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
『壹』 簡述公共關系的產生和發展,經歷哪些主要時期
公共關系的起源與發展第一節公共關系的起源一、 古代時期——公共關系思想的萌芽 伊拉克(巴比倫),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二、 巴納姆時期——現代公共關系的發端(19世紀中葉)三、 艾維.李時期——現代公共關系職業化的開始(20世紀初)《原則宣言》說真話,公眾被告知。四、 愛德華.伯尼斯時期——現代公共關系學科化的成熟(20世紀30年代左右)《公眾輿論的形成》 在紐約授課,投公眾所好,學科化1952年美國卡特和森特《有效的公共關系》喻為聖經,利益同等重要與雙向傳播的模式。第二節公共關系的發展一、 公共關系在西方美國是世界公共關系事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貳』 1、簡述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
我國研究公共關系的學者認為,早在周代,中國就有了類似於公共關系的觀念與活動。西周年間,有人就針對周厲王施暴政而帶來的怨聲載道,民怨沸騰的情況,提出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觀點。認為社會輿論的好壞會直接關繫到政權的穩固與否,強調應重視民眾傳播信息,調整施政措施。這種觀點,與現代公共關系中重視信息反饋的觀念是一致的。
中國古代有大量的類似於公共關系的實踐活動。商代盤庚遷都前所進行的動員,演講;戰國時期蘇秦,張儀的游說活動;秦末劉邦攻入咸陽後與老百姓的約法三章;明代的鄭和下西洋等等,都是古代公共關系活動的例證。
西方的一些公共關系學者認為,公共關系開始於古希臘。遭災2300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在其《修辭學》一書中就強調了傳播者的可信性,並提出修辭是爭取和影響聽眾思想與行為的藝術。那時的詩人可以被看成是古代的公共關系人員。
『叄』 公共關系發展的歷史條件有哪些
一、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
現代公共關系起源於美國.它產生的客觀條件是:
1.商品經濟發展為公共關系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
(1)生產結構的改變引起社會關系復雜化.(2)社會化大生產需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3)商品交換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2.社會公眾力量崛起為公共關系產生奠定了社會基礎.(1)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企業需要爭取公眾的支持.(2)風起雲涌的工人運動顯示了人民大眾的強大力量.(3)經濟危機從反面證明了企業與公共關系的重要性.
3.傳播媒介的發達為公共關系發展奠定了科學基礎.(1)先進的傳播媒介為公共關系發展提供了科學手段.(2)先進的傳播媒介使新聞輿論更有力量.(3)新聞傳播媒介確定了公共關系的社會地位.
4.現代管理理論為公共關系成熟奠定了理論基礎.(1)現代管理思想從「重物」到「重人」的轉變.(2)社會學、行為科學及其它社會科學理論的成熟,為公共關系理論體系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現代公共關系學的發展狀況
1903年,美國記者艾維·李在紐約創立了「宣傳顧問事務所」,這是現代公共關系誕生的標志.艾維·李的公共關系思想核心就是「說真話」.1906年,他向報界發表《原則宣言》.他的貢獻在於使公共關系正式成為一門職業.
愛德華·伯納斯在推進公共關系科學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1923年完成了第一部公共關系學專著《輿論之凝結》.同年,在紐約大學首次開設公共關系課程.1952年編著《公共關系》教科書,使公共關系學有了完整的學簡直體系.「投公眾所好」是其重要思想.
『肆』 簡述現代公共關系發展的四個階段
現代公共關系產生和發展的四個階段:
1、孕育期 從19世紀30年代,以「便士報」作為標志。
代表人物:巴納姆
特點:不擇手段、欺騙公眾。
2、產生期 20世紀初,以「扒糞運動」作為標志。1903年,他在美國創建第一家公關專業機構「宣傳顧問事務所」,標志現代公關的誕生。他本人也被稱為「現代公關之父」。
代表人物:艾維 • 李
特點:講真話、把真實情況告訴公眾。
3、發展期 1923年,以紐約大學開設公共關系課程作為標志。出版世界第一部公共關系學經典著作《輿論之凝結》
代表人物:愛德華 • 伯內斯
4、成熟期 20世紀50年代以後,公共關系的理論和實踐有了新的發展,以「雙向對稱」模式的確立作為標志。
代表人物:卡特利普、森特
(4)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擴展閱讀
公共關系的本質:公共關系是一種組織的傳播溝通關系和職能。公共關系是一種組織的傳播管理科學,領導科學和決策科學。
公共關系從業人員的特性,首先應該是一種現代人的全面發展的特性,其次是結合公共關系職業的特性。公共關系意識是公共關系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的核心。
公共的含義:所謂公共,即是與特定的公共關系主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個人,群體和組織的總和,是公共關系傳播溝通對象的總稱。公眾按不同的種類可分為:按關系的重要程度可分為重要公眾和次要公眾;按公共對組織的態度分為順義公眾,逆意公眾和邊緣公眾。
按公眾構成的穩定程度分為臨時公眾,周期公眾,穩定公眾。按組織的價值判斷可分為受歡迎的公眾,不受歡迎的公眾和被追求的公眾。按公眾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特點分為非公眾,潛在公眾,知曉公眾,行動公眾。
『伍』 公共關系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是什麼
(1)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
(2)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現;
(3)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
(4)大眾傳播事業的發達.
