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攝影知識
『壹』 攝影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一個專業的攝影師首先要有美學的基礎,對構圖和色彩能夠熟練掌握。對於攝版影權藝術來說,構圖和色彩是最根本的基礎,如果想要攝影作品在眾多的同類中脫穎而出,對構圖和色彩的選擇和把控是最關鍵的。
其次一個專業的攝影師要對攝影技術發展的歷史非常熟悉。要明白攝影對於人們生產勞動和藝術生活的意義,明白什麼樣的攝影作品才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什麼樣的攝影作品才能抓住人們的眼睛,什麼樣的攝影作品才是有深意耐人尋味的。
然後才是對攝影器材的熟練掌握。要熟悉常用的攝影器材,特別是對自己手上使用的相機要非常熟練。只有知道怎樣使用相機的光圈快門組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曝光效果,知道怎樣指導被拍人物擺出符合美學要求的自然的動作姿勢,知道怎樣布光、置景,並且能合理使用景深和景別,這樣才能得到理想的光影效果。
最後,作為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一定要有職業操守。懂得最起碼的職業道德,並且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一來是對被拍攝人的尊重,二來也是對自己攝影作品的保護。此外,如果能夠做好攝影作品的分類整理和存檔,那麼會慢慢積累起豐富的歷史紀錄素材,這對於今後分析研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審美變化,以及時尚流行趨勢是非常有用的。
『貳』 基本相機攝影知識
好相機攝影知識的話,就是如果你是擁有單反或者是攝像機的話,如果你還不夠專業去調他的嗯個檔次跟曝光的話,其實你可以直接去嗯,找他的m檔或者p檔,這樣子的話,就能直接拍照了
『叄』 手機專業攝影的基本知識
現在的智能手機主要有兩大操作系統:IOS和安卓,它們的專業模式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
先看安卓手機。
安卓手機可以輕松地在相機的拍攝模式中找到「專業模式」。
如果找不到,也可以在到設置里打開。
注意:目前幾乎所有的主流安卓手機都是有專業模式的。如果你的實在找不到, 呃,可能你的手機實在太老了,要不考慮換一台?
好了,找到專業模式後,基本上可以看到以下參數(下圖是安卓手機(vivo)專業模式):
如果你用的是蘋果,騷瑞,沒有專業模式……
怎麼辦呢?
裝個有專業模式的攝影APP唄!(不過要付費)
小攝在這里推薦一款蘋果專業攝影APP,就是Procam 7(下圖),用上它,各項拍攝參數可以輕松調整了。
好的,專業模式找到了,是不是一臉懵?
是也不要緊,簡單學學就可以。
馬上給你說道說道:
手機攝影基礎教程:專業模式的各種參數及使用
以華為手機專業模式為例。
看上圖,在專業模式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可以調節的參數,從左到右依次是:測光模式、感光度(ISO)、快門速度(S)、曝光補償(EV)、對焦模式(AF)、白平衡(AWB)。
小攝提示:大部分手機的光圈都是固定的,所以光圈這個參數是調整不了的
參數這么多有什麼鬼用?
呃,無非就是調整畫面色彩和曝光、對焦等,我們可以依據它們的功能分別的理解。
簡單講講:
——白平衡
其實調整畫面色彩的參數只有一個,那就是白平衡(通常手機默認是自動白平衡,即AWB)。
此外,還有陰天、白天、日光等各種不同的白平衡模式,切換它們能改變畫面的色彩。
小攝TIPS:白平衡的唯一作用就是調整畫面色彩,用得最多的是自動白平衡(AWB)模式。
就記住,白平衡的唯一作用:調整畫面的色彩,用得最多的是自動白平衡(AWB)模式。
——對焦模式
AF是自動對焦;
MF是手動對焦;
AF-S 單次自動對焦(是用於拍攝靜止物體用的,點觸屏幕對焦後要快速按下快門拍攝)。
AF-C連續自動對焦(是用於拍攝移動物體的,用此模式時,手機會自動跟蹤移動物體對焦)。
接下來再看看調整畫面曝光的參數:
曝光補償(EV),感光度(ISO)、快門速度(S)。
——曝光補償(EV):主要作用是提升或降低整體畫面的曝光(亮度);
——感光度(ISO):主要影響鏡頭中的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吸收。
小攝提示:感光度越高,畫面曝光越高,感光度越低,畫面曝光越偏暗;
——快門速度(S)快門速度:影響畫面的進光量,快門速度越慢,鏡頭的進光量越多,畫面曝光就越亮;反之畫面曝光就越暗。
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判斷快門速度的快和慢呢?
