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
A. 2.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是____
(1)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有兩個:
第一,Ⅰ(v + m)> Ⅱc .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與剩餘價值之和,必須大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為擴大再生產提供可追加的生產資料。
第二,Ⅱ(c + m ?m/x)>Ⅰ(v + m/x)。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與用於積累的剩餘價值之和,必須大於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與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為擴大再生產提供可追加的消費資料。
(2)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有三個:
第一,第一部類原有可變資本的價值、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與本部類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三者之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原有的不變資本價值與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Ⅰ(v + Δv + m/x) = Ⅱ(c + Δc)
第二,第一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不變資本價值和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Ⅰ(c + v + m)=Ⅰ(c + Δc)+ Ⅱ(c + Δc)
第三,第二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以及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
Ⅱ(c + v + m)=Ⅰ(v +Δv + m/x)+ Ⅱ(v +Δv + m/x)
在這三個實現條件中,第一個條件是基本條件,第二條件和第三個條件則是由第一個條件派生而來的。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三個實現條件共同表明了保持兩大部類適當比例關系的重要性。因此答案是ABCDE
如果滿意,謝謝採納
B.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是什麼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條件下,兩大部類的產品是通過三個方面的交換實現的:首先是第1部類內部各部門各企業之間的交換,實現了第I部類內部在生產資料(不變資本)上消耗的補償;其次是第Ⅱ部類內部各部門各企業之間的交換,實現了第Ⅱ部類內部資本家和工人對消費資料的需求;第三是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實現第1部類內部資本家和工人對消費資料的需求,實現第Ⅱ部類在生產資料(不變資本)上消耗的補償。經過上述三個方面的交換,社會總產品的各個部分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在實物上得到替換,從而下一年的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就可以正常進行。上述交換過程表明,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應具備的基本實現條件是:第1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Ⅱ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即I(v+m)=Ⅱc。這個條件反映兩大部類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即兩大部類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從這個基本實現條件可以引申出另兩個實現條件:其一是I(c+v+m)=Ic+Ⅱc。這個條件反映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供給和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內在聯系。其二是Ⅱ(c+v+m)=I(v十m)+Ⅱ(v+m)。這個條件反映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的供給和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上三個條件,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客觀要求的比例關系。這些客觀要求的比例關系遭到破壞,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
參考:中國經濟知識網 http://yl.xjkunlun.cn/ncsyzs/jjzs/2014/4254858.htm
C. 簡述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概念及其實現的條件
【答案要點】
(1)在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條件下,剩餘價值全部用於資本家的個人消費,社會生產規模不變。因此,根據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基本原理,假設社會總產品的物質構成和價值構成如下:
Ⅰ4 000c + 1 000v + 1 000m = 6 000
Ⅱ2 000c + 5 00v + 500m = 3 000
根據上述圖式,為了使第二年的社會資本再生產能夠繼續進行,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必須經過交換得到實現,因此,這個實現過程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的交換關系:①第Ⅰ部類的4 000c在第Ⅰ部類內部實現,因為這個部類的資本家要互相購買生產資料以補償一年內消耗的不變資本。②第Ⅱ部類的5 00v + 500m在第Ⅱ部類內部實現,因為這個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要把收入用於購買消費資料。③第Ⅰ部類的1 000v + 1 000m和第Ⅱ部類的2 000c都不能在本部類內部實現,第Ⅰ部類的1 000v + 1 000m是工人和資本家的收入,但在物質形式上卻表現為生產資料,第Ⅱ部類的2 000c是消耗了的不變資本價值,但在物質形式上卻表現為消費資料。因此,第Ⅰ部類的1 000v + 1 000m必須和第Ⅱ部類的2 000c相交換,第Ⅰ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才能得到個人消費所需要的消費資料,第Ⅱ部類的資本家才能得到為補償不變資本所必需的生產資料。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Ⅰ4 000c①+1 000v+1 000m=6 000③
Ⅱ2 000c+500v+500m②=3 000
(2)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徵是擴大再生產。社會資本的擴大再生產就是資本家把剩餘價值的一部分轉化為追加資本,生產在擴大的規模上重復進行。假定第Ⅰ部類的資本家把剩餘價值1 000中的一半即500用作追加的資本,另一半500用作資本家個人消費。又假定第Ⅰ部類的資本有機構成為4∶1,那麼,轉化成的追加不變資本為400Δc,追加的可變資本為100Δv。這樣,第Ⅰ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按照擴大再生產的用途就重新組合為:
Ⅰ4 000c + 400Δc + 1 000v + 100Δv + 500mx=6 000
假定第Ⅱ部類的資本有機構成為2:1,則必須從剩餘價值中提取100,用作追加的不變資本,提取50用作追加的可變資本,從而使第Ⅱ部類的生產規模也相應地擴大。這樣,第Ⅱ部類的全部產品的價值按照擴大再生產的用途就重新組合如下:
Ⅱ1 500c + 100Δc + 750v + 50Δv +600mx=3 000
按照重新組合的圖式,擴大再生產的交換關系表現為:Ⅰ(4 000c + 400Δc)則在第Ⅰ部類內部實現的是:Ⅱ(750v + 50Δv + 600mx)在第Ⅱ部類內部實現的是:Ⅰ(1 000v + 100Δv + 500mx)和Ⅱ(1 500c + 100Δc)進行交換。在擴大再生產的三方面交換關系中,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是最基本的交換關系。因此,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Ⅰ(v +Δv + mx) =Ⅱ(c +Δc),即第Ⅰ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加上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再加上本部類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三者之和應當等於第Ⅱ部類原有的不變資本價值和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
D. 為什麼說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加剩餘價值之和必須同第二部類的不變...
(1)在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條件下,剩餘價值全部用於資本家的個人消費,社會生產規模不變。因此,根據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基本原理,假設社會總產品的物質構成和價值構成如下:
E.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和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1)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有兩個前提條件
①第一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生產資料,除了維持兩大部類簡單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以外,還必須有一個余額,用以滿足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對追加生產資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為: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
②第二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除了滿足兩大部類進行簡單再生產過程中工人和資本家所需要的消費資料以外,還必須有一個余額,用以滿足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對追加消費資料的需要。如果用m/x表示剩餘價值中供資本家個人消費的部分,那麼m-m/x就表示剩餘價值中供積累的部分。這個實現條件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2)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Ⅰ(v+Δv+m/x)=Ⅱ(c+Δc)。這里,Δc表示追加的不變資本,Δv表示追加的可變資本,這個條件表明,在擴大生產條件下兩大部類互為條件、互相制約的內在聯系。
(3) 從這個基本實現條件也可以引申出另兩個實現條件:一是Ⅰ(c+v+m)=Ⅰ(c+Δc)+Ⅱ(c+Δc)。這個條件表明,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二是Ⅱ(c+v+m)=Ⅰ(v+Δv+m/x)+Ⅱ(v+Δv+m/x)。這個條件表明,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1)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所應具備的基本實現條件是: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即Ⅰ(v+m)=Ⅱc。這個條件表明,兩大部類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即兩大部類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2) 從這個基本實現條件可以引申出另外兩個實現條件:一是第一部類生產的全部產品在價值上必須等於兩大部類所消耗的不變資本之和,即Ⅰ(c+v+m)=Ⅰc+Ⅱc。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二是第二部類生產的全部產品在價值上必須等於兩大部類的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之和,即Ⅱ(c+v+m)=Ⅰ(v+m)+Ⅱ(v+m)。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F.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實現條件及其經濟內容是什麼
1.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1)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所應具備的基本實現條件是: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即Ⅰ(v+m)=Ⅱc。這個條件表明,兩大部類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即兩大部類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2) 從這個基本實現條件可以引申出另外兩個實現條件:一是第一部類生產的全部產品在價值上必須等於兩大部類所消耗的不變資本之和,即Ⅰ(c+v+m)=Ⅰc+Ⅱc。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二是第二部類生產的全部產品在價值上必須等於兩大部類的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之和,即Ⅱ(c+v+m)=Ⅰ(v+m)+Ⅱ(v+m)。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3) 以上三個條件客觀要求的比例關系如果遭到破壞,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
2.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經濟內容:
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則是指資本家把剩餘價值全部用於個人消費,再生產只是在原有的規模上重復進行。
簡單再生產是為了說明:資本主義的一切財富都是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非法佔有的,從而為解釋為什麼無產階級可以用暴力革命,把剝奪者的財產剝奪過來提供了理論上、法律上的依據。這就是簡單再生產分析的目的。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資本運動所採取的形式,其中的「形式」就是「商品資本、貨幣資本、生產資本」這三種形式。
G. 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
C.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第I部類的可變資本與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II部類的不變資本。即I(V+M)=IIC.
