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機構研究生報考條件
❶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的科研機構
國家實驗室1個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依託單位是華中科技大學,三個組建單位: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
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
激光技術、煤燃燒、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數字製造與裝備技術、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等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專業實驗室2個
新型電機、外存儲系統等國家專業實驗室
國防重點實驗室1個
多譜信息處理國防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
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製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信息化(CAD)應用支撐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國家安全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納米葯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生物晶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組建方之一)
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7個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武漢引力與固體潮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葯技術服務平台、武漢綜合性新葯研究開發技術大平台、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基地、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武漢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
智能製造技術、圖像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信息存儲系統、生物醫學光子學、基本物理量測量、器官移植、環境與健康、聚變與電磁新技術、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分子生物物理、神經系統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療、腫瘤侵襲轉移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其他部委重點實驗室8個
給排水建設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呼吸系統疾病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武漢)、病理生理中醫葯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骨代謝中醫葯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針灸神經生物學中醫葯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中葯葯理中醫葯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
敏感陶瓷、數據存儲系統與技術、電力安全與高效利用、新型電機與特種電磁裝備、能源動力裝置節能減排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研究中心2個
製造技術國際標准、磁約束核聚變等教育部研究中心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3個
機械設計與製造、生物醫學光子學、煤燃燒等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部級研究中心(所)4個
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華中地區網路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武漢)、華工自動控制研究所、計劃生育研究所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6個
引力與量子物理、集群與網格計算、智能互聯網技術、數字流域科學與技術、腫瘤侵襲轉移、電力安全與高效、生物信息與分子成像、神經系統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療、生物無機化學與葯物、材料化學與服役失效、分子影像、控制結構、天然葯物化學與資源評價、船舶和海洋水動力學、工程機構分析與安全評定等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資料庫、納米葯物、電子製造裝備等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基礎條件平台1個
湖北省光電測試技術服務中心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
院校發展研究中心、現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媒介技術與傳播發展研究中心、區域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1個
理論經濟學、教育學、哲學、新聞傳播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葯學、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
❷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的科研機構
武漢抄大學擁有7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高級綜合研究機構。
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
信息資源,社會保障,國際法,環境法,中國傳統文化,經濟發展,媒體發展。
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
軟體工程,測繪遙感信息工程,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病毒學,雜交水稻。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多媒體軟體,衛星定位系統。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
聲光材料與器件,生物醫學分析化學,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植物發育生物學,地理信息系統,水沙科學,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水力機械過渡過程,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口腔生物醫學工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
有機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
高級綜合研究機構(2個)
高級研究中心、國際問題研究院。
❸ 考研是報考名牌大學好呢還是報考科研院所好呢
科研院優勢大些。
第一,與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錄取率高,錄取程序也更公正。
科研院所沒有自己的本科生,它只是對研究生進行培養,因此這也造成了很多本科生擇校時往往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其實這一點使得研究生錄取更加公平化,不會涉及到對本學校學生的偏袒,反而錄取率會更高一些。
第二,科研院所的培養側重實踐,實踐經驗更易提高。
科研院所與一般招生單位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實踐性,這是一般招生院校所不具備的條件,因此對於那些想報考專業碩士的考生不妨可以選擇這些科研機構,因為在這里你將直接參與到項目中來,更能快速提升自我的實踐操作能力。
第三,與一般高校相比,科研機構的研究生待遇高。
科研機構的經費來自於承接的項目,就是說學生在讀期間就相當於一邊讀書一邊工作。有些科研院所和某些企業有直接聯系,對於學生來說已經算是在企業中從事研發工作,因此補貼待遇自然比一般院校高很多。
第四,與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更能增加就業機會,積累行業人脈。
科研機構主要承接企業項目,因此和一些企業有密切聯系,對於學生來說在校期間等同於在企業中從事研發工作,因此更能接觸到行業領域的優秀人才,拓展人際關系,如果在校期間表現突出的學生往往會得到企業的重用,因此畢業之後的就業問題也會順利解決。
第五,與一般高校相比,留校機會更大。
眾所周知一般院校想要留校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除非自己家裡有關系有可能得到留校名額,不過在一些獨立院所,因為實力、牌子、生源、宣傳以及單位本身的行業性質等各種原因,碩士生還是有可能留下來做科研的,甚至可以拿到千金難求的一線城市戶口。
❹ 全國856個研究生招生機構裡面,多少個是高校,多少個是科研機構啊
http://wenku..com/view/4dd2f35abe23482fb4da4c0f.html
看看這個鏈接,裡面有詳細的
❺ #公務員/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研究生去事業單位是否有發展
事業單位可以讓人少走很多折騰路,當然也是發不了財,沒野心但求安穩真的不錯,以前有親戚去做了幾個月撐不住出來混,出來後才知道自己當年太心高氣傲賺錢艱難 來自職Q用戶:李嘉
穩定是其中之一因素,還有就是挺鍛煉人的,事業單位不見得就輕松 來自職Q用戶:余羽莎
❻ 科研機構讀研究生和一般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 遠高於 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我們單位,有五十多位碩士導師,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范圍非常廣。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的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基礎課。不過,想要考研究所的也不是很容易,可以報班像文都鷹飛集訓營。
