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中山大學文科好專業有哪些專業嗎

中山大學文科好專業有哪些專業嗎

發布時間: 2020-11-29 11:41:12

① 中山大學文科專業哪些比較好

中山大學的文科主要集中在人文學院,有中文、歷史、哲學、人類學四個系。其簡介如下:
中國語言文學系是中山大學歷史悠久的學系之一。1924年廣東大學(中山大學的前身)創辦之初,便設有中國文學系。1926年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改稱中國語言文學系。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以研究學術、發展文化為宗旨,內設考古、語言、歷史、民俗四學會。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語言歷史研究所)改組為文科研究所,設中國文學部和歷史學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1939年,中文系又稱中國文學系。抗日戰爭時期,中文系師生遷至雲南瀓江和廣東坪石、梅縣等地,在艱苦條件下繼續辦學。1946年,語言學系成立。1953年院系調整,中文系又改稱中國語言文學系,設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文系與語言歷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語言學系,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1954年,語言學系合並到北京大學,該系部分教師轉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設新聞專業,次年,該專業並入暨南大學。1981年,中文系設立漢語培訓中心,1992年,該中心並入外國語學院。多年來,中文系本科只設漢語言文學一個專業。
中文系人才薈萃,曾有許多著名學者在此任教。先後在本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魯迅、郭沫若、傅斯年、郁達夫、成仿吾、顧頡剛、鍾敬文、趙元任、羅常培、陸侃如、馮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起、冼玉清、黃海章、樓棲等。這些著名學者為中文系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我系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思想素質高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富於進取的創新精神,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專業基礎、突出的寫作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以及一定的電腦應用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從事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門的教學、研究工作,新聞出版單位的記者編輯工作,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高級秘書等工作。
1994年12月,我系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取得豐碩成果。2002年3月,經教育部專家組評估驗收和高教司批准,本基地被評為優秀基地。2004年6月,經廣東省教育廳專家組評估和教育廳批准,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4年,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我系採取多項措施,加強本科教學。如加強對基礎課教學的投入,改革基礎課課程體系;認真編寫教材,更新教學內容;切實建設好一批省、校級重點課程。堅持固本培元,加強學生厚實的中國文化基礎;同時,開設多種類型的選修課,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學生扎實的學術基礎與開闊的學術視野。我系一貫堅持倡三風(自覺地學習、刻苦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抓三文(作文、古文、英文),取得了顯著成效。
我系長期在本科教學中實施「強化寫作訓練」和「全程導師制」計劃,要求一年級學生寫作百篇作文,二年級學生寫作8篇讀書報告,三年級學生寫作學年論文和參加教學實習,四年級學生寫作畢業論文。學生在學期間,其寫作和學習活動,均有導師進行全面指導。這個計劃已實施多年,頗有成效。我系的教學成果《強化寫作訓練,著眼提高素質》獲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抓好教學實習,培養綜合才能》、《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舉措——全程導師制》分別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目前,我系在校本科生達500多人。近年來,研究生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辦學水準逐年提高。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近400人,其中博士生160餘人。
我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編教職工6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18人。我系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目前,我系為博士、碩士授權一級學科(現有8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招生),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以及兩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1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1個國家重點研究基地(均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學術傳統深厚,學術梯隊整齊,是海內外公認的研究中國古代戲曲及文體學的重要基地。中國戲曲史是本學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由王起、董每戡在20世紀50年代奠基,迄今已成為全國戲曲研究的中心。近年來,以該學科為主體完成的《全元戲曲》(十二卷),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海內外引起較大反響,2001年獲全國古籍整理一等獎,2002年獲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該學科還出版了一批研究古代戲曲、小說及詩文的專著,在學界有較大影響。古代詩文與詩文理論亦是本學科重要研究方向,近年來在文體學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良好聲譽。漢語言文字學學科設有三個研究方向:一是古文字研究方向,研究對象包括甲骨文、戰國秦漢文字及相關的語言文字、歷史文化問題;二是出土文獻與漢語史研究方向,研究對象包括古漢語詞彙、語法、音韻、訓詁等方面;三是現代漢語研究方向。該學科在研究成果、學術隊伍、人才培養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該學科出版的《金文編》、《長沙楚帛書文字編》、《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唐鈺明卷》等著作,得到學界的高度評價。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包括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民間文學三個研究方向,該學科致力於打通現當代文學的時限、海內外文學的地限,文學和文化的界限,具有創新意義。該學科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1903——前夜的涌動》等著作,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文藝學學科包括文藝理論與批評、美學、文藝美學等研究方向,已經取得一批富有特色的成果。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主要研究方向是語言學理論和應用語言學。該學科在方言學、漢語語法學、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成果。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文學/文化批評理論比較研究,尤其關注婦女、性別與文化再現方面的研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中國古典文獻學主要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文獻和嶺南文獻。該學科在元明清戲曲、小說、詩文的整理與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顯著特色。民俗學學科是與人類學系共同建設的博士點學科。該學科繼承了中山大學民俗學研究的優良傳統而又進行了創新,在學科建設方面作出了新的貢獻。該學科整理出版的《中山大學典藏民俗學叢書》,讓海內外學界得以重新全面審視中國民俗學最早生成時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我系大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已與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和香港多所高校建立了學術交流制度,並與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開展定期的學術交流。
中山大學歷史系成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建系初期,傅斯年、顧頡剛等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曾在本系任教。1952年,與嶺南大學歷史系合並,組成新的中山大學歷史系。陳寅恪、岑仲勉、梁方仲、劉節等中國近代歷史學的開拓者們奠定了中山大學歷史系的優良學術傳統。

