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考試專業知識與能力
Ⅰ 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每個科目考的一樣嗎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是單獨考,與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分開來考的。
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原來是考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現在已經改革了,考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它們互相基本是可以替代的,只不過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的范圍更大一些,裡麵包含的內容就有教育學、心理學,另外還包含有教材教法等。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是指你的專業教學科的知識及教學能力,是指個人的專業學和歷與相對應的教學學科的專業知識及其教學能力。例如,如果一個初中教師的教學學科是語文老師,他的學歷專業又是漢語言文學,那麼,就會考與他學歷專業相對應的語文(初中)專業知識和語文教學的能力。與之類似的還有數學、化學、物理、歷史、地理、生物、音樂、體育等等。
Ⅱ 小學教師資格筆試考什麼,專業課考嗎》
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內容:
《綜合素質》1.單項選擇題 2.材料分析題 3.寫作題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1.單項選擇題 2.簡答題 3.材料分析題 4.教學設計題
Ⅲ 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內容不一樣。
教師招聘考試會更難一些,版各地教師招聘考試權考試內容也不一樣,一般都是教育理論綜合和學科專業知識,有些地方也會考職業能力傾向測驗D類和綜合應用能力D類,備考哪裡的教師考試,了解當地的考試內容就可以了。
教師資格考試內容是統一的:
幼 兒 園:綜合素質(幼兒園) 保教知識與能力
小 學 :綜合素質(小學)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初級中學: 綜合素質(中學)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 :綜合素質(中學)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文化課:綜合素質(中學)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專業課 :綜合素質(中學)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實習指導 :綜合素質(中學)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Ⅳ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要分學科嗎
1、小學教師資格證的筆試不分科目,面試是分的。到面試的時候你要教哪一科,就會讓你抽哪一科的題目。
2、報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任意科目,與你的專業無關。
拓展資料
關於教師資格證
申報要求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於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當地教育局、或者教師資格證報考點了解。
學歷要求
我們國家規定
(一)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二)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四)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五)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筆試考試科目
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
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文化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專業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中職實習指導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證書分類
教師資格分(自上而下兼容):
(一)幼兒園教師資格;
(二)小學教師資格;
(三)初級中學教師和初級職業學校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初級中學教師資格);
(四)高級中學教師資格;
(五)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
(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七)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八)成人/大學教育的教師資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依照上款規定確定類別。
Ⅳ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音體美和普通類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一樣嗎
考試科目和考試題型都沒有發生變化。
根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音、體、美專業考生公共科目單獨編碼的通知》(教師司函[2017]34號),為完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制度設置,加強中小學音、體、美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自2017年下半年考試開始,對音、體、美專業考生的筆試公共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代碼:201、202、301、302)實行單獨編碼(相應科目代碼:201A、202A、301A、302A),考試內容暫與原科目相同。
實行單獨編碼後,音、體、美專業考生在筆試報名時應選報單獨編碼的公共科目。取得科目201A、202A合格的考生,面試僅限於參加小學類別音、體、美專業科目;取得科目301A、302A合格的考生,面試僅限於參加初中、高中、中職類別音、體、美專業科目。
考生已獲得科目201、202、301、302合格成績,可相應替代科目201A、202A、301A、302A合格成績;考生已獲得科目201A、202A、301A、302A合格成績不可替代科目201、202、301、302合格成績。
(5)小學教師考試專業知識與能力擴展閱讀
新政策下改變的:
一、新政策下,考生報考:
報名流程不變,唯一變化的一點就是:筆試報名時提前決定好是報考音樂、體育、美術(201A、202A、301A、302A)等專業課,還是報考普通科目(201、202、301、302)。
二、新政策下,選擇具有不可逆性:
即筆試報名時,考生選擇的音體美科目,則面試也必須考專業課;選擇非音體美科目,面試也必須是普通科目。
三、音體美專業老師需求量增大:
對音體美教師的重視與建設,意味著小科目老師的地位不斷上升。同時也代表著現代教育不僅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成績,更加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德智體美各個方面培養學生。
參考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網路
Ⅵ 教師考試小學筆試要考專業嗎
不需要,來只有中學和部自分中職的需要,面試的時候都需要考專業。面試科目:幼兒園面試不分科目;小學面試分10個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社會、科學、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中學(含中職文化課)教師資格面試科目與筆試報考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相一致外,新增心理健康教育、俄語、日語科目。中職專業課和實習指導的「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主要結合面試進行考查。請報考中職專業課及實習指導的考生在面試時請攜帶與報考專業相應的教材到考點報到。
