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條件 » 2016年縣成為市要什麼條件

2016年縣成為市要什麼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2-09 06:54:05

1. 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可以有縣改成市

根據民政部《關於調整設市標准和市領導縣條件的報告》的有關規定:

1、非農業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長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6萬以上。

年國民生產總值2億元以上,已成為該地經濟中心的鎮,可以設置市的建制。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的重要城鎮,重要工礦科研基地,著名風景名勝區,交通樞紐,邊境口岸,雖然非農業人口不足6萬、年國民生產總值不足2億元,如確有必要,也可設置市的建制。

2、總人口50萬以下的縣,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的非農業人口10萬以上、常住人口中農業人口不超過40%、年國民生產總值3億元以上,可以設市撤縣。

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總人口50萬以上的縣,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的非農業人口一般在12萬以上、年國民生產總值4億元以上,可以設市撤縣。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所在鎮,非農業人口雖然不足10萬、年國民生產總值不足3億元,如確有必要,也可以設市撤縣。

3、市區非農業人口25萬以上、年國民生產總值10億元以上的中等城市(即設區的市),已成為該地區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中心,並對周圍各縣有較強的輻射力和吸引力,可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

(1)2016年縣成為市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撤縣設市的影響:

隨著城鎮化發展規劃頒布時間日趨臨近,各地除了著力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更多的是開展大規模的中小城市建設,撤縣設區、撤縣設市、撤鎮設市由此將成為一股「大潮」,已有百餘縣申請撤縣設市。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加速,一些轄區人口、產業體系等已經完全融入鄰近城市的地方,將撤縣設區。

一些人口結構和社會生活形態都已經獨立城市化的地方,將撤縣設市、撤鎮設市,是符合城市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體現了中國區域管理建制上的與時俱進,應該鼓勵和提倡。

然而,不能不看到,一些已經撤縣設區、撤縣設市的地方,不少是在還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

雖然「市(區)」的匾牌已經高懸,但產業體系的轉型沒有跟上,領導的管理觀念、管理風格、管理效率也沒有跟上,市民基本的「城市意識」更沒有跟上,導致正能量沒有充分發揮,還帶來了更多新的問題。

這一輪申請撤縣設市的縣就有百餘個,其中究竟有多少泡沫,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無論是獨立設置的市,還是城市下轄的區,本質上都是指區域載體功能較為完善、已經城市化的地方。撤縣設區、撤縣設市、撤鎮設市,如果僅僅是拼湊,僅僅是為了「行政功利」,就會將「市」從城市屬性中游離出去,喪失應有的基本意義。

另外,一股腦地撤縣設區,也與國家加大中小城鎮建設、提升城鎮化的質量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面對新一輪的撤縣設市沖動,務必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保持應有的清醒和謹慎。

2. 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需要什麼條件

1 設立縣級市的標准
一、設立縣級市的標准

(一)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 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常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於十二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十五萬。

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十五億元(經濟指標均以一九九○年不便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十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的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一百元,總收入不少於六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 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二)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至四百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 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七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5%,並不少於十二萬。

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70%,並不低於十二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八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八十元,總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 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三)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 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六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0%,並不少於十萬。

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60%,並不低於八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六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六十元,總收入不少於四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指出任務。

3. 城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5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四)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1.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 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四十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二十五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一億元,上解指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 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

4. 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

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於六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四萬。

(五) 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於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五百元,上解支出不低於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產值高於90%。

(六) 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 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八) 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

二、設立地級市的標准

市區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二十五萬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

產業的人口二十萬以上;工農業總產值三十億元以上,其中工業產值佔8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在二十五億元以上;第三產業發達,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5%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二億元以上,已成為若干市縣范圍內中心城市的縣級市,方可升級為地級市

3. 縣變為區要什麼條件呢達到什麼條件才可以成為地級市的一個區

1986年,國務院46號文件批轉了國家民政部《關於調整設市標准和市領導縣條件的報告》。該《報告》明確:「總人口50萬以上的縣,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的非農業人口一般在12萬以上、年國民生產總值4億元以上,可以設市撤縣。」

