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少兒國學啟蒙
Ⅰ 有哪些適合小學生看的書推薦
讀數學繪本,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看繪本時,孩子並沒有感覺是在學數學,而是在享受一個精彩的故事。
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愛上這些故事,激發了數學興趣,並且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用數學思維思考和想像。
幾套學齡前的孩子就能看數學繪本,讓你的孩子愛上數學!
1、《李毓佩數學童話集》,[中] 李毓佩
李毓佩教授在這套圖書中,針對不同學段孩子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及思維能力水平,用孩子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形式,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講得深入淺出,情趣盎然,讓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接觸數學,並從此喜歡上數學。
2、《你好!數學》,[韓] 鄭熙龍
這套繪本用天馬行空的童話故事和多元唯美的圖畫為孩子們呈現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數學童話世界,幫助孩子充滿樂趣地掌握基礎的數學概念,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教育體系科學完整,數學主題清晰全面,階段學習循序漸進貼近幼兒生活情趣,親子閱讀輕松愉悅,互動游戲簡單有趣富有創意的想像童話和多元唯美的手繪插畫完美演繹。
3、《美麗的數學》,[日] 安野光雅
這套圖書不是簡單地把數學概念灌輸給學生,而重在把數學的本質蘊含其中,讓孩子去體悟。書中不是單純地講數學,更重在啟發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發現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讓孩子以簡單、科學的方式走近數學,愛上數學。
何秋光學前數學:數學啟蒙中,開發孩子數學思維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讀繪本,能讓孩子在趣味學習過程中,提升數學能力,培養數學思維。
Ⅱ 如何看待國學啟蒙教育
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來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豐富我們素質教育的內涵。
1.提升幼兒的語言文字素養。 中國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記載的。通過誦讀經典名作,不僅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知曉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對小學語文課文的學習得到友誼的補充,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素養。
2.增加民族文化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
3.了解中華歷史知識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要用很少的文字將其概括實屬不易。
4.校正行為規范。良好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是對幼兒教育內容的一個重組成部分。這項工作固然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於此,因為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的影響都是有限的,而閱讀是無限的。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在國學教育中盡可能多地滲透對幼兒這些方面的教育,通過國學典故中的生動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國學教育,而避免那種老生常談的簡單的說教,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6.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如今的幼兒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眼裡視作掌上明珠,一方面個性特徵比較強,另一方面由於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處事方式、方法和風格的相互影響,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行為隨意性。加之,他們又生逢異域文化大舉進入、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會思潮包圍著他們,使得他們往往真偽難辨,視覺紛亂,難以形成具有時代意義的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在一個社會思潮紛雜的時代,能夠統一我們的思想的只有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讓學生在學習現代文明的同時,通過國學教育,叩訪民族傳統文化之根。《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等警世名言在今天應該是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把國學中這些永遠都不過時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給我們的學生,對於他們形成積極而又共同的價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
7.發展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國學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它對於學生個性發展的多元化和潛能挖掘的多樣性。
幼兒國學啟蒙教育的意義
1、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奠定德育基礎
