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財務管理專業logo

財務管理專業logo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23:40

1. 哪位大蝦有管理學基礎、統計學原理、財務管理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統計學原理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作業一
一、判斷題
1、社會經濟統計工作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 )
2、統計調查過程中採用的大量觀察法,是指必須對研究對象的所有單位進行調查。( × )
3、全面調查包括普查和統計報表。( √ )
4、統計分組的關鍵是確定組限和組距( ×)
5、在全國工業普查中,全國企業數是統計總體,每個工業企業是總體單位。(× )
6、我國的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種連續性調查方法。(×)
7、對全同各大型鋼鐵生產基地的生產情況進行調查,以掌握全國鋼鐵生產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屬於非全面調查。( √)
8、對某市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普查,該市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是數量標志。√
9、對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產區進行調查,以掌握全國主要糧食作物生長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是重點調查。√
10、我國人口普查的總體單位和調查單位都是每一個人,而填報單位是戶。( √ )

二、單項選擇題
1、設某地區有670家工業企業,要研究這些企業的產品生產情況,總體單位是(C )
A、每個工業企業; B、670家工業企業;
C、每一件產品; D、全部工業產品
2、某市工業企業2003年生產經營成果年報呈報時間規定在2004年1月31日,則調查期限為(B )。
A、一日 B、一個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個月
3、在全國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質標志 B、人的年齡是變數
C、人口的平均壽命是數量標志 D、全國人口是統計指標
4、某機床廠要統計該企業的自動機床的產量和產值,上述兩個變數是( D )。
A、二者均為離散變數 B、二者均為連續變數
C、前者為連續變數,後者為離散變數 D、前者為離散變數,後者為連續變數
5、下列調查中,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一致的是( D )
A、企業設備調查 B、人口普查
C、農村耕地調查 D、工業企業現狀調查
6、抽樣調查與重點調查的主要區別是( D )。
A、作用不同 B、組織方式不同
C、靈活程度不同 D、選取調查單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調查屬於不連續調查的是( A )。
A、每月統計商品庫存額 B、每旬統計產品產量
C、每月統計商品銷售額 D、每季統計進出口貿易額
8、全面調查與非全面調查的劃分是以( C )
A、時間是否連續來劃分的;
B、最後取得的資料是否全面來劃分的;
C、調查對象所包括的單位是否完全來劃分的;
D、調查組織規模的大小來劃分的
9、下列分組中哪個是按品質標志分組( B )
A、企業按年生產能力分組 B、產品按品種分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組 D、人口按年齡分組

三、多項選擇題
1、總體單位是總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標志的直接承擔者。因此( ABD )
A、在國營企業這個總體下,每個國營企業就是總體單位;
B、在工業總產值這個總體下,單位總產值就是總體單位;
C、在全國總人口這個總體下,一個省的總人口就是總體單位;
D、在全部工業產品這個總體下,每一個工業產品就是總體單位;
E、在全部固定資產這一總體下,每個固定資產的價值就是總體單位。
2、在對工業企業生產設備的調查中( BCE )
A、全部工業企業是調查對象;
B、工業企業的全部生產設備是調查對象;
C、每台生產設備是調查單位;
D、每台生產設備是填報單位;
E、每個工業企業是填報單位
3、對連續變數與離散變數,組限的劃分在技術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對企業按工人人數分組,正確的方法應是( A )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4、 在工業普查中( BCE )。
A、工業企業總數是統計總體 B、每一個工業企業是總體單位
C、固定資產總額是統計指標 D、機器台數是連續變數
E、 職工人數是離散變數
5、以下屬於離散變數的有( BE )。
A、進口的糧食數量 B、洗衣機台數
C、每千人醫院床位數 D、人均糧食產量
E、城鄉集市個數
6、下列各項中,屬於連續型變數的有( ACD )。
A、基本建設投資額 B、島嶼個數
C、國民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比例
D、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
E、就業人口數

