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工業工程專業
A. 北京大學工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的研究領域
精益生產與管理
運籌與模擬優化
質量控制與可靠性分析
葯物信息與工程
物流管理與工程交通管理工程
創新理論與管理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風險分析與項目管理
B. 工業工程雜志是2014年北大核心嗎
核心期刊一般包括「北大核心期刊」(即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現在是內2011版,以前四年評一次,現在三容年評一次)和「南大核心期刊」(即CSSCI,俗稱C刊,比北大核心影響力還要大,期刊質量更好);一級期刊是指國家級期刊,如各級國家部門主辦的期刊(這個很難界定,網上可以查詢到一個權威國家級期刊的列表);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A類和B類期刊一般很少用,A類一般指核心和國家級期刊,B類一般指省級期刊、本科學報等。純屬個人理解。
按照學校科研處的排名,應該是SCI(EI,ISTP)、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南大CSSCI、北大中文核心、國家一級期刊(以上是A類),B類。
C. 北大的工學院和清華的工業工程總體比起來,去哪好
北大的工學全國二十名開外,和清華比真是侮辱清華。
D. 北京大學工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的機構介紹
當前我國的工業現代化進程給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科的發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北版京大學工權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將工程與管理科學領域的前沿理論研究與我國工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北京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優勢,注重加強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學術交融。以復雜系統、運籌學和Multi-Agent理論為基礎,開展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的建模和分析、生產過程的調度、優化與控制、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葯物信息與工程、數據挖掘與智能決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相關科學領域的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積極開展企業合作與培訓,承擔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在工業工程與管理領域為國家培養深入理解工程和管理科學理念及其相應解決方案的高級研究人才、高層企業管理人才和政府管理人才,爭取在工業工程與管理的教學、科研和實踐等方面確立國際領先地位。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特聘研究員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
E. 大學里系和學院有什麼區別
學院是學校的組成部分,在國內通常情況是院比系高一級,每個院下面回分設不同的系答,系也叫專業。比如經管院里就有經濟系、會計系等等。
每個專業根據不同的人數又分為不同班。系沒有大小之分,只是人多人少而已。但也有獨立的系。
拓展內容:
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一詞指不具備大學地位的提供高等教育的學院,通常隸屬於一所大學。大學學院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具體含義。
在英國,大學學院一般是一所大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在美國,大學學院是大學的繼續教育部門或基礎教育部門。
在英國,大學學院泛指以教學為主科研為輔的可以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任何教育機構都可以自稱「大學學院」,但由於英國極為嚴格的高校管理政策,只有經過政府正式授權(皇家特許狀)的機構才能自稱「大學」。
雖然獲得大學資格的大學學院即具備獨立頒發學位的能力,但仍有一些大學學院選擇借其他機構的名義(通常是一所更大的大學)頒發學位。在2005年9月,英國的許多大學學院都被授予了正式大學地位。英國的第一所私立大學學院是BPP University College。
網路-大學學院
F. 哪個學校工業工程專業比較強勢啊(清華北大除外)
你考研還是?我知道的, 西安交大、上海交大、重慶大學、 天津大學、山東大學、北航、華中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第三梯隊就比較多了,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雖然學校不怎麼出名,但是工業工程專業還是比較強勢,不列舉了。應該性價比最高,考研如果有實力的話,可以試一下清華、天大、上交···,這幾所學校
G. 清華學堂建立的歷史背景
http://ke..com/view/1563.htm
歷史沿革
史前史時期 1909年,農歷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學務處,總辦周自齊。 1911年,農歷四月初一,清華學堂開學。 創建時期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開設國學研究院。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擁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極一時。 發展時期 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以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以及李濟等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派」,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大師,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謂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學方面,清華培養的人才同樣是群星璀璨,他們中有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蓀、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周光召、林宗棠、熊慶來、華羅庚、茅以升、吳有訓、錢學森、張光斗,以及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等等。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的23位功勛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在清華的天空中,有太多我們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和治國之才。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任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實際主持校務。在戰火紛飛、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歲月里,師生休戚與共、艱苦辦學,聯大也以名師雲集、水平高、學風好而蜚聲海外,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清華大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在震撼全國的一二·九運動中,在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斗爭中,一代代清華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國道路、傳播先進思想、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斗爭中成為後世的楷模。 