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園林專業導論論文

園林專業導論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18 02:43:24

1. 園林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主要有哪些

園林畢業論文5在輕風5論文8網很多的哦,你可以4參考下k,如果還有不q清楚的,可以3咨詢下v他們的在線輔導老師,我之n前也q是求助他們幫忙的 還有些資料中2英自然式園林藝q術之c比1較 中5國與w英國的園林分3別作為2東西方7兩大o園林體系的代表,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5都經歷a了o萌芽、形成、發展和成熟時期。古典園林是指以3北方8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為2代表的中8國山v水3園林,自南北朝時形成自然式的園林風4格到園林古典時期結束(清末8),其造園風0格就未發生重大o改變。而英國自然風2景式園林直到上e半期才e沖破西方1傳統的規則式造園形式,以4其特有的自然式設計7手2法迅速發展起來,成為6近、現代西方7園林的主流,直至今5天u仍5對世界園林藝c術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可以3說,英國自然風8景式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m開s創園林藝x術新局面。更為1巧合的是,在其發展過程中3,它還受到了i中3國古典園林廣c泛而深刻的影響。 因此,、英自然風3格園林的對比2研究,成為3西園林藝p術研究的重要課題之c一r。 論文0運用平行比1較和歷g史比3較為6主的綜合研究方8法,對中0英自然風5格園林的形成、發展及h特點進行全面、深入b的研究,從8自然環境、人p文5因素、歷a史背景、藝f術特徵、造園要素等方4面分7析了v中2英自然風0格園林的異同。總的來說,中8國的山e水1園與y英國的風0景園雖然同自然式園林,但從5本質上q看,中7、英自然式園林仍2然是兩種完全不o同風1格的園林藝j術。中2國山v水4園源於t自然,卻高於q自然,反1映了v對然美的高度概括,而英國風5景園則更多地模仿自然,是自然的再現。 雖然空間距離遙遠,文8化3背景迥異,園林形態也m相差甚遠,但在全球文4化1大l融合的今1天q,如何在各自的民族傳統基礎上s,促進中3英園林藝r術和園林美學思想的交流與h融合,開w拓視野、互8相包容、共同構建更為2完美的新型園林,便是我們應該深入x思考的一w個x問題。 i九②

2. 園林專業的畢業論文

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 論文 摘要: 本文闡述了生態園林的概念、科學內涵、生態園林主要功能及生態學原理在生態園林中的應用。 關鍵詞: 生態園林 環境保護 生態平衡 物種多樣性 城市是一個規模龐大、關系復雜的動態生態系統,由社會、經濟,自然子系統復合而成,具有開放性、依賴性、脆弱性等特點,極易受到環境條件變動的干擾。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既有自然的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組成要素,而園林綠地系統則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組成成分,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美化景觀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環境問題的加劇,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走生態園林道路、以綠地系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性,許多國家已將其作為城市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個衡量標准。 一 生態園林的概念與科學內涵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如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這一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從整治國土,促進生態平衡的高度全面綠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園林綠化事業推向生態園林的新階段。〔1〕 生態園林的科學內涵在於:①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②充分利用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調節小氣候,吸收環境中的有毒有害氣體,衰減雜訊,調節生態平衡;③美化景觀、在綠色環境中提高藝術水平,提高游覽觀賞價值,提高社會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養功能,為人們提供更高層次的文化、遊憩、娛樂需要和人們生存發展的綠色生態環境。 二 生態園林的主要功能 生態園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講,主要體現在調節小氣候,改善環境質量和美化景觀方面。 (一)調節小氣候 L.J.Batten認為:小氣候主要是指從地面到10餘m至10Om高度空間內的氣候,這一層正是人類生活和植物生長的區域和空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都深刻影響著小氣候。 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能調節氣溫、調節濕度、吸收太陽輻射熱,對改善城市小氣候具有積極的作用。研究資料表明,當夏季城市氣溫為27.5℃時,草坪表面溫度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鋪有草坪的足球場表面溫度則比裸露的球場表面溫度提高4℃左右。 由於綠色植物具有強大的蒸騰作用,不斷向空氣中輸送水蒸氣,故可提高空氣濕度。據觀測,綠地的相對濕度比非綠化區高10%~20%,行道樹也能提高相對濕度10%~20%。 城市的帶狀綠地,如道路綠化與濱江濱湖綠地是城市的綠色通風走廊,可以將城市郊區的自然氣流引入城市內部,為炎夏城市的通風創造良好條件;而在冬季,則可減低風速,發揮防風作用。 (二)改善環境質量 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碳氧平衡 有關資料表明,每ha綠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產600kgO2,每ha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產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長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時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時呼出的CO2約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樹林就基本可以把一個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見,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應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樹林,才能調節空氣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氣保持清新。如考慮到城市中工業生產對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響,則綠地的指標應大於以上要求。 2 吸收有毒有害氣體 污染空氣和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氣體種類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濃度下,有許多種類的植物對它們具有吸收和凈化能力。有研究表明:當SO2通過樹林時,濃度有明顯降低,每公頃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夾竹桃、羅漢松、銀杏、女貞、廣玉蘭、龍柏等都有較強的吸收能力。 3 吸滯粉塵 植物,特別是樹木,對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由於樹木有強大的樹冠,葉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樹木具有滯塵作用。 4 殺菌作用 由於綠地上空粉塵少,從而減少了粘附其上的細菌;另外,還由於許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種殺菌素,而具有殺菌能力。據法國測定,在百貨商店每m3空氣中含菌量高達400萬個,林蔭道為58萬個,公園內為10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林區與百貨商店的空氣含菌量差7萬倍。 5 衰減雜訊 植物,特別是林帶對防治雜訊有一定的作用。據測定,40m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10~15分貝,30m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6~8分貝,4.4m寬的綠籬可減低雜訊6分貝。樹木能減低雜訊,是因為聲能投射到枝葉上被反射到各個方向,造成樹葉微振而使聲能消耗而減弱。 (三)美化景觀、豐富建築群體輪廓線 生態園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築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的有效獵施,使建築「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緊密聯系。 三 生態學原理在生態園林中的應用 (一)堅持以「生態平衡」為主導,合理布局園林綠地系統 生態平衡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其含意是指處於頂極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此時系統內的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與協調,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系統的整體效益最佳。在生態園林的建設中,強調綠地系統的結構與布局形式與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協調以及與城市功能分區的關系,著眼於整個城市生態環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綠地不僅圍繞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開始了城郊結合、森林園林結合、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走生態大園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從「生態位」原則,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配,實際上取決於生態位的配置,直接關繫到園林綠地系統景觀審美價值的高低和綜合功能的發揮。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徵、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在特定的城市生態環境條件下,應將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貧瘠、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等作為植物選擇的標准。如在上海地區的園林綠化植物中,槭樹、馬尾松等生長狀況不良,不宜大面積種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貞、廣玉蘭、棕櫚等適應性好、長勢優良,可以作為綠化的主要種類。 在綠化建設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就是這樣配置的。槭樹樹干直立高大、根深葉茂,可吸收群落上層[

