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醫師職稱評定條件
Ⅰ 醫生的初級醫師職稱是怎樣評定的
您好,本科生、中專、大專生有所不同,你所在的醫院或者衛生局審核後會給你的職稱級別,但想評定職稱一定要先有執業醫師證,沒有執業醫師證是不能評定職稱的。
Ⅱ 醫師職稱怎麼評執業醫師是什麼職稱
醫師的職稱,以及不同的醫師的職稱評定如下:
一、醫師職稱總述
1、醫療技術專業職稱有醫師、葯師、技師、護師系列。
2、醫師職稱包括初級職稱(醫士、醫師/住院醫師)、中級職稱(主治醫師)、副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正高級職稱(主任醫師)。
3、在醫院中主任醫師,主任中醫師,主任葯師,主任中葯師,主任護師,主任檢驗師,都是正高職稱,依次類推。
二、職稱稱謂:
1、中專或大專剛畢業職稱是醫士、考得執業醫師證自動晉升為醫師,醫士和醫師都稱為初級職稱。
2、從事醫師工作本科四年碩士二年專科六年可以考主治醫師,考試合格自動晉升為主治醫師(中級職稱)。
3、本科或碩士畢業獲得中級職稱後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中級職稱後三年可以評副主任醫師(副高)。
4、本科或碩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主任醫師,博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三年可以評主任醫師(正高)。
所謂正高,副高,中級,初級,是指職稱而言,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三、職稱晉級的時間限制
1、本科生參加工作5年後可晉主治醫師(中級職稱),碩士研究生2年後可晉主治醫師,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晉主治考外語,研究生不用考。
2、本科生在晉完主治醫師5年後方可晉副主任醫師(副高),而碩士研究生在晉完主治醫師3年後就可以晉副主任醫師。
3、在晉升副主任醫師5年後方可晉升主任醫師(正高)。
3.1本科畢業到主任醫師(正高)至少要15年(晉主治醫師5年+晉副主任醫師5年+晉主任醫師5年)。
3.2博士研究生參加工作2年後就可以晉副主任醫師,在晉完副主任醫師3年後,就可以晉主任醫師了。
四、其他
大學的附屬醫院中教授,副教授是指在學校中兼職教課或有帶研究生資格的人員,兩種評定方法不同。
1、本科畢業參加工作一年後,經院內考試,評定初級職稱,聘任5年後根據論文,工作表現,等一套評分系統,夠格後報衛生局,由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定。副高和正高,需要有課題和專著,並報衛生廳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定。
2、碩士畢業,直接評定初級,3-5年(各地標准不同)後評定,博士畢業1年後評定主治,再過2年評定副高。
3、博士後出站當即評定副高。但是根據醫師法的規定,不管何種文憑和學歷,首先要通過醫師資格考試,才能從事臨床工作。
如果既想當主任醫師,又想當教授。持件人必須到一家大學的附屬醫院工作,這樣才能實現持件人得理想。如果持件人還想帶碩士研究生,那持件人必須有碩士學位,如果持件人還想帶博士,那麼持件人還得有博士學位。
Ⅲ 醫師職稱評審條件
主治醫師職稱和你的學歷有關系,大專以上6年,本科4年,碩士2年,最好單位回還有優越表現答,有過獲獎證書以及發表論文的學術成果。這樣會在你評職稱的時候加分,考試和論文是硬性條件,論文也好發,基本給了版面費就可以發的,我們單位每年評主治由於名額有限,所以每個申報醫師都抱著一米左右的發表刊物去申報。是不是很誇張,不過為了後面的處方權之類的,還是很努力去晉級的,我們單位都是在百姓論文網發的。具體情況你可以去問問,一年也是發好多篇。單位都是有人統一組織。不懂得地方可以多問問身邊有經驗的人,畢竟每個地區醫院要求不同。採納我哦
Ⅳ 醫生評職稱需要什麼條件
不同的學歷水平,職稱等級的評定也是不一樣的,學歷越高,職稱等級越高。
1、中專或大專剛畢業職稱是醫士、考得執業醫師證自動晉升為醫師,醫士和醫師都稱為初級職稱。
2、從事醫師工作碩士二年、本科四年、專科六年可以考主治醫師,考試合格自動晉升為主治醫師(中級職稱)。
3、本科或碩士畢業獲得中級職稱後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考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中級職稱後三年可以考副主任醫師(副高)。副高以前是評的,現在也是要考了。
4、本科或碩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主任醫師,博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三年可以評主任醫師(正高)。
時間限制
同樣,不同的學歷水平,晉升職稱的時間限制也是不同的,學歷越高,晉升職稱的時間限制越短。
1、本科生參加工作5年後可晉主治醫師(中級職稱),碩士研究生2年後可晉主治醫師,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晉主治考外語,研究生不用考。
2、本科生在晉完主治醫師5年後方可晉副主任醫師(副高),而碩士研究生在晉完主治醫師3年後就可以晉副主任醫師。
3、在晉升副主任醫師5年後方可晉升主任醫師(正高)。
其他方式
那麼,可能有人要問了,晉升職稱必須要熬夠年限嗎?除了以上途徑,還有別的方法可以選擇嗎?答案當然是可以的!不過這些別的方法也不容易就是了
符合下列有關條件,申報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任職資格不受上述學歷和任職年限的限制:
1、獲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際科技進步獎的主要完成人;
2、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以上獎的主要完成人。
外語要求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對於外語水平的要求是什麼。
(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部實際情況,對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外語水平要求規定如下:
1、申報評審科研、衛生、工程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參加A級考試,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參加B級考試。
2、申報評審其他系列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參加A級考試,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參加B級考試,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參加C級考試。
(二)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外語水平具體要求如下:
1、申報評審各系列各級別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職稱外語等級考試成績合格標准為60分。
2、職稱外語等級考試成績,A級有效期為6年,B級有效期為5年,C級有效期為4年。
(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可以免試職稱外語:
1.具有國家認定的相應留學經歷的;
2.申報副高級職稱時職稱外語考試成績達到要求,申報正高級職稱需再次參加同一級別考試的;
3.出版過外文專著、譯著或以其他方式證明具備較高外語水平,並經一定程序確認的;
4.經審核確認,能力業績突出、在本行業該地區作出重要貢獻的;
5.在鄉鎮以下基層單位(經省級政府人事部門批准,可放寬至縣級以下基層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單位,長期在野外從事農業、林業、水利、采礦、測繪、勘探、鐵路施工、公路施工等專業技術工作的;
7.年齡較大並長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8.從事具有中國特色、民族傳統的臨床中醫葯、民族醫葯、工藝美術、古籍整理、歷史時期考古等專業技術工作的;
9. 取得外語專業大專以上學歷並從事本專業工作,申報職稱有第二外語要求的;
10.申報各系列初級職稱的。
Ⅳ 中級主治醫師職稱評審條件
主治醫師中級職稱申報條件:
(1)博士研究生畢業後,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並從事醫師執業活動二年以上,經考核合格可認定主治醫師;
(2)獲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畢業後,從事醫師執業活動二年以上,取得醫師任職資格並從事醫師工作二年以上;
(3)大學本科畢業後從事醫師執業活動四年以上,或大學專科畢業後從事醫師執業活動六年以上,取得醫師任職資格,並從事醫師工作四年以上;
(4)參加工作後取得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上述相同學歷,從事醫師執業活動達到上述規定的相應年限,取得醫師任職資格,職後取得達標學歷後從事醫師工作四年以上。
主治醫師資格考試,即為取得主治醫師資格證書的考試。科目分為:「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等4個科目。
考試成績在各科目中以100為滿分計算,每科目成績達到60分為合格,考試成績有效期為2年。所有4個科目在2年內全部合格者可申請該級專業技術資格。
(5)初級醫師職稱評定條件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請參加內科學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
(1)醫療事故責任者未滿3年。
(2)醫療差錯責任者未滿1年。
(3)受到行政處分者在處分時期內。
(4)偽造學歷或考試期間有違紀行為未滿2年。
(5)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參加內科主治醫師資格考試的人員必須先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並在報名時提交相應專業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因工作崗位變動,需報考現崗位專業類別的人員,其從事現崗位專業工作時間須滿兩年。
Ⅵ 醫師的職稱有幾個級別
醫生職稱分為初級職稱(醫士、醫師、住院醫師)、中級職稱(主治醫師)、副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高級職稱(主任醫師),每一層的職稱晉升都有工作年限等相應的要求。
一.初級職稱
中專或大專剛畢業考取的執業助理醫師職稱是醫士;考得執業醫師證後則自動晉升為醫師,醫士和醫師都稱為初級職稱。執業醫師是醫生的門檻,必須先通過醫師資格考試,注冊執業醫師證,才能擁有處方權,成為正式的醫生。所以證書的含金量較高,難度也可想而知。
二.中級職稱
想要成為主治醫師,則需要滿足相應的工作年限,本科生需要從事醫師工作滿四年、碩士二年、專科六年、中專七年才可以報考,博士生可以直接報考。考試合格後將自動晉升為主治醫師(中級職稱)。