中山大學歷史學專業,是廣東省名牌專業。本系學科門類比較齊全,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近現代史教研室分別開設了歷史學科各門基礎課程;在學術研究方面,中山大學歷史系設立了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孫中山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藝術史研究中心、敦煌學研究室、明清經濟史研究室、國際關系史研究室、亞洲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室等專門研究機構,其中,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傳統中國區域社會經濟與文化、中國近現代史、宗教文化史、中外關系史、國際關系史等學科有著較強的優勢,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本系具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是國家設立的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招收歷史學專業本科生,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中外關系史、國際關系史、中國社會經濟史)、世界史、歷史人類學等專業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本系中國近現代史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古代史史廣東省重點學科。作為國家建設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學科(歷史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通過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建設,本系有著比較完善的教學科研條件,擁有藏書15萬冊的圖書資料室、電子閱覽室房、多功能講學廳、多媒體教室和多間小型學術會議室等,配備有100多台計算機,建設了將教師、研究生和有關辦公室所用電腦連為一體的區域網,擁有專門的網際網路伺服器,通過校園網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目前正在建立數字化的歷史研究文獻資料中心。
本系與海內外學術界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關系,每年有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應邀前來講學或從事研究,本系也有多位教師被邀請到海外訪問和交流,美國耶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大學的學者曾先後與本系教師開展各種課題的合作研究。目前受聘為本系客座教授,並為本系學生和研究生開設課程的知名學者,有日本東京大學濱下武志教授、英國牛津大學科大衛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朱鴻林教授等。

