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人生感悟
① 北京大學最值得讀的專業是什麼
其實,沒有哪一個專業是最好的專業,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在大學招生時都難免有分數線的高低,但這是因為需求和資源的分配而導致的。作為一名北京大學工學院的本科生,常感覺到很多人都對北京大學的工科不太了解,乃至於存在一些偏見,只要想到理工科,便想到清華大學等高校。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多數人不了解,但很值得讀的北大工科吧。
北京大學工學院於1910年建立,於2005年重建,擁有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航空航天工程系、能源與資源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材料與科學與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等六個系,3個一級學科點(力學 、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3個重點學科(固體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湍流與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北京大學工學院發展的是新工科,與清華大學等傳統工科強校具有較大的區別。由於重建時便有較高的起點,學生的各類發展機會也很多,有globex項目,每年與全球最傑出的幾十所工科院校相互交流,學生之間相互交換,並聘請外國老師暑假來北大開課,力學、生醫系等也有很多出國實習的機會,有學費減免、還可以申請獎學金。與我們合作的都是排名靠前的院校,師資力量也很強大,交換期間還可以跟著他們的老師做科研。
畢業後出國比例也挺高,也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同學保研。
再分享一下平時的課程和生活吧,我們17級本科生男女比達到了10:1,所以坐在課堂上,四周幾乎全都是理工男……我們上的課程涵蓋內容很廣泛,數學課有數學分析、常微分方程等基礎課,物理、化學要求也較高,力學、電磁等都是大一的必修課。此外各專業要求的課程也有較大不同,生醫系有和醫學部、生科院一起上的課,也對編程能力要求較高。
同學們在大二時基本都修了雙學位或進組做本研了,有出國打算的同學也早早做起了准備,報名了托福、gre等考試。雖然有些虐,但是感覺短短幾個學期以來,學術和科研水平真的有很大提高,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② 人生目標怎麼寫
人生來目標就是一個自人生規劃,這個規劃在某種意義上是比較人文化,社會化的。
人生目標使我們在規劃人生的同時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來,初步嘗試性的選擇未來適合自己從事的事業和生活,盡早(多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自己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並為之而奮斗。
制定方法:
一、目標必須是長期的。
沒有長期的目標,也許就會被短期的種種挫折所擊倒。設定了長期的目標後,起初不要試圖去克服所有的阻礙。
二、目標必須是特定的。
三、目標一定要遠大。
四、必須實踐自己的目標。
五、人生大目標並不一定要詳細精確。只要有個較明確的方向和大致程度要求就可以。
③ 市場營銷專業的就業面廣嗎
這里有大四市場營銷應屆畢業生一枚,目前已經找到工作,也算一家互聯網大廠,在這里講一下自己求職過程中的感悟。
市場營銷就業面可以說是相當之廣,在我求職的過程中,感覺好像就沒有任何的死角,我是華北電力大學的市場營銷學專業,那麼電力系統的所有企業都是可以進入的(沒有電力背景也可以進入,可能難度稍微大一點)。
隨著就業面廣,也有不好的一點,就是行業門檻較低,競爭力過大,個人能力取決程度較高,工資也會於此掛鉤,那麼就造成都可以找到工作,但是是否能找到期望薪資的工作還是取決於個人。
④ 幫忙寫一篇有關"感悟會計人生"的文章。
幸運!離校後,自己吃上了財政供養這口「飯」,比起諸多下崗、自謀職業的同學要強百倍。
遺憾!自己學的是商業財務會計專業,但工作二十五年來,僅做過事業單位的會計,更遺憾的是時間還不足一年。用非所學,混了二十多個春秋,不是搞文字就是干管理,有時候,便抱怨自己不爭氣,也抱怨命運不公平。
對於做會計,我的感悟比較矛盾。
所以「矛」,是因為從小時侯起打心眼裡不愛算賬這個職業,想做一名教師。即使是讀財會專業的兩年裡,也一直對商業會計不感興趣,以至於專業課成績不是很突出。
父親和他的上輩們,是在做生意過程中與算賬結下的不解之緣。祖父自舊社會做黃酒,父親便幫著算賬,盤盈盤虧。一年到頭,全家男女老少十幾口人為黃酒好年份舉杯祝賀。合作化後家裡被定為中農成分,黃酒攤子就再也沒有擺起來。父親是個比較精明的人,在我七九年考上中專後,為我選擇了商校財會專業,做教師的夢從此破滅了。我作為首批學生步入學校大門,臨走時他說:娃呀,你爸我是店員出身,在單位還干過幾年會計。你可要好好學,干會計是很有樂趣的喲!他還說,你很快要學《資本論》,將來做會計就是要計算利潤的。後來,學校開設的課程證實父親的話是正確的。在單位,我是八十年代初被人們稱為科班出身的學生娃,其他人很羨慕。可是我沒有珍惜這一點,理應在專業上狠勁地鑽鑽,但不務「正業」的性子使自己一步步從業務轉向政務。而被分配到供銷商業系統的許多同學,卻在兢兢業業書寫著自己的會計「實驗報告」,好些人經過考試,成為名副其實的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而自己只是搭末班車評了個看來面雖寬卻不很專的經濟師,之後才平移過渡為會計師。社會上管我們這類人叫"萬金油"人才,我真不好意思在人面前說自己是會計師。工作雖有保障,但和那些靠實力獲取職稱的人相比,差距一下拉開了,自己心裡很不是滋味,慚愧呀!