1952年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仿照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進行大規模的院系調整,清華的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農學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離母校而劃歸北京大學等校,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這一做法現為多數校友及學術界、教育界強烈否定。 1952年11月蔣南翔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辦學道路,在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工程技術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績卓著。 1978年以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清華逐步復建了理科、經濟、管理、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學科,恢復了綜合性大學的布局,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目前,清華大學設有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航天航空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地球科學學院(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美術學院、應用技術學院等,以及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信息與系統生物學、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2]等院系。清華大學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醫學、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清華大學校訓 水清木華,鍾靈毓秀,清華園散發著獨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新時代的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編輯本段]歷史年表
1909年 游美學務處在北京設立,清華園校舍開始興建,招考第一批庚款直接留清華百年美生,錄取梅貽琦等 1910年 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錄取胡適、竺可楨、趙元任等 1911年 招考第三批庚款直接留美生,錄取姜立夫等,同年清華園校舍建成開學,定名清華學堂 1912年 更名為清華學校,周詒春等任校長 1925年 設立大學部和國學研究院,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李濟等任導師 1928年 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羅家倫等任校長 1929年 留美預備部結束,國學研究院停辦,大學部第一屆本科生畢業 1930年 設立中國第一個綜合性研究院,全面招收各科研究生 1931年 梅貽琦任校長 1932年 增設工學院(由土木、機械、電機三系組成)、法律學系和農業研究所 1933年 設心理、社會、地理三個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設立航空研究所,在湖南長沙成立無線電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滿日軍於冀東成立偽政權,由清華學生為主要領導的「一二·九」愛國運動爆發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西南聯合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任聯大主席 1946年 返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49年 梅貽琦校長出走美國,1955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創建新竹清華大學 以下是在北京的清華大學年表(新竹清華校史參看「國立清華大學」) 1952年 經院系調整,被迫調出文、法、理、農學院各系以及工學院航空、石油等系,僅保留原工學院建築、土木、機械、電機四個系 1958年 增設工程物理、工程力學系,恢復化學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失去正常教學及科研秩序 1977年 文革結束後,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恢復 1984年 建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生院,建立經濟管理學院,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類的系所基礎上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建立應用技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 建立醫學院,工業工程專業從精密儀器系分離出來建立工業工程系 2002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 2006年 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2008年 恢復心理學系,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9年 成立教育研究院,在生物科學技術系的基礎上成立生命科學學院,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和全球變化研究院,並在此基礎上籌劃恢復地學系和地球科學學院,成立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復建清華國學研究院,在數理基礎科學班(丘成桐任數學班首席教授)、姚期智計算機科學班、錢學森力學班等基礎上實施「清華學堂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並籌劃增加生命科學班(施一公任首席教授)、化學班等進入該計劃
H. 北京大學工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的博士後招聘
北京大學工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成立於2005年,以復雜系統、運籌學和Multi-Agent理論為基礎,開展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的建模和分析、生產過程的調度、優化與控制、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葯物信息與工程、數據挖掘與智能決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同時與國內外相關科學領域的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承擔了國家重大攻關項目,也開展了企業合作與培訓。現公開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若干名。歡迎具有以下條件並有志於奉獻該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報名。 1、掌握較強的運籌學優化理論基礎,具備製造過程模擬優化建模相關的研究經歷優先;
2、具有精益生產管理的相關研究工作;
3、具有生產信息系統與計算機集成製造方面的實踐和研究經驗;
4、具有較好的軟體編程基礎與計算機應用能力;
5、熟悉運作管理研究和物流工程相關領域工作; 1、在工業工程、運籌學、系統工程、自動化管理、應用數學或其他相關學科中獲得了博士學位;
2、熱愛科學研究,求真務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的學風,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展科學研究系統開發的能力;
3、在國內外本領域核心學術期刊發表過論文,具有良好的英文寫作和閱讀能力。 1、享受北京大學所規定的博士後工資和生活待遇;
2、對於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可享受額外項目津貼;
3、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工作期限原則上為兩年,也可根據科研工作需要適當延長。 申請者須通過電子郵件,提交以下材料:
1、個人簡歷;
2、博士學位論文摘要。 聯系人:解老師
截止日期:2011年6月30日
I. 北京大學的工學院好還是重慶大學的工業工程好
雖然我不清楚工業工程哪所學校好,但畢竟就學校實力、學校名氣而言,北京大學肯定是完勝重慶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