中山大學哲學系概況
中山大學哲學系,建立於1924年,為中山大學創建之初最早培植的學系之一。著名學者馮友蘭、李達、吳康、朱謙之、周輔成、羅克汀、馬采等都曾為她的成長澆灌了血汗。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撤消建制。1960年,中山大學哲學系復辦,楊榮國、劉嶸、李錦全、胡景釗、林銘鈞、章海山、黎紅雷先後擔任系主任。 復系40多年以來,中山大學哲學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系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哲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具有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可培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宗教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學科點的博士與碩士,擁有 「國家重點學科」2個, 「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我系地處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得風氣之先,近年來在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方面邁出了較大的步伐。我系明確提出"培養人類哲學精神的承擔者與體現者"的目標;在本科層次,形成了以"基礎哲學"、"專題哲學"、"領域哲學""應用哲學"為框架的新的課程體系;在研究生層次,實行「碩博連讀」制度,強調學術傳承與獨立思考相結合,培養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我系十分重視學生的基礎訓練,專門聘請海外學者,為本科生開設全英文專業課,為研究生分別開設巴利文、梵文、希臘文、希伯萊文課程,為學術研究奠定扎實的文獻基礎。 我系充分發揮國家哲學基地的輻射作用。在校外,積極關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哲學問題,努力成為地方精神文明建設的輻射源、各行業領導人才的培養點、決策管理的思想庫;在校內,通過"讀書-徵文-選修-副修-雙學位"等途徑,對全校非哲學專業的大學生進行哲學素質培養。10年來,我系堅持平均每周舉行一次以上的哲學學術講座,在校園內營造出十分濃厚的哲學氛圍。 數十年來,我系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活躍於國內外學術領域中的知名學者、一批又一批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舞台上的領導人才,被譽為「思想家、政治家、宣傳家、企業家的搖籃」。目前,全系師生秉承中山先生手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以及本系「尊德問學」的系風,繼往開來,團結奮進,正在為把中山大學哲學系辦成國內外著名的一流大學哲學系而奮斗!

1979年,梁釗韜開始籌建人類學系工作,他設置了專業方案、教學計劃和組織教師隊伍以及建系的論證報告。經過多方奔走,1981年春,國家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學建立人類學系,本科設置民族學和考古學專業,研究生設置文化人類學專業。系主任為梁釗韜,容觀夐和李松生任系副主任。1981年秋季正式招生,兩專業各16人。1981年,梁釗韜被國家授為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導師。自此,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成為國內人類學唯一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個教育層次的辦學單位。1985年增設文化人類學研究室。梁釗韜之後,馮家駿、黃淑娉繼及蘇建靈先後擔任系主任,其後陳運飄擔任代系主任。1987年教育部批准在原文物館的基礎上建立"人類學博物館",1998年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在英德建立"人類學系教學實習基地"。
2000年,周大鳴教授被任命為人類學系系主任。這一階段,人類學系對內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對外加強與系友和相關單位的聯系,擴大了社會影響,提高了本系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我系在對外交往中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在三個層次上開展了相關工作。首先是加強與省內地方部門的聯系,例如與廣東省民族學研究所、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公安廳、廣東省葯學院、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山大學法醫學系、深圳市博物館和中山市博物館等單位的定期聯系。其次是與國內的諸多科研機構的聯系,例如加強與國家民委和國家文物局的聯系,保持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學術對話。通過這些聯系,提升了我系在國內學術界的發言權和學術影響力。再次是國際聯系,我們依託教師個人交往優勢,以本系為實體,同時鼓勵教師到境外進修或訪問。
人類學系積極組織和參與國際和國內的學術會議,提高了學術地位。例如1999年12月我系舉辦「慶賀容觀夐教授從教50周年暨族群與族群關系學術研討會」。2000年我系與國家民委等單位合作,在北京成功舉行了世界人類學民族學大會中期會議。2001年12月,「21世紀都市可持續發展暨紀念中國人類學百年」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我系為會議最主要的主辦單位。2002年8月,我系舉辦「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討論會」。2004年12月,我系舉辦「河流與文明學術討論會暨全國高校考古文博專業科研教學工作交流會。2004年12月,我系與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舉辦「城市考古學術討論會」。2005年3月~7月,我系與歷史系共同承辦「廣州市文博幹部高級研修班」。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系堅持引進人才與在職學習並舉。引進人才時比較注意學校的來源,針對各校的學科優勢,擇優錄取有能力有潛力的科研人員。在學科建設方面,逐漸完善學科設置,我系現已完成教學研究改革工作,新成立了四個教學與研究室,即人類學教研室、民族學教研室、考古學教研室和民俗學教研室。我系招收人類學和考古學兩個本科專業,現有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和民族學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文化人類學和民俗學兩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在科學研究方面,我系制定了「加強科學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以科研帶動學科發展」的科研戰略。積極開拓渠道尋求科研課題,例如在積極申報國家、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項目的同時廣泛爭取橫向課題。在考古學方面,積極與國家文物局,湖北重慶三峽文物辦聯系並獲得研究課題,2005年9月,我系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簽訂「共建廣東田野考古研究基地協議書」;在人類學方面,2004年我系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共建「凌雲縣教學研究基地」。2005年9月,與貴州各級政府合作,並在黔南三都縣建立了「水書研究基地」,既解決了學生的田野實習問題,又擴展了教師的科研空間。我系還積極參與世界銀行的咨詢工作,並獲得了一系列投資項目社會評價的課題。此外還爭取國外的合作,如福特基金、露絲基金和哈佛燕京學社的相關課題。
獲得獎勵情況:幾年來,我系教師獲得了不同級別的學術獎勵,例如劉文鎖副教授獲得2000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鄧啟耀教授獲得2001年度「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陳華副教授獲得2001年度「中國數字化教育高峰論壇」優秀獎;鄭君雷副教授獲得教育部2001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2001年度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周大鳴教授等獲得「中山大學第四屆教學成果獎」校級二等獎、「中山大學第五屆教學成果獎」校級一等獎;黃淑娉教授獲得2002年度「第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2002年度「中山大學傑出教師獎」並獲「桐山獎勵金」;劉昭瑞教授獲得2002年度「第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何國強教授獲得2003年度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20周年紀念獎;周大鳴教授和麻國慶教授入選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周大鳴教授等獲得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十百千工程」培養計劃支持。周大鳴教授獲得2004年度相山文科優秀中青年學者獎、2005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以及2005年度首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我系有7人獲得「百人計劃」引進人才資格。人類學系獲2005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成果一等獎(集體獎)。
在學術研究平台建設方面,2000年,以人類學系為依託建立"中國族群研究中心"、"嶺南考古研究中心",2001年我系與中文系合作建立"民俗學研究中心",與歷史系合作建立"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2002人類學專業被國家評為重點學科。我系今後五年建設的主要目標,一是引進國內一流人才,加強前沿性課題研究,發揮該學科易於直接與國際對話的長處,把握學科發展的新趨勢,在全球一體化和中國都市化進程中的民族文化保護研究,地方性知識與現代生態產業研究,民族文化、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等方面產生和國際接軌的成果;二是創建歷史人類學重點學術研究基地,跨學科設計課題,多渠道申請研究經費,以基地為依託聚集人才,在港澳考古、珠江流域文明起源、近現代民族與地方經濟、民俗文物學、東南亞大通道、民族宗教問題、邊緣人群與極端信仰研究等方面出一批開拓性的學術成果。2004年8月,我系與歷史系,中文系開始共同建設「985工程-民間文化遺產創新基地」。
人類學系復辦至今(截至2006年4月),教職員工3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講師6人,助教1人。黨政管理人員(含流動編制)6人,有教師一人兼行政事務。 合同制人員3人。

