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考試
Ⅰ 請問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可以評哪些初級職稱這個專業評初級經濟師要考試嗎多謝回復
兩者最大的區別源,就是考試難度的級別差。其它項目基本一致:
初級經濟師考試科目:《經濟基礎知識》、《專業知識與實務》
中級經濟師考試科目:《經濟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專業知識與實務》
註:初、中級《專業知識和實務》科目均分為工商管理、農業、商業管理、商業營銷、稅務、物資、財政、金融、保險、運輸(水路、公路、鐵路)、人力資源、郵電、房地產、旅行社、價格管理、飯店管理、工商行政、建築經濟等18個專業。
考中級職稱的話就要報考中級經濟師。
Ⅱ MBA考試科目都有什麼
MBA考試科目:
一,英語二
由綜合填空完型填空,閱讀理解,段落標題選擇,文意理解選擇,翻譯,寫作這幾部分構成。
二,管理類綜合
由數學、邏輯和寫作這幾部分構成。
Ⅲ 聽說經濟類中級職稱考試中工商管理專業比較好考一些,是這樣嗎
經濟師考試不難,比較好過 「工商管理經濟師」是我國經濟師職稱之一。「職稱」是指用於區別專業技術和學術學識水平與工作能力的等級稱號,是對個體人力資本的綜合反映。職稱評定作為人才評價的主要手段,在我國已有50多年歷史。
要取得「經濟師」職稱,需要參加「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由全國統一組織、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評分標准。資格考試設置兩個級別:經濟專業初級資格、經濟專業中級資格。參加考試並成績合格者,獲得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資格,由人事部統一發放合格證書。 考試每年舉行一次,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11月初。原則上只在地級以上城市設置考場,必要時可在縣設置考場。
考試科目設置,初級和中級均2 個科目。具體是:
初級:《經濟基礎知識》、《專業知識與實務》
中級:《經濟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專業知識與實務》
經濟師一般有工商管理等18個專業。報考條件
(一)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紀守法並具有高中畢業以上學歷者,均可報名參加經濟專業初級資格考試。
(二)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紀守法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報名參加經濟專業中級資格考試。
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滿十年,取得經濟專業初級資格(含1992年年底以前通過國家考試獲得的經濟員資格或1993年1月6日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評聘的初級經濟專業職務)。
大學專科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滿6年。
大學本科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滿4年。
取得第二學士位後或研究生班結業後,從事專業工作滿2年;
取得碩士學位後,從事專業工作滿1年。
取得博士學位。
已評聘非經濟系列專業技術職務的在崗從事經濟工作的人員,可同相應經濟專業職務的人員一樣,按照以上第1款的規定,報名參加經濟專業中級資格考試。
報名時間及方法
報名時間一般為4月中旬以前(以當地人事考試部門公布的時間為准)。
報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請,攜帶有關證明材料到當地人事考試管理機構辦理報名手續。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部隊及直屬單位的人員,按屬地原則報名參加考試。
http://www.mbaun.net/a/2009-08/3731957412.html
Ⅳ 經濟管理學和工商管理學 都有那些科目呢和相關的等級考試都有哪些學士學位考試
工商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適應版市場經濟和經營全球權化、信息化需要,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培養模式:突出「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學生培養模式,從培養高級管理人員的角度出發,開設經濟管理的全方位課程。採取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選擇課程和教師。本專業開設面向全校的工商管理輔修和雙學位專業。
知識培養及能力塑造: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不斷創新精神,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企業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現代管理意識;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規劃、項目管理以及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實際工作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營管理。
Ⅳ mba考試的內容都有哪些
如果是因為工作忙,學習時間不夠充分;或者是報考院校的競爭激烈,可版以參加 眾 * 凱 輔 導學習。權
MBA考試科目:上午考綜合能 力(含數學、邏輯、寫作,滿分200分)下午考英語(滿分100分),各科考試時間均為3小時, 滿分為300分.
1.綜合能力:總分200分,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非常緊張.試卷由數學、邏輯和寫作構成,其中數學佔75分,邏輯佔60分,寫作佔65分。
⑴數學為25題單項選擇題。數學分條件充分性判斷和問題求解兩大部分,其中問題求解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條件充分性判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數學對大家的解題技巧和速度要求比較高.
