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條件設計
㈠ 在探究黴菌生長的環境條件時,某小組設計了如下方案及統計結果(各試驗材料都放入同樣的透明塑料袋中,統
(1)結論一:黴菌生長的適宜環境條件是潮濕寒冷和潮濕溫暖.錯誤;原因是實驗材料不一樣,不能形成對照;
結論二:黴菌生長需要豐富的有機物.正確;原因是實驗材料中都富含有機物,結果不管環境怎樣,最後都有菌斑;
結論三:不同的食物品種上,生長不同種類的黴菌.錯誤;原因是最後都有菌斑,但是不確定菌的種類;
(2)該小組的設計方案不足之處:實驗材料不一樣,即變數不唯一.
(3)
甲組 | 乙組 | |
假設 | 溫度能影響黴菌的生活 | |
實驗材料 | 一塊饅頭 | 一塊饅頭 |
環境條件 | 溫暖潮濕 | 潮濕寒冷 |
實驗結果 | 饅頭發霉 | 饅頭不發霉 |
實驗結論 | 黴菌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方 |
(2)實驗材料不一樣,即變數不唯一.
(3)
甲組 | 乙組 | |
假設 | 溫度能影響黴菌的生活 | |
實驗材料 | 一塊饅頭 | 一塊饅頭 |
環境條件 | 溫暖潮濕 | 潮濕寒冷 |
實驗結果 | 饅頭發霉 | 饅頭不發霉 |
實驗結論 | 黴菌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方 |
㈡ 學環境藝術設計要具備什麼條件
環藝分三個大方向
建築 景觀 和室內
首先學環藝的時候內 這三個就都要學
你在大學的時候就應該挑一個自己容偏重的方向發展
但其他兩個也要學 畢竟這三個方向都是息息相關的
倒不是說一定要走室內設計這條路 如果你做景觀那了解一些就可以
他們的牽連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清的
這是你在做實際方案的時候才能看出來的
學環藝這個專業 要具備相當多的知識
不能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也差不多了
對各種材料的認識 特性的掌握 結構原理這些專業知識就不必說了
比如風水學 植物學 燈光以及好多跟環藝有關的其他學科都要了解
我是說了解 不一定說這些知識都要熟記 但是要了解 知道
在你需要的時候 就算不是很清楚 但起碼知道 到時候再查資料也可以
不然肚子里沒這些東西是做不出好方案的
平時就要多搜集資料 看看雜志 展覽 旅遊
㈢ 環境設計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第一部分:做圖紙的軟體 CAD 3D VR PS 這是必須的,因為首先你要當實習設計師;像做圖紙,量房子的尺寸這是最基本的。
第二部分:手繪設計課程:設計概論、室內設計原理、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素描、水粉、平面圖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表現圖技法、與制圖工藝、裝飾設計風格流派、傢具設計。
第三部分:室內裝飾工程管理:設計創意與客戶心理學、裝飾材料及施工工藝、市場材料課、工程報價與預算、施工項目管理及招投標、政策法規、裝修實例流程、裝修中常見問題與處理、施工現場觀摩學習、畢業作品設計。
設計師必備條件事項補充:
1、想
設計師首先必須善於思考,對設計主張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這是最重要的。別擔心你的想法有多「爛」,沒有人能一下子做好的,但你完全可以做好你的習慣和態度。
2、看
大量欣賞別人的作品,尤其是優秀作品,培養藝術鑒賞能力,這對於提高設計水平是必須的。看的時候不要走馬觀花,需要結合專業知識邊看邊想,仔細研究作品中值得學習的地方。
3、問
設計師要掌握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多看專業理論知識以查漏補缺。同時更需要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擁有豐富的知識,你大腦里的「素材」就越多,它們都將可能參與到你的設計里,你的設計才會生動飽滿,富有思想內涵。
4、練
反復地大量地練習。如果缺乏足夠的練習,就算有足夠的設計天賦也是無法提高設計水平。只有不斷地練習,反復地練習,才能迅速提高設計能力,做得越多,提高得越快,這個是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的,必須踏踏實實地來。當然如果練習的時候不思考只會事倍功半,就像學畫一樣,不光要用筆畫,更需要動腦。
㈣ 某小組在「探究環境條件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的活動中,該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環境條件
(1)根據表中的實驗方案可以看出,探究葉綠素形成的環境條件有回2個,光照、溫度答.