舉個栗子吧!1/100秒的快門速度比1/10秒快,1秒的快門速度比1/10秒慢,這下懂了吧?
對了,還有一個測光模式。
其實測光模式一般是不需要調整的,因為它對畫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不同的測光模式得到的畫面曝光差別不大,調整意義不大,一般情況下,我們用手機默認的測光模式即可。
怎麼樣,今天學到了嗎?
『肆』 攝影需具備哪些專業知識
一次成功的攝影,需要攝影師對於攝影技巧的運用靈活自如,才能夠有一張好的照片。
攝影專業技巧包括:對相機快門、曝光、ISO以及閃光燈的設置,如何成功的構圖,如何進行色彩搭配,如何選擇合適的光線……
如果想要拍攝好的照片,就需要掌握最專業的攝影知識。這需要攝影師不斷地學習以及練習。
『伍』 作為攝影師應具備哪些專業知識!
如果想好好學習攝影技術的話,
1、剛起步,最好還是買本最基礎最全面地攝影書籍來系統的學習下,個人推薦《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下冊) 》 ,前期必須要把基礎知識打牢。
2、有一定基礎知識後,平時多拍片實踐,多和攝友交流 。
3、平時多看看關於色彩學、美學等美術方面的書籍,,對攝影提高很有好處。
4、找機會多看看大師的作品,並學會從專業的角度去 欣賞與評論,也可以進行模仿,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5、前期基礎知識大概一年左右,就能自學的差不多了,,,,後面就是自己強迫自己深入的進行專題攝影(風光、人像、影樓、靜物、建築、人文、新聞 ……)訓練 ,,,並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實,現在的攝影已經沒那麼高深了,很大程度受到自身審美觀、美學修養、社會閱歷的影響
『陸』 關於攝影的知識
1、像素、解析度與圖像畫幅的關系。
【圖片總像素】=【圖像畫幅】 * 【圖像解析度】
解析度是圖片的一個屬性,表示圖片單位面積內像素點的個數。解析度體現在兩個地方:顯示和列印。但我們也會聽到【顯示器解析度】這個概念,它代表了顯示器上單位面積上的像素點的個數。當圖片的每個像素點對應在顯示器的每個像素點上的時候,我們說圖片被100%放大。
通常的軟體在顯示的時候,只根據圖像總像素來決定顯示大小,而不管解析度。即像素相等的圖片的顯示面積一樣大。但是任何圖片在列印的時候,會嚴格遵守【圖片總像素】=【圖像畫幅】 * 【圖像解析度】這個公式。總像素相等的圖片,解析度越大,列印出來的相片面積就小。
2、【相機像素】與【相機感測器畫幅】的關系。
現在的消費級單反的感測器畫幅通常有兩種【全畫幅】(36mm*24mm)、【半畫幅】(23.6mm*15.6mm)。算下來全畫幅的面積是半畫幅的2.35倍。
【相機像素】指所拍攝的照片的最大【圖片總像素】。「最大」代表了相機的能力,你想拍攝像素小一點的圖片也可以設置的,想拍攝像素再大的就不行了。(文中其他地方出現的「相機像素」都代最大相機像素。)
3、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
4、鏡頭語言——每個焦段的特徵
『柒』 學習攝影應該學習哪些必需的基礎知識
從光圈、快門、焦距、感光度學起,再學習端穩相機,這些都是基本功,然後就是構圖,用什麼都能練習構圖,旁軸、單反、卡片機、甚至是手機,四根手指。
我最初看一些器材和各種題材攝影的書,後來看構圖方面的書。現在你看看紐約攝影學院出的書吧,少看那些什麼單反相機速成、聖經之類的,誤人子弟,看看操作之外的書,比如攝影思想。
看一些攝影,繪畫作品,增加自己的鑒賞力。
拍照時千萬不要用自動檔,全手動是極有樂趣的,沒照好不要怪相機,想想自己哪做的不對,哪些方面還要改進,多聽聽攝影思想方面的忠告,多談技術與想法,多想想按快門之前的事;少依賴後期,少談論照相機,少買賣照相機。
實踐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總結的步驟,下面每一步都是練好了再練下一步。
第一步:拍攝相片內所有景物都清晰的照片。
第二步:拍攝相片內主體清晰其他模糊的照片。
第三步:以高速快門拍攝。
第四步:以低速快門拍攝。
第五步:拍攝低速運動的物體。
第六步: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
第七步:夜間拍攝。
第八步:拍攝低調照片。
第九步:拍攝高調照片。
第十步:追隨拍攝。
第十一步:擺拍,用自然光。
第十二步:擺拍,自己部光。
第十三步:抓拍,表現大場面。
第十四步:抓拍,表現人物表情。
第十五步:想方設法把自己拍進照片,而照片中不出現相機。
第十六步:自己創新。
第十五步以前禁止用閃光燈。
你會覺得以上越來越難,但通過了,自己的水平就漲一塊。
『捌』 攝影基礎知識的介紹
瞬間曝光留下下千姿百態,方寸之間容納千言萬語。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機留住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留下一個個難忘的回憶,是很多校友的美好心願.