四、填空題
1、一個工人的文化程度在標志的分類上屬於:品質標志_。
2、研究某市居民生活狀況,該市全部居民便構成了:總體,每一居民是:總體單位_。
3、變數按其取值的連續性可分為:連續變數 和離散變數兩種。
4、社會勞動力資源總量是屬於:數量 指標,就業人員負擔系數屬於:質量 指標。
5、統計調查中,兩種不同的調查時態是:調查時間和調查時限。
6、某地區對占該地區工業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個企業進行調查,這種調查方式是: 重點調查。
7、統計分組的關鍵是: 分級標志選擇和劃分分級界限 ,其核心問題是_分組標志的選擇_______。
8、人口調查中的調查單位是 每個人 ,填報單位是 每戶 ;住戶調查中的調查單位是 每個住戶 ,填報單位是 每個住戶 。
9、全面調查包括 普查 、 統計報表 ;非全面調查包括 抽樣調查 、重點調查 和 典型調查 。
10、工人的年齡、工廠設備的價值,屬於 數量 標志,而工人的性別、設備的種類是 品質 標志。
11、變數按變數值的連續性可分為 連續變數 和 離散變數 。
12、勞動人口按學歷程度不同分組,屬於: 類型 分組,按勞動生產率水平分組屬於: 結構 分組。

五、簡答題
1、 統計標志和標志表現有何不同?
答:統計標志是指總體中各單位所的屬性和特徵,它是說明總體單位屬性和特徵的名稱。
標志表現是標志特徵在各單位的具體表現。標志是統計所要調查的項目,標志表現則是調查所得的結果。標志表現是標志的實際體現者。
2、 如何認識總體和總體單位的關系?
答:統計總體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確定的研究事物的全體,它是由客觀存在的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許多個別事物構成的整體,統計總體必須同時具備大量性,同質 變異性。
總體單位是指總體的個體單位,它是總體的基本單位。
3、 什麼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統計報表都是全面調查,二者有何區別?
答: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般用來調查屬於一定時點上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的全面調查。普查和統計報表同屬於全面調查,但兩者不能互相替代。統計報表不可能象普查那樣充滿熱情如此詳盡的全面資料,與定期報表相比較普查所包括的單位、分組目錄以及指標內容要廣泛詳細、規模宏大。解決報表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要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從而不可能經常進行。
4、 調查對象與調查單位的關系是什麼?
答:調查對象是應搜集資料的許多單位的總體。調查單位也就是總體單位,它是調查對象的組成要素,即調查對象所包括的具體單位。
5、 單項式分組和組距式分組分別在什麼情況下運用?
答:離散型變數如果變數值變動幅度較小,可依次將每個變數值作為一組。租用單項式分組。離散型變數如果變數值變動很大,次數又很多,或是連續型變數,採用組距式分組。
6、變數分配數列編制的步驟
①將原始資料按其數值大小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資料按其數值大小重新排列順序,才能看出變數分布的集中趨勢和特點,為確定全距,組距和組數作準備.
②確定全距
全距是變數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數.確定全距,主要是確定變數值的變動范圍和變動幅度.如果是變動幅度不大的離散變數,即可編制單項式變數數列,如果是變數幅度較大的離散變數或者是連續變數,就要編制組距式變數數列.
③確定組距和組數
前面已經介紹過組距數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應視研究對象的特點和研究目的而定.
組距的大小和組數的多少,是互為條件和互相制約的.當全距一定時,組距大,組數就少;組距小,組數就多.在實際應用中,組距應是整數,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數.在確定組距時,必須考慮原始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集中程度,注意組距的同質性,尤其是對帶有根本性的質量界限,絕不能混淆,否則就失去分組的意義.
在等距分組條件下,存在以下關系:
組數=全距/組距
④ 確定組限
組限要根據變數的性質來確定.如果變數值相對集中,無特大或特小的極端數值時,則採用閉口式,使最小組和最大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變數值相對比較分散,則採用開口式,使最小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離散型變數,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重疊組限或重疊組限的表示方法,而連續型變數則只能用重疊組限來表示.
在採用閉口式時,應做到最小組的下限低於最小變數值,最大組的上限高於最大變數值,但不要過於懸殊.
⑤ 編制變數數列
經過統計分組,明確了全距,組距,組數和組限及組限表示方法以後,就可以把變數值歸類排列,最後把各組單位數經綜合後填入相應的各組次數欄中.
六、計算題
1、某工業局所屬各企業工人數如下:
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試根據上述資料,要求:
(1)分別編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數列
(2)根據等距數列編制向上和向下累計的頻數和頻率數列。
(1)解:
向上累計 向下累計
企業人數 頻數 累計頻數 企業人數 頻數 累計頻數
300 3 3 200 3 30
400 5 8 300 5 27
500 9 17 400 9 22
600 7 24 500 7 13
700 3 27 600 3 6
800 3 30 700 3 3
合計 30 合計: 30
(2)解:等距分組:企業人數 企業數 不等距分組:企業人數 企業數
200-300 3 300人以下 3
300-400 5 300-400 5
400-500 9 400-600 16
500-600 7 600以上 6
600-700 3 合計: 30
700-800 3
合計: 30
2、某班40名學生統計學考試成績(分)分別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學校規定:60分以下為不及格,60—70分為及格,70—80分為中,80—90分為良,90—100分為優。要求:
(1)將該班學生分為不及格、及格、中、良、優五組,編制一張次數分配表。
(2)指出分組標志及類型;分析該班學生考試情況。
(1)解:按成等級成績分組 人數 頻率%
60分以下 4 10
60-70 6 15
70-80 12 30
80-90 15 37.5
90-100 3 7.5
合計 40 100
(2)此題分組標志是「成績」,其標志類型是「數量標志」;
分組方法是「變數分組中的組距式分組,而且是開口式分組」;
本班學生的考試成績的分布呈兩頭小,中間大的「鍾形分布」(即正態分布),不及格和優秀的學生人數較少,分別占總數的7.5%和10%,大部分學生成績集中70-90之間,說明該班的統計學成績總體良好。