三.副高級和高級職稱
副高級職稱的條件更加嚴格,大專生在獲得中級職稱後7年,本科5年,博士2年,各項指標達標才可以晉升為副主任醫師。而評正高職稱的報考要求則更苛刻,醫學大學本科畢業或取得學士以上學位,從事副主任醫師工作不少於5年,各項條件合格後才可以評主任醫師。博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三年才可以評主任醫師。
Ⅶ 什麼是醫師的初級職稱
衛生部、國家人事部針對衛生系列進行的資歷考試,包括助師(初級)、醫師(中級)等等。衛生職業資格考試檔次相對要低一些,從業資格性質的。
類別
護理: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主任護師
葯學:初級葯士,初級葯師,中級主管葯師、副主任葯劑師、主任葯劑師
中葯學:初級中葯士,初級中葯師,中級主管中葯師,副主任葯劑師、主任葯劑師
檢驗:初級檢驗技士,初級檢驗技師,檢驗主管技師、副主任檢驗師、主任檢驗師
放射:初級放射技士,初級放射技師,放射主管技師、副主任放射技師、主任放射技師
醫師:醫士、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康復技師:康復治療士、初級康復治療師、中級治療師、高級治療師
(7)初級醫師職稱評定條件擴展閱讀:
考試范圍
(一)適用人員范圍:經國家或有關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內,從事醫療、預防、保健、葯學、護理、其他衛生技術(以下簡稱「技術」)專業工作的人員。
(二)專業及級別范圍: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葯學、護理、技術專業分為初級資格(含士級、師級)、中級資格。全科醫學專業起點為中級資格。
(三)考試科目設置:初、中級衛生職稱考試設置「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等4個科目。
Ⅷ 醫生的職稱是怎麼分類的
醫生一般分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是臨床的職稱評定級別,通過考試後每5年晉升一級。
醫生的職稱不以其所在醫院級別相掛鉤,不同級別醫院相同級別的醫師,資格是一樣的。一位正規醫學院本科畢業的學生,是這樣走上職業之路的。首先來到醫院實習一年,一年後,具備資格申報執業醫師。在通過了全國統一考試之後,第二年獲得執業醫師證書。
獲得執業醫師證書五年後,有資格申報醫師資格,也就是中級職稱,前提是必須通過嚴格的全國英語和計算機考試。評審通過後,可以獲得主治醫師資格。
在獲得主治醫師資格後,五年後,發表三篇省級論文,參加兩項科技進步獎活動,並通過了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英語考試之後,可以申報副主任醫師職稱,也就是高級職稱。評審通過後,可以獲得副主任醫師職稱。
(8)初級醫師職稱評定條件擴展閱讀:
醫生職稱晉升制度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臨床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的規定根據醫療機構專業設置的實際情況,臨床醫學專業評審條件分為兩個部分:
一、按二級學科分類的評審條件,用於按二級學科設置的臨床醫學專業崗位,共分為十四個專業:全科、家庭醫學、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膚病與性病、精神病、腫瘤、病理、醫學影像、計劃生育。
二、按三級學科分類的評審條件,適用於三級學科設置的臨床醫學專業崗位,共分為三十二個子專業: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血液病、結核病、傳染病、風濕與臨床免疫、老年醫學、急診醫學、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經外科。
泌尿外科、小兒外科、燒傷外科、整形外科、麻醉、運動醫學、康復醫學、婦科、產科、口腔內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口腔整形、核醫學、放射治療、醫學檢驗適。
Ⅸ 醫師職稱有哪些,需要哪些條件
一、醫師職稱總述
1、醫療技術專業職稱有醫師、葯師、技師、護師系列。
2、醫師職稱包括初級職稱(醫士、醫師/住院醫師)、中級職稱(主治醫師)、副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正高級職稱(主任醫師)。
3、在醫院中主任醫師,主任中醫師,主任葯師,主任中葯師,主任護師,主任檢驗師,都是正高職稱,依次類推。
二、職稱稱謂
1、中專或大專剛畢業職稱是醫士、考得執業醫師證自動晉升為醫師,醫士和醫師都稱為初級職稱。
2、從事醫師工作本科四年碩士二年專科六年可以考主治醫師,考試合格自動晉升為主治醫師(中級職稱)。
3、本科或碩士畢業獲得中級職稱後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中級職稱後三年可以評副主任醫師(副高)。
4、本科或碩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主任醫師,博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三年可以評主任醫師(正高)。
所謂正高,副高,中級,初級,是指職稱而言,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三、職稱晉級的時間限制
1、本科生參加工作5年後可晉主治醫師(中級職稱),碩士研究生2年後可晉主治醫師,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晉主治考外語,研究生不用考。