1993年5月,國務院批轉了民政部關於調整1986年設市標準的報告。關於設市撤縣,報告做了明確規定,詳列如下:

一、設立縣級市的標准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長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於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15億元(經濟指標均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於6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至400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7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5%,並不少12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70%,並不低於1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8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80元,總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6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0%,並不少於10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60%,並不低於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6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60元,總收入不少於4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來自水普及率不低於5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4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25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1億元,上解支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於6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4萬。

(五)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500元,上解支出不低於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值中工業產值高於90%。

(六)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八)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

4. 一個縣要成為市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個縣想升級到一個市,在人口上,面積,財政上都有要求,各地方有所不同,但都有所規定。
個人GDP和縣總體GDP 要達到地區的水平,還要報國務院審核批准。

5. 要有什麼標准才能讓一個縣升到市

根據民政部最新設市標准,撤縣設市必須經濟指標、人口指標、社會發展指標、公共基礎設施指標等幾個條件同時滿足方可設市。

第一項經濟指標:擬設市區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或人均地方本級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連續2年位居本省所轄縣40%以內(即省排名前24名)。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並不低於1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8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60元,總收入不少於4000萬萬元。

第二項人口指標:擬設市區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位居本省前30%(即省排名前18名)以內或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

第三項扶貧領域: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5)2016年縣成為市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2010年9月,民政部批准:雲南省撤銷蒙自縣,設立縣級蒙自市。同年12月,雲南省撤銷文山縣,設立縣級文山市。

2013年1月24日,民政部批准:吉林省撤銷扶余縣,設立縣級扶余市;雲南省撤銷彌勒縣,設立縣級彌勒市。

2013年7月3日,民政部批准:青海省撤銷玉樹縣,設立縣級玉樹市。

2014年12月16日,民政部批准:雲南省撤銷香格里拉縣,設立縣級香格里拉市。

2015年2月17日,民政部批准:四川省撤銷康定縣,設立縣級康定市。同年8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撤銷靖西縣,設立縣級靖西市;雲南省撤銷騰沖縣,設立縣級騰沖市。同年11月2日,四川省撤銷馬爾康縣,設立縣級馬爾康市。12月15日,黑龍江省撤銷東寧縣,設立縣級東寧市。

2016年1月13日,民政部批准:黑龍江省撤銷撫遠縣,設立縣級撫遠市。同年3月20日,江西省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6月16日,雲南省撤銷瀘水縣,設立縣級瀘水市。

6. 撤縣設市需要達到什麼要求

撤縣設市需要達到以下要求:

1、市區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5萬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0萬人以上;

2、工農業總產值30億元以上,其中工業產值佔80%以上;

3、國內生產總值在25億元以上;第三產業發達,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5%以上;

4、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2億元以上,已成為若干市縣范圍內中心城市的縣級市,方可升格為地級市。

設立縣級市及地級市標准中的財政收入指標,將根據全國零售物價指數上漲情況,由民政部報經國務院批准適時調整。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試行。

(6)2016年縣成為市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撤縣設市最早是在1983年開始,1983年至1986年形成第一波高潮,1993年被稱為是進入了井噴期,1997年國務院暫停審批縣改市。

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其中就明確提出,以提升質量、增加數量為方向,加快發展中小城市,符合條件的縣和特大鎮可有序改市的目標任務,將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生中小城市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之一。

2017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

2017年,國務院「解凍」撤縣設市審批,全年有6個縣獲批,分別是河北省平泉縣、浙江省玉環縣、陝西省神木縣、四川省隆昌縣、湖南省寧鄉縣、貴州省盤縣。

2019,又有7個縣獲批設市,分別是陝西省彬縣、江蘇省海安縣、湖北省京山縣、黑龍江省漠河縣、山西省懷仁縣、貴州省興仁縣,安徽省潛山縣。也就是說,新一輪撤縣設市開始後,已經有13個縣獲批。

7. 縣升為市有什麼條件

樓主您好!