3. 園林設計論文

論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地位及其理念創新
摘 要:作為城市景觀重要組成部分的園林景觀,有助於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現城市景觀。當前我國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設及景觀發展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園林設計創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國城市景觀建設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園林設計理念創新。

關鍵詞:城市景觀 園林設計 路徑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一步加快。城市化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城市園林建設,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園林規劃設計百花齊放,城市園林發展在速度和數量上都是空前的。園林設計為人們營造一個個優美的環境空間,供人們觀賞、遊憩、娛樂,在現代城市鋼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尋回歸大自然的樂趣。園林景觀也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本文僅就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地位及其創新進行探討。
一、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的地位
城市景觀可概括為人工景觀和自然景觀兩大類。人工景觀諸如建築物、構築物及街道、廣場、駁岸等;自然景觀包括大自然景觀和人造自然景觀,亦即恩格斯所說的第二自然,我們稱謂的園林。園林構成因素中面積最大的是綠色植物。惟綠色植物,既可與山水自然景觀親和,又可與人工建築物親和,並可有效地綜合生態環境與景觀兩方面來隔離過於密集的建築景觀。根據城市園林對城市景觀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大致將園林分為以下四類: (1)城市風景游覽建築。如亭、廊、榭、舫、樓、閣、廳、堂、軒、齋、殿、館等等。(2)庭園建築。如:空廊、隔牆、景架等等。(3) 建築小品。如: 雕塑、噴泉、水池、花壇、標志等等。(4) 交通建築。如道路、台階、橋梁、汀步、碼頭、船埠等等均屬此類。
園林的規模大小不同,內容繁簡不一,但都包含著四種基本的要素:土地、水體、植物、建築。園林設計的宗旨是不斷滿足人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在生態環境、社會文化、休息游覽和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效益,促進人與自然的健康長壽和共同持續發展。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是:
1、園林設計有助於突出城市特色。每個城市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園林設計也不同,隨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園林設計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門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園林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園林設計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園林設計有助於塑造城市形象。園林設計的優劣對人們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響。對於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園林設計質量的提高可以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對於外地的旅遊者和辦公者來說,由於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而且有相當部分時間在園林上度過,因此園林就代表整個城市給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總之,園林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隨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園林的需求不斷提高。
3、園林有助於展示城市景觀。一般人很少從城市形態、城市發展史這些專業角度來認識。一個城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園林景觀,這些園林景觀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
二、我國城市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誤區
城市景觀既要滿足生態、環保、休閑和美化城市的需要,又要符合植物學特性的自然規律,同時在藝術上還要體現創作哲理和個性風格,城市景觀單純、極端地追逐其中一項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近幾十年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但是我國城市景觀與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努力。
1、環境質量差。我國城市現狀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環境質量問題;主要體現是綠化系統不健全,對缺損綠化修補不及時;建築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特色;沒有修飾的廣告隨意亂貼,尤其是小廣告;城市設施缺乏系列化、標准化設計,整體性較差。
2、城市景觀缺乏城市個性。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觀現象普遍存在,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體風貌,又出現了到處仿歐式建築的現象,使得城市以及城市景觀失去了個性,在城市景觀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過於雷同,缺乏可識性。
3、缺乏公共活動場所。城市景觀的設計很少考慮為市民提供活動場所。市民活動空間缺少,缺乏活動廣場,人們在城市裡幾乎上找不到可以安全活動的場所,更談不上舉辦更豐富的多彩的活動。
4、城市景觀管理不完善。城市的建設、景觀的維護和管理存在許多條塊劃分,由於界限不清,出現問題時往往會互相推脫。
5、立法不健全。目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法規《城市規劃法》和城市建設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詳細規劃,卻未對影響城市環境以及城市景觀的諸多因素做要求。