『陸』 敘述公共關系發展的歷史條件
一、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
現代公共關系起源於美國。它產生的客觀條件是:
1.商品經濟發展為公共關系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
(1)生產結構的改變引起社會關系復雜化。(2)社會化大生產需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3)商品交換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2.社會公眾力量崛起為公共關系產生奠定了社會基礎。(1)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企業需要爭取公眾的支持。(2)風起雲涌的工人運動顯示了人民大眾的強大力量。(3)經濟危機從反面證明了企業與公共關系的重要性。
3.傳播媒介的發達為公共關系發展奠定了科學基礎。(1)先進的傳播媒介為公共關系發展提供了科學手段。(2)先進的傳播媒介使新聞輿論更有力量。(3)新聞傳播媒介確定了公共關系的社會地位。
4.現代管理理論為公共關系成熟奠定了理論基礎。(1)現代管理思想從「重物」到「重人」的轉變。(2)社會學、行為科學及其它社會科學理論的成熟,為公共關系理論體系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現代公共關系學的發展狀況
1903年,美國記者艾維·李在紐約創立了「宣傳顧問事務所」,這是現代公共關系誕生的標志。艾維·李的公共關系思想核心就是「說真話」。1906年,他向報界發表《原則宣言》。他的貢獻在於使公共關系正式成為一門職業。
愛德華·伯納斯在推進公共關系科學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1923年完成了第一部公共關系學專著《輿論之凝結》。同年,在紐約大學首次開設公共關系課程。1952年編著《公共關系》教科書,使公共關系學有了完整的學簡直體系。「投公眾所好」是其重要思想。
『柒』 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1)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
(2)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現;
(3)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
(4)大眾傳播事業的發達。
『捌』 結合公共關系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說明在中國古代社會為什麼只有準公共關系
公共關系產生於美國,是當時的文化、政治、經濟與技術等條件綜合作用下的必然產物。其一,就文化條件而言,經歷了由"理性"向"人性"的轉變。尊重人性的、尊重個人感情和尊嚴的,人文的,開放的文化,正是公共關系得以滋生及成長的土壤。其二,就政治條件而言,民主政治取代了專制政治。雖然資本主義政治民主存在著很大的歷史局限性,但它促使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為公共關系產生和發展又創造了一個重要條件。其三,就經濟條件而言,市場經濟取代了自然經濟,經濟活動方式的變化必然帶來公共關系觀念和實務的發展。這是公共關系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最後,就技術條件而言,大眾傳播超越了個體傳播。隨著科學的發展,各種大眾傳媒的迅速而廣泛的發展,"地球村"的出現,為人們進行大規模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並為公共關系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技術與方法。正是由於本世紀初人性文化的勃興,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的發達和大眾傳播技術的日趨普及與提高等諸方面因素的滋生與促成,才使公共關系學這門嶄新的科學脫穎而出。
反觀中國古代社會,情形恰好相反, 1840 年以前的中國社會,個體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並不被人們所重視;宗法觀念和關系仍深深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因此,人性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中國沒有產生的土壤。有的只是"君權神(天)授"。"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的觀念。專制政治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點,所謂"朕即國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中國封建社會的"民本"思想與近代西方興起的民主浪潮有著天壤之別。在資本主義以前的自然經濟社會中,其生產組織方式是以一家一戶為基本單元,一村一鄉為活動界限,其社會聯系其實是一種以家庭村落為支點的血緣、人緣、地緣關系。這種狹隘、固定、封閉的經濟社會,落後的經濟活動方式只能產生落後的傳播溝通手段。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中國古代尚不具備產生公共關系的四個基本條件,因而在中國古代只有類似於現代的公共關系。
『玖』 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受哪些方面的影響
公共關系產生的歷史條件,應該是受當時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