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條件 »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指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指

發布時間: 2020-11-29 07:08:19

① 急 序數效用論是如何說明消費者的均衡實現的

效用U:消費者從商品消費或勞務中得到的滿足程度。
序數效用論採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X,Y兩種商品不同組合,卻給消費者帶來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條曲線。離原點越近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滿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否則越高。因為高位的無差異曲線的商品組合量大。

在同一個坐標系中畫出預算線和三條無差異曲線I1、I2、I3,預算線與I2相切,I1在I2左方且與預算線相交於C、D兩點,I3在I2右方
分析:
最優購買行為條件
第一,商品組合必須能帶來最大效用。
第二,最優支出位於給定預算線上。
因此,收入既定,預算線必與無數條無差異曲線中的一條相切;在切點上,實現了消費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如果I與AB兩條曲線相交(C,D),則是以較多的錢實現較低的滿足程度,I1<I2,浪費了。另外I3>I2,但無法實現。
因而得出:限制條件為P1X1+P2X2=I;均衡條件為:MRS=MU1/MU2=P1/P2

我也剛考完,祝你考出好的成績!

②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中λ怎麼求

問: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中λ怎麼求
λ表示貨幣的邊際效用
其取值等於:
最後一單位商品的邊際效用/價格

③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和表達的含義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的含義是:在一定的預算約束下,為了實現效用最大化,消費者應該選擇商品的最優組和,使得兩種商品邊際替代率等於兩種商品的價格之比。

④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的含義是什麼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的含義是:在一定的預算約束下,為了實現版效用最大化,消權費者應該選擇商品的最優組和,使得兩種商品邊際替代率等於兩種商品的價格之比。

收入抑制性消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316元增加到1997年的5160元,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1997年地2090元。

但是另一方面,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呈現出放慢的趨勢,尤其進入九十年代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4)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指擴展閱讀:

重新審視擴張性貨幣政策:

為了盡快使經濟走出相對過剩的局面,我國政府已經多次下調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同時銀行的准備金率和貼現率也做了相應的下調。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初衷是通過准備金率和貼現率的降低來擴大貨幣的供應量,通過利率的下調來鼓勵民間投資的增加,達到提升經濟增長的目的。

從我國1998和1999年的經濟增長情況來看,結果並不是很理想,利率政策的目標並沒有完全實現。從中國改革的經驗來看,民間投資的增加同國有投資的增長有著較強的相關效應。只有國有投資的大量增加並啟動整個宏觀經濟形勢時。

⑤ 微觀經濟學初學者求助!關於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我看的是高鴻業版

最想說的是,關於效用論,尤其是這種基數效用論,可以吐槽之處太多了,本身已經被理論界詬病無算,甚至威脅到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石,因而產生了薩繆爾森的顯示偏好原理。其實效用論本身的意義就在於推導出需求定理,就是需求量隨價格上升而下降這個東西。。。所以你糾結於這個理論本身或者基於這個理論的任何應用題的伊始,就註定沒有結果,所以只要深刻理解其內涵即可。

至於你的具體問題,因為商品的不可分,就像s開頭的朋友說的那樣,變數是離散的,而邊際效用mu的定義出自微積分,微積分是處理連續變數的工具,所以切點解無法得到,有時候甚至能夠得到角點解(楊小凱的理論就是從這一點切入的。。。)。

關於貨幣的邊際效用,我見過的所有中微以下的教科書(以上的我水平有限沒有讀過),都沒有提到,所以下面說的只是我的不成熟看法。實際上應該是有這樣一個假設的,即不考慮貨幣本身的邊際效用遞減問題,假設貨幣本身沒有效用,效用來自消費,或者有效用但是是一個很低的恆常值。你這個問題里,能夠確認的只有這樣一點,如果消費者的消費束(就是實際購買)的確是(2,6)那麼最後一單位貨幣對其的邊際效用不會超過9。

關於是不是所謂最後一元,我覺得不是。這只是便於理解的說法,深究微積分的定義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只不過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近似,不過這並不是十分重要,感興趣的話倒是可以了解一下。