H. 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實際上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和兩大部類的按比例協調發展問題,遵循馬克思這方面的分析,必須堅持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必須對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才能推進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分析如下:
(1)在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條件下,剩餘價值全部用於資本家的個人消費,社會生產規模不變。因此,根據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基本原理,假設社會總產品的物質構成和價值構成如下:
Ⅰ4 000c + 1 000v + 1 000m = 6 000
Ⅱ2 000c + 5 00v + 500m = 3 000
根據上述圖式,為了使第二年的社會資本再生產能夠繼續進行,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必須經過交換得到實現,因此,這個實現過程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的交換關系:①第Ⅰ部類的4 000c在第Ⅰ部類內部實現,因為這個部類的資本家要互相購買生產資料以補償一年內消耗的不變資本。②第Ⅱ部類的5 00v + 500m在第Ⅱ部類內部實現,因為這個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要把收入用於購買消費資料。③第Ⅰ部類的1 000v + 1 000m和第Ⅱ部類的2 000c都不能在本部類內部實現,第Ⅰ部類的1 000v + 1 000m是工人和資本家的收入,但在物質形式上卻表現為生產資料,第Ⅱ部類的2 000c是消耗了的不變資本價值,但在物質形式上卻表現為消費資料。因此,第Ⅰ部類的1 000v + 1 000m必須和第Ⅱ部類的2 000c相交換,第Ⅰ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才能得到個人消費所需要的消費資料,第Ⅱ部類的資本家才能得到為補償不變資本所必需的生產資料。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Ⅰ4 000c①+1 000v+1 000m=6 000③
Ⅱ2 000c+500v+500m②=3 000
(2)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徵是擴大再生產。社會資本的擴大再生產就是資本家把剩餘價值的一部分轉化為追加資本,生產在擴大的規模上重復進行。假定第Ⅰ部類的資本家把剩餘價值1 000中的一半即500用作追加的資本,另一半500用作資本家個人消費。又假定第Ⅰ部類的資本有機構成為4∶1,那麼,轉化成的追加不變資本為400Δc,追加的可變資本為100Δv。這樣,第Ⅰ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按照擴大再生產的用途就重新組合為:
Ⅰ4 000c + 400Δc + 1 000v + 100Δv + 500mx=6 000
假定第Ⅱ部類的資本有機構成為2:1,則必須從剩餘價值中提取100,用作追加的不變資本,提取50用作追加的可變資本,從而使第Ⅱ部類的生產規模也相應地擴大。這樣,第Ⅱ部類的全部產品的價值按照擴大再生產的用途就重新組合如下:
Ⅱ1 500c + 100Δc + 750v + 50Δv +600mx=3 000
按照重新組合的圖式,擴大再生產的交換關系表現為:Ⅰ(4 000c + 400Δc)則在第Ⅰ部類內部實現的是:Ⅱ(750v + 50Δv + 600mx)在第Ⅱ部類內部實現的是:Ⅰ(1 000v + 100Δv + 500mx)和Ⅱ(1 500c + 100Δc)進行交換。在擴大再生產的三方面交換關系中,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是最基本的交換關系。因此,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Ⅰ(v +Δv + mx) =Ⅱ(c +Δc),即第Ⅰ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加上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再加上本部類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三者之和應當等於第Ⅱ部類原有的不變資本價值和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
I. 簡述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是什麼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第I部類的可變資本與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II部類的不變資本。即I(V+M)=IIC。由此基本實現條件可引申出另兩個實現條件:I(C+V+M)=IC+IIC,II(C+V+M)=I(V+M)+II(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