2、本科生在晉完主治醫師5年後方可晉副主任醫師(副高),而碩士研究生在晉完主治醫師3年後就可以晉副主任醫師。
3、在晉升副主任醫師5年後方可晉升主任醫師(正高)。
本科畢業到主任醫師(正高)至少要15年(晉主治醫師5年+晉副主任醫師5年+晉主任醫師5年)。
博士研究生參加工作2年後就可以晉副主任醫師,在晉完副主任醫師3年後,就可以晉主任醫師了。
Ⅹ 關於醫師職稱評定
1.評聘主治醫師任職必備條件:
①具備學士學位後,擔任5年以上住院醫師;或者具備碩士學位後,擔任2年以上住院醫師;或者具備博士學位後,試用合格。
②基礎理論知識堅實,掌握本專業理論;了解本專業國內、外醫療動態、信息及先進技術。具有指導下級進修醫師的臨床實踐經驗和能力。
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包括英語考試)。
④從事臨床一線工作3年以上;每年病房工作日大於190天(以考勤為准);具有較強的門急診能力。完成學校規定的醫療、教學工作量,完成為期1年的住院總醫師的工作,考核成績合格。年終考核均合格。
⑤任職期內無醫療責任、技術事故。若發生責任性事故,按有關文件精神辦理。若發生技術性事故,職稱評定申報時間比同職同期人員推後2年。
⑥發表學術論文2篇以上(含2篇,列前2位)。
評聘副主任醫師任職基本條件
1.符合下列任職條件:
①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學歷及5年以上(含5年)主治醫師任職。
②本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堅實、廣博,掌握本專業理論;了解本專業國內、外醫療動態、信息及先進診療技術;具有指導下級醫師的臨床實踐經驗;其業務水平在本專業范圍內有一定的影響力。
③指導2名以上的高年資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的臨床工作;或指導3名以上專科醫師的進修學習。
④從事臨床二線工作3年以上,每周重危病人查房不少於5次,每年工作日不少於190天(以考勤為准)。
⑤具有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及較高的診療技術水平,通曉並熟練掌握本專業90%以上科目疾病的診治,綜合評估分應為90分以上。
⑥任職期內無醫療責任、技術事故。若發生責任性事故,按有關文件精神辦理。若發生技術性事故,職稱評定申報時間比同職同期人員推後2年。年終考核均合格,綜合量化考核基礎分80分以上。
⑦通過職稱外語考試。
⑧完成分配的教學任務。
⑨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
⑩主持承擔廳局級科研課題1項(前2位);或省級科研課題1項(前3位);或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前4位),均不包括列題;或橫向課題到位經費5萬以上(5-10萬為主持,10-15萬前2位,15-20萬前3位,20萬以上前4位)。
主任醫師評聘任職條件
1.符合下列任職條件:
①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學歷及5年以上(含5年)副主任醫師任職。
②本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廣博,精通本專業理論。具有熟練的臨床工作技能,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通曉本專業國內、外醫療動態、信息及先進診療技術,並能影響、指導本專業的發展。
③指導2名以上的臨床研究生(碩士生或七年制)或3名以上的副主任醫師的進修學習或3名高年資主治醫師的臨床工作。
④從事臨床二線工作5年以上,每周重危病人查房不少於2次,每年工作日不少於190天(以考勤為准)。
⑤任職期間開展新療法、新技術1項以上(醫院組織同行專家認定)。
⑥任職期內無醫療責任、技術事故。若發生責任性事故,按有關文件精神辦理。若發生技術性事故,職稱評定申報時間比同職同期人員推後2年。年終考核均合格,綜合量化考核基礎分80分以上。
⑦通過職稱外語考試。
⑧完成分配的教學任務。
⑨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⑩主持廳局級科研課題2項;或省級科研課題1項;或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將優先考慮評聘)(前2位),均不包括列題;或橫向課題到位經費15萬以上(15-20萬為主持,20-25萬前2位,25-30萬前3位,30萬以上前4位)。
2.完成繼續醫學教育規定學分。
(二)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①獲得省級科研或教學成果三等獎以上(一3,二2,三1);或國家級科研或教學成果二等獎以上(一6,二4〕。
②正式出版專著(不包括科普讀物)、教材的主編或副主編,其中本人編寫5萬字以上∕部。
③獲得國家職務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1項。
④主持的科研成果轉化學校實際收益30萬元以上。
⑤擔任全國學會或專業學會理事或委員;或在省級學會或專業學會擔任副主任委員及以上職務;或核心雜志任編委。
⑥獲得校級教學比賽一等獎1次;或主持校級以上教學科研項目1項;或獲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以上1次。
⑦用英語授課每學年20學時以上(含20學時)。
⑧在任現職期內開展了2項以上新技術、新療法,且持續應用於臨床,其中1項診療技術填補省內空白(學校組織同行專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