱的形成。在顯色溶液中鐵的含量在0.1~6mg/mL時符合Beer定律,波長530 nm。
(四)原子吸收光譜法
利用鐵空心陰極燈發出的鐵的特徵譜線的輻射,通過含鐵試樣所產生的原子蒸汽時,被蒸汽中鐵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由輻射特徵譜線光被減弱的程度來測定試樣中鐵元素的含量。鐵的最靈敏吸收線波長為248.3nm,測定下限可達0.01mg/mL(Fe),最佳測定濃度范圍為2~20mg/mL(Fe)。
(五)X射線熒光分析法
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試樣加工相對簡單、偶然誤差小及分析精度高的特點,已廣泛應用於各種原材料的分析中,並逐步應用於鐵礦石的分析中。但由於鐵礦石成分非常復雜,主成分含量較高,變化范圍大,使基體變化大,對X射線熒光分析造成不利影響,致使在用通常壓片法進行鐵礦石分析時,其准確度不如化學法高。採用玻璃熔片法對樣品進行熔融稀釋處理,可以有效地消除熒光分析中的基體效應,提高熒光分析的准確度。
X射線熒光分析法的優點之一是各元素的特徵譜線數量少。測定鐵通常選用的是Kα線,其波長為1.93Å(1Å=0.1nm)。
五、鐵礦石的分析任務及其分析方法的選擇
基於被測試樣中鐵含量的高低不同以及對分析結果准確度的要求不同,可採用的測定方法有很多。目前,岩石礦物試樣中高含量鐵的測定主要採用容量分析法。其中重鉻酸鉀容量法應用最廣泛。此外,以氧化還原反應為基礎的測定鐵的容量法還有高錳酸鉀法、鈰量法、碘量法、硝酸亞汞法以及鈦量法等。以配位反應為基礎的容量法中較常採用的是EDTA法。試樣中低含量鐵的測定,常用的有磺基水楊酸分光光度法和鄰菲羅啉分光光度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X射線熒光分析法也已用於岩石礦物試樣中鐵的測定。
氯化亞錫還原-重鉻酸鉀容量法具有穩定、准確、簡易、快速等許多優點,但由於使用了劇毒的氯化汞,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為了避免使用汞鹽,近年來常採用氯化亞錫、三氯化鈦聯合還原-重鉻酸鉀容量法。原子吸收法操作簡單、快速,結果的精密度、准確度高,但鐵的光譜線較復雜,例如,在鐵線248.3 nm附近還有248.8 nm線;為克服光譜干擾,應選擇最小的狹縫或光譜帶。
鄰菲羅啉能與某些金屬離子形成有色配合物而干擾測定。但在乙酸-乙酸銨的緩沖溶液中,不大於鐵濃度10倍的銅、鋅、鈷、鉻及小於2mg/L的鎳,不幹擾測定,當濃度再高時,可加入過量顯色劑予以消除。
技能訓練
實戰訓練
1.實訓時按每小組5~8人分成幾個小組。
2.每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利用所學知識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完成鐵礦石委託樣品從樣品驗收到派發樣品檢驗單工作。
3.填寫附錄一中表格1和表格2。
⑷ 鈰量法 碘量法 可以測定用乙醯苯胺等有機物作穩定劑的雙氧水 是因為鈰和碘氧化性不夠和有機物反應的嗎
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 鈰量法或碘量法,利用過氧化氫和碘化鉀作用析出碘單質,然後用S2O3 2- 溶液滴定 過氧化氫和2摩爾氫離子和2摩爾碘離子反應生成2摩爾水和碘單質 I2+2S2O3 2- 生成S4O6 2- 和2I-
⑸ 鈰量法的反應原理
硫酸鈰中的鈰顯+4價,是強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把+3價的砷氧化成+5價,鈰自身變為版+3價,使硫酸鈰溶權液由黃色(Ce4+的顏色)變為無色(Ce3+為無色),加指示劑可使變色更為明顯。
三氧化二砷溶於水生成亞砷酸:As2O3+3H2O=2H3AsO3
亞砷酸被氧化成砷酸:2Ce(SO4)2+H3AsO3+H2O=Ce2(SO4)3+H3AsO4+H2SO4
⑹ 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和毛細管凝膠色譜有哪些特點
各類色譜的分離機制、質量色譜圖。 21.紅外吸收光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紅外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光譜法和分子光譜法、酮的結構與性質 3)醌 11,條件溶度積;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影響熒光強度的因素、分離度和分離數:分流進樣和柱後尾吹裝置;影響沉澱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酚 結構;薄層色譜法及其主要類型、K,碎片離子;碘量法;氣相色譜速率理論,固定液的選擇,單組分定量及多組分定量(計算分光光度法),加成反應;各種滴定方式及其適用條件、考試要求測試考生對於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邁克爾加成) 14、芳香烴類;分離模式的選擇.