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計劃報考條件
1. 什麼是協作計劃調出19100萬人
根據教育部5月4日公布的方案,江蘇省協作計劃調出19100人、生源計劃調出3.8萬人;湖內北省協作計劃容調出13500人、生源計劃調出4萬人。方案發布後,引發社會關注。
5月4日,教育部網站發布《關於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方案),要求高等教育資源豐富、2016年升學壓力較小的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應在上年常規跨省生源計劃和2016年協作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區)的生源計劃。
根據方案,江蘇省協作計劃調出19100人、生源計劃調出3.8萬人;湖北省協作計劃調出13500人、生源計劃調出4萬人。方案發布後,引發社會關注。
昨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教育部就會同國家發改委,啟動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專門安排增量計劃,由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錄取率較高省份的高校承擔,面向高等教育資源不足、錄取率較低的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招生。2015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0年的15.3個百分點縮小到5個百分點以內。
2. 開放源代碼的協作計劃
GNU—— 公用操作系統開發組織
Linux——第一個採用開放源代碼軟體開放模式的軟體協作計劃
Debian——版開放源代權碼開放模式下的Linux套件
Mozilla——開放源代碼的瀏覽器——開放源代碼的辦公軟體
開放源代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促進開放源代碼運動發展的組織
OSDN——專門發布與開放源代碼運動有關新聞的網站
3. 高校招生中「地方協作」是什麼意思
地方協作地方協作計抄劃是非定向招生計劃的一部分,屬國家任務招生計劃,是教育部今年特別支持中西部五省(安徽、河南、內蒙古、貴州、甘肅)而額外增加的招生計劃,錄取後與非地方協作計劃錄取的學生一樣,歡迎報考! 協作計劃協作計劃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措施。既教育部從全國普通高校年度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拿出一定比例,安排給部分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省份,由其所屬高校承擔,面向部分升學壓力較大、 高等教育資源缺乏的中西部省份招生。 2008年的「協作計劃」安排3.5萬人,全部為本科計劃。根據各地高校基本辦學條件和普通高考錄取率等情況,由高教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廣東、天津、遼寧、上海等11個省份承擔,面向預計錄取率較低、 高教資源缺乏的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甘肅等5個中西部省份招生。
4. 今年很多大學招生計劃里有地方協作的條件,想問一下是什麼意思啊。
2008年試行「支援中西部地區普通高校招生協作計劃」,從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版拿出3.5萬人,安排給權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11個省份,由其所屬高校指定到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升學壓力較大的5個中西部省份招生,承擔「協作計劃」任務的學校均為公辦本科院校。
5. 什麼是「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國家教育部從2008年起,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由高教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天津、遼寧、上海、山東等11個省份承擔,面向預計錄取率較低、高教資源缺乏的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甘肅等5個中西部省份招生,旨在為給中西部學生提供更為良好的教育機會,著力縮小區域差距。
2008年的「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安排3.5萬人,全部為本科計劃。5個受援省份當年的普通高考升學率有所提高。
6. 在招生計劃類型中地方協作是什麼意思求答案
地方協作計劃是非定向招生計劃的一部分,屬國家任務招生計劃回,是教育部今年特答別支持中西部五省(安徽、河南、內蒙古、貴州、甘肅)而額外增加的招生計劃,錄取後與非地方協作計劃錄取的學生一樣,歡迎報考! 協作計劃:協作計劃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措施。既教育部從全國普通高校年度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拿出一定比例,安排給部分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省份,由其所屬高校承擔,面向部分升學壓力較大、 高等教育資源缺乏的中西部省份招生。
這個地方協作招生和正常,定向的招生是沒有區別的
它只是國家每年從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拿出一定比例給東部和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由其所屬高校定向到中西部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升學壓力大的省份招生。
7. 什麼叫協作計劃
這個地方協作招生和正常,定向的招生是沒有區別的
它只是國家每年從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專計劃增量中專屬門拿出一定比例給東部和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由其所屬高校定向到中西部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升學壓力大的省份招生。
地方協作」計劃只是招生計劃上的區別,是省際間的對口協作培養,與考生報名、升學、就業等均無關
放心的去報吧 !!
我是把別人的回答粘過來了,希望能幫到你。。樓上說的比較正式。
8. 對大學畢業生(協作計劃)有什麼好處 報送(協作計劃)又是什麼意思
1、一是各地普通高考錄取率、每十萬人口高等學校在校生等指標的區域差異有所減小;
二是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城鄉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全國高校招生錄取新生中農村戶口學生的比例已超過城市戶口學生,並進一步提高;
三是直屬高校生源計劃投放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不斷加強,多數直屬高校在屬地的招生計劃比例有所降低。
2008年國家教育部開始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
報送是指經過各方面同意通過報表選送協助合作計劃以內的比較拔尖的優秀畢業新生。
2、地方協作計劃是非定向招生計劃的一部分,屬國家任務招生計劃,是教育部從2008特別支持中西部五省(安徽、河南、內蒙古、貴州、甘肅)而額外增加的招生計劃,錄取後與非地方協作計劃錄取的學生一樣。
協作計劃:協作計劃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措施。既教育部從全國普通高校年度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拿出一定比例,安排給部分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省份,由其所屬高校承擔,面向部分升學壓力較大、 高等教育資源缺乏的中西部省份招生。
2008年的「協作計劃」安排3.5萬人,全部為本科計劃。根據各地高校基本辦學條件和普通高考錄取率等情況,由高教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廣東、天津、遼寧、上海等11個省份承擔,面向預計錄取率較低、 高教資源缺乏的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甘肅等5個中西部省份招生。
2010年教育部繼續組織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共安排7萬個本科名額和5萬高職名額用於協作計劃,由上海、江蘇等14省市面向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甘肅等升學壓力較大的中西部8省區對口招生。
9. 為什麼要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
為何要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
2016-06-06
問: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答: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由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和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高考錄取率差距一直存在。2007年,31個省份高考錄取率最低的僅為39%,與最高省相差40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17個百分點。面對如此懸殊的差距,教育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一直高度重視並致力於縮小各省之間高考錄取率的差距。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以下簡稱「協作計劃」),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問:「協作計劃」的具體內容和做法是什麼?
答:「協作計劃」是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中的專項計劃,是從全國普通高校年度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拿出一部分,安排給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錄取率較高的省份,用於招收高等教育資源不足、錄取率較低的中西部省份考生。考慮到中西部地區人民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教育部要求承擔「協作計劃」省份將這部分計劃全部安排給公辦高校。
問:從國家層面看,「協作計劃」的實施有哪些政策依據?
答:教育涉及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實現教育公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堅持不懈追求的目標。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均要求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17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3年的6個百分點縮小至4個百分點以內」。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是實施「協作計劃」的基本依據和遵循。(本報記者 柴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