國學經典有很多是聖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讀聖賢,曉禮儀。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先人的事跡教育祖國的未來,讓幼兒受到啟示,學習好的典範,摒棄壞的習慣,大力提高幼兒的德育水平。
2、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國學並不是一門枯燥的學問,國學經典博大精深,需要幼兒長期持久的去理解和學習,有益幼兒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提高幼兒活動的持久性。
3、有效並極大限度開發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
通過國學啟蒙來開發兒童的記憶能力是非常不錯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腦是主管記憶力和創造力的,大家拚命的想開發孩子的右腦潛能,在此入手豈不一舉多得嗎!兒童之所以能夠輕松簡單地記住國學經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典中高度濃縮又相對關聯的思想體系,國學經典中的詞彙是大量的,在語言上又是高度緊湊濃縮的,包括對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為人之道的論述,是古人真是深遠的生命體驗,但在文字組合時,都是用簡練的語句,讀起來有一種輕松有趣的音韻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幫孩子有一點懵懂的理解更好,可問題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個問題,同一個對象,我們成人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不斷的深化的。正所謂"少兒不解歌吟事,種粒冬埋春復甦"。
4、可以明確快速的增加識字量,為幼小銜接作準備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他們不自覺地喜歡上了誦讀活動,主動地去認識文字,認識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隨著幼兒識字量的增加,記憶力的提高,在輕松愉快的幼兒園里,學習能力增強,為孩子入小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期國學啟蒙教育的優越性
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自0歲開始發展,1-3歲即有明顯的發展,3-6歲發展更為迅速,6-13歲則是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期。利用幼兒記憶力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無疑能達到文化熏陶、智慧鍛煉與人格培養的目的。
幼兒國學啟蒙教育要怎麼做
1、開展國學啟蒙首先要有計劃,在不影響孩子正常活動同時,選擇適當的時間,以游戲、故事、兒歌等多樣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學或分組或個別的進行。
2、在內容的選擇上要簡單易懂。幼兒期孩子的思維直觀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選材上要精練,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圖畫,便於幼兒理解,內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經》,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誦讀,內容豐富,濃縮了大量的文化知識和倫理道德。通過學習孩子們知道了孟母三遷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讓梨的道理。在區角游戲活動中,有的還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Ⅲ 有哪些適合兒童讀的國學啟蒙圖書
傳統的國學啟蒙經典有很多,比如少年文學經典文庫《詩經》、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均為國學經典書籍,這些書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寫作能力。
Ⅳ 如何看待兒童誦讀經典現象
自1998年以來,在一些社會機構和人士的組織推動下,北京、湖南、山東、安徽等地,越來越多的兒童參加誦讀傳統文化經典活動,頗為引人關注。為什麼要組織兒童誦讀經典?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對於學校和家長而言,要不要讓孩子參與誦讀經典活動?本報邀請一
些專家、小學校長和家長就此發表意見。
以開放的心態繼承傳統文化
記者:2002年秋,濟南市大明湖路小學為三至六年級學生開設了《國學啟蒙》校本課程,楊校長,據說你是此課程的倡導者,開設這門課的初衷是什麼?
楊興永:開設《國學啟蒙》校本課程是有緣由的。我校校內留存有一座始建於宋朝洪武年間的古建築——府學文廟,它是展現孔子及其弟子等儒家文化的大型古建築,在規模上僅次於曲阜的孔廟,其作為傳統文化的象徵,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教育意義。當一些西方學者發出要向儒家學習東方智慧聲音的時候,讓我們反思的是:今天這些守在文廟旁邊的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接觸和了解有多少呢?我們的學校教育又給他們提供了多少學習的條件呢?現在的一些孩子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穿的是「迪士尼」名牌,看的是日本動畫,過的是洋節,出現了了解西方文化多於傳統文化的現象。我們認為,傳承文化,首先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擔當的責任。繼承、弘揚傳統文化,這就是開課的初衷。
記者:大明湖路小學開設校本課程《國學啟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兒童誦讀經典活動之一。這里首先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看待傳統文化。