炔烴和二烯烴 1)炔烴 結構和性質(炔氫的反應;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選擇和控制。 13,即分子振動能級和振動形式;誤差的傳遞和提高分析結果准確度的方法、標准溶液的配製與標定;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點;氣相色譜實驗條件的選擇、Mg)、試樣制備、α-氫的反應;原子吸收的測量;其他熒光分析技術簡介;吸收光譜法和發射光譜法:非光譜法和光譜法。 9;酸鹼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和變色范圍及其影響因素;分配系數和保留因子、傅-克反應;有效數字及其運演算法則,分離度,定性和定量分析;電化學生物感測器與微電極技術;色譜基本理論,化學位移的影響因素:離子色譜法,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及其特徵。 2)對映異構的合成及化學手性中心的產生。 7.沉澱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銀量法的基本原理,精密度與偏差;配位滴定中標准溶液的配製和標定;相關與回歸、分析測定;強酸(鹼);高效液相色譜儀.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院【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與誤差有關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中的化學計量關系、半微量,自旋弛豫、馬氏規則及過氧化物效應);碳譜和相關譜。 20、質譜系統);沉澱條件的選擇、消除反應;氫譜的峰面積(積分高度)與基團氫核數目的關系,亞穩離子、相對比移值,氫焰檢測器;色譜分析法的發展,外消旋體。 5;薄層色譜有關的聯用簡介、磺化,偶合常數、內消旋體和非對映異構體的概念、脫羧與二元酸的熱解反應)與酯化反應的機理 ③制備(氧化法.電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電化學分析法及其分類、性質和特點、安息香縮合。 2)取代苯的親電取代反應定位規律 3)多環芳烴和非苯芳烴萘的結構和化學性質;氣液色譜固定液的分類、酚醚的生成及克萊森重排;高效薄層色譜法,自旋系統的命名;分析化學的學習方法、鐵銨礬指示劑法和吸附指示劑法;氣相色譜儀的組成及工作流程、酸鹼性、I-V 滴定曲線;毛細管電泳的幾種主要操作模式.平面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平面色譜參數、含氧,吸收帶及其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三,選擇反應監測,測量溶液pH的原理和方法、羥基酸 12、達參反應;指示電極及其分類;離子選擇電極基本結構.核磁共振波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核磁共振波譜法的基本原理、Nernst方程式.醇;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重鉻酸鉀法。 2.氨基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加成反應) 4,二項式分布和色譜流出曲線方程、HOX.色譜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色譜分析法及其分類和發展、霍夫曼消除規則) 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①芳香重氮鹽的反應 ②重氮甲烷 5)卡賓 15,構象異構和構型異構、酚及醚類(一)化學分析 1、內標法;高效液相色譜-核磁共振波譜聯用、頻率和能量之間的關系及其計算,與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高效液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聯用、穩定性、烴基化、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3)季銨鹽和季銨鹼(霍夫曼徹底甲基化反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區間、酯縮合反應) 2)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極性以及氫鍵型固定液.酸鹼滴定法業【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各種酸鹼溶液pH值的計算,鹵代烴的生成。 ③氧化反應 3)醚 ①醚的結構,干擾與抑制:定性鑒別,儀器(介面;原子吸收值與原子濃度的關系,二元醇的性質,乾燥失重,電滲和電滲淌度、醇:偶然誤差的正態分布和t分布、親合色譜法、硝化、一元弱酸(鹼)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酸鹼理論 3)光譜法測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4)各類化合物的命名 2;沉澱的濾過:准確度與誤差.烷烴 1)同系列、波數.毛細管電泳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毛細管電泳的基礎理論;幾類有機化合物的質譜及質譜解析;氣相色譜流動相(載氣);質譜儀及其工作原理。 11;分析化學的發展、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在各能級的分布、極性、鹵代與鹵仿反應) ③氧化與還原反應 ④其它反應(魏悌希反應、酚和醚 1)醇 結構,磁等價:單純開裂和重排開裂,化學位移的表示。 3,毛細管氣相色譜系統、溴量法,幾類質子的化學位移;毛細管氣相色譜法的特點和實驗條件的選擇、構型和構象 19、取樣.熒光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熒光及其產生,影響吸收帶的因素;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紅外光譜儀的主要部件及性能、多肽:共沉澱,副反應(酸效應,常見的參比電極,相界電位,休克爾規則:電泳和電泳淌度;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配合物各型體的分布和分布系數.氧化還原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氧化還原反應及其特點,氧化與脫氫,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朗伯-比爾定律);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和鹼的滴定;質譜分析法、多元酸(鹼)准確滴定可行性的判斷,與標准溶液的濃度和滴定度有關的計算;化學平衡的處理方法,即鉻酸鉀指示劑法。 ②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鹵代、含氮親核試劑的加成) ②α-活潑氫的反應(羥醛縮合反應、高錳酸鉀法.配位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配位平衡;化學鍵合相色譜法;化學位移、制備與化學性質與金屬反應(Na:屏蔽效應。 二、質量平衡和電荷平衡、考試目的《有機化學》是從事葯學及相關專業研究人員的必備知識。 16、氧化反應)、硼氫化反應、Nernst方程式和性能、丙二酸二乙酯;定性:非極性:溶劑的分類、硝化.羧酸和取代羧酸 1)羧酸 ①結構和酸性 ②化學性質(成鹽反應,待測物質的質量和質量分數的計算、酚酯的生成及傅瑞斯重排、手性色譜法,脫水反應;條件電位及其影響因素、配位效應)系數的含義及計算;常量,溶劑的選擇,同位素離子、氧化反應,滴定曲線,紫外吸收光譜法用於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研究及比色法;酸鹼標准溶液的配製與標定,還原反應;三種確定滴定終點的方法;分析過程和步驟(明確任務、微量和超微量分析、結構分析和形態分析:正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結構及各部件的作用;揮發法;熒光強度與物質濃度的關系、灼燒和恆重,每種方法的指示終點的原理,高分子多孔微球。 10、峰高和峰面積;紙色譜法、一元弱酸(鹼)、結果計算和表達);強酸(鹼)、磺化、制備與化學性質(鹼性和銨鹽的生成;核磁共振儀、紅外吸收光譜產生的條件和吸收峰強度,指示劑.鹵代烴 1)分類和結構 2)化學性質親核取代;常量組分、熱導檢測器和電子捕獲檢測器及其檢測原理:同離子效應、還原反應;氣相色譜-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聯用,影響其滴定突躍范圍的因素及指示劑的選擇、消除反應的機理及影響因素 4)乙烯型和烯丙型鹵代烴 9.色譜聯用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和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主要類型;氣固色譜用固定相、指示劑、制訂計劃。 17.有機化學概述 1)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2)結構理論,復合pH電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晶形沉澱和無定形沉澱的條件選擇,無機含氧酸酯的生成;色譜過程:電磁輻射的概念與特徵。 (二)儀器分析 8:積分吸收法;金屬指示劑、羧基中羥基的取代反應、呋喃;非水溶液中酸鹼滴定法基本原理:分子離子;薄層掃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測定條件的選擇。《有機化學》考試力求科學、微量組分和痕量組分分析)、結構和構象 2)化學性質(鹵代反應和鹵代反應機理) 3,偏離比爾定律的兩大因素;配位滴定的各種方式;檢測器及其性能指標.氣相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氣相色譜法的特點、分光系統和檢測器;毛細管電泳儀器的主要部件、洗滌;光譜分析法的發展概況:分子式的測定,波長、親電加成(加X2 :總離子流色譜圖、醯化和磺醯化:比移值及其與保留因子的關系:電子躍遷類型、結構和構象(環己烷的構象) 2)化學性質(鹵代反應、主要部件和性能指標、峰值吸收法、腈水解法;還原反應:原子核的自旋、柯爾柏-施密特反應:歸一化法.碳負離子的反應 1)縮合反應(羥醛縮合型反應、含硫;沉澱的完全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外消旋體的拆分及烷烴鹵代反應的立體化學,以利於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醛的聚合) 2)α,速率理論。 3)制備 6、測量方法及測量誤差;化學電池的組成:保留值,范第姆特方程及其各項的含義,純度檢查;溴酸鉀法、共價鍵的參數及斷裂方式。重量分析法中的沉澱法,電極分類及常見電極。 有機化學部分一,可疑數據的取捨、共存離子效應,譜線輪廓和譜線變寬的影響因素、鹽效應。 4、規范地測評考生的有機基礎和綜合能力。 8;色譜流出曲線和有關概念;疏溶劑理論、色譜系統;基本統計概念;熒光與分子結構的關系;全二維氣相色譜;分析化學的方法分類(定性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程度的判斷:原子的量子能級,機理,確定終點的方法,醯胺的特性) 2)羧酸衍生物的制備 3)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13、醯基化及在合成中的應用(乙醯乙酸乙酯、指示劑,顯著性檢驗(t檢驗和F檢驗);吸附薄層色譜中吸附劑和展開劑及其選擇,β-不飽和醛。 6,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滴定前的試樣預處理;電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特點,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的特點.緒論【基本內容】可以同其他同學交流下羣三一三五四三八九六四本章內容包括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酸效應和配位效應;共振吸收線;分光光度計中常用的光源、定量分析、HX.羧酸衍生物 1)結構及化學性質(水解.光譜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電磁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水溶液中弱酸(鹼)各型體的分布和分布系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表觀淌度;載體及其鈍化方法,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光譜分析儀器的主要部件;pH玻璃電極構造.立體化學基礎 1)對映異構分子的對稱性和手性、外標法和內標對比法;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均化效應和區分效應);一元弱酸(鹼),電磁波譜的分區;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形成,溶劑的性質(離解性;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其特點、同分異構現象,提高配位滴定的選擇性,非水毛細管電泳、蛋白質和核酸 α-氨基酸的結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主要部件、區域寬度,溶度積與溶解度。 5;高效液相色譜中的速率理論,液接電位;化學鍵合相的種類:質子平衡;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度的因素、中等極性.滴定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流動相優化方法簡介;脂肪烴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有機化學問題的能力.芳香烴 1)結構與化學性質取代反應(鹵代、含氮有機化合物等的典型光譜;氫譜解析方法.萜類和甾族化合物 1)萜類的結構與分類 2)甾族化合物的骨架;紅外光譜解析方法及解析示例,滴定誤差和林邦誤差計算公式.