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志願怎麼報名條件
A. 河南中招如何報志願,可以報幾個志願啊
一共八個。提前批2個,第一批3個,第二批3個
B. 關於河南中招的問題:最近讓填的好像是志願的什麼東西具體操作步驟是什麼(我是選填普通高中的)
你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吧.有一個杯里有15㎝高的水,烏鴉想喝杯中的水它先把一個2·4平方厘米,水面上升了0·3㎝,接著又把另一塊石塊放進杯中,水面上升了0·35㎝,問這塊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C. 河南今年中考志願怎麼填
1、河南省(鄭州)填報志願方式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鄭州市市區初中學校在籍就讀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已在河南省中招信息管理平台進行注冊的考生,一律進行網上填報志願。時間:5月28日8:00——5月31日23:59。5月31日24:00之後網上志願填報系統將自動關閉。
第二種情況:鄭州市市區常住戶口,在鄭州市市區以外學校就讀的考生,在鄭州市中招辦統一設置的報名點--鄭州市第五中學(管城區南關街3號)進行現場報名、填報志願。時間:5月29日—5月30日,上午8:30—11:30,下午15:00—18:00。
2、普通高中志願設置共分四個批次,其中提前批次一個,為省提前批次;面向鄭州市區批次三個,分別為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省提前批次為面向全省招生的航空實驗班、宏志班、理科實驗班、國際班和面向鄭州市招生的國際班。面向鄭州市區招生的有三個批次為:第一批次設置兩個學校志願;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各設置一個學校志願。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錄取學校志願後均設置擇校志願。
3、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父母一方有合法職業和穩定住所(含租賃),且在鄭繳納社會保險1年以上(含1年),在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注冊學籍,在學籍注冊學校連續就讀3年,初中階段綜合素質總評為合格等次以上的考生,可以填報四個批次錄取學校志願,分別為面向全省招生的省提前批次學校志願;面向鄭州市市區招生的第一批次錄取學校志願、第二批次錄取學校志願和第三批次錄取學校志願。在市區學校就讀並注冊學籍,但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可以報考面向全省招生的省提前批次學校志願;面向鄭州市招生的第二批次錄取學校志願和第三批次錄取學校志願;如果有藝術特長,可以填報鄭州106中學。
D. 河南中考怎麼通過網上報志願
應該在學校機房進行,有老師安排,不用擔心,只要記住自己要報的學校名稱和編號就行了
E. 今年河南中招報名調劑影響不影響第二志願的錄取我應該怎麼填是否願意調劑跪求
1、報考普通抄高中的考生必須在每一批志願學校後的「是否同意擇校」一欄內註明自己的意見(是或否),否則視為不同意。必須在「是否服從普通高中分配」一欄填寫自己的意見。 2、中考錄取時是先錄取統考志願,然後錄取擇校志願,最後看你是否願意調劑。 如果你統考沒有被錄取,就要看你擇校能不能被錄取,如果擇校還沒有被錄取,就要看你是否同意調劑。 3、如果你選擇了願意調劑,但是統招志願的分數沒有達到,而擇校志願的分數達到了,你就會被擇校錄取。
F. 2017河南中考報志願時間
與高考抄不同的是,盡管各地填報襲時間不同,但大多會在考前填報。例如江蘇是在5.25-5.28就已填報完畢,而沈陽則6.18日就要截止填報志願了。當然,具體填報時間還要和老師及時溝通,因每個城市時間與中考時間都不同,以免影響填報而後悔。
填報志願要注意些什麼:
1、保守估分,慎重選校:學生平時在學校的考試(一模、二模)一般都會比中考難,很多學生考完中考後,會覺得中考其實很簡單,因此分數就會估很高。只要中考簡單,閱卷老師都會在步驟和字跡上摳分,總體的分數幾乎跟往年持平。因此,建議學生保守估分,避免中考志願落榜,不用交錢擇校入學。
2、參考往年各校中考錄取分數線選擇學校:縱觀近幾年各校的中考錄取分數線,變化並不大。如果要選直屬校的學生,分數得700隨便挑,690任意選,680慎重填。
3、願為雞頭,不做鳳尾:這個涉及到擇班的問題。如果孩子的分數只能上直屬校的平行班,建議可以選擇稍低一檔次的重點班。孩子進入重點的實驗班後,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學習氛圍也會更好。
G. 河南中考第三次徵集志願怎麼填報
可以填報三到四所學校,第一志願未錄,劃第二志願加10分左右。如果填報了擇校,錄取時無論你成績好不好,都不能去其他學校了,檔案在擇校那。。。
H. 河南省中考報幾個志願
好像是五六個
I. 關於河南中考志願填報的問題。
如果第一志願沒有錄取,而達到了第二志願的錄取分數線,就會被第二志願錄取。
如果兩所學校都沒有錄取,就沒有學上了
J. 河南省 中招 什麼時間填報具體志願 2017
第一階段填報志願,指的就是考生所填報的志願。
第二階段在每批次第一志願錄取完成後,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徵集志願」,這樣使得第一志願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願的機會.退檔考生查詢報考資格和院校剩餘招生計劃、填報「徵集志願」。
高考志願表中,在院校、專業的下面設置一個「專業服從調劑與否」欄目,究竟填報「服從」還是「不服從」,要求考生必須在學校與專業之間進行一次博弈。
當然,這里的基本前提一定不能忽略,即平行志願的A、B、C、D四所院校之間一定要保持足夠的、合理的級差,從高到低,依次應該有5至8分的距離。級差的確定則應當以往年(最好是近三年來)各個院校及其內部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為依據,整理、分析出院校及專業的基本走勢,這是填報志願必須要做的基本功。然後,再對照自己的成績或區域排名位次,做出適當的選擇。
出於策略性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已經達到一本錄取線、甚至高出許多分的考生在一本的志願里,紛紛選擇「不服從」,目標主要是為了考取二本中理想的院校、理想的專業,而變相放棄與自己分數相當的一本院校。因為雖然是一本的成績,但名校卻進不去,差一點的一本院校又提不起興趣,直接放棄一本的志願全都不填吧,有可能與意想不到的機會失之交臂,所以乾脆就填上最理想的名校、最好的專業,錄取最好,不錄取也不失去什麼,但就是絕不服從調劑,進而表現出足夠的膽略與智慧。
所謂「投檔分數線」,指院校正式錄取前的調檔分數線。除少數剛剛「踩線」的院校外,一般說來,投檔線都會高於批次線、而低於錄取線。從理論上分析,進檔卻沒有被錄取,考生檔案則必須被退回,再次投向下一批次的院校,即被稱為「退檔」。「退檔」對於考生而言,意味著無形中至少減少了一種選擇,所以,各個院校都盡量壓縮自己投檔比例,大多在1:1到1:1.05之間。
退檔而降低到下一批次錄取的擔心,往往只發生在極少數「踩線」(指剛剛處在本批次的錄取線上一點點、成績有微弱優勢)的考生身上,絕大多數考生都不會遭遇這種情況。
招生主管部門在每一批次錄取工作結束前,都增設了補償性措施,即通知那些處於本批次分數段內但尚未被正式錄取的考生,補填「徵求志願」,盡量不讓每一個高分考生因為志願填報的失誤而被動「落榜」。
顯然,所有的院校無論如何都希望考生都能夠選擇「服從」調劑,因為一方面,錄取過程中,操作起來最便捷,進檔就錄取,隨便啥專業都有理由,不必面對考生沒完沒了的責問與質疑。另一方面,每一個院校都不可能全都是好專業,那些沒人肯學的爛專業還指望並等候無數「服從」調劑的考生去充實呢。然而,對於絕大多數考生來說,出於職業生涯的考慮,專業一定比院校更能夠決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