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工程師報考條件
Ⅰ 想做體系工程師應該從什麼學起
如果是做質量體系的話,就看9000,不過首先要了解產品的工藝流程,從設計開發到最後成品包裝出貨,至於先做質檢也不是完全必須,只要了解檢驗工序就行,其實體系歸根結底就是PDCA循環的過程。
Ⅱ 汽車質量管理體系工程師需要具備什麼資格
第一個問題:我不清楚你是要做專業的第三方體系認證工程師(質量管理體系國家注冊審核員)還是公司內部的體系工程師。專業的審核機構體系工程師需要具有一定的資質和從業經驗,要求比較高。公司內部的質量體系分質保和質檢兩大部分,想做質量體系工程師,從質檢組長、質量工程師、內審員等崗位開始做積累經驗,個人認為從內審員開始做最好,不過一般公司的內審員都是兼職的,沒有專職的。如果質量相關專業畢業的也可以直接應聘體系工程師。
第二個問題:《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就是TS 16949(具體內容網上查),和ISO9001一樣是一套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區別是TS16949主要針對汽車製造相關行業,體系工程師是維護公司質量體系運行的一個崗位,需要對質量體系進行系統學習,才能勝任,而且經驗性很強。質量工程師有專門的教材,上網搜《質量工程師手冊》
Ⅲ 體系工程師需具備哪些條件
體系工程師隸屬質量工程師的一種,體系工程師屬於體系管理,包括對體系的建立\維護\改進及體系推行過程中的監督等,有點文職的意思
Ⅳ 應聘體系工程師應該具備那些資質和技能
1、熟悉質量、復環境、制職業健康和安全三體系運作和文件編制的能力;
2、有相關企業QA的質量管理和培訓工作經驗;
3、具備質量、環境等體系內審、外審員資質證書,有的單位還需要你提供四六級證書,國家注冊質量工程師證書。
Ⅳ 一個合格質量體系工程師要達到什麼樣水平,哪些只是必備的
1、一般有質量體系內審員和外審員。質量體系只是質量管理的一部份,所以專不建議把這個作為全職的方屬向。
2、一般作體系的大多是做內審員,這個往基礎了說,熟悉相關的體系,例如:ISO9000體系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只知道這個,保證什麼也做不了。
3、必須有相關產業的質量管理能力才能順利做好體系工作。而相關產業的質量管理范圍就太廣了。例如,如果製造行業的,統計技術,品質分析能力,現在協調力,是肯定少不了的。而如果是軟體行業,不懂一點軟體製作、品質管理的流程也是不成的。
4、所以,如果想做體系工作,單純的學體系是不成的,必須有相關行業的質量管理經驗輔助才能把這個工作做好。即使做外部審核的,也必須有專業的支持才可以……
Ⅵ 體系工程師要具備哪些條件如何才可以做好
體系工程師,工程師的一種,精通於體系管理,包括認證體系如:質量體系、環境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社會責任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等。主要負責體系的建立、策劃、維護、改進、及體系推行過程中的監督管理等,而且還有檢驗\檢測、數據統計分析、可靠性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偏重於理工類的專業技術人員;更廣泛的范圍還包括企業的管理體系、任職資格體系、考評體系等,專職於各種體系的籌劃、構建、運行等。
作為QA應積極主動介入體系運行各過程,充分發揮質量專業技能,在體系相關領域內發揮其質量引導和改善能力:
1)以質量視角對體系實施調查、分析和診斷
QA作為公司體系運行督察和內部審核員,應有能力在公司管理層面對體系運行把脈診斷,通過現場調查,收集有關產品設計、生產運作、產品質量、市場信息、客戶滿意度等方面的數據信息,經過綜合分析,摸清公司現狀,明確管理上存在的優劣勢,提出改進方案。
2)對流程的再設計,提升過程增值能力
QA重要的能力應體現在其對流程的設計和掌控,流程的再設計是基於現有流程增值能力下降,系統功能的弱化。為此,必須通過資源的重新整合,重新設計過程的輸入及相關的活動要素,促成過程輸入成本最低,輸出最大,過程周期最短。事實上,改進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就根本不存在最好的流程,只有不斷優化的流程。
3)主動介入體系運行的各個過程,提升過程運作效率
QA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解決體系實際運作中的問題,體系文件的要求脫離組織的實際能力或管理的要求得不到有效執行落實,這些問題都需要QA的努力解決,QA不能僅作為診斷、治療醫生,而更應該成為預防保健醫生。QA至少應在以下方面充分發揮質量職能:
a) 標書、合同和訂單要求的確認
b) 供應商(二方)審核評價
c)質量方針目標的制定、展開、評審
d)設計和開發過程的策劃、評審、驗證和確認