Ⅶ 請問小學教育教師招聘專業知識考哪些
小學教育招聘專業知識考試范圍與內容
教育專業知識主要考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新課程理論和教師道德修養等5個模塊的相關知識和應用能力。
(一)教育學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質
2.教育與社會發展
(1)教育的社會制約性(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科學技術、人口等對教育的影響)
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科學技術和人口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2)教育的社會功能(文化對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的反作用)
教育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
現代化、全球化、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多元文化與教育變革
3.教育與人的發展
(1)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2)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其中教育制度、素質教育也需要看)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2)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
(3)當代中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針
5.課程
(1)課程、課程類型及其特徵
(2)布盧姆、加涅的目標分類理論
(3)課程開發及其影響因素
6.教學
(1)教學的意義與任務
(2)教學過程的本質和基本規律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及實施要求
(4)小學教學組織形式與課堂管理
(5)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6)教學評價的作用(即功能P156)、類型、原則(P158頁知識拓展)和方法(補充內容:觀察法、測驗法、調查法、自我評價法)
(7)教學模式的概念、國內外主要教學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義
(2)品德發展的基本理論(教育心理學P428-430)
(3)小學德育目標和內容
(4)小學德育的基本原則、方法和途徑(中小學一樣)
8.班主任工作
(1)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和作用(中小學一樣,按照書上復習即可)
(2)小學班集體建設和班級管理(中小學一樣,按書上復習)
(3)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原則(補充:學生主體原則、因材施教原則、集體教育原則、民主公平原則、嚴慈相濟原則、以身作則原則)、方法(補充:說理教育、榜樣示範法、契約法、獎勵法、懲罰法)與藝術
(4)小學班級隊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管理(中小學一樣P197頁)
(5)學校與課外教育活動、家庭聯系及協調
9.學生
(1)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年齡特徵 包含身體和心理,重點掌握心理方面P341)
(2)小學生認知發展、學習方式的特點與教育(認知發展主要指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記憶等方面P235頁心理學第二章認知發展與教育,重點看下小學生的認知各方面處於何種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如何做)
(3)小學生個體差異(認知差異、性格差異等)與教育(P351-353)
(4)特殊兒童的概念、類型及其特殊兒童的教育
補充:
1.特殊兒童: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這些差異可表現在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既包括發展上低於正常的兒童,也包括高於正常發展的兒童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的兒童。
2.類型:(1)需要了解的:智力超長兒童、智力落後兒童、特定認知或學習障礙
(2)重點掌握的:學習困難生(後進生)、與先進生(P197頁對後進生的教育和先進生的教育工作)★
10.教師
(1)小學教師的職業特點(中小學一樣)
(2)小教師專業要求、專業發展的階段(P86頁拓展知識)與途徑(P86)
(3)良好師生關系及其構建
(二)心理學
1.小學生認知發展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規律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2)感知覺的概念、感知覺規律的應用、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與培養(中學一樣按照書上記憶)
(3)記憶的概念、記憶品質、記憶過程、記憶規律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4)思維的概念、思維品質、思維過程、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
(5)想像的概念、小學生想像力的培養(P262-163按書上內容記憶)
(6)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P271思維的過程)、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教育心理學部分P420)
2.小學生情緒、情感、意志
(1)情緒的概念、情緒的種類
(2)情感的概念、情感的種類
(3)意志的概念、意志品質
3.小學生個性發展
(1)需要、小學生的興趣及其培養(P308-309)
(2)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論(P312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智力發展的個別差異(P350)
(3)能力的概念、能力的類型、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能力的培養
(4)性格的概念、影響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4.學習與學習理論
(1)學習的概念、學習分類
(2)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3)學習動機的概念、學習動機分類、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學習動機激發與培養
(4)遷移的概念、遷移的種類、遷移與教學
(5)知識學習的類型、知識學習的過程、學習策略
(6)動作技能的概念、動作技能的形成階段、影響動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即動作技能的培訓要求P416屬於外部因素,內部因素:(1)個性: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學生個性特徵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進行某種動作時,人的個性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也不同。(2)智力:關於智力和動作技能的.關系,心理學家的探討結果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日本心理學家松原把眾多的研究結果歸納為兩種情況第,當學習者的智力處於正常水平時,小肌肉動作技能的學習和智力之間有較低的正相關,智力水平越高,學習成績越好;大肌肉動作技能的學習和智力之間幾乎沒有什麼相關;通過心理訓練所進行的動作技能的學習與智力之間相關不大。第二,當學習和智力之間是清晰的正相關,智力越低,學習進步越慢。(3)知識經驗與理論:知識並不等於技能,但技能的形成必須軍用知識,知識愈豐富,對克服技能學習的難點愈有幫助。但是只學習理論,不學習操作,很難形成任何動作技能。因為知識和運動分析器沒有建立起聯系。只模仿操作,不學習有關理論,其技能也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理論可以加快動作技能的獲得,可以免去或減少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的錯誤。有心理學家曾對電器裝配工人進行過實驗研究。一組工人只是機械地、重復地學習技能,而對另一組工人則講解操作原理。結果發現,兩組工人最初的水平差不多,但後來第二組工人的績效遠遠超過第一組工人的績效。)