作業二
一、判斷題:
1、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志總量是固定不變的,不能互相變換。( × )
2、相對指標都是用無名數形式表現出來的。( × )
3、能計算總量指標的總體必須是有限總體。( √ )
4、按人口平均的糧食產量是一個平均數。( × )
5、在特定條件下,加權算術平均數等於簡單算術平均數。( √ )
6、用總體部分數值與總體全部數值對比求得的相對指標。說明總體內部的組成狀況,這個相對指標是比例相對指標。( × )
7、國民收入中積累額與消費額之比為1:3,這是一個比較相對指標。( × )
8、總量指標和平均指標反映了現象總體的規模和一般水平。但掩蓋了總體各單位的差異情況,因此通過這兩個指標不能全面認識總體的特徵。( √ )
9、用相對指標分子資料作權數計算平均數應採用加權算術平均法。( × )
10、標志變異指標數值越大,說明總體中各單位標志值的變異程度就越大,則平均指標的代表性就越小。( √)

二、單項選擇題
1、總量指標數值大小( A )
A、隨總體范圍擴大而增大 B、隨總體范圍擴大而減小
C、隨總體范圍縮小而增大 D、與總體范圍大小無關
2、直接反映總體規模大小的指標是( C )
A、平均指標 B、相對指標 C、總量指標 D、變異指標
3、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可以分為( D )
A、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B、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
C、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志總量 D、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
4、不同時點的指標數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減 D、都不對
5、由反映總體各單位數量特徵的標志值匯總得出的指標是( B )
A、總體單位總量 B、總體標志總量 C、質量指標 D、相對指標
6、計算結構相對指標時,總體各部分數值與總體數值對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於100% B、大於100% C、等於100% D、小於或大於100%
7、相對指標數值的表現形式有D
A、無名數 B、實物單位與貨幣單位
C、有名數 D、無名數與有名數
8、下列相對數中,屬於不同時期對比的指標有( B )
A、結構相對數 B、動態相對數
C、比較相對數 D、強度相對數
9、假設計劃任務數是五年計劃中規定最後一年應達到的水平,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可採用( B )
A、累計法 B、水平法
C、簡單平均法 D、加權平均法
10、按照計劃,今年產量比上年增加30%,實際比計劃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產量實際增長程度為( D )。
A、75% B、40%
C、13% D、17%
11、某地2003年輕工業增加值為重工業增加值的90.8%,該指標為( C )。
A、比較相對指標 B、比較相對指標
C、比例相對指標 D、計劃相對指標
12、某地區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002年的108.8%,此指標為( D )。
A、結構相對指標 B、比較相對指標
C、比例相對指標 D、動態相對指標
13、2003年某地區下崗職工已安置了13.7萬人,安置率達80.6%,安置率是(D )。
A、總量指標 B、變異指標
C、平均指標 D、相對指標
14、在不掌握各組單位數資料,只掌握各組標志值和各組標志總量的情況下,宜採用( B )。
A、加權算術平均數 B、加權調和平均數