設立縣級市可能會從人口聚集程度、非農化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及內城建(環保)水平4大方面進行容審核。

國務院曾於1993年批准了民政部實施的「設市標准」,當時國家對縣改市設定了條條框框,其中規定,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足100人的縣,只要縣城所在地居住人口達到8萬人以上,市民不低於6萬,全縣總人口從事非農產業人口不低於25%的有條件申請建市。
另外國家還對欲建市的縣設定了工農業總產值、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等指標。《標准》的徵求意見稿提出以人口規模為主要指標,規定最小的市轄區人口不得少於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不得少於10萬人。

望採納、謝謝!

8. 縣升級為市需要什麼條件

人口~經濟實力~地區面積~

9. 撤縣設市(縣級)需要達到什麼要求

設立縣級市的標准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長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於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15億元(經濟指標均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於6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至400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7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5%,並不少12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70%,並不低於1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8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80元,總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6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0%,並不少於10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60%,並不低於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6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60元,總收入不少於4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來自水普及率不低於5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4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25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1億元,上解支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於6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4萬。

(五)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500元,上解支出不低於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值中工業產值高於90%。

(六)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八)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2]

設立地級市的標准

市區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5萬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0萬人以上;工農業總產值30億元以上,其中工業產值佔80%以上;

國內生產總值在25億元以上;第三產業發達,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5%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2億元以上,已成為若干市縣范圍內中心城市的縣級市,方可升格為地級市。

設立縣級市及地級市標准中的財政收入指標,將根據全國零售物價指數上漲情況,由民政部報經國務院批准適時調整。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試行。

1993年2月8日

(9)2016年縣成為市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首先,要將人口作為城市設立的唯一標准,大幅降低設市的人口門檻。既不能堅持之前的10萬人標准,也不宜一步到位到歐美國家普遍的幾千人的標准。考慮到中國的實際,可借鑒日本的5萬人設市的標准。

如果按照日本的5萬人設市的標准,到2009年中國有809個建制鎮符合條件,加上如今的658個,總計就有1467個城市。對比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13.4億的人口規模,1500個左右的城市數量不算多。

其次,城市數量增加應輔之以行政、財稅體制改革。關鍵是,讓城市回歸其發展規模經濟、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的本質功能,而不能繼續走以行政級別來定義城市的老路。

可以大膽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推行縣管市的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可以讓不管是市管、省管還是縣管的市擁有更多的財稅收入以及其他權力,擴展自身的資源分配權力。這必定有利於這些縣或者鎮改出來的新城市的健康發展。體制機制不改,則很容易出現換湯不換葯的局面。

還有,必須遵循新型城鎮化的要求來推動城市數量增加。這輪新型城鎮化要求以人為本,推行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實現集約、低碳、綠色的發展,要求有產業支撐,這都意味著不論是縣改市或鎮改市,都必須遵循這些新要求。

比如,以前縣改市後就想著多要土地指標,多建新城,而這輪新型城鎮化不太可能讓縣改市或者鎮改市繼續走之前的土地城鎮化遠快過人口城鎮化的老路,而是要讓城鎮化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

最後,要掌握擴張城市數量的節奏。在這輪縣改市或鎮改市過程中,一方面在審批過程中可以用一段5到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來推進,這樣一年增加的城市數目不會太多。

另外一方面要根據城市群將是未來中國城鎮化主體形態的考量,在幾個主要城市群區域中有意識地培育更多的城市,可以在這些城市群中採取更為積極的縣改市或鎮改市政策。而一些主體功能區的規劃中,則應明確,在禁止和限制發展區域內,一定要嚴格控制縣改市。

總之,不論是縣改市還是鎮改市,都必須遵循經濟規律,讓市場這只手推動產業、資本、人口自由聚集到不同城市,從而通過市場的力量篩選出真正有話語權的城市,而不是單純通過政府審批的手來刻意人為造城,這種城市即使造出來也很難持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