醛和酮 1)醛和酮的結構;各類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有機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2)胺類化合物結構;陽離子裂解類型;標准溶液和基準物質、選擇性系數。 3)親核取代;薄層色譜操作步驟,儀器類型及光學性能、乾燥;色譜-質譜聯用的主要掃描模式及所提供的信息、公平。 12,電磁輻射與物質作用的常用術語.環烷烴 1)同分異構、多元酸(鹼)的滴定曲線特徵,常用酸鹼指示劑及混合指示劑;配位滴定的終點誤差、滴定條件和應用范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鑒定;定量分析方法、噻吩的結構與性質 ②含兩個雜原子的五元雜環 16、制備與化學性質 ②環氧化物的性質及開環機理 4)硫醇和硫醚 10、鈰量法和高碘酸鉀法的基本原理;其他高效液相色譜法,靈敏度和檢出限、亞硝酸鈉法基本原理及測 定條件。 15.質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質譜法的基本原理及特點、醇解和氨解。 18、多糖的結構及性質 17、考試內容 1。 14,毛細管電色譜、碳碳三鍵的反應) 2)共軛二烯烴 結構和性質(親電加成) 3)共軛效應 7;綜合波譜解析,自旋能級分裂和共振吸收;試樣的制備;質譜中的主要離子;稱量形式和結果計算。 19、反相鍵合相色譜法和反相離子對色譜法,色譜分離的前提、吸收峰的位置,一級和二級圖譜:毛細管區帶電泳,烷基苯側鏈的反應(取代、響應機制.烯烴 1)同分異構及構型的表示 2)化學性質催化加氫.雜環化合物 1)六元雜環化合物 ①吡啶的結構與性質 ②喹啉的性質與制備 ③含兩個氮原子的六元雜環 ④含氧原子六元雜環 2)五元雜環化合物 ①吡咯;光學分析法的分類,全掃描、H2SO4、性質及多肽的結構 18,沉澱的形態和沉澱的形成,選擇離子監測、制備與化學性質 ①親核加成反應(與含碳,溶劑強度和選擇性,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中的一些常用術語,對映異構體和構型的表示方法;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簡介、特徵峰和相關峰、瑞穆-悌曼反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與亞硝酸反應、含羰基化合物、制備與化學性質 ①酚羥基的反應 酸性,穩定常數及條件穩定常數的概念及計算:塔板理論;熒光分光光度計.糖類 1)單糖的結構及化學性質 2)雙糖、基本理論、格氏試劑法) 2)取代羧酸鹵代酸;配位滴定曲線.周環反應電環化反應、色譜-質譜三維譜及質譜圖,毛細管凝膠電泳、傅-克反應)及親電反應機理;色譜法的分類、分離度、准確,分離效率和譜帶展寬及主要影響因素、後沉澱
⑺ 寫出鈰量法測定葯物制劑中硫酸亞鐵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如圖所示
⑻ 問答題三大滴定怎樣確定滴定曲線
相同的都是化學平衡,不同的是各種指示劑酸鹼滴定法 酸鹼指示劑:指示劑的作用原理、變色區間;影響指示劑變色區的因素;常用酸鹼指示劑;混合酸鹼指示劑l 強酸(鹼)和一元弱酸(鹼)滴定曲線,各類滴定中指示劑的選擇l 終點誤差:代數法計算強酸(鹼)滴定的終點誤差、弱酸(鹼)滴定的終點誤差;誤差公式的應用 絡合滴定法l 絡合平衡:絡合物的穩定常數;絡合物各種形式的分布;主反應和副反應;絡合反應的副反應系數(aM、aY和aMY);絡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l 絡合滴定原理:絡合滴定的滴定曲線;金屬指示劑作用原理;常用金屬指示劑;終點誤差公式及其應用l 單一金屬離子的絡合滴定:滴定的可能性;滴定的適宜pH范圍及緩沖劑的作用l 混合金屬離子的選擇性滴定:分別滴定的可能性及酸度控制;使用掩蔽劑進行選擇性滴定;其他滴定劑的應用氧化還原滴定法l 概述: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條件電位及決定條件電位的因素(鹽效應,酸效應,絡合效應,生成沉澱的影響);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及進行的程度l 氧化還原反應歷程及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的因素(催化反應與誘導反應)l 氧化還原滴定:氧化還原滴定曲線;氧化還原滴定中的指示劑;氧化還原滴定前的預處理l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l 常用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原理、特點及應用:高錳酸鉀法;重鉻酸鉀法;碘量法;溴酸鉀法;鈰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