三、多項選擇題
1、時點指標的特點有( BE )。
A、可以連續計數 B、只能間數計數
C、數值的大小與時期長短有關
D、數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數值不能直接相加
2、時期指標的特點是指標的數值( ADE )。
A、可以連續計數 B、與時期長短無關 C、只能間斷計數
D、可以直接相加 E、與時期長短有關
3、加權算術平均數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響(ABC )。
A、受各組頻率和頻數的影響 B、受各組標志值大小的影響
C、受各組標志值和權數的共同影響 D、只受各組標志值大小的影響
E、只受權數的大小的影響
4、位置平均數是指( DE )。
A、算術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幾何平均數
D、眾數 E、中位數
5、在什麼條件下,加權算術平均數等於簡單算術平均數( AED )。
A、各組次數相等 B、各組變數值不等 C、變數數列為組距數列
D、各組次數都為1 E、各組次數占總次數的比重相等
6、中位數是(ADE )。
A、由標志值在數列中所處位置決定的 B、根據標志值出現的次數決定的
C、總體單位水平的平均值 D、總體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總體中極端數值的影響
7、標志變異指標可以( ABCD )。
A、反映社會經濟活動過程的均衡性 B、說明變數的離中趨勢
C、測定集中趨勢指標的代表性 D、衡量平均數代表性的大小
E、表明生產過程的節奏性
8、下列與變數計量單位相同的標志變異指標有( ACE )。
A、標准差 B、標准差系數 C、平均差
D、平均差系數 E、全距
9、下列指標屬於相對指標的是( BDE )。
A、某地區平均每人生活費245元 B、某地區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區糧食總產量4000萬噸 D、某產品產量計劃完成程度為113%
E、某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11.5‰
10、在各種平均指標中,不受極端值影響的平均指標是( CE )。
A、算術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中位數
D、幾何平均數 E、眾數

四、填空題
1、計算和運用相對指標時必須注意分子分母 有相互聯系 。
2、平均指標是表明 同類 社會經濟現象 一般水平 的統計指標。
3、平均數可以反映現象總體中各變數值分布的 集中趨勢 。
4、簡單算術平均數是 各級單位數相同 條件下的加權算術平均數。
5、算術平均數的基礎形式是:算術平均數= 標志總量 ÷單位總量 。
6、加權平均數不但受分配數列中 各單位標志值 的影響而且也受 各標志值次數 的影響。
7、強度相對指標數值的大小,如果與現象的發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則稱之為 正 指標,反之稱為 逆 指標。
8、已知三種產品的合格率分別為49%、36%和79%,則這三種產品平均合格率為 55% 。
9、直接用平均差和標准差比較兩個變數數列平均數代表性的前提條件是兩個變數數列的 平均數 相等。
10、在平均指標的計算過程中,其平均值的大小受各標志值大小影響的平均指標是 平均差 和 標准差 。

五、簡答題
1、 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和比較相對指標有什麼不同的特點?請舉例說明。
答:結構相對指標是以總體總量為比較標准,計算各組總量占總體總量的比重,來反映總體內部組成情況的綜合指標。比例相對指標是總體不同部分數量對比的相對數,用以分析總體范圍內各個局部之間比例關系和協調平衡狀況。比較相對指標是不同單位的同類指標對比而確定的相對數,藉以說明同類現象在同一時期內各單位發展的不平衡程度。
2、 強度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區別是什麼?
答: 強度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區別:1)指標的含義不同。強度相對指標說明的是某一現象在另一現象中發展的強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標說明的是現象發展的一般水平。2)計算方法不同。強度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雖然都是兩個有聯系的總量指標之比,但是,強度相對指標分子與分母的聯系,只表現為一種經濟關系,而平均指標是在一個同質總體內標志總量和單位總量的比例關系。分子與分母的聯系是一種內在的聯系,即分子是分母(總體單位)所具有的標志,對比結果是對總體各單位某一標志值的平均。
3、 如何理解權數的意義?在什麼情況下,應用簡單算術平均數和加權算術平均數計算的結果是一致的?
答:標志值次數的多少對平均值的大小有和、權衡輕重的作用,次數大的標志值對平均 影響要大些,次數小的標志值對平均 影響相應地小,因而我們把標志值次數-各級單位數,當作權數。
4、 什麼是變異系數?變異系數的應用條件是什麼?
答:變異系數:全距、平均差和標准差都有平均指標相同的講師單位,也就是與各單位標志值的講師單位相同。
變異系數的應用條件是:為了對比分析不同水平的變數數列之間標志值的變異程度,就必須消除數列水平高低的影響,這時就要計算變異系數。
常用的是標准差系數
V6=6/¯x
5、
1. 結構相對指標
結構相對指標是反映總體內部結構狀況的指標,一般用百分數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例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產品的合格率等都是結構相對指標。結構相對指標是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計算的,總體中各組比重之和等於100%。
2.強度相對指標
強度相對指標是兩個有一定聯系而性質不同的總量指標的對比,是用來表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強度相對指標分子、分母的計算范圍應當一致。強度相對指標多用有名數表示,例如,人口密度、人均佔有土地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等;也可以用無名數表示,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等。
3. 動態相對指標(發展速度)
動態相對指標是兩個時期同一指標數值的對比,是反映現象發展變化程度的指標,通常用百分數或倍數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6、p86