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到一百多個資料庫。而研究所不會下這么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范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講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高校導師會有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拿下的項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盡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的東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氣息更濃。高校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沒有這么好的條件,能有個籃球場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體育場了。所以在研究所讀研究生,獲得的個性化認知更加多一些。
❼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的科研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工程學院)
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電氣工程學院)
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
國防重點實驗室(1個)
新型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工程中心(2個)
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
國際研發中心(1個)
微納系統及新材料技術國際研發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
光電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高電壓與電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
工業CT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飛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物理社會可信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飛行器測控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大學區域經濟與科教戰略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26個)
製造系統工程實驗室 高電壓技術與系統信息監測實驗室 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 冶金工程實驗室 電工新技術實驗室 軟體工程實驗室 能礦資源開發及三峽庫區環境損傷工程災害實驗室 自動化工程實驗室 熱工實驗室 潔凈能源與特色資源高效利用化工過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岩土工程實驗室 材料物理實驗室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中心 運載器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技術實驗室 新型建築材料與工程實驗室 污染防止與廢物資源化實驗室 建築技術實驗室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室 結構工程實驗室 重慶市輕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網路化製造工程技術中心 輸變電安全科學與電工新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微光機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與生態環境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殺蟲真菌農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特種摩擦副與傳動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輕金屬材料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功能基因及調控技術實驗室
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創新平台(8個)
1.機械及光電系統與裝備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2.輸變電安全科學與電工新技術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3.西南能礦資源開發利用與安全技術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工程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 學、環境工程、岩土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
4.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運載器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電工理論與新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電路與系統、通信與信息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電氣信息技術、計算機軟體及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
5.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設計藝術學、地質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繪工程
6.三峽庫區水質安全與生態重建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城市環境與生態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7.生物流變學與基因調控新技術生物流變學、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電子電工理論醫學應用、生物材料、化工熱力學與動力學、生物控制理論及人工生命、精密儀器製造及MEMS
8.中國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研究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法學。
❽ 材料加工學研究生有哪些科研機構類院校
材料學專業14強
1、東北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 工程專業創建於1950年,是我國最早的金屬材料學科之一,國家級重點學科。專業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新材料研究開發能力、材料領域技術咨詢和管理能 力,具有計算機基礎知識、工程技術和使用近代儀器分析材料顯微組織的能力,具有現有材料質量的控制和改進、材料的合理應用和工藝開發的能力。擁有教育部材料電磁過程研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材料與功能材料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以及遼寧省金屬防護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畢業生去向】該校畢業生主要就業行業包括:計算機、金融、教育和科技咨詢等領域。很多畢業生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華南理工大學【專 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包括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並設有3個本科專 業。主幹學科「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新型高性能與功能材料」是國家「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近5年來,學院承擔國家攀登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300多項。重點建設的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實驗室、高分子結構與性能實驗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畢業生去向】近幾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大多從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醫用材料、新型建築材料、電子電器、汽車、航空航天、貿易等工作或到研究院所、高等學校和海關、商檢等政府部門,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3、浙江大學【專 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建於1952年。大學初期不分專業方向,學生可根據特長、愛好和個人發展目標選修課程,4年級採用「雙向選擇」方法,確定畢 業論文指導教師和研究課題。大部分本科生課程由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教授擔任主講。從一年級開始就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並選派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擔任 導師。本科生培養目標以繼續攻讀研究生為主,教學內容、畢業論文研究課題以高新技術材料為特色。擁有大量現代分析測試儀器、材料實驗裝置和專業教 學實驗基地。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在所有材料二級學科上都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建有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實驗 室,在「九五」和「十五」期間都是「211工程」和「985計劃」重點建設的學科。【畢業生去向】近年來三分之二左右的畢業生免試或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其餘畢業生主要應聘於大專院校、科研部門和高新技術企業。歷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為100%。