三、創新園林設計理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隨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著惡化,環境的惡化警醒了人們,可持續發展應運而生。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園林設計中也要遵循這一點,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在園林設計中要注意加強自然景觀要素的調整、運用和恢復。園林設計應以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綠色空間為藍本。同樣是園林建築,又有不同的設計構思,創作出千變萬化的園林畫圖,這些是永恆的。世俗化、潮流化都將成為來去匆匆的過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園林設計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體現人們的主人翁位,在總體規劃中控制詳細規劃的城市景觀設計。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為人城市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園林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園林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
2、注重城市的歷史與現實結合。城市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所給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這就為園林設計個性建設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城市有歷史意義的場所的建築形式、色彩、空間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與隱藏在市民心中的、駕駛行為產生地域文化認同社會價值觀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鳴,喚起對過去的回憶,產生文化認同感。由此看來,我們在園林設計中要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同時要向前發展。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3、強化園林設計中的綠化設計。園林的綠化設計是園林設計的核心,良好的綠化構成簡潔、大方、鮮明、自然、開放的景觀。任何一個城市都十分重視綠化。隨著城市建設飛躍發展,綠化設計同其它綠地一樣也要遵循統一、調和、均衡、節奏和韻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則。
4、注重園林設計的方法和技巧。由於園林設計不同於其它設計,它既要滿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又要求藝術性、觀賞性強。其設計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是:(1)強調立意。園林設計的立意強調景觀效果,突出藝術意境創造,但絕不能忽視園林功能和自然環境條件。園林設計的立意還在於設計者如何利用和改造環境條件,如綠化、水源、山石、地形、氣候等。(2)注重選址。從景觀上說,園林是創造某種和大自然相諧調並具有某種典型效果的空間塑造。因此景觀建築如選址不當,不但不利於藝術意境的創造,反而會削弱整個景觀的效果。(3)細化布局。建築布局的無法,零亂無章,不可能成為園林佳作。(4)講究尺度與比例。功能、審美和環境特點是決定園林尺度的依據,恰當的尺度應和功能、審美的要求相一致,並和環境相協調。同樣除了園林建築本身的比例外,還需考慮園林環境中水、石、樹等的形狀、比例問題,以達到整體環境協調。(5)突出色彩與質感。 園林的的色彩與質感處理得當,園林空間才能有強有力的藝術感染力。
5、重視園林設計風格的風格多樣性與差異性。城市園林景觀環境是與整個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它不同程度的折射著社會的各個側面,或強烈或溫和的充當著「晴雨表」的角色。較之傳統的園林,現代城市園林景觀所呈現的風格特徵則更為豐富。在信息交流頻繁、思想文化繁榮、藝術風格多元、更能要求復雜的今天,城市園林體現出的既有內在的邏輯發展軌跡,又有外在的令人目不暇接的迥然的風格特徵,顯示出與其他門類設計風格變化的一致性。為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必須突出園林風格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參考文獻
[1]陳洪偉:《略論構成美學與園林設計》,載於《文藝評論》,2008年第3期。
[2]喬永強:《終極關懷與園林設計》,載於《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 第2期。
[3]王紹增:《孤寂耕耘 默默奉獻——孫筱祥教授對「風景園林與大地規劃設計學科」的巨大貢獻及其深遠影響》,載於《中國園林》,2007年第12期。

4. 園林專業的論文怎麼寫

城市居住小區綠化探討
摘要: 在城市人口膨脹的今天,人們面對外界的各種壓力,已經身心疲憊,需要找尋一個舒適的人居環境來調節身心。對於人居和人聚的兩個相關問題園林設計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居住小區的綠化問題直接影響到聚居的質量。我們在考慮人們的健康、生活質量的時候要對居住小區的綠化進行生態的設計,這樣讓人與自然更加協調,使人更加與自然相接近。並且在設計中配置的植物盡量達到清潔空氣、美化環境、調節身心的目的。關鍵字: 居住小區 生態園林 綠化 可持續發展

隨著世界人口增多,資源匱乏、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等現象隨即出現,並不斷加劇,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發展的現代人身心疲憊。因而現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環境中,而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人們對城市小區的綠化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城市園林綠化的趨勢

1、「 以人為本 」 的思想為導向

作為人居環境的城市居民區,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區住戶的要求,即居住區的綠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居民的生活和休閑的要求。現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圍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展開的,在物質生活得以滿足、精神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人們會追求一個更健康、與自己更有親和力地環境。居住區綠化中,不僅要考慮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慮居住區里的主體 —— 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這種需要,再從這種需要出發進行設計,進行必要的美的處理,才能達到居民滿意的效果。對於一個能滿足實用、美觀的原則小區設計,要 「 以人為本 」 的思想作思想基礎,以人立足點,從人的方位去綜合考慮,在此同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是城市發展到現在的一種趨勢,就現在及未來很長時間都有其正確性。