六、計算題
1、某公司2002、2002年的產量情況(單位:噸)


實際產量 2002年產量
計 劃 實 際


丙 35070
15540
7448 36000
17500
8350 42480
19775
8016
計算各產品的產量動態相對數及2002年計劃完成相對數。
解:1、各產品產量動態相對數:

甲產品動態相對指標:= = = 121.13%

乙產品動態相對指標:= = = 127.23%

丙產品動態相對指標:= = = 107.63%

2、各產品2002年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

甲產品2002年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 = = = 118%

乙產品2002年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 = = =113%

丙產品2002年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 = = =96%

答1、各產品產量動態相對數分別是甲為121.13%、乙為127.25%、丙為107.63%
2各產品2002年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分別為118%、乙為113%、丙為96%

2、某生產車間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數(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據以上資料分成如下幾組:25-30,30-35,35-40,40-45,45-50,計算出各組的頻數和頻率,整理編制次數分布表。
(2)根據整理表計算工人生產該零件的平均日產量。
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數次數分配表為:

按日加工零件數分組(件)x 工人數(頻數)(人)f 比重(頻率)(%)
25——30 7 17.5
30——35 8 20.0
35——40 9 22.5
40——45 10 25.0
45——50 6 15.0
合計 40 100

(2)工人生產該零件的平均日產量

方法1、(x取組中值)

( 件)

方法2 (件)

答:工人生產該零件的平均日產量為37.5件

3、某地區銷售某種商品的價格和銷售量資料如下:

商品規格 銷售價格(元) 各組商品銷售量占
總銷售量的比重(%)


丙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據資料計算三種規格商品的平均銷售價格。

解:已知:

(元)

答:三種規格商品的平均價格為36元

4、某企業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勞動生產率高低分組的有關資料如下:

按工人勞動生產率分組(件/人) 生產班組 生產工人數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3
5
8
2
2 150
100
70
30
50
試計算該企業工人平均勞動生產率。
解:

根據公式:
(件/人)

答:該企業工人平均勞動生產率為68.25件/人
5
6、甲、乙兩個生產小組,甲組平均每個工人的日產量為36件,標准差為9.6件;乙組工人日產量資料如下:

日產量(件) 工人數(人)
10-20
20-30
30-40
40-50 18
39
31
12

計算乙組平均每個工人的日產量,並比較甲、乙兩生產小組哪個組的日產量更有代表性?
解:已知:甲班:
乙班:

( 件)

答:因為 ,所以甲生產小組的日產量更有代表性

作業三
一、判斷題
1、抽樣推斷是利用樣本資料對總體的數量特徵進行估計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誤差,這種誤差的大小是不能進行控制的。( × )
2、從全部總體單位中按照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單位組成樣本,只可能組成一個樣本。(× )
3、抽樣成數的特點是,樣本成數越大,則成數方差越大。6、在總體方差一定的條件下,樣本單位數越多,則抽樣平均誤差越大( × )
4、抽樣估計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樣指標和總體指標的誤差不超過一定范圍的概率保證程度。√
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抽樣估計的可*程度,可以提高抽樣估計的精確度。(× )
6、抽樣極限誤差總是大於抽樣平均誤差。( × )
7、相關系數是測定變數之間相關關系的唯一方法(× )
8、甲產品產量與單位成本的相關系數是-0.8,乙產品單位成本與利潤率的相關系數是-0.95,則乙比甲的相關程度高(√ )
9、 利用一個回歸方程,兩個變數可以互相推算( × )
10、估計標准誤指的就是實際值y與估計值yc 的平均誤差程度( √ )
二、單項選擇題
1、在一定的抽樣平均誤差條件下( A )
A、擴大極限誤差范圍,可以提高推斷的可*程度
B、擴大極限誤差范圍,會降低推斷的可*程度
C、縮小極限誤差范圍,可以提高推斷的可*程度
D、縮小極限誤