為此,一些朋友已經品嘗過很多失敗和成功的甘苦.但是對更多的朋友來說,攝影似乎還是非常神秘的,可望卻不可及。
一幅成功的攝影作品需要將攝影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起來。攝影師應該是個"雜家"。
在這塊版面上,將向朋友們介紹有關攝影的一些知識。若朋友們在攝影中遇到問題,可來信告之,我們會有針對性地予以解答。
照片上的影像是怎樣產生的?
凡是拍過照片的朋友都知道,一幅完美照片的誕生,需要經歷一個復雜的工藝過程。
影像的形成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1. 拍攝曝光
首先,攝影人員必須通過相機的鏡頭將如詩如畫的風景、多姿多彩的景物記錄在相機內裝的膠片上。這一步就是通常所說的拍攝曝光,是攝影全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這時的膠片上存在著肉眼看不見的影像被稱為"潛影",顧名思義就是"潛在的影像"。
2.負片的沖洗
拍攝完的膠片必須要經過沖洗加工才能將潛在的影像變成可見影像。沖洗膠片的工作可由專業沖擴店完成,也可自己來完成。如果使用的是彩色負片,在經過顯影、漂白、定影等工序後,可以看到,膠片上留有一個和原景物明暗相反,色彩互補的影像,通常,我們把這個影像叫做"負像"。帶有負像的膠片被稱作"底片"。
在這里提醒朋友們注意:
膠卷是一種不同於畫家、作家所用各種紙張的特殊記錄材料。在沒有經過沖洗加工之前,這種材料是不能在亮室打開的,這時打開也看不到任何影像。而且,如果此時打開暗盒,會使你的前期拍攝結果毀於一旦!
別小看小小的底片,只有它的質量好,照片上的影像才可能好。沖洗好的底片,一定要保持它的清潔,防止沾上臟物和被劃傷。因此,濕底片在乾燥時,要涼在清潔的環境中,不能讓塵埃粘到膠片上,更不能隨便用手或抹布等去捋底片,這樣容易在膠片上留下指紋或造成劃傷,沖洗好的底片不要裸露在外,應裝在專用的底片袋中保存,以免沾上灰塵。因為一旦底片上有劃痕,會在照片上留下為深色條道,底片上有臟物,會在照片上留下相應的白色影像。
3.印片或放大
看到負像不是攝影的最終目的,要想看到和原景物明暗及色彩一致的影像,還需要通過擴印機的鏡頭,將小小底片上的負像放大到所要的尺寸,曝光印放在彩色相紙上。放大時,可以對畫面進行裁剪,可以對色彩進行校正,可以多張復制,還可以復製成不同的尺寸。印片後,照相紙上留下的也是肉眼看不見的"潛影"。
4. 相紙的沖洗
相紙的沖洗和負片的沖洗方法基本相似,但不完全一樣。沖洗之後, 相紙上會出現和原景物明暗一致、色彩相近的彩色影像。
攝影過程涉及到許多具體的技術問題。如拍攝條件的把握、顯影條件的控制等等,每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因為它們都會影響畫面的質量。
相機的使用和維護
相機是高精度的設備,經久耐用、可靠。如果你操作正確並適當保養,相機會很好地為你服務。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對待它,它常常會使你處於很尷尬的境地。因此,在使用相機時,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你的照相機。
以下注意事項希望朋友們予以重視:
1.不要嘗試用手打開全自動相機的鏡頭蓋。只有在開關處於開啟狀態時,鏡頭蓋會自動打開,開關關閉時,鏡頭蓋會自動關閉。
2.如果相機有日期顯示模式,在電池沒電之前不要取出電池,因為日期功能需要電池供電以保持連續。
3.全自動相機應使用帶有DX碼的膠片,購買膠片,要確保暗盒上帶有DX碼標記。如果裝入了無DX碼的膠片,感光度將自動設置在某一個數值上,而不管膠片的真實感光度是多少,因而可能引起曝光不正確。