2、堅持 「 可持續發展 」 的生態園林發展方向

18 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均以工業化發展的程度作為衡量經濟強國的標准,即 「 把追求 gdp 的增長看做是建設強國的唯一目標與動力 」 ,在這各思想導向下,人類對自然造成了無窮的破壞。不過人類很快看到了自己對世界所起到的負面影響, 1972 年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 1982 年《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 可持續發展 」 的理論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視而用來指導城市小區綠化的直接表現就是出現了生態型小區綠化景觀,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規劃呈現空間結構,使廊道、鑲嵌體及基質等景觀要素的數量,及其空間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質流與能量流暢通;使景觀不僅符合生態學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學價值,適於人類聚居。

3、居住小區的健康理念

2002 年,零點調查公司,在全國做了一次市場調查: 「 你最想擁有什麼? 」 被調查者中有 70% 以上的人選擇了 「 健康 」 。由此可見,現代人對健康的關注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於良好的狀態。 」 在現在巨大的工作壓力、單調的生活內容、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圍繞下,保持健康有其難度。為此重視環境問題的設計師們應努力為現代人創造一個更適合的人居環境,從單純的對藝術形式和視覺的追求中走出來,注重生態對人類身心的調劑功能。將自然引入居住區,引到每個居民身邊,以景觀學、行為學、生態學、美學等學科理論綜合考慮、科學論證、合理規劃,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區環境。

二、現代居住區綠化的空間問題

1、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綠化面積

在進行小區綠化時,規定了綠化面積的標准,小區綠化應確保 35% 以上的綠化率,而綠地本身的綠化率要大於 70% ,也就是說綠地中的硬質景觀,包括道路、地坪、建築小品、噴水池、雕塑等佔地面積只能控制在 30% 以內,而這個數字也應越小越好。一個小區綠化質量,雖然不能通過純數字來體現,但是為了有更多綠化的面積,設計師們必須認真思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終將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對於居民用戶的汽車,必須建設車庫。在設計中可以將車庫轉入地下,或轉向立體停車場,這樣有幾大好處:一是減少噪音,二是增加交通安全。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小區中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用於綠化戶外活動場所,更符合現代小區設計的要求。

在對住宅區建築規劃設計之時要考慮綠化對屋頂產生的承重、防漏等問題。這樣設計過的房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屋頂與牆面的綠化,做到空間的六面綠化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環境,使居民更貼近自然。例如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濱豪園,其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室內綠化及地面綠化成了一個完整的綠色鏈,成了蘇州河邊綠帶的代表。

由於現在的居民樓相對的樓層都較高,在小區綠化時不能只考慮樓層低的居民,也應該考慮樓層中、高的這些居民俯視時對小區綠化的景觀感受。因而設計師在小區綠化造景之時,要充分考慮樓層較高的居民的俯視感受。

2、小區原始狀態的改造

現在有些小區在建設之初,一般只有初步的考察一下地形然後將地推平,然後在平地上建設、綠化。這樣完全破壞了當地的原始風貌。在小區建設之初,應該充分考查其現狀。在建設時應該對其當地的自然遺跡、古樹名木進行適當的保護及利用。因為自然遺跡、古樹名木時歷史的象徵、是文化的積淀,在有意識的保護之下能夠體現一個小區的文化氣息,展現居民小區的特色,有利於提高居民的生態意識。

3、景觀道路、雕塑、健身設施等戶外空間在住宅區綠地中的設計

在景觀道路、雕塑、健身設施的設計安排時,必須將建築的尺度、景觀小品的尺度、樹木的尺度進行綜合的考慮、合理的量化。每個人都需要適度的戶外空間,在盡量加大綠化面積的同時,所有人的參與園林的因素都應該加以考慮。因為沒有人的參與的、沒有感知的綠地是蒼白的、沒有意義、缺少品位的。小區綠地需要有公眾性、開放性、參與性,對應這樣的需要的就是盡量的使居民能夠在小區綠地中聚集,即現在所經常討論的 「 人居 」 與 「 人聚 」 的問題。景觀道路、健身設施等戶外空間合理分布於綠地中正是 「 人聚 」 的需要。

三、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

1、尊重居民喜好

在對居住區的綠化植被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選擇居民喜聞樂見的植物進行配置。只有與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選擇才能使小區的綠化具有親和力,使居民產生認同感。例如在小區中栽植均一成行的松柏,使之森森然的樣子。表面上好象綠化很好,但是在人們的潛意識里會對這樣的環境產生墓地的感覺,被居民所排斥,不能達到其應有的效果。這里不是說人們對松柏就沒有認同感,小區綠化造景中不能使用松柏,而是人們由於厭惡一些事物而會對與之相近的事物產生厭惡的感覺。松柏在小區綠化中進行孤植,作為焦點景物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園林表達效果的。