2. 什麼標志著我國的會計改革發展的工作重心轉向管理會計

變革與發展是當今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財會學科與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這些年來財會學科的發展有一個明顯特點:每門課程的「外延」不斷擴張,以至於課程之間「邊界」越來越模糊;各門課程的「內涵」也處於經常變化與調整之中;從財會實踐層面分析,財會專業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趨同或交叉。我們在感嘆這種快速變革與整合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應有的專業理性:一門管理科學或者一種管理活動如果沒有明確的「內涵」和清晰的「外延」,對於崇尚「權責到位、崗位明確、流程清晰」的管理科學來說這是個致命的問題。本文主要圍繞「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四門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的關系和實踐整合進行分析、探討。這里的「財務會計」從內容上又包括高校會計專業開設的「會計學原理(初級會計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等相關內容.一、四門課程的獨立性與關聯性分析

(一)四門課程的獨立性分析

從產生歷史分析,財務會計的產生歷史比較悠久,自從帕喬利復式記賬法產生以來,具有500多年歷史發展過程。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從財務會計分離並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事情。在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1FAC)年會上正式採用了「管理會計」這一專門詞彙,由此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根據1986年美國會計師協會下屬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管理會計公告1A》的定義:「管理會計是向管理當局提供用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的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較為權威的對管理會計的界定。

一般認為,西方財務理論的獨立是以美國著名財務學者CREEN於1897年出版的《公司財務》為標志的。西方財務以股份公司為研究對象,著眼於不斷發達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西方經濟學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組織的變遷對企業財務的演進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產生與發展歷程分析,財會理論與學科的發展受到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委託代理理論的直接影響。但是財務會計主要受到理論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理論的影響;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主要受到各種數學模型、管理理論、組織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的影響;財務管理學與金融學、數理經濟學的關系密切。

從目前我國財會教育來說,教育部將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並列列示在管理學中的工商管理學科下,可以理解為財務管理學與會計學並列在同一學科層次。會計學是一門經濟信息的計量、確認和報告的學科,會計所從事的是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報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關者提供據以作出投資決策的信息;財務管理學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直接對企業價值運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資預算、資本結構、股利政策的決策管理。

從四門課程所討論的內容以及目標上看均有所不同。財務管理與財務會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很明顯,在此不詳細討論,本文主要討論下面兩個方面的區別。

1,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差異。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交叉」、「重復」現象特別嚴重。從目前教學現狀分析,兩者的重復集中在:①資金時間價值與長期投資決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與經營杠桿分析;③存貨控制(EOQ模型)。

在處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重復問題上,我們認為基本原則應該是管理會計側重於「技術」與「方法」,財務管理側重於決策時對技術與方法的「應用」。比如貨幣時間價值原理、資本預算的方法(如凈現值法、內涵報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貨控制模型這類知識應該列入管理會計課程中不變。在這些原理和方法基礎上,財務管理學來闡述證券估價、價值分析、資本預算的具體決策、財務風險分析和存貨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財務管理課程主要講授這些方法的財務上應用。

2.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差異。

這兩門課程的「交叉」最為嚴重,以至於有的西方專業教材中把它們合並在一起,統稱「成本管理會計」。我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中也是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合並在一起,統稱「財務成本管理」科目。我們的觀點是成本會計的內容應該是闡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至於成本控制與分析則由管理會計課程完成。所以,我們也就主張成本會計必須與管理會計分離。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是明顯的,但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在內容、標准、功能、信息流程上應該都是以成本會計為基礎,或者說,成本會計必須同時使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兩套標准與原則,並進行適當協調。比如產品成本計算中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為財務會計編制損益表,其結果也會制約資產負債表的結果。而變動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定額成本法、作業成本法主要是作為管理會計的內部報表的基礎。當然變動成本、標准成本、作業成本最好要與財務會計的成本數據在分離的同時,還要關注它們的銜接。在同一資料庫中可以生成多種成本數據資料是成本會計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四門課程的關聯性分析