4.使用和攜帶相機時,要十分小心,不要摔、砸相機,避免強烈震動、沖擊或擠壓。當在摩托車、汽車、船、飛機等上攜帶相機時,應使用厚墊子保護它。使用三腳架時,一定要立穩,特別要防止三腳架被踢翻或被大風颳倒。
5.避免將相機放在裝有衛生球的衣櫃內,或含有能嚴重損害相機的化學葯品的實驗室中。應存放在涼爽、乾燥通風良好處。絕不能用諸如塗料稀釋劑、酒精或苯清洗相機。
6.如果將相機從低溫的戶外拿到溫暖的室內,水氣會在相機內外冷凝成水滴。在帶相機進入溫暖的室內時,應將相機裝在盒子或塑料袋中,使相機的溫度逐漸變化。在溫差降低後,再打開袋子。
7.一般相機正常工作的溫度范圍是40℃—— -10℃,要注意避免相機長時間置於高溫、高濕環境中,如夏日的汽車中。
8.滲透到相機中的污物、泥土、灰塵、潮氣、有害氣體或鹽水會損壞相機,使它不運行。在海濱要防止相機與含鹽的潮濕空氣接觸,要防止相機濺上任何液體和雨水。當相機遭雨淋、或接觸濕氣,應將水擦掉,涼干。
9.更換電池時,應同時更換掉所有舊電池,不能混用不同品牌、不同類型、不同商標的電池,或新舊電池混用。請勿破壞電池、或給電池充電,也不要將電池放在火上烤,因為這樣會引起電池漏電、自熱、爆炸等。電池應按指示的正負極裝好。
10.絕不要嘗試拆卸相機。
由於鏡頭質量對於成像質量的好壞影響很大,但同時它也是最嬌嫩的部件之一。所以它的使用和保護就更為重要。
首先,要保持鏡頭的清潔。
當你把相機掛在脖子上的時候,鏡頭一定要加鏡頭蓋或透明的UV鏡,藉以保護鏡頭不被塵土、油污或其他碎屑所沾污,也不至於不小心把指紋留在鏡頭上。不要把鏡頭不加蓋就和其他物品堆放在一起,不要隨意用手觸摸鏡頭,或讓質地較硬的物品接觸到鏡頭,更不要養成隨手亂放的習慣。因為鏡頭臟了,會使影像質量下降,比如,用滿是灰塵的鏡頭拍攝的影像會顯得反差低,模糊不清。如果鏡頭上有指紋的話,會在在印好的照片上忠實地反映出來。在你的攝影包里,應該備有鏡頭刷、氣吹子(也稱洗耳球)、鏡頭紙等等,如果發現鏡頭臟了,用專用鏡頭刷可以除去塵土等乾性物質,而油污、指紋則需要用專用清洗劑和專用軟布擦拭。千萬不要用堅硬的東西去刮,那樣不僅清潔不了鏡頭,反而會給鏡頭造成更大的損傷——劃道。輕者要送去維修,重者就要報廢。
另外要注意的是,鏡頭一般是用玻璃製作的,每個鏡頭組中的鏡片的軸心、鏡片與鏡片之間的位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排列的,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防止鏡頭受到強烈的震動、磕碰,以免鏡頭玻璃的破裂或移位,從而影響成像質量。當你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時,這種問題極易發生,要多加小心呦。
照相機的類型及挑選
在攝影器材市場上,有許多款式的照相機和附件可供選購。而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相機屬於貴重物品。也許,最初為選購相機奔忙是令人興奮的,但也是使人畏懼的,尤其是在作出的選擇被證實為是一個非常浪費的錯誤選擇之後。因此,奉勸朋友們購買相機時,應根據實際需要和經濟情況來決定機型,不要盲目購置附有很多"多餘功能"的高檔相機。
盡管一部分廠商曾經試圖生產單一的、可以滿足所有攝影需要的照相機,但結果是令人遺憾的,沒有一款照相機能作為理想的精品來滿足所有的攝影需求。因此,要麼你要根據已經選擇的照相機所能承擔的工作,來限定你從事的攝影工作,要麼,你要購買幾個不同類型的照相機,用來滿足你可能會遇到的所有的需要。