e)製程策劃控制,確保製程有效受控
f)客服流程和客戶關系改善,提高客戶滿意度
g)糾正和預防活動的組織實施、跟蹤驗證
4) 質量成本管理
QA應能在質量成本管理上發揮應有作用,這將極大提升QA在公司的地位。有效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是每個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質量成本管理需要各級人員確立財務觀念和成本意識,通過建立相應的質量成本科目、藉助科學有效成本預算、監測、編制和實施改善計劃,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5) 過程績效管理
QA應積極參與公司績效管理方案的策劃制定,結合體系管理要求,提出相應的過程績效目標和指標,應包括質量目標及其分解目標,不僅應有產品質量目標,還應有管理目標,包括經營財務目標。QA應善於發揮其體系管理職能,將體系過程要求轉化為績效目標,整合到公司總體經營管理目標上來,如此,一方面能推進體系管理持續保持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與公司績效目標考核相承接。
Ⅶ 體系工程師如何去考
質量管理體系工程師,目前好像沒有國家統一的資格考試,可以考內審員(質量版管理的,ISO內審員就權可以了;汽車行業考TL16949內審員),沒有資歷限制,需要培訓主任內審員,內審員+審核經驗 有精力的話,可以考一個質量工程師
Ⅷ 體系工程師和質量工程師
兩者不一樣。
一 )從定義上來說,質量檢驗工程師又稱質檢工程師,專門從事質量檢驗、評定、監督的建築專業人員;質量工程師是參與企業質量工作總體策劃,具體負責落實企業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進行現場指導和幫助解決實際質量問題的專業人員。
二) 從崗位職責上來說,質檢工程師負責如下工作
1負責工程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管理,並對檢驗的結果負責,不合格工序不
准放行或轉序。
2負責做好隱蔽工程的檢查和初步驗收,及時填寫相關檢驗和評定表格。
3配合監理對分項分部/單位工程的檢查和驗收,及時報簽各種檢查、檢驗資料。
4負責編制各工序施工技術交底和安全技術交底書,交工程部長復核,總工程師審核簽認後下發,做好施工安全技術交底記錄工作;並作好施工現場技術指導。
5負責按時上報有關質量記錄報表,每天進行施工日誌編寫工作。
6參加工程質量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和上報工作,督促檢查糾正和預
防措施的實施。
7參加本部優質樣板工程的現場復查,初評工作,負責國家和省部級優質工程的推薦、申報工作。
8深入施工現場,全面掌握整個工程施工質量狀況,對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與主管部門負責人和現場施工員協商處理方案,並督促落實。
質量工程師負責如下工作:
(1)進行產品質量、質量管理體系及系統可靠性設計、研究和控制;
(2)組織實施質量監督檢查;
(3)進行質量的檢查、檢驗、分析、鑒定、咨詢;
(4)進行產品認證、生產許可證、體系認證、審核員和評審員注冊、質量檢驗機構和實驗室考核等合格評定管理;
(5)調節質量糾紛,組織對重大質量事故調查分析;
(6)研究開發檢驗技術、檢驗方法、檢驗儀器設備;
(7)制定質量技術法規並監督實施;
(8)設計、實施、改進、評價質量與可靠性信息系統。
3)從職業資格證書來說,質檢工程師是可以獲取相關的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質量工程師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報考條件也不相同。
Ⅸ 想做體系工程師,需要哪方面的知識
1.基本的ISO9000方面的知識,如果你要做特殊行業,比如汽車,火車,那最好有這方面的背景
2.品管知識,一般公司的體系工程師都是掛鉤在品管部的
3.要耐受得住寂寞
Ⅹ 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體系工程師要具備哪些能力
體系工程師(QA)作為企業負責質量管理體系工作的崗位,在不同性質和規模的企業內可能存在工作內容和工作重點的側重, 按標准要求描述,QA應是體系建立、保持和改進方面主要的管理推動者,其應協助管理者代表做好體系管理工作,確保體系有效、高效運行。
在體系不同發展階段,QA在體系管理中的職責和工作重心應有所側重,具體而言,在體系建立階段,QA應憑借自身的專業能力,積極參與體系策劃,系統地考量體系所需的過程,過程的要求和目標,組織管理文件的編制審核工作,確保建立的體系滿足標准要求,切合企業實際,即標准所要求的符合性和適應性。