2、以喬木為綠化骨幹

喬木在小區中的應用主要是從生態和造景兩個方面來考慮。由於喬木樹冠的絕對面積大,因而在在小區綠化中能夠製造更多的氧氣,吸收更多的廢氣及有害氣體,因而喬木的應用在小區中更有利於居民的健康。在對喬木的選擇上,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在整個小區中所佔的比重一般約為 1 : 1—2 的比率。由於落葉喬木越古樸,枝幹、樹形越迷人,最具備樹木的色彩美、形態美、季相美、風韻美,因此最能體現園林的季相變化,使小區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綠喬木可以給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小區綠化設計時應該根據設計意圖合理安排選擇。在喬木的選擇上一個小區不能太多,多則雜、雜則亂,一般選 2—3 種主體樹種,選 3—4 種輔助樹種。喬木的種植不能離住戶的窗戶太近,尤其是南北窗戶,在南面窗戶外 6m 不得種植喬木。

3、保健植物的選擇

基於現代居民對健康的要求,小區綠化的樹種,必須選用無毒的喬灌木,可以在居住區綠化時選擇美觀、生長快、管理粗放的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於人體保健,又可調節身心,也可美化環境。這類植物如香樟、銀杏、雪松、龍柏、羅漢松、粗榧、枇杷、無花果、含笑、牡丹、門冬草、萱草、玉簪、鳶尾、吉祥草、射干、野菊花等喬灌木及草花。在優先選擇保健植物的同時,還應注意花期較長及色葉植物如垂絲海棠、木瓜海棠、紫荊、榆葉梅、櫻花、溲疏、噴雪花、黃馨、金鍾、迎春、棣棠、紫薇、金絲梅、梔子花、桂花、紅楓、雞爪槭、蠟梅、紅瑞木等。

四、城市居民小區中植物的配置

1、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

在居住小區中進行植物配置時,也應該注重其層次的搭配。利用喬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層四個層次,這樣再進行空間的分割及聯系,通過各個層次,使空間更具自然的節奏。在進行這種層次的搭配之時,應注意喬木與灌木的比例約為 1 : 3—6 為宜,草皮面積(喬、灌木投影范圍除外),不高於綠地面積的 30% ,另外要注意植物種類的豐富多彩。小區在注重運用色塊組合的同時,應該徹底摒棄以往的一種大色塊造景的誤區。但是色塊的處理手法仍然在園林造景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色塊布置時色彩簡潔明快,可按設計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種圖形圖案;採用色塊的模紋形狀可以達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滿足快速綠化美化的要求;養護相對簡單,只需要一次成形後經常間斷性進行修剪,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綠化效果;只要合理選擇色葉樹種,就可以讓色塊四季基本不變,更加重要的是色塊的設計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特別在歐式建設的小區中和環境比較和諧;容易使人感覺環境整潔有序,現代氣息較濃。合理運用色塊,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現在常見的色塊組合有:紅色塊為紅葉小檗,紅花檵木;綠色塊有瓜子黃楊、雀舌黃楊、大葉黃楊、杜鵑;黃色塊有金葉女貞、灑金珊瑚、金邊黃楊;也有用紅綠草、雪葉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節性觀花觀葉植物相搭配

「 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蔭好乘涼,秋季多變看葉果,冬季蒼翠不蕭條。 」 這首詩道出了季節變化及對小區設計的最直接要求:應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另外注意整個小的色相變化,在有色樹種的搭配上,可以採用一些色彩對比度較大的樹種,這樣可以使小區的綠化更加生動活潑。

3、以草本花卉彌補木本之不足

雖然草本花卉在應用中的管理比較煩瑣,但是相對來說更容易為進行控制,易於成為造景要素。在組合時必須考慮到小區中植物的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生長勢等方面,才能互相協調。對於每個組合的設計時,還應該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系。

4、主基調及主景

每一個園林都有一個主題思想,每一個園林也必須有一個視覺焦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這個園林中的主景。對於城市居住小區設計來說不可能不考慮其焦點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與環境相協調就是好的,能被小區居民所認同的就是優秀的。在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區的主基調的問題。現在的園林不是空洞的、沒有思想的、沒有內容的園林。現代園林本身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的存在,我們尊重這種存在的同時,就必須理解園林中主基調的作用,定了基調才能創造出小區的園林氛圍,才能表達出主題。

城市居住小區的綠化,作為城市園林的一部分,為城市人群聚居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只有園林設計師尊重生態學的觀點,堅持 「 以人為本 」 的指導思想,以追求人與自然相和諧為目標,不斷進取,才能使居住區的綠化更貼近居民、貼近生活。這篇文章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居住區植物造景提出了一些自己及他人的看法,以供園林設計者、愛好者參考。

