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源的必要條件
⑴ 燃燒要具備可燃物,被燃物,引火源三個必要條件對嗎
准確地說,是燃燒應具備的三個必要條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劑)和引火源.只有在內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容的情況下,可燃物質才能發生燃燒.
1.可燃物
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都稱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狀態分為氣體、液體和固體三類.
有些物質在通常情況下不燃燒,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以燃燒.例如,赤熱的鐵在純氧中能發生劇烈燃燒;赤熱的銅在純氯氣中能發生劇烈燃燒;鐵、鋁本身不燃,但把鐵、鋁粉碎成粉末,不但能燃燒,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爆炸.
2.助燃物(氧化劑)
與可燃物質相結合能導致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也稱氧化劑).通常燃燒過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
某些物質也可作為燃燒反應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鉀等.也有少數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纖維、硝酸纖維的賽璐珞等含氧物質,一旦受熱後,能自動釋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發生燃燒.
3.引火源
使物質開始燃燒的外部熱源稱為引火源.引火源溫度越高,越容易點燃可燃物質.根據引起物質著火的能量來源不同,生產生活實踐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溫物體、化學熱能、電熱能、機械熱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⑵ 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
有助燃物
有燃料
要達到著火點
⑶ 燃燒要具備可燃物,被燃物,引火源三個必要條件,對嗎
物質燃燒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氣、石回油等。
(2)要答有助燃物質,如氧氣、氯酸鉀等氧化劑。
(3)要有一定溫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質燃燒的熱能(點火源)。
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物質才能燃燒.例如生火爐,只有具備了木材(可燃物),空氣(助燃物),火柴(火源)三個條件,才能使火爐點燃.
⑷ 物質有焰燃燒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燃燒的必要條件 任何物質發生燃燒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可燃物、氧化劑和溫度(引火源)。 以上僅能代表無焰燃燒,我們平時所指的絕大部分燃燒均指的是有焰燃燒,有焰燃燒必須具備四個必要條件:可燃物、氧化劑、溫度和未受抑制的鏈式反應。 燃燒的充分條件 具備了燃燒的必要條件,並不意味著燃燒必然會發生,燃燒還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充分條件:一定的可燃物濃度,一定的氧含量,一定的點火熱量,未受抑制的鏈式反應。以上即為燃燒的充分必要條件,滅火劑的滅火機理即為去掉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條件,使燃燒中斷。
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而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或發煙的現象稱為燃燒。
2.燃燒的必要條件
任何物質發生燃燒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可燃物、氧化劑和溫度(引火源)。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關系可用燃燒三角形來表示。以上僅能代表無焰燃燒,我們平時所指的絕大部分燃燒均指的是有焰燃燒,有焰燃燒必須具備四個必要條件:可燃物、氧化劑、溫度和未受抑制的鏈式反應。
3.燃燒的充分條件
具備了燃燒的必要條件,並不意味著燃燒必然會發生,燃燒還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充分條件:一定的可燃物濃度,一定的氧含量,一定的點火熱量,未受抑制的鏈式反應。以上即為燃燒的充分必要條件,滅火劑的滅火機理即為去掉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條件,使燃燒中斷。
4.燃燒機理
下面我們以聚合物為例來闡述燃燒的機理和過程,有機物聚合物的燃燒大致分為以下五個不同的階段。
(1)加熱階段:由外部熱源產生的熱量給予聚合物,使聚合物的溫度升高,升溫的速度取決於外界熱源供給能量的多少,接觸聚合物的體積大小,火焰溫度的高低,同時也取決於聚合物的導熱容和導熱系數。
(2)降解階段
聚合物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後,聚合物分子中最弱的鍵斷裂,即發生降解,這一階段取決於該鍵的鍵能大小,不同共價鍵能的大小見表3-3。
表3-3 不同共價健的鍵能
鍵 鍵能k/mol 鍵 鍵能k/mol
O-O 146.7 C-H 414.8
C-N 805.9 O-H 465.1
C-Cl 339.4 C-F 431.6-515.4
C-C 347.8 C=C 611.7
C-O 360.3 C=O 750.9
N-H 389.7 C=N 892.5
由表3-1可以看出,O-O鍵是最弱的鍵,極易斷裂;C=N健是最強的鍵,不易斷裂。
(3)分解階段
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除弱鍵斷裂外,強健也開始斷裂,即發生裂解,產生低分子化合物。一般包括(1)可燃體:H2、CH4、C2H6、CH2O、CH2COCH2、CO等;(2)不燃性氣體:CO2、HCl、HBr等;(3)液態產物:聚合物部分解聚為液態產物;(4)固態產物:聚合物可部分焦化為焦碳,也可不完全燃燒產生危害很大的煙霧。
聚合物不同其分解產物的組成也不同,但大多數為可燃烴類,而且所產生的氣體多是有毒或有腐蝕性的。
(4)點燃階段
當分解階段所產生的可燃性氣體達到一定濃度,且溫度也達到其燃點或閃點,並有足夠的氧或氧化劑存在時,開始出現火焰,這就是點燃,燃燒從此開始。
(5)燃燒階段
燃燒釋放出的能量使活性游離基引起鏈式反應,不斷提供可燃物質,使燃燒自動傳播和擴散,火焰愈來愈大,其反應過程用方程表示如下:
RH→R·+H·
H·+O2→HO·+O·
R·+O2→R1CHO+OH·
OH·+RH→R·+H2O
⑸ 燃燒的必要條件 是可燃物,助燃劑和什麼 還有 引火源 和 著火源 一樣么
達到著火點
⑹ 發生燃燒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燃燒的必要條件:
1.燃燒時要有適當過量的空氣(氧氣)
2.要有燃料.
