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條件 » 破傷風梭菌的致病條件及防治原則

破傷風梭菌的致病條件及防治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1-18 09:49:42

㈠ 破傷風的致病條件和防治原則,誰知道啊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感染造成的疾病,破傷風桿菌是厭氧菌,屬條件致病菌,病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或傷口較深並合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況下易生長繁殖。 破傷風桿菌多生長在泥土及鐵銹中,所以在傷口較深沾染泥土或被鐵銹類鐵器扎傷時均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傷口需做清創,去除壞死組織,雙氧水、新潔爾滅擦拭傷口。

㈡ 破傷風芽孢梭菌的致病條件

傷口窄而深,伴有泥土或異物污染;
大面積燒傷、創傷,壞死組織多,局部組織缺血;
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混合感染。
因為破傷風芽孢梭菌是厭氧菌,無氧環境是它生長繁殖的最好條件。

㈢ 破傷風梭菌的致病條件及防治原則怎樣

破傷風梭菌是厭氧芽孢桿菌
致病條件:1、深而窄的傷口;2、污染嚴重;3、混合感染;4、出血較多,局部形成厭氧微環境
防治原則:1、清創擴創(很重要),可用雙氧水;2、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注射前要皮試;3、接種破傷風類毒素。

㈣ 關於破傷風的治病性及防治原則是什麼

防止:徹底清創,門診可用雙氧水沖洗,因為破傷風為厭氧菌,清創和沖洗造成創口有氧環境,即便有破傷風桿菌也無法繁殖。

治療:對有傷口的患者打破傷風抗毒素針,預防破傷風,對於發病的病人,只有對症治療,尤其注意讓病人處於安靜的環境中,避免吹風,和水聲,要注意喉肌痙攣,病人一般因喉肌痙攣窒息而死,如果能聽過急性期,一般恢復良好。

㈤ 微生物題目 簡述破傷風桿菌的致病機理防治原則 注意是兩個問題

致病機制:破傷風梭菌感染易感傷口後,芽孢發芽成繁殖體,在局部繁殖專並釋放破傷風痙攣毒素屬及破傷風溶血素。前者作用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封閉了抑制性神經介質,導致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出現角弓反張。)防治原則:由於破傷風痙攣毒素能迅速與神經組織發生不可逆性結合,故一旦發病治療困難,所以預防尤為重要。如遇到可疑傷口應做到清創、擴創,同時使用大劑量青黴素抑制細菌繁殖。用破傷風抗毒素對患者進行緊急預防,對已發病的人要進行特異性治療。易感人群如兒童、軍人和易受外傷人群應接種破傷風類毒素,兒童應採用白百破三聯疫苗進行接種預防。

㈥ 簡述破傷風的致病菌,致病條件和致病物質

破傷風的發生與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 破傷風患者常有外傷史 特別是有被鐵銹或糞土等污染的傷口存在。
對破傷風病人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有治癒希望的 一般來說早期的破傷風患者的表現為肌肉痙攣 即人們常說的「抽筋」。多數患者最早的症狀是面部肌肉痙攣,其表現主要是嘴張不開,咀嚼食物時,雙耳前方的肌肉痙攣疼痛。不少患者誤以為是牙病而去口腔科就診。口腔科醫生檢查時往往只發現咀嚼肌、顳肌痙攣,但口腔內卻無引起張口困難的牙病。越是要患者張大口,患者越是張不開,甚至反而越閉越緊。此時若稍有疏忽,即可不了了之而被延誤,但如有這方面的診斷知識,想到是破傷風並獲得及時治療,多數是可以痊癒的。但不少口腔科醫生不一定都有這方面的知識,因而延誤者眾。待一旦出現全身肌肉痙攣抽動,再轉過頭來想到破傷風,預後就非常惡劣了。
早期診斷破傷風的壓舌試驗法。其檢查方法是:對某一近期有過割破刺傷皮膚的破傷風可疑患者,將一塊壓舌板或其它消毒干凈了的光滑小木板,甚至筷子、湯勺等,輕輕放人其口腔內的舌中部,用力下壓。如果患者立即出現牙關緊閉,並將壓舌板咬住,不易拔出,則為陽性,可判斷為破傷風早期表現。這些人在4~30小時內,將全部出現典型破傷風症狀。