(2)由表中數據可知,該實驗可形成2組對照實驗:甲和乙、甲和丙;甲和乙以光照為變數探究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形成,甲和丙是以溫度為變數來探究低溫能影響葉綠素的形成.
(3)因為葉綠素必須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因此:在陰暗環境中的甲組植株變黃,而在有光條件下的乙組植株變綠.
(4)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葉綠素的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應,最適溫度是20~30℃,最低溫度約為2~4℃,最高溫度為40℃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均降低合成速率,加速葉綠素降解.但是甲、丙兩組都處在黑暗環境中,它們都不能形成葉綠素.
(5)乙、丙不能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因為該組實驗中有兩個變數:光照和溫度,違背了變數單一的原則,使實驗結果沒有說服力和可信度.
故答案為:(1)光照;溫度;
(2)兩組;
(3)乙;
(4)都不能形成葉綠素;
(5)不能;因為變數不唯一.
㈤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中的Ⅰ類環境條件和Ⅱ類環境條件有什麼不同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3.5.2條規定:
一類: 室內乾燥環境 ;永久的無侵蝕性靜水浸沒環境。
二類 a:室內潮濕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寒冷和嚴寒地區的冰凍線以下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二類 b:干濕交替環境;水位頻繁變動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冰凍線以上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三類 a: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水位冰凍區環境;受除冰鹽影響環境;海風環境。
三類 b:鹽漬土環境;受除冰鹽作用環境;海岸環境。
四類: 海水環境。
五類: 受人為或自然的侵蝕性物質影響的環境。
註:1.室內潮濕環境是指構件表面經常處於結露或濕潤狀態的環境。
2.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劃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程》GB 50176的有關規定。
㈥ 為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在1、2、3、4四個同樣大小的潔凈的空罐頭瓶底各放2張
(1)在探究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實驗,應該只有一個條件不同而其餘條件回都相同答,也就是變數的惟一性,在本實驗中,1號瓶和2號瓶相比只有水分不同,1號瓶和3號瓶相比空氣不同,1號瓶和4號瓶相比溫度不同,所以它們只有一個條件不同.
(2)1號瓶內灑少量的清水,種子萌發了,而2號瓶不灑水不萌發說明水是種子萌發的條件.
(3)1號瓶內灑少量的清水,有空氣,種子萌發了,而3號瓶倒入過量的水使種子無空氣不萌發,說明空氣是種子萌發的條件.
(4)1號瓶內的溫度是25℃,種子萌發了,而4號瓶溫度4℃,比較低不萌發,說明溫度是種子萌發的條件.
(5)如果要探究光對種子的萌發有影響,1號瓶是在有光的環境中,而根據探究實驗變數的惟一性,所以設5號瓶應處在黑暗狀況下,其餘條件都相同,觀察二者萌發的情況.
故答案為:(1)一
(2)適量的水分
(3)3
(4)溫度
(5)黑暗
㈦ 隨著外部環境條件的日趨復雜必須以什麼觀點來理解和設計新的組織
系統、動態權變式
㈧ 設計什麼兩種環境是為了進行什麼其它條件(溫度、濕度等)均相��
你這個問題問的實在是無從回答了,到底是想設計什麼在溫濕度環境下實驗?
㈨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條件下,需要設計有機式的組織結構,比如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條件下,需要設計有機式的組織結構,比如(D)。A.直線制結構B.直線職能制結構C.職能制結構D.矩陣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