5. 園林專業論文

園林的系統化設計內容摘要:
關鍵詞:
園林設計是系統化的工作,其中包括多個獨立的系統設計,傳統的方法是將園林設計分為軟景和硬景設計。這些都是依照
園林外部的表現形式進行的表面膚淺的分類,文章則按照園林的內在特徵進行分類,如生態系統設計、視覺系統設計、空間系
統設計,人文系統設計。通過對園林設計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園林設計工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園林系統化設計生態視覺空間人文
園林設計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園林
本身看似由山水植物建築等四大要素按照
一定的秩序美感等組合而成,但蘊涵在里
面的則是多方面知識的相互交叉與協作,
如植物、生態、氣候、建築、材料以及美
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么多的學科和知識如
何運用到我們的設計當中來,組合成具有
一定功能及美感的園林景觀,這就需要系
統化的設計。
一般在設計上我們習慣按照園林外部
的組成分為硬景系統和軟景系統設計。這
種只是從表面上對園林的構成進行的一個
簡單分類。而實際上園林的構成要復雜得
多。園林的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園
林的系統化設計按照園林的實質組成結構
來說分為幾個部分:生態系統設計、視覺
系統設計、空間系統設計、人文系統設計。
一、園林生態系統設計
在城市還沒有形成之前,主要是動
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
的生態系統,動物、植物、微生物是生態
系統的主體。生態系統各組成因素之間的
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然而
這種變化是緩慢的。當人類改造環境,發
展生產,開展一系列經濟活動,並離開森
林、農田而逐漸聚居到城市,在這樣一個
歷史進程中,人、動物、植物、微生物及
其自上而下的環境共同組成城市生態系
統,人類成為影響生態系統的主體,人類
活動的加劇,導致生態系統的急劇變化。
園林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在與
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的,最初
的功能只是單純地從功能方面的考慮,如
栽植花果樹木、觀賞鳥獸禽魚等,慢慢地
過渡到陶冶性情、寄託情思、提供休憩環
境、保護生態、改善環境、體育保健、防
止災害等方面,在諸多的因素中,園林對
於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方面是首先應考慮
的因素,園林從屬於自然系統,是自然與
人類的結合處、過渡地帶。在這樣一個敏
感的地帶,人與自然是一個矛盾的統一
體,園林設計一方面要按照人類的意志和
要求進行建造;另一方面又必須是在尊重
自然的前提下進行。所以必須按照自然本
身的規律來進行園林的設計亦即是園林的
生態系統設計。正如麥克哈格所說:「世界
是豐富的,為了滿足人類的希望僅僅需要
我們通過理解和尊重自然……設計必須結
合自然。」
二、園林視覺系統設計
19世紀以來,平面設計師們就已經進
入了某些我們現在所稱的「環境視覺設
計」領域,當時它被稱為「標識繪制」。但
這並不是說如今的環境視覺設計就是它的
全部。從最原始的意義上而言,環境設計
師關注的是一些標識的外觀和感覺,這些
標識可以是從一個簡單的零售商店的招牌
到醫院、劇院或博物館的整個指示系統的
任何東西。前者可以是一塊木板,上面的
東西可以與這座建築的其他部分或內部設
計沒有什麼關系;後者則常常是整體導識
系統中的主要成分,它與一個機構的標識
和相關的平面因素聯系在一起,顯示出整
體的環境特徵。要成功地完成這項設計,
並不像撥動一個開關那樣把一維、二維變
成三維那麼簡單。相反,它需要高超的能
力,把平面的東西變成動態的三維物體。
而且,這並不是一個抽象的過程,環境設
計師們必須對各種新的材料和製作過程富
有經驗,有最新的知識,這樣才能把紙上
的構思變成具有功能的對象。
園林作為人類的藝術創作,它必須是
符合美的要求。作為人類所創造的美的環
境和休憩場地,環境必須是最佳,視覺效
果必須很好。園林的視覺系統主要是指園
林外在形象給人的直觀視覺感受,具體來
說園林的外在形象主要是通過園林的比
例、形狀、體積、材料、構成等構成。園
林視覺系統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
程,是空間經營的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
是以人為本,為人類創造賞心悅目、合情
合理、方便快捷的視覺系統空間。
人對於園林視覺景觀效果的認識或者
是判斷標准,又根據人自身的背景文化狀
況、審美層次的差異有著很大的不同。具
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橫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如東西方園林審美差異,東方以崇尚
自然為主,園林也是自然式的設計,講究
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而西方則以規則式
園林為主,講究幾何、秩序美感。在這兩
種文化差異下,所做出的園林必定有著很
大的差別。這些都與審美主體自身所在的
環境背景有關。
2.縱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同一區域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對於園
林審美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同年齡段的
人群對於園林審美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因
此,這就需要在我們的園林設計中明確我
們所設計的園林潛在的欣賞對象。當然,
如果是作為大眾化的園林設計,就必須要
滿足所有人群的審美需求。
三、園林空間系統設計
園林是綜合了多種藝術手段,主要運
用空間構圖的手法創造的一種藝術,它也
可以看作是建築的室外延伸部分,是一具
有三維特性的空間場所,是人類活動的重
要場地。從宏觀上來看,園林是城市綠色
空間系統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調解城
市生態環境和作為居民接觸自然的遊憩空
間。當前,人們已改變原有單純的「家庭
——工作單位」式空間流動模式,並熱衷
於走出居室,走向充滿綠色和陽光的大自
然——遊憩、娛樂、運動和交流。(轉第137頁)(接第129頁)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首
先應從大的空間角度進行思考,從用地
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
線、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做出定
性、定量規劃。如先制定城市綠色空間系
統建設總體目標。對城市空間進行調整,
形成「點型、帶型、場型空間」相結合的
空間系統。
其次,對於園林本身來說,其內部自
身的空間組織、空間分隔等,也應按照一
定的邏輯順序來進行安排,在設計的過程
中,按照功能的要求,劃分各功能性的空
間,按照密閉程度的不同,分為開敞空間、
封閉空間、半開敞空間等。各個空間的銜
接與過渡必須自然流暢,偶然天成。共同
形成整個園林空間系統。
四、園林人文系統設計
園林作為人類社會的產物,是自然的
人化,或者是人化的自然,自始至終都離
不開人的參與,人也是園林創作和享受的
主體,人所存在的社會背景及人本身的文
化狀況的不同使得世界上的園林存在著很
大的差別,如東西方文化上的差別、時間
順序上的差別。
園林的人文系統設計主要是指園林設
計中對於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思想觀念
的尊重與表達,如在西方傳統園林中,崇
尚人工、幾何、秩序,表現出的是一種理
性的思想觀,園林則多規整、對稱、機械,
在園林中安放有各種古典的神話傳說雕
塑,表達人定勝天的思想。而在東方,儒
道佛思想影響至深,園林一直表現為對自
然的尊重,山水乃自然之根,人寄情山水,
崇尚自然。從文化、美學,人的視覺、意
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賦予園林規劃更多
的人文關懷。從整體上控制並營造城市景
觀的獨特性、連續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
受。只有在各自的環境中,大家才能夠找
到自己心靈的寄託。
五、園林各系統的聯系與組織
園林設計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我
們需要對各個系統進行綜合的整理,各
個系統不是獨立存在的,他們彼此之間
互相穿插,生態系統設計是園林的根本,
視覺系統設計關繫到園林的外在美感,
空間系統設計關繫到園林內部空間的結
構組合,人文系統設計則是園林的靈魂,
園林也只有在符合自然發展邏輯的情況
下,通過自身外在和內在的美觀與秩序,
以及獨特的文化藝術內涵,才能夠成為
一個合格的產品。
以上通過對園林設計中各個因素、概
念及相互聯系的分析,從本質上對園林設
計進行剖析,希望能對現代的園林設計工
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李嘉樂,張文德.園林無俗情「.中西古典園林審美觀
的比較」——兼論中國新園林的展望.陳爾鶴,張麗萍.南
京出版社,1994.
[2]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3]麥克哈格著,芮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天津大型出版
社,2006.
[4]王藝湘,王芝湘.環境視覺導識設計.天津大學出版
社,2008.