照相機的類型很多。按照畫幅的大小,相機可以分為大型相機(如照相館用的座機,可用於拍攝散頁片)、中型相機(如120相機,用於拍攝6cm′6cm、6cm′9cm等的畫幅)和小型相機(如135相機,用於拍攝24mm′36mm大小的畫幅)。按取景方式可分為同軸取景(單鏡頭取景)和旁軸取景(取景器位於鏡頭的上方或斜上方)兩大類。按曝光自動化程度分類,可分為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人稱"傻瓜")相機。
目前,家用相機以135型相機為主流機型。從使用經驗來看,135型相機由於體積小,攜帶輕便,取景調焦方便,使用的彩色卷片沖洗擴印都比較方便,且相機的品牌很多,中、高、低檔次的都有。可依自己的需要購置。
如果僅僅用於拍攝紀念照或為旅遊而隨身攜帶,可購置旁軸取景的135相機。這類相機有全自動、半自動和手動幾種,一般帶有閃光燈,可在較暗的環境下使用。這種相機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如果要用於藝術創作,還是要購買中檔以上的單鏡頭反光相機,但不能是"傻瓜"型的。應該有手動調節裝置,以便根據創作的需要人為地控制曝光量、景深等。有條件的話,還可配上用得著的不同焦距的鏡頭。
在眾多的品牌中要作出具體選擇時,建議大家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該款相機具有哪些功能,這些功能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主要關注的技術問題有:取景方式、調焦機構的工作方式、鏡頭的焦距測光與曝光模式、卷片模式及閃光模式等。
2. 使用是否方便?
3. 是否有相應的系列配件?如有無能和機身相配的不同焦距的鏡頭,介面合適的濾光鏡,以便在需要時添置。
4. 價格的否合理。
在確定購買某一款機型後,要仔細挑選:
1. 外觀檢查:不論是金屬外殼還是塑料外殼以及皮革都應是平整的,無劃痕、無變形、無磨損痕跡。鏡頭和機身的連接應是牢固且緊密的。後蓋和機身也應該是嚴絲合縫的。沒有反復拆卸的痕跡。
2.鏡頭檢查。鏡頭的質量直接影響成像質量,挑選時要格外留意。如果鏡頭是可以拆卸的,可以拆下來,如果是固定的鏡頭,可以將快門速度設在B門檔,打開後蓋,將鏡頭對准亮處,用透射光查看鏡頭上是否有霉點、較大的氣泡、裂紋、劃道等。還要用反射光從側面檢查鍍膜有無傷痕。相機的光圈葉片應該是收放自如的,不能有銹跡,油漬。調整光圈時手感應該是平滑的,不能太澀。
3.檢查調焦裝置:調焦時,調焦環應該讓人感覺有一點兒阻力,但不發澀,而且是均勻的。取景器中的影像應是清晰明亮的。如果是自動曝光相機,應使遠近不同的景物分別處於取景器中心,試試自動調焦系統是否反應靈敏。手動調焦系統,應將調焦環上無限遠的刻度線對准基線,在旁軸取景器中觀察,無限遠處的影像應該在取景器中心完全重合,在單鏡頭反光相機取景器中的裂像應該是對齊的。對近距離的物體進行調焦時,可用皮尺測量景物與相機的距離,檢查調焦環上的刻度是否准確。
4.檢查曝光裝置:打開後蓋,對不同亮度的景物拍攝曝光,如果是全自動相機或自動曝光相機,應試試自動光圈和自動快門的反應,手動曝光的相機要檢查一下景物亮度不同時,測光表的顯示數據是否有變化,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曝光時,聽一聽快門開啟的時間是否有區別,。
5.帶有閃光燈的相機,要檢查閃光燈,在確認電池完好的前提下,將閃光燈開關置於"ON"處,待充電指示燈亮起時,按下快門,閃光燈應該閃亮,連續試幾次,並且注意閃光燈的充電時間間隔,不應太長。
6. 檢查輸片結構等機械裝置:自動卷片的相機,在裝好膠片後,拍攝曝光後,應能自動卷片。手動輸片相機,在輸片時,應感到有一定的拉力。計數器工作應正常,開蓋時,應自動回零。