⑵邏輯為30題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⑶寫作要求寫兩篇文章,論證有效性分析,要求600字,30分; 論說文要求700字,35分,語文寫作合計65分。
2.英語二題型分布為:難度是在英語四、六級之間。
(1)綜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題0.5分,共10分;
(2)閱讀理解5篇文章,25題, 每題2分共50分;
(3)英語翻譯:英語翻譯成中文15分。
(4)英文寫作兩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總共25分。
Ⅵ 工商管理專業的事業單位考試《專業基礎知識考試》都考些什麼內容啊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管理類的綜合知識。
祝你好運!
Ⅶ 事業單位 考試 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建議您關注黑龍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我們的網址是http://www.zgsydw.com/heilongjiang/,有該地市專事業單位最新的招屬聘信息我們會第一時間發布的。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Ⅷ 重慶市 招聘事業單位中 要招工商管理專業,有考過的朋友嗎說說專業知識到底考什麼怎麼復習啊
你去書店買點事業單位的書,不管你是報什麼專業的 考試都一樣的2門,一門申倫一門行測,你報的專業要等到你筆試通過面試時他有可能會問到專業知識。
Ⅸ 中級經濟師考試哪個專業最容易過,都考什麼
都知道中級經濟師考2門,考試科目為《經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與實務》,其中,《專業知識與實務》科目分為工商管理、農業經濟、財政稅收、金融、保險、運輸經濟、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經濟、建築與房地產經濟、知識產權等10個專業方向,考生可根據工作需要來選擇任一報考專業。2020年起,參加考試人員必須在2個考試年度通過全部科目考試。
中級經濟師考試難度相對於其他職稱考試而言,難度不是很大。根據往年經濟師報考情況可知,一般報考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工商管理、財政稅收專業的人數比較多,這些科目市面上的考試資料也比較多,人力資源管理和工商管理專業專業性相對沒那麼強,零基礎也可以很容易就理解。
並且,從浙江人事考試網公布的2019年經濟師合格人員名單中我們了解到,浙江地區2019年經濟師考試中,工商管理、金融、人力資源專業的合格人數最多,在所有專業中佔比為74.65%,占據了榜單前三。其次是建築、財政稅收、房地產等。
所以,中級經濟師人力、工商、金融這些專業最容易過!而比較冷門的科目如:旅遊、保險、運輸專業等,市面上輔導資料比較少,專業性強,備考難度相對稍微大些,不太容易過。
中級經濟師熱門科目介紹:
一、工商管理專業
考試難度:★★★
經濟師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很宏觀的科目,跟我們在本科時學的類型差不多,基本上考的都是管理學的知識,只要讀一下教材,基本就能明白裡麵包含的意思。不會涉及專業的知識。
所以說工商管理專業比較適合想考經濟師,但沒有專業基礎,大學時學習相關管理專業或者從事管理工作的考生。總之就是如果在其餘十一個專業里找不到的特別對口的,就選它,沒毛病。
考試內容主要有:企業戰略與經營決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市場營銷與品牌管理、生產管理與控制、物流管理、技術創新管理、人力資源規劃與薪酬管理、企業投融資決策及重組、電子商務。
233網校提醒:2020年起,工商管理與商業專業合並,新工商管理專業將吸納原商業經濟專業內容,考試大綱將作新調整。具體請考生以2020年考試大綱為准!
二、人力資源專業
考試難度:★★★
經濟師人力資源專業有14章的內容,考點非常多,甚至比工商管理專業考的還要多。不過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因為人力資源和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關,所以說這個專業的實用性比較強。
這個專業比較適合各單位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人員或者說有志於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員報考。
考試主要內容有:組織激勵、領導行為、組織設計與組織文化、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規劃、人員甄選、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訓與開發、勞動關系、勞動力市場、工資與就業、人力資本投資理論、社會保險法律、勞動合同管理與特殊用工、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社會保險、法律責任與行政執法。
三、金融專業
考試難度:★★★
金融專業和我們之前介紹的專業比起來,專業性要強很多,它總共有十章內容,每章內容都很深入。其中金融工程很多很復雜的演算法。
這個專業就比較適合各類銀行、證券公司常規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報考了。而且由於難度大,建議大家報個班,跟著老師一起學習。
考試主要內容: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利率與金融資產定價、金融中介與金融制度、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投資銀行與證券投資基金、信託與租賃、金融工程與金融風險、貨幣供求及其均衡、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國際金融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