② 中山大學哪些文科專業比較好

你好,中山大學本來抄就屬於文理發展平衡的綜合型大學,文科專業基本沒有弱勢學科,並且很多都是國內名列前茅的,如中國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學,行政管理,社會學,人類學,邏輯學等,不過很多文科專業學科實力強,不代表就業好,比如社會學,人類學這類專業,比較冷門。
一般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集中在經濟管理類,如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等,這類專業也是中山大學文科收分最高的專業,然後外國語言文學也比較受歡迎,新聞傳播類也不錯,法學專業也有考生喜歡報考。

③ 中山大學文科專業怎麼樣

你好,中山大學文科實力不僅是廣東最好,全國范圍來看也是文科類的老牌名校了。
經濟管理學類是目前中山大學文科收分最高的專業,嶺南學院,管理學院是中山大學的名牌學院,國際商學院雖說成立不久,但是收分一樣不低,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國際貿易,財務管理,旅遊管理,工商管理,這類專業都是熱門專業。
哲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法學是中山大學成立之初就開設的專業,經過這么多年的沉澱,現在哲學和歷史學成為了國家人文科學的人才培養基地,中文系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法學在廣東法學界影響力極大。
行政管理,社會學,人類學這幾個專業是中山大學可以在全國排進前三的幾個專業。
在中山大學除了工科,其基本上沒有差專業了。