7.顯示屏檢查:對於全自動相機,要裝上電池,看看屏幕上是否有顯示,按照說明書操作一遍,檢查一下顯示的符號與操作的結果是不是相符。
最後提醒朋友們,以上的挑選方法應得到銷售人員的許可,不能鹵莽行事,以免招來麻煩。
養成持握照相機的好習慣
首先,在拍攝取景時,不論要拍攝的畫面是橫向的、還是縱向的,都必須要使取景器邊框的底邊和地平線平行,否則,拍攝出來的房子、樹木、人就像要倒的樣子似的。
正常建築(圖),東倒西歪的亭子(圖)
另外,使用相機拍攝時,要用雙手把握相機,以橫握相機為例,一般是用左手心托住相機,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調焦,用右手食指按壓快門。盡量使相機處於靜止狀態,按壓快門時,要屏住呼吸,動作要輕。若用力過猛,相機可能受到振動,膠片上記錄下來的影像就可能模糊。可將肘部夾緊身體,或將相機放在堅固穩定的物體上,如三腳架上,膝蓋上,也可以靠在柱子、牆壁上,尤其在使用快門速度比較低時,最好找一個支撐點,否則,很難得到清晰的結果。
使用三腳架時,千萬不可大意的是,攜帶型三腳架上放置了相機之後,常常頭重腳輕,遇有刮風時,有翻倒的可能;人走過時,有可能被絆。因此,應做到人不離相機。從三腳架附近經過的車輛等有比較大的震動時,也會使影像不清晰,這一點要予以注意。
再有,不要用手握住變焦頭,因為變焦時鏡頭要前後移動!
手指和頭發以及相機背帶等物不要觸及鏡頭、自動調焦窗口、感測器窗口、閃光燈等,也不能擋在這些部件前面,因為這樣會使照片的某一部分因被遮擋,而無法記錄影像,也會弄臟鏡頭,從而影響照片上影像的清晰度。
相機鏡頭被遮擋--照片示意圖
關注攝影過程中人眼的適應能力
瞬間曝光留下千姿百態,方寸之間容納千言萬語。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機留住一個個美好的瞬間.但是,也許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有些場合,我們看起來感覺光線很明亮,可拍攝下來的影像卻相當暗;有的景物,在人眼看來色彩鮮艷奪目,拍攝到畫面上卻面目全非。這是為什麼呢?
大凡拍過照片的人都知道,如詩如畫的風景、多姿多彩的動體是經過相機鏡頭後記錄在感光膠片上的,這純粹是一個物理化學過程。而我們的視覺感受卻不那麼簡單,既有人眼的生理功能在起作用,也有記憶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對景物的感覺就不及膠片那麼"客觀"。人的視覺所具有的這種特點被稱之為"視覺適應"。 往往由於人們對這種"視覺適應"的"熟視無睹",致使在某些情況下引起攝影的失誤。
"視覺適應"表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表現為"亮度全面適應"。例如,人從室外走入室內,常常感到室內和室外景物一樣亮。但是,如果用與室外拍攝相同的光圈和曝光時間來對室內景物進行拍攝,卻會發現,室內的照片因曝光不夠而顯污暗。這是因為,當人進入室內時,室內的低照度會引起人眼瞳孔的擴張,靈敏度提高,使進入人眼的光量成倍增加,多時可達十幾倍,因而意識不到光照的變化。這就是人眼?亮度全面適應"。而膠片卻不具備這樣的調節功能。因此,從攝影的角度來看,由於人眼的調節幅度很大,往往不能正確估計光照的實際強度,這是對攝影不利的。解決的辦法是,在 按下快門之前,要用測光表測光,對相機的光圈和速度做出必要的調整,以補償膠片所不具有的"亮度適應"。