6. 園林專業的畢業論文

如果你是學設計的就要畫設計圖 寫設計說明作為畢業設計了 我就幫不了你了 如果你選擇了其他方面的話 可以寫組織培養的 因為那個方面資料比較多 很多東西都是現成的也會比較好找
你可以選擇園林綠化方面的一些植物材料 你所在地區最近引種的最好

7. 園林學概論 論文

園林學概論論文

8. 園林專業的畢業論文

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 論文

摘要: 本文闡述了生態園林的概念、科學內涵、生態園林主要功能及生態學原理在生態園林中的應用。

關鍵詞: 生態園林 環境保護 生態平衡 物種多樣性

城市是一個規模龐大、關系復雜的動態生態系統,由社會、經濟,自然子系統復合而成,具有開放性、依賴性、脆弱性等特點,極易受到環境條件變動的干擾。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既有自然的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組成要素,而園林綠地系統則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組成成分,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美化景觀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環境問題的加劇,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走生態園林道路、以綠地系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性,許多國家已將其作為城市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個衡量標准。

一生態園林的概念與科學內涵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如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這一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從整治國土,促進生態平衡的高度全面綠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園林綠化事業推向生態園林的新階段。〔1〕

生態園林的科學內涵在於:①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②充分利用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調節小氣候,吸收環境中的有毒有害氣體,衰減雜訊,調節生態平衡;③美化景觀、在綠色環境中提高藝術水平,提高游覽觀賞價值,提高社會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養功能,為人們提供更高層次的文化、遊憩、娛樂需要和人們生存發展的綠色生態環境。

二生態園林的主要功能

生態園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講,主要體現在調節小氣候,改善環境質量和美化景觀方面。

(一)調節小氣候

L.J.Batten認為:小氣候主要是指從地面到10餘m至10Om高度空間內的氣候,這一層正是人類生活和植物生長的區域和空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都深刻影響著小氣候。

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能調節氣溫、調節濕度、吸收太陽輻射熱,對改善城市小氣候具有積極的作用。研究資料表明,當夏季城市氣溫為27.5℃時,草坪表面溫度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鋪有草坪的足球場表面溫度則比裸露的球場表面溫度提高4℃左右。

由於綠色植物具有強大的蒸騰作用,不斷向空氣中輸送水蒸氣,故可提高空氣濕度。據觀測,綠地的相對濕度比非綠化區高10%~20%,行道樹也能提高相對濕度10%~20%。