所以「盾」,是因為自己終究學過會計,沒有「兩下子」也會一下子,盡管這個根沒有深深扎進實踐的土壤,然而基於骨子裡對會計和會計人的特殊情感,如一隻弓著身子的小蝦,仍然不遺餘力游弋在寬闊深邃的會計海洋里。引以自豪的當數自己撥算盤的功夫,一年半載不動盤子,偶爾拿起來「故技」重演快速清盤、打百子或者算一組數字,還象那麼一回事。在學校兩年中,每人手持算盤天天撥、堂堂練,得不了一百分晉不了級,差一個分節號都要扣分。男生不怕算題、結賬做分錄,就害怕打算盤,因為比女生手大和動作遲緩而發愁,經常一撥就是兩個珠子,老是出錯。我們年級一百名同學,就是靠響當當珠算級別走出校門的。還有,雖然在單位上老是圍繞會計打「擦邊球」,畢竟還是在大圈子裡轉悠,要讓自己跳槽脫離財政干別的職業,那是不可能的,對於會計行當的恩賜,我要說"謝謝喲"!
今年四月份同學聚會,我除了見到二十五年未謀面的老師和同學,最大的感受是我們這屆行伍出身的「黃埔一期」,多半仍馳騁在「疆場」,一小部分從事著與會計聯系緊密的其他職業,只有極少數跳槽,這種態勢讓班主任感到欣慰。它表明我們這輩會計的新生兒們沒有拋棄自己,都在不同程度地用一顆愛心回報母校,精心塑造和描繪這座神聖的會計殿堂,書寫輝煌的會計「實驗報告」。我曾經寫過一篇雜文,詮釋了會計的人文意義。我理解:會計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一方面經濟活動必然把與之相關的收支要素緊密聯系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有數字就有算術,有經營就有核算,錯與對、虧與盈,只有會計才能使你明明白白,一目瞭然。沒有會計就構不成社會,沒有會計就沒有經濟、沒有發展。另一方面它含蓋社會的方方面面,存在於人生萬物之中,顯現於社會百象以內。同時,最主要的是它的可持續性特點體現出它真正永恆的含義。
會計是一門高雅的藝術!會計人不象鑄造鋼鐵那般轟轟烈烈,沒有迎風沖浪這樣波瀾壯闊,卻具備實業家的氣質,探險家的膽識,更兼有政治家、謀略家的機敏和智慧。透過賬表,你一定能發現數字里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純清的藝術美感。再仔細瞧瞧,會計過程是一幕華麗的交響樂!經濟業務是樂章的原始素材,數字是音符,憑證賬簿是音節,報表是樂譜,會計法律、法律是指揮棒,盈虧結果是喜劇、悲劇的結局,那顆愛崗敬業之心則是觀眾的熱烈掌聲!再次響起的掌聲便是又一幕幕會計交響樂演出的前奏!
某日,我拿一幅內容為「會計人生,藝術春秋」的書法作品與書法家宴道生研討,宴兄看後忽提筆寫下「算計天下賬,理清人生路」十個字,問道:如何?我茅塞頓開。
一個合格的會計,就是要在算計的過程里完全融入自己的人格和良知,算算記記要不得,只有算算計計才行。它告訴我們:要站在高處算計盈虧,不能身處其中分析錯對。登高望遠,一覽眾山。
小會計算小賬,大會計算大賬,會計大師算天下賬!
其實,算計天下賬就是理清人生之路的過程。人生漫漫路,陷阱處處有。每個會計都在"踩高蹺",自己始終站在無數顆算珠上行走,一不留神就會滑倒,滑倒了就難站起來,即便是站起來,算珠也要把你拋棄,還要告訴你:離我遠點!
嗨!可惜那些被金錢打倒的會計「英烈」,他們因為從事心術不正的算計,太聰明也太糊塗,所以把自己算計了,毀了自己。
由此,我感悟:會計是用心算計,不是用心眼算計!
我中專的一名同學也姓張,他家與我家住一個單元上下樓,都是三口之家。我倆同在局裡上班,巧合的是他夫人我妻子也既是校友又在同一個小學任教。我們都是從農村考學出來的,可以說兩家人有及其相似的地方。平時除了在生活上相互照應,二位女士工作中互勉外,我倆談論最多的就是財務會計方面的事情了。令我們驕傲的事情不多,但是我倆最驕傲和自豪的是各自都在為財會事業默默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