④ 中山大學文科有什麼專業

中山大學文科的專業有: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英語,法學,德語,法語,新聞學,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學。

⑤ 中山大學所有收文科生的專業

你是高考報志願? 文科生可以報考中山大學以下專業。 1.人文科學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這個基本上是招收文科生。 2.嶺南學院 國際商務系 經濟管理系 經濟學系 金融系 財政稅務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物流工程與管理系 嶺南學院是屬於文理科都招收,主要就是經管類的專業。 3.國際商學院 應用經濟學系 企業管理系 這個和嶺南學院一樣,文理兼收。 4. 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 日語系 德語系 法語系 這是語言學方面的院系,比較適合文科生。 5.法學院 法學院基本只招文科生。 6.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人類學系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這個也是基本只招收文科生。 7.傳播與設計學院 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系 新聞傳播學系 公共關系學系 裡面的新聞學,公共關系學等都是文科專業。 8.資訊管理系 裡面的圖書館學和檔案學是文科專業。 9.管理學院 裡面的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旅遊管理是文理兼收。 10.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兩個專業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都是只招收文科生。 11.翻譯學院 所有專業文理兼收。 12.旅遊學院 這個學院也是文理兼收,主要專業有旅遊管理(不知道和管理學院的旅遊管理有何不同,呵呵),會展經濟與管理。 差不多就以上學院了吧,個別遺漏的請見諒,理工味濃點的專業我認為有工商管理,會計學,經濟學等經管類專業

⑥ 中山大學文理科有什麼好的專業

1、中山大學文科專業有:歷史、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及法學等。理科專業有:經濟學、金融學、物理、化學及生命科學等。
2、中山大學(簡稱:中大,英語: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是一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綜合性大學,其前身為孫中山於1924年創立的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為紀念創始人改為今名。中山大學現在有三個校區位於廣州市,一個校區位於珠海市,另外在從化市和其他部分省市設有校區、獨立學院、附屬醫院和研究機構。中山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副部級高校,並位列985工程和211工程之中。根據2010年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山大學位列全國第5,亞洲第22位,世界排名第171位。

⑦ 中山大學的文科專業哪個最好

中山大學文科方面的重點學科有: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工商管理;
二級國家重點版學科:邏輯學、馬克思權主義哲學、人類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行政管理;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哲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會計學、哲學、人類學、行政管理;
廣東省重點學科(攀峰):哲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廣東省重點學科(優勢):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民族學、考古學、世界史、基礎心理學(二級學科);
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山大學哲學一級學科得分87,排名第3;社會學得分82,排名第4;中國史得分84,排名第5;工商管理得分87,排名第3;公共管理得分83,排名第5。
綜合來看,中山大學的工商管理、哲學、社會學、中國史、公共管理都是非常強勢的學科,在國內處於頂級水平。

⑧ 中山大學優勢專業排名及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1、中山大學的強項專業,就是下面這些:

哲學 工商管理 數學 化學 生物學 生態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葯學

2、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輪全國高等院校學科評估中,按學科水平計算,中山大學有16個學科進入前5,32個學科進入前10。參評學科分數及排名如下:

生態學

工商管理

哲學

臨床醫學

社會學

中國史

物理學

海洋科學

基礎醫學

口腔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公共管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

中國語言文學

生物學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理論經濟學

拓展資料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

中山大學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

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10。

現有院士20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8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2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70人,歷次主持「973」項目和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20人次。

擁有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經濟管理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入選教育部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並擁有10家附屬醫院。

⑨ 中山大學文科生可以讀哪些專業

1、文科生首先可以報考中山大學的純文科招生專業。
2、其次文科生可以報考中山大學的經濟類專業,管理類專業或語言類專業等文理兼收專業。

⑩ 中山大學文科生可以讀哪些專業

學校設有人文科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心理學系、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通識教育部)、嶺南學院、國際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漢語學院、翻譯學院、旅遊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亞太研究院、管理學院、創業學院、教育學院、社會科學教育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資訊管理學院、國家保密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地球科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海洋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學院、工學院、中山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光華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葯學院等36個學院和5個直屬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