⑥ 消費者如何在既定收入下達到效用最大化

當消費者在既定收入下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就實現了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的條件:

消費者用既定的收入 I 購買 n 種商品, P1 ,P2 ,...,Pn 分別為 n 種商品的既定價格,λ 為不變的貨幣的邊際效用。以X1,X2,...,Xn分別表示 n 種商品的數量,MU1,MU2,...,MUn分別表示 n 種商品的邊際效用,則上述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P1X1 + P2X2 + ... + PnXn = I
MU1 / P1 = MU2 / P2 = ... = MUn / Pn = λ

⑦ 消費者均衡中的效用最大化是指總效用嗎

費者在特定條件下(如喜好,商品價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到各專商品的購買中,以屬達到總效用最大。在這種情形下,消費者貨幣分配比例達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變動都會使總效用減少,因此,消費者不再改變其各種商品的消費數量,這被稱為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核心。


假設消費者的收入為M,消費者購買並消費X與Y兩種物品,X與Y的價格為Px與Py,所購買的X與Y的數量分別為Qx與Qy,X與Y所帶來的邊際效用為MUx與MUy,每1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為MUm,這樣,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可寫為:
Px*Qx+Py*Qy=M(1)
MUx/Px=MUy/Py=MUm(2)
上述(1)式是消費者均衡的收入約束條件,說明收入是既定的,購買X與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過收入總額M,也不能小於收入總額M。超過收入的購買是無法實現的,而小於收入的購買也達不到既定收入時的效用最大化。(2)式是消費者均衡實現的評價條件,即所購買的X與Y物品帶來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說,每一單位貨幣不論用購買X還是Y商品,所得到的邊際效用都相等。

⑧ 序數效用論是如何通過對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分析,進一步推導需求曲線的

序數效用論運用無差異曲線法,將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結合到一起得到消費這均衡的條件並推導出消費曲線。
(1)圖形:圖3-11,圖3-12.
(2)無差異曲線及預算線的定義和斜率。
(3)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切點為消費者均衡點,在該點預算線的斜率和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相等。因此,消費這均衡的條件為:MRS12=P1/P2,它表示:……。
(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會使消費者均衡點發生移動,可得到價格消費曲線。
(5)價格-消費曲線是……。
(6)將價格消費曲線上的價格和商品需求量的組合點在商品的數量和價格構成的坐標系中描繪出來便形成了消費者需求曲線。

⑨ 為什麼消費需求曲線上的每一點都是消費者最大滿足

需求曲線是表示的是在任何可能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消費者的消費要受到收入的限制。

在基數效用論下,消費者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商品的價格是由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的,因此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向下傾斜,同時消費者要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不同商品的購買上。

這就要求消費者所花費的最後一元錢,無論是購買哪一種商品,所能夠獲得的邊際效用都是相等的,只有這樣消費者才會停止對消費活動的調整即達到了消費者的均衡。

(9)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指擴展閱讀

需求曲線的種類:

需求曲線可分為以下三類:

1、個人需求曲線(Indivial Demand Curve):單個消費者願意購買某種產品的數量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

2、市場需求曲線(Market Demand Curve):市場上全體消費者願意購買某種產品的數量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市場需求曲線可由行業內各個消費者的個人需求曲線橫向相加求得。

3、企業需求曲線(Firm Demand Curve):某企業的全體顧客願意向該企業購買某種產品的數量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

市場行業需求曲線的斜率大於個人需求曲線的斜率;企業需求曲線的斜率小於行業需求曲線的斜率。

⑩ 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怎麼證明 基數效用論認為,在一定的收入和價格條件下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並不能證明,因為它很直白。

基數效用
首先商品的效用是認為設定的,然後按照給定的數據算出邊際效用,最後很明顯邊際效用為0時消費者效用就最大化了。

序數效用論
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的切點,預算線是存在的,但無差異曲線是認為構造的。

做題目只要記住公式即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