㈦ 試述破傷風梭菌的致病條件、致病機理。

破傷風梭菌是引導起破傷風的病原菌,大量存在於人和動物腸道中,由糞便污染土壤,經傷口感染引起疾病。 破傷風梭菌是厭氧菌,在一般傷口中不能生長,傷口的厭氧環境是破傷風梭菌感染的重要條件。窄而深的傷口(如剌傷),有泥土或異物污染,或大面積創傷、燒傷、壞死組織多,局部組織缺血或同時有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厭氧環境,局部氧化還原電勢降低。有利於破傷風桿菌生長。破傷風毒痙攣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為蛋白質,由十餘種氨基酸組成不耐熱,可被腸道蛋白酶破壞,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體內的痙攣毒素是單一和一條多肽鏈,分子量15萬。破傷風毒素的毒性非常強烈,僅次於肉毒毒素。破傷風梭菌沒有侵襲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組織中生長繁殖,一般不入血流。當局部產生破傷風痙攣毒素後,引起全身橫紋肌痙攣。毒素在局部產生後,通過運動終板吸收,沿神經纖維間隙至脊髓前角神經細胞,上達腦干,也可經淋巴吸收,通過血流到達中樞神經。毒素能與神經組織中的神經節工苷脂結合,封閉了脊髓抑制性突觸末端,阻止釋放抑制沖動的傳遞介質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從而破壞上下神經原之間的正常抑制性沖動的傳遞,導致超反射反應(興奮性異常增高)和橫紋肌痙攣。

㈧ .傷寒病用青黴素G治療是否合理為什麼簡述破傷風梭菌的感染條件、致病物質、致病特點、防治原則

不合理,青黴素為治陽性菌,傷寒為陰性菌用氯黴素或三代頭孢,關於破傷風看空間

㈨ 簡述破傷風梭菌感染條件

試述破傷風桿菌的感染條件、致病機制和防治原則
.
(1)感染條件:破傷風梭菌是一種非侵襲性細菌,芽孢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當機體存在窄而深的傷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的同時感染,或壞死組織多、泥土或異物污染傷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厭氧環境,有利於破傷風梭菌的繁殖。
(2)致病機制:破傷風梭菌感染易感傷口後,芽孢發芽成繁殖體,在局部繁殖並釋放破傷風痙攣毒素及破傷風溶血素。前者作用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封閉了抑制性神經介質,導致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出現角弓反張(破傷風特有的症狀)。
(3)防治原則:由於破傷風痙攣毒素能迅速與神經組織發生不可逆性結合,故一旦發病治療困難,所以預防尤為重要。如遇到可疑傷口應做到清創、擴創,同時使用大劑量青黴素抑制細菌繁殖。用破傷風抗毒素對患者進行緊急預防,對已發病的人要進行特異性治療。易感人群如兒童、軍人和易受外傷人群應接種破傷風類毒素,兒童應採用白百破三聯疫苗進行接種預防。
2.試述無芽胞厭氧菌的致病條件
.
(1)機械性或病理性損傷。由於手術、拔牙、腸穿孔等屏障功能手損,細菌侵入非正常寄居組織。(2)菌群失調。(3)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4)局部厭氧環境的形成。
3.無芽胞厭氧菌的感染特徵包括哪些?
(1)發生在口腔、鼻咽部、胸腔、腹腔、盆腔的感染及其他深部膿腫。(2)分泌物帶血或呈黑色,有惡臭。(3)血培養陰性的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等。(4)分泌物直接鏡檢有菌,但一般培養無菌生長。(5)使用氨基甙類抗生素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治療無效。
4.簡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機理
肉毒梭菌在厭氧條件下能產生毒性極強的肉毒毒素,主要隨污染的食品經消化道吸收經血液或淋巴液作用於中樞神經核及外周神經-肌肉接頭處,阻礙乙醯膽鹼釋放,影響神經沖動的傳遞,導致肌肉遲緩性麻痹。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