相應地,對於色彩的感受,也存在"色覺全面適應"的現象。表現在對於不同照明條件,如日光和燈光、晴天和陰天、早上和黃昏,雖然光源的光譜成分發生了變化,但是由於人眼視網膜上感光細胞的靈敏度所具有的自我調節功能,使人眼看不出物體色彩的有多大變化。加之人對物體在白光下的顏色是有記憶的,因此,當光源有所改變時,心理作用致使人們對物體色的變化不易察覺。這時,千萬要記住的是,膠片可沒有這樣的適應能力,因此,要根據光源的不同,選擇不同種類的膠片,或使用相應的濾光鏡。否則。會出現不同的偏色。
視覺適應的另一表現為"局部亮度適應"。例如,視野中有一個相當亮的物體,對它長時間的凝視後,由於視網膜上這一局部的感光細胞疲勞,靈敏度下降,在將目光移到另一個淺色反光表面時,就會給我們留下一個該物體的暗的"後像"。反之,注視一個黑色物體後,將目光移到另一個淺色反光表面時,就會給我們留下一個該物體的白?後像"。隨著靈敏度的再次調整,後像會漸漸消失。若長時間凝視的是一個彩色物體,則在目光轉移到另一個平面時,就會產生一個和該物體色彩相反的"後像",如凝視的是一個紅色的物體,它留下的後像的顏色近乎青色,這種現象稱為"色覺局部適應",也稱"色後像"。
認識這種適應的實際意義在於,如果長時間凝視一幅畫面,再觀察下一幅畫面時,前一幅畫面的"後像"會疊加在後一幅畫面上,對其亮度和色彩產生影響。這一點,可謂有利有弊。在第二幅畫面出現之前,在前一幅畫面中展現與其互補的色彩,會令第二幅畫面的色彩顯得更鮮艷。而在為照片校色時,則要盡量避免長時間注視一幅畫面,防止因視覺疲勞造成靈敏度下降,對色彩判斷失誤。
第三種視覺適應稱作"旁側適應"。 在彩色攝影中,視覺的"旁側適應"也是應該引起重視的。在畫面中,如果相鄰的面積為不同的亮度或顏色,人眼視網膜上不同部位感光細胞的靈敏度調節,會使視覺發生變化。其規律是,亮的物體在暗背景上顯得更亮,暗的物體在亮背景上顯得更暗(參見圖1);前景物體的色彩會向著背景的補色方向變化。參見圖2、3、4。圖1表現的是正常的人臉膚色,圖2是在紅背景下人臉的膚色,很明顯,膚色偏向紅色的補色--青色;而圖3中,藍背景下,人臉的色彩偏向藍色的補色--黃色。因此,在拍攝人像時,一定要有意識地注意背景色對人臉膚色的影響。
圖2
圖3
圖4
←圖1
http://www.szxy.org/art/photo/disc/zhangming/fr.htm
『玖』 請問,學習攝影攝像!需要掌握那些基礎知識
從光圈、快門、焦距、感光度學起,再學習端穩相機,這些都是基本功,然後就是構圖,用什麼都能練習構圖,旁軸、單反、卡片機、甚至是手機,四根手指。
我最初看一些器材和各種題材攝影的書,後來看構圖方面的書。現在你看看紐約攝影學院出的書吧,少看那些什麼單反相機速成、聖經之類的,誤人子弟,看看操作之外的書,比如攝影思想。
看一些攝影,繪畫作品,增加自己的鑒賞力。
拍照時千萬不要用自動檔,全手動是極有樂趣的,沒照好不要怪相機,想想自己哪做的不對,哪些方面還要改進,多聽聽攝影思想方面的忠告,多談技術與想法,多想想按快門之前的事;少依賴後期,少談論照相機,少買賣照相機。
實踐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總結的步驟,下面每一步都是練好了再練下一步。
第一步:拍攝相片內所有景物都清晰的照片。
第二步:拍攝相片內主體清晰其他模糊的照片。
第三步:以高速快門拍攝。
第四步:以低速快門拍攝。
第五步:拍攝低速運動的物體。
第六步: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
第七步:夜間拍攝。
第八步:拍攝低調照片。
第九步:拍攝高調照片。
第十步:追隨拍攝。
第十一步:擺拍,用自然光。
第十二步:擺拍,自己部光。
第十三步:抓拍,表現大場面。
第十四步:抓拍,表現人物表情。
第十五步:想方設法把自己拍進照片,而照片中不出現相機。
第十六步:自己創新。
第十五步以前禁止用閃光燈。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