體系進入運行階段後,作為QA應關注體系要求是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針對存在問題及時糾正,此階段主要的要求是對運行過程的監測和運行指導,並及時調整,使流程逐步固化,作業行為規范化、正常化。
體系運行進入正常軌道後,也即進入體系保持階段,由於這一階段體系已運行較長時間(如2-3年)各項工作也已經正常化,相對而言,體系管理作用顯著性較前期有所下降,在認識上可能存在維持「保證書」就可以,提升空間不大,這一階段在體系管理中極其關鍵,如果體系在推進和改善上沒有足夠認識,可能會導致體系運行質量的下降,最終流於形式。因此,QA應一方面積極介入體系各過程,強化日常監管,透過操作層面上的反映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力求追溯至管理層面,保持體系運行的活力,需要QA能夠站在全局,運用系統思維和過程分析方法,識別改進領域,有力推進,確保體系持續適應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因此,QA工作的重點應在改進,包括改進項目的識別、改進方案的設計和確認、改進過程的跟蹤、驗證。
作為QA應積極主動介入體系運行各過程,充分發揮質量專業技能,在體系相關領域內發揮其質量引導和改善能力:
1)以質量視角對體系實施調查、分析和診斷
QA作為公司體系運行督察和內部審核員,應有能力在公司管理層面對體系運行把脈診斷,通過現場調查,收集有關產品設計、生產運作、產品質量、市場信息、客戶滿意度等方面的數據信息,經過綜合分析,摸清公司現狀,明確管理上存在的優劣勢,提出改進方案。
2)對流程的再設計,提升過程增值能力
QA重要的能力應體現在其對流程的設計和掌控,流程的再設計是基於現有流程增值能力下降,系統功能的弱化。為此,必須通過資源的重新整合,重新設計過程的輸入及相關的活動要素,促成過程輸入成本最低,輸出最大,過程周期最短。事實上,改進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就根本不存在最好的流程,只有不斷優化的流程。
3)主動介入體系運行的各個過程,提升過程運作效率
QA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解決體系實際運作中的問題,體系文件的要求脫離組織的實際能力或管理的要求得不到有效執行落實,這些問題都需要QA的努力解決,QA不能僅作為診斷、治療醫生,而更應該成為預防保健醫生。QA至少應在以下方面充分發揮質量職能:
a) 標書、合同和訂單要求的確認
b) 供應商(二方)審核評價
c)質量方針目標的制定、展開、評審
d)設計和開發過程的策劃、評審、驗證和確認
e)製程策劃控制,確保製程有效受控
f)客服流程和客戶關系改善,提高客戶滿意度
g)糾正和預防活動的組織實施、跟蹤驗證
4) 質量成本管理
QA應能在質量成本管理上發揮應有作用,這將極大提升QA在公司的地位。有效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是每個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質量成本管理需要各級人員確立財務觀念和成本意識,通過建立相應的質量成本科目、藉助科學有效成本預算、監測、編制和實施改善計劃,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5) 過程績效管理
QA應積極參與公司績效管理方案的策劃制定,結合體系管理要求,提出相應的過程績效目標和指標,應包括質量目標及其分解目標,不僅應有產品質量目標,還應有管理目標,包括經營財務目標。QA應善於發揮其體系管理職能,將體系過程要求轉化為績效目標,整合到公司總體經營管理目標上來,如此,一方面能推進體系管理持續保持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與公司績效目標考核相承接。
QA能力發展的三個層次
a) 問題糾正層次,著眼於對已發生事件的反應,如對操作層面的問題進行糾正並採取措施防止再發生,其關注點在產品質量。這種反應式的管理,顯然不能產生直接經濟上的回報,只能是降低不良損失的影響程度。
b) 問題預防層次,著眼於發現潛在的問題,找出其發展趨勢和規律,及時干預,防止其發生。這是一種主動式的管理,要求QA具備良好的思維和洞察分析能力,因為有效的提前介入預防,會將可能發生的不良損失遏制、避免。從而降低了不良成本。其關注點在產品質量。
c) 主動改善層次,著眼於過程的管理,通過自我診斷和標桿學習,尋求管理層面的流程改善,業績提升機會。關注點在工作流程、成本、效率。這需要QA具有深厚的職業素養、嫻熟的管理技巧。
QA的績效考評
QA的績效取決於其在體系建設、維護和持續改進方面的表現,包括了其能力測評和工作參與程度、推進管理的成效。具體而言,績效的考評,應從三個方面考量,即時間,其體現的是工作進度、效率方面;成本,考量的是活動的投入、劣質成本的降低方面;質量,考量的是活動結果、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