這四門學科可以認為是財務管理和會計的總和。也就是說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都是會計的范疇;而財務管理由於在本質、對象上均不同於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組成會計學的兩大分支,兩者分別負責對外、對內發布會計信息,同時兩者也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屬於第二層次。成本會計屬於第三層次,它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部門成本的多項信息,這些信息既為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又為:管理會計提供資料。

(三)關子學科發展趨勢的「展望」分析

針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會計造假案例的出現,改進財務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具體包括改革現有會計報告標准、內容、質量標准,要求:①淡化歷史成本、推行公允價值;②增加對未來財務預測信息的形成與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離公認會計原則;④首先關注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而不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這些主張必然導致財務會計傳統特徵的逐步喪失,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關於計量屬性,不能脫離財務會計的本質職能,「嚴格地說,只有初始確認時用於計量的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公允價值等才能稱為財務會計的一項完整的計量屬性。比如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由於不能作為初始計量屬性,它總是在歷史成本或現行成本的基礎加以應用,因此只能算一種攤配的方法。」(參見葛家澍《會計確認、計量與收入確認》2002年《會計論壇》第1輯)

關於報告內容,的確現行財務報告的計量主要限於貨幣度量,對於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資源、客戶、核心技術等就被排除在財務報表之外。另外財務會計的確認交易、事項的前提是它們必須是已經完成、至少是已經發生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始終以表內信息為核心,適當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報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關於財務會計確認屬性是屬於過去的交易、事項所帶來的結果,財務會計是面向過去,而不可能面向未來。一些人提議的增加財務預測的信息和內容,如募資投向、未來公司經營風險、盈利預測的信息,投資者也是需要的,這些信息的構成原理、分析方法應該由管理會計來完成。或者說加大管理會計部分披露的對象就可以,無需再通過改進現行財務會計來重復這個工作。

同時,有人認為,「投資者更關注企業價值的創造和增加,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無法直接計量和表現企業的價值,它們只能用盈餘和現金流量兩個會計信息間接地作為替代變數。」這里暫且不談「盈餘和現金流量」是「企業價值」的替代變數還是關鍵變數,公司價值是由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必要報酬率決定的,而規劃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貼現率是公司財務管理的任務,也就是說,不要把財務管理的任務強加到財務會計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冊會計師)和CFA(財務分析師)是兩種執業證書一樣。

二、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在實踐中的有效整合

前面我們重點分析了四門課程的獨立性,強調其差異化,這是為了教學的便利和學生對專業知識接收的邏輯遞進關系的一種安排。但是在實踐中可不能這樣涇渭分明。在實踐中我們最應該分析和討論的是其整合問題。

公司的使命就是創造價值,股東因追求價值而投資,經營者和員工必須為股東創造價值。財會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須定位於實現價值的增長,依據價值增長規則和規律,建立的以價值計量、評價、報告為基礎,以規劃價值目標和管理決策為手段,整合各種價值驅動因素和管理技術、梳理管理與業務過程的財會管理模式。

另外,財會價值管理和專業整合也充分體現在公司最高財會主管即財務總監職能的定和變化。我們十分欣賞美國托馬斯。沃爾瑟等所著的《再造財務總裁》一書的基本觀點。本書從CFO總裁辦公室架構的實驗中,總結出來再造財務總裁五個深入發展CFO角色的步驟:商業夥伴、戰略組織、績效管理、戰略成本管理、過程與體系。本書提出了財務總裁辦公室「房式」圖(見文後)。企業經營已經向財會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一體化整合式和完善專業管理功能。財會管理要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有機地結合。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優秀的財務總監(CFO)對戰略規劃、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負有很大的責任。其中,CFO的基本職責是結合公司實際運營和管理要求,在公司內部建立起一套適合公司決策和價值管理的財務管理報告和預算系統。這個財務報告應該匯合理論上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各門課程的基本原則、基本標准,即用通用的會計標准進行財務報告,也能根據管理要求對各業務板塊、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進行過程監控和風險預警,建立一套統一的業績衡量標准。

而且在計算機和網路環境下,這種整合也變得十分便捷,並成為一種必然。在實踐中,計算機技術和網路的發展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持。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