4、山東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入學前期按「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模式培養,在第7學期,根據社會需求、本人興趣確定主修專業方向。該專業設高性能結構材料設計方向、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過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別隸屬於材料科學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畢業生去向】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開發、設計與製造工作,或在海關、商檢、外貿、科技等部門從事質量檢測、技術監督、生產管理等工作。5、北京科技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兩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實驗室。【畢業生去向】本科部分優秀畢業生被推薦到國外繼續深造,如德國亞琛工大、丹麥南丹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一流大學。每年有40-50名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可在機械、電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等行業,從事材料的生產、質量檢驗、工藝與設備設計、材料的再生與利用、材料化學失效和控制技術研究、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以及經營管理工作。6、天津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材料領域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學院之一。目前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化學等3個本科專業,6個碩士點、5個博士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畢業生去向】多年來,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為100%,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軍工、機械、化工等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7、北京工業大學【專業特色】北工大材料學科設立於1960年,1995年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材料學現為國家重點學科。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二、三年級開始在導師指導下參與科學研究。【畢業生去向】畢業生可在國家和北京市事業單位、外資企業、上市公司中就業,可以出國留學,推薦或考取研究生、雙學位、軟體工程碩士等。8、北京化工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材料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學院教學與科研的傳統強項。碳及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防護學科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本科生在三年級後按專業方向培養。學院現已覆蓋了高分子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復合材料、碳材料、信息記錄材料、金屬及表面保護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等領域。學院建有「可控化學反應的科學與技術基礎」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備與加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近5年來,學院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80餘項,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20項。【畢業生去向】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5%,主要以科研院所居多。學生25%以上考研。9、哈爾濱工業大學【專 業特色】哈工大材料學院緊密圍繞國防尖端技術發展需要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精密和特種加工技術設置課程和內容,培養國防尖端技術發展所需的優秀工程技術 及管理人員。現有材料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有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學院建有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金屬精密熱加工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畢業生去向】每年有40%的畢業生進入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廣州的科研、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及高校就業。每年考研率達40%左右。10、吉林大學【專 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6個系和4個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一級學科。各專業結合材料與材料加工基本理論圍繞汽車工業急需及未來發展所涉及的 材料與材料加工領域組織教學。在超塑性與塑性精密加工、汽車用鑄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車關鍵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藝與設備、汽車現代焊接成型與控制、 材料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層次上的各種測試、分析、表徵方法研究等方面優勢突出。近5年來,承擔國家科委、總裝備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100多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6項。建有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礦物應用基礎與物化性能檢測方法國土資源部開放實驗室、吉林省汽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畢業生去向】近5年來保送、考取的碩士研究生占畢業生總數36%,到中國一汽、海爾等國有企業的佔32%,到上海大眾、上海匯眾等合資企業的佔13%,到高校、科研單位及部隊的佔10%。11、上海交通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為上海交通大學冶金系。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有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高溫材料及高溫測試開放實驗室、國家輕合金工程中心。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委、企事業單位以及國外大公司的科研項目2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約1500萬元。3年來科研成果20項,7項達到國際水平。【畢業生去向】該專業近3年來本科生就業的供需比連續保持在1∶2.5左右。本科生學習成績優秀者可成為本校或其他院校、科研機構碩士研究生,或被選拔出國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2、清華大學【專業特色】本科生在用3年左右時間系統完成基礎理論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實踐後,分別按材料物理、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啟道 提供 復合材料和電子材料5個方向側重培養。目前建有「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摩擦材料分室等重點實驗室。近年來承擔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任務,973、86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各部委、省市科技開發項目近200項。取得過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畢業生去向】既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工程技術工作,又可獨立承擔相關專業領域教學、管理工作。13、西安交通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設有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與陶瓷材料工程、腐蝕與防護及表面工程等專業方向。學生入學後可自由選擇專業方向。學院擁有材料制備、評價和產品開發實驗大樓。曾獲省部級以上獎70餘項。年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至5項、國家攻關、863項目10餘項,年均發表論文150餘篇。【畢業生去向】可在高校、科研單位工作,也可在機械、冶金、化工、能源、電子、交通、輕紡、軍工等企業從事工程技術與管理工作。14、西北工業大學【專業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覆蓋了原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金屬塑性加工、鑄造及復合材料4個博士點。其中鑄造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有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又首批被批准為按照一級學科培養博士生的單位。學院建有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磨擦焊工程技術中心、陝西省磨擦焊重點實驗室。目前承擔國家「九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數十項。已有1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獎,9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畢業生去向】該專業畢業生供需比例為1∶4.3。全校學生一次性就業率為96.8%。註:以上數字不代表排名,僅為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