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
①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1.前提條件: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准備了社會經濟的前提條件。
2.社會階級條件: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3.理論條件:自然科學取得的許多新成果與社會科學領域里的重大發現,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條件。
4.思想條件: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誕生的思想條件。
拓展資料:
誕生歷程
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40年代產生於西歐,當時西歐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英、法、德3國是其發源地。因為當時英、法,德,等國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革命,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無產階級已經由自在階級開始向自為階級轉變。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標志 。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此外,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和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階級斗爭學說,它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
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進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哲學觀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
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3個規律:
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
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兩者的結合構成生產力。人們在發展生產力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系,即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社會關系。
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性質隨著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等;
所以每一個歷史時代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礎。從原始公社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個人在歷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時代都需要而且能夠創造出自己時代的偉大人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待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中國化呢?首先,這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創立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頁)這就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和民族性的辨證統一性,由此我們就可以自然地推導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48頁)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一旦走出書齋,落腳現實世界,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就必須回答和解決當時當地的實際問題。反過來說,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要想成功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將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託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
其次,這也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得出的鄭重結論。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在怎樣學習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上,大體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一種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教條主義態度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當做語錄,當作《聖經》,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只注意他們的具體結論,而忽視了引出結論的具體的歷史背景和過程。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許多觀點,是根據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來的,生搬硬套地將它用到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社會,一定會犯「水土不服」的毛病。
這樣做,看起來取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經」,但實際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話的靈魂;看起來思想無比革命,實際上思維十分保守。一旦採用這種思想來指導實踐,很容易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帶來嚴重的損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用毛澤東的話講就是用馬列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革命實踐這個「的」,理論科學,目標明確,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國化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的實踐,就會做到無往而不勝。
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回顧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本國化的原則,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就一帆風順;
反之,什麼時候我們違背了這一原則,形而上學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嚴重的挫敗。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馬克思主義最大的存在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觀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從實踐開始,實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縛,哪怕是曾經認為是正確的,後來被證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時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們的目標不變,採取何種形式都不重要。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一種對社會的預測或規范,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時不應當先入為主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某種社會制度的代言人。馬克思主義觀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則無往而不勝。
②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
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產物。
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相繼在西歐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占據統治地位,社會歷史發展的唯物辯證性質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這為科學地提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奠定了社會歷史前提。
與此同時,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和階級對抗越來越尖銳起來。無產階級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無產階級政治斗爭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
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進入19世紀後,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以及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等三大科學發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徹底克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的性質,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前提和條件。
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對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成果的創造性繼承,是人類文明特別是歐洲近代文明合乎邏輯的發展成就。
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⑷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持不懈地進行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的結果
③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得三大條件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三大條件是:
A.社會歷史條件: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B.自然科學前提: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C.思想理論來源: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具體地說:
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產物。 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相繼在西歐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占據統治地位,社會歷史發展的唯物辯證性質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這為科學地提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奠定了社會歷史前提。與此同時,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和階級對抗越來越尖銳起來。無產階級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無產階級政治斗爭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
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進入19世紀後,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以及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等三大科學發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徹底克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的性質,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前提和條件。
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對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成果的創造性繼承,是人類文明特別是歐洲近代文明合乎邏輯的發展成就。 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④ 簡單概括一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就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遇到了現實的挑戰,
小資產階級的道德感大泛濫.
⑤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1:實踐和階級條件。
2:自然科學前提。
3:思想里理論來源。
⑥ 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以及其基本特徵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抄生的歷史條襲件
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其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自然科學基礎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和生物進化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⑴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⑵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⑶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特徵
⑦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1、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歷史條件。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同時又產生了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暴露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和其開始成為現代社會化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的事實,同時又引發、加劇了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的條件和基礎。
2、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趨激化,對科學理論的指導提出了強烈的要求。 機器大生產反而使工人成了機器的附庸。資本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壓榨工人的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的殘酷引發了工人們的反抗。法國、英國、德國的三大起義標志著現代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台。但是,由於沒有革命理論的指導和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工人運動均以失敗告終。這就迫切需要總結和升華無產階級在長期斗爭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對現存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系統理論,用以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而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了時代和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無產階級的科學理論。
3、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是在對前人的優秀成果批判性吸收的基礎上的創新。 馬克思主義批判的繼承、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合理成分的基礎上,在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科學總結工人階級斗爭實踐基礎上創立和發展起來的。
4、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革命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創立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5、自然科學前提。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有著深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前提。從十九世紀開始,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進入了整理材料、尋找內部聯系和跨門類研究的階段,形而上學的自然觀逐漸被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缺口。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質統一性以及各種物質形態之間聯系和發展的辯證性質,為哲學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認識它們的一般規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識基礎。細胞學說表明,所有動植物的生命現象,都是細胞按照一定規律分裂和增殖的結果,從而揭示了整個生物界的有機聯系;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種形式的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被消滅,只能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從而揭示了整個自然界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物質統一性;達爾文的進化論表明,自然界中品種繁多的生物種類,都是由少數簡單生物經過長期的變化發展而成的。人類也是由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生物界是一個有規律的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
⑧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條件:
1.社會背景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各國主要國家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無產階級作為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台,這就需要有一種正確地揭示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來指導,這就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提供了必要的社會條件。
2.科學背景
自然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科學前提。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已經從搜集材料的科學發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學,天體演化學、胚胎學、生理學、有機化學的產生使得自然科學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這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中,細胞學說的創立,能量守衡定律的發現,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問世,具有特別重要的劃時代意義。自然科學的這些成就,為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系和運動發展的觀點,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3.理論背景
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從一般的方面說,哲學史上全部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優良傳統和科學成果,都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作了思想理論的准備。但具體地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則是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進行革命改造的結果。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合理成分,創立了一種嶄新的哲學,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⑨ 簡述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思想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哲學繼承了歷史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的一切優秀成果,其中主要是德國古典哲學中的下列思想:
1.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即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
2.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即費爾巴哈哲學的「基本內核」)。
德國古典哲學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 生提供了直接理論來源。
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其中對馬克思影響最大的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黑格爾在哲學上最傑出的成就就是辯證法。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以唯心主義的方式系統地闡述了辯證法基本規律的哲學家,第一個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並試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費爾巴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的重要成就是打破了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統治,恢復了唯物主義哲學的王位;他還批判了宗教和神學,是一位傑出的無神論者。但這兩位哲學家的理論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主義觀念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基礎上的唯物主義,總的說來沒有超出舊唯物主義的范圍。馬克思結合當時的社會實踐,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即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並對之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批判地吸收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即費爾巴哈哲學的「基本內核」),並克服了他的形而上學性、機械性和不徹底性。
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吸收前人優秀哲學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
⑩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和淵源是什麼
條件:
1.社會背景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各國主要國家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無產階級作為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台,這就需要有一種正確地揭示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來指導,這就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提供了必要的社會條件。
2.科學背景
自然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科學前提。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已經從搜集材料的科學發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學,天體演化學、胚胎學、生理學、有機化學的產生使得自然科學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這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中,細胞學說的創立,能量守衡定律的發現,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問世,具有特別重要的劃時代意義。自然科學的這些成就,為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系和運動發展的觀點,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3.理論背景
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從一般的方面說,哲學史上全部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優良傳統和科學成果,都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作了思想理論的准備。但具體地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則是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進行革命改造的結果。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合理成分,創立了一種嶄新的哲學,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淵源:馬克思主義哲學繼承了歷史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的一切優秀成果,其中主要是德國古典哲學中的下列思想:
1.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即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
2.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即費爾巴哈哲學的「基本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