3.要達到燃點
⑺ 火源三個條件有哪些以及滅火的方法有幾種
有四種:滅火的基本原理由燃燒所必須具備的幾個基本條件可以得回知,滅火就是破答壞燃燒條件使燃燒反應終止的過程。其基本原理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冷卻、窒息、隔離和化學抑制。
1.冷卻滅火:對一般可燃物來說,能夠持續燃燒的條件之一就是它們在火焰或熱的作用下達到了各自的著火溫度。因此,對一般可燃物火災,將可燃物冷卻到其燃點或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會中止。水的滅火機理主要是冷卻作用。
2.窒息滅火:各種可燃物的燃燒都必須在其最低氧氣濃度以上進行,否則燃燒不能持續進行。因此,通過降低燃燒物周圍的氧氣濃度可以起到滅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等的滅火機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離滅火:把可燃物與引火源或氧氣隔離開來,燃燒反應就會自動中止。火災中,關閉有關閥門,切斷流向著火區的可燃氣體和液體的通道;打開有關閥門,使已經發生燃燒的容器或受到火勢威脅的容器中的液體可燃物通過管道導至安全區域,都是隔離滅火的措施。
4.化學抑制滅火:就是使用滅火劑與鏈式反應的中間體自由基反應,從而使燃燒的鏈式反應中斷使燃燒不能持續進行。常用的乾粉滅火劑、鹵代烷滅火劑的主要滅火機理就是化學抑製作用。
⑻ 燃燒要具備可燃物,被燃物,引火源三個必要條件.正確嗎
准確地說copy,是燃燒應具備的三個必要條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劑)和引火源.只有在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下,可燃物質才能發生燃燒.
可燃物
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都稱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狀態分為氣體、液體和固體三類.
2.助燃物(氧化劑)
與可燃物質相結合能導致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也稱氧化劑).通常燃燒過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
3.引火源
使物質開始燃燒的外部熱源稱為引火源.引火源溫度越高,越容易點燃可燃物質.根據引起物質著火的能量來源不同,生產生活實踐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溫物體、化學熱能、電熱能、機械熱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⑼ 燃燒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燃燒的發生和發展,必須具備3個必要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劑)和引火源(溫度)。當燃燒發生時,上述3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如果有一個條件不具備,那麼燃燒就不會發生,如圖1-1所示。
圖1-2著火四面體
⑽ 請問發生火災必須同時具備的三個必要條件是什麼
准確地說,是燃燒應具備的三個必要條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劑)和引火源。只有在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下,可燃物質才能發生燃燒。
1.可燃物
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都稱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狀態分為氣體、液體和固體三類。
有些物質在通常情況下不燃燒,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以燃燒。例如,赤熱的鐵在純氧中能發生劇烈燃燒;赤熱的銅在純氯氣中能發生劇烈燃燒;鐵、鋁本身不燃,但把鐵、鋁粉碎成粉末,不但能燃燒,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爆炸。
2.助燃物(氧化劑)
與可燃物質相結合能導致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也稱氧化劑)。通常燃燒過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
某些物質也可作為燃燒反應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鉀等。也有少數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纖維、硝酸纖維的賽璐珞等含氧物質,一旦受熱後,能自動釋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發生燃燒。
3.引火源
使物質開始燃燒的外部熱源稱為引火源。引火源溫度越高,越容易點燃可燃物質。根據引起物質著火的能量來源不同,生產生活實踐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溫物體、化學熱能、電熱能、機械熱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直接火源主要有:
(1)明火。 (2)電弧、電火花。
間接火源主要有:
(1)高溫。(2)光輻射。(3)化學反應熱。
除了必要條件,還必須要有燃燒的充分條件:
具備了燃燒的必要條件,並不意味著燃燒必然發生。在各種必要條件中,還應有「量」的要求,即燃燒發生的充分條件。
1、一定的可燃物濃度
可燃氣體或蒸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才會發生燃燒或爆炸。
2、一定的氧化劑含量
物質的燃燒性能通常用氧指數來表示。所謂氧指數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物質在氧氮混合氣流中,維持平衡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氧氣濃度,其值以氧所佔的體積百分比表示。
3、一定的點火能量
不管何種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引起燃燒反應。所需引火源的強度,取決於可燃物質的最小點火能量,低於這一能量,燃燒便不會發生。不同可燃物質燃燒所需的最小點火能量各不相同。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