城市的帶狀綠地,如道路綠化與濱江濱湖綠地是城市的綠色通風走廊,可以將城市郊區的自然氣流引入城市內部,為炎夏城市的通風創造良好條件;而在冬季,則可減低風速,發揮防風作用。

(二)改善環境質量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碳氧平衡有關資料表明,每ha綠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產600kgO2,每ha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產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長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時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時呼出的CO2約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樹林就基本可以把一個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見,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應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樹林,才能調節空氣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氣保持清新。如考慮到城市中工業生產對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響,則綠地的指標應大於以上要求。

2吸收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和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氣體種類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濃度下,有許多種類的植物對它們具有吸收和凈化能力。有研究表明:當SO2通過樹林時,濃度有明顯降低,每公頃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夾竹桃、羅漢松、銀杏、女貞、廣玉蘭、龍柏等都有較強的吸收能力。

3吸滯粉塵植物,特別是樹木,對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由於樹木有強大的樹冠,葉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樹木具有滯塵作用。

4殺菌作用由於綠地上空粉塵少,從而減少了粘附其上的細菌;另外,還由於許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種殺菌素,而具有殺菌能力。據法國測定,在百貨商店每m3空氣中含菌量高達400萬個,林蔭道為58萬個,公園內為10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林區與百貨商店的空氣含菌量差7萬倍。

5衰減雜訊植物,特別是林帶對防治雜訊有一定的作用。據測定,40m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10~15分貝,30m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6~8分貝,4.4m寬的綠籬可減低雜訊6分貝。樹木能減低雜訊,是因為聲能投射到枝葉上被反射到各個方向,造成樹葉微振而使聲能消耗而減弱。

(三)美化景觀、豐富建築群體輪廓線

生態園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築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的有效獵施,使建築「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緊密聯系。

三生態學原理在生態園林中的應用

(一)堅持以「生態平衡」為主導,合理布局園林綠地系統

生態平衡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其含意是指處於頂極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此時系統內的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與協調,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系統的整體效益最佳。在生態園林的建設中,強調綠地系統的結構與布局形式與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協調以及與城市功能分區的關系,著眼於整個城市生態環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綠地不僅圍繞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開始了城郊結合、森林園林結合、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走生態大園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從「生態位」原則,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配,實際上取決於生態位的配置,直接關繫到園林綠地系統景觀審美價值的高低和綜合功能的發揮。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徵、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在特定的城市生態環境條件下,應將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貧瘠、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等作為植物選擇的標准。如在上海地區的園林綠化植物中,槭樹、馬尾松等生長狀況不良,不宜大面積種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貞、廣玉蘭、棕櫚等適應性好、長勢優良,可以作為綠化的主要種類。

在綠化建設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就是這樣配置的。槭樹樹干直立高大、根深葉茂,可吸收群落上層[

9. 園林專業畢業生畢業論文怎麼寫

畢業論文和實習報告是有本質不同的,如果是實習報告,您可以寫實習期間的工作情況;如果是畢業論文,則必須要寫與本專業相關的內容。所以,您在寫畢業論文時要寫關於園林專業的內容。

提供一些園林專業的畢業論文的選題,供寫作參考。

1環境藝術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
2城市步行商業街的環境設計
3濱水綠地的環境景觀設計
4城市綠地景觀評價
5森林公園規劃設計
6觀光生態園規劃設計
7觀生態林評價指標
8手持GPS在園林規劃圖修測中的應用研究
9某企業園林規劃與設計
10幾種耐鹽鹼植物引種的研究
11鹽鹼地耐鹽植物引種的研究
12耐陰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13常綠植物在園林綠地中的應用
14李果實色澤機理研究
15冰核細菌對杏花器官霜凍的研究
16耐旱地被植物選育
17耐旱性地被植物的抗性研究
18彩葉植物組織快繁
19幾種彩葉樹種抗寒性研究
20北方常用園林植物抗SO2能力的研究
21北方常用園林植物抗汽車尾氣能力的研究
22幾種園林樹木的耐陰性研究
23山桐子、四照花、清榨槭的光合特性研究
24幾種園林植物的組織研究
25黃連木花粉萌發特性研究
26天女木蘭的種子萌發過程
27生長調節在草坪上的應用效果
28草坪的合理建植與維護技術
29PGR對草坪根系發育的影響
30野生花卉栽培生理研究
31綠色通道植物多樣性配植研究
32園林植物標本資料庫研究
33彩葉植物葉色發育過程中的形態、生理變化
34彩葉植物葉色發育的分子研究
35紅色植物紅色素的攝取及特性研究
36常見花卉栽培技術的專家系統建立
37城市綠地景觀規劃與設計
38動物園景觀規劃與設計
39居住區綠地安全防護作用研究
40灤河景觀風光帶總體規劃
41濕地生態公園規劃設計
42園林建築小品及其植物配植研究
43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
44城市園林綠化樹種規劃研究
45樹樁盆景傳統造型的市場定位和創新思路
46文人樹盆景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
47園林苗圃栽培與管理技術研究
48故宮御花園的造園分析
49園林工程的施工與管理
50蓮池造園藝術分析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