(7)心智技能的概念、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心智技能的培養
5.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標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主要途徑(P470)與方法(P471)
(補充: 原則:教育性原則、全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活動性原則、保密性原則)
(3)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4)教師的心理壓力與應對(P489-490)
(三)教育法律法規
1.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P534)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明尚教育網站)、《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明尚教育網站)、《安徽省中小學辦學行為規范(試行)》(明尚教育網站)等
2.教師權利和義務
(1)教師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
(2)國家有關教育法律法規所規范的教師教育行為
3.學生權利保護
(1)學生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
(2)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
(四)新課程理論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目標及基本理念
2.《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主要內容(網上有下載看一下即可)
3.課程標准、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
4.新課程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
5.課程資源(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
6.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
(五)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1.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安徽省中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2013年)
2.教師職業行為
(1)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要求和主要內容
(2)加強師德修養的途徑、方法
四、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20分鍾,試卷分值12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解析題、案例分析題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約佔70﹪,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約佔30﹪。
Ⅷ 小學教師的招聘公告上寫的是主要考查相應學科的專業知識,這怎麼備考啊,求賜教
建議去看一下教師招聘的考試大綱,大綱具體會告訴你考哪些內容。
一、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的目標
1.考查考生對於小學語文基本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情況。
2.考查考生在大學學習期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關專業知識掌握情況。
3.考查考生對於小學語文課程知識與教學技能了解與應用情況。
二、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的能力要求
1.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在《多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1~6年級)規定的知識范圍內,比較多面測試考生的語文能力。
2.高等教育對應於小學教學的內容在教育部關於高等院校現代漢語課程、古代文學課程、現當代文學課程及外國文學課程的要求所規定的知識范圍內,測試考生發須要的漢語基礎知識與文學基礎知識。
3.「課程與教學」內容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所闡明的理論知識及「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基本知識的范圍內。
4.上述三方面知識內容共有六種能力要求,即識記、理解、分析、鑒賞、應用和創新,並表現為六個層級。
A.識記 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
B.理解 指領會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
C.分析 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D.鑒賞 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應用 指對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為基礎,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的應用(寫作)和教學技能的應用(案例分析與教學設計)。
F.創新 指探討疑難問題,具有獨到之見;摸索教學方法,能夠另闢蹊徑。這是對各種知識、技能加以融會貫通而形成的高級能力。
對A、B、C、D、E、F六個能力層級都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Ⅸ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最後一道題可以隨便選擇科目嗎
可以,是可以隨便選的 。
試卷的最後一題教學設計題會寫要求,仔細看,按要求答題。
(9)小學教師考試專業知識與能力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並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非師范類和其他社會人員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後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
Ⅹ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的什麼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每個學科的考試大綱根據本學科特點制定,基本包含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內容。
學科知識:學科專業知識是指即所學的專業在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
教學能力:指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順利從事教學活動所表現的一種心理特徵。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組成。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
(10)小學教師考試專業知識與能力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