褚衛中: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份很有價值的文化遺產,但是,這份遺產裡面內容龐雜,有精華,也有糟粕,談到繼承,我們首先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王炳照:我對少兒誦讀經典活動一直比較關注,有過了解和接觸。關於這個活動的背景,我理解是包含了組織者們繼承和弘揚自己文化傳統的追求和努力。五四以後的一段時間里,一些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看得多。在誦讀經典組織者看來,如何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當然,對於快速發展的我國社會來說,創新與繼承一樣是文化發展必須面對的任務。現在提出要重視傳統文化,不是要排斥外國的優秀文化。中西文化互有長短、各有特點,又具有共通性,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要以開放的心態處理好中西文化的關系。
楊興永:我們只有先把自己的傳統文化學好,才能更好地在保持民族本色的基礎上「洋為中用」,才能進一步增強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沒有傳統文化作為根基,我們也無法真正悟到西方文化的優秀成分。
誦讀經典是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嗎
記者:對於年輕一代的中國人來說,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首先需要增加對它的學習和了解。那麼,誦讀經典這種楊興永: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挾裹其強大經濟力量在世界各地佔據著優勢地位,如果傳統文化的觀念不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牢固地樹立起來,對下一代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因此,基礎教育階段通過包括誦讀經典等多種渠道和形式,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努力是緊要的。現有的教材中雖然也包含了不少的經典文章,但相對於我們博大精深、典籍豐富的傳統文化來說,還沒有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反映。我們的國學啟蒙課,每周一節,占總課時數的1/30,主要利用早自習和課前五分鍾時間,並且不作為考試內容,不會增加學生學業負坦,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不會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兩年的探索,我們在小學階段增加學習傳統文化的分量,受到了學生歡迎,家長也是滿意的。
至於誦讀的方式對兒童教育的影響問題,我認為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這種傳統的教學法利用幼兒時期記憶能力特別強、記憶的東西既快又牢,甚至終生不忘的特點和規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曾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要重視並強化對兒童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熏陶,應該可以借鑒這種學習方式。
魏東:作為家長,也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我認為,讓孩子誦讀經典不在於死記硬背四書五經,或者熟練背誦幾首古詩、詞,而應重在國學的教化作用。我非常贊同大明湖路小學開設這門課程。兒子兩歲半時我對他的啟蒙教育,內容與《國學》課相似,通過《國學》課,使他學到更多的古詩文,並喜歡上了寫詩。至今,他的4篇作文、3首詩已經在國家、省級報刊上發表。另外,幾年來,孩子在行為習慣、道德修養方面的變化也很顯然。有次他看見一名店伙計用笤帚掃炭火,笤帚已經燃著了還在掃,而一旁有煤氣罐,很危險。他就沖伙計喊叫起來,平常單純弱小的兒子此時很勇敢,富有責任心,並對我說「見義不為,無勇也」,讓我感覺有些意外。我想,這恐怕驗證了國學教育的潛移默化影響。
誦讀經典應讀什麼、怎麼讀
記者:據了解,誦讀經典的最大爭議在於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上,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王炳照:恐怕是受海外華人的影響,我國內地的誦讀經典活動組織者在讀本內容的選擇上,往往更多地局限於儒家的東西。對少兒的教育,除儒家之外,要兼顧道、法等諸子各家以及其後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經典文章,甚至應該立足於世界文明,擇取最優秀的經典文章。
褚衛中:經典不必全讀,可以根據我們現時的實際需要、教育環境、生活狀態以及兒童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兒童身心發展需要和水平的內容。學習方法上,反對填鴨式的機械記憶。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充分利用多種傳播方式,採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少兒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
楊興永:我們的《國學啟蒙》教育不同於一般的經典誦讀活動,它是利用本校獨有教育資源和課改實驗的時機,以開設校本課程的方式進行的,經過了區和市教育行政部門的審批。應該說,我們的做法是很慎重、很理性的。學習內容雖以《四書》、《五經》為主,但絕「不定一尊」,而是「海納百川」,對古代的典籍佳作進行了慎重而精心的篩選。教材選編涉獵了各個朝代的四十多部典籍,體裁上有語錄、散文、寓言、詩歌、對聯等。在教學中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組織誦讀比賽,參觀名人故居,做到形式多樣化。在教學手段上,通過播放音樂、動畫故事、自製課件等多種輔助方式,力求形象生動。我們總結出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拉近傳統和現代的距離,與現實生活結合,效果較好。
記者:面對林林總總的兒童誦讀經典活動,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到底該怎麼辦?
褚衛中:總的來說,作為一個幼兒的父親,對兒童誦讀經典現象還是持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家長是否讓孩子參加誦讀活動應作理性選擇。
王炳照:如果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調動其積極性,兒童誦讀經典,作為一種嘗試和實驗未嘗不可。
Ⅳ 兒童國學啟蒙教育大熱,想要引進這類課程,求推薦這類產品,有合作意向
朴和教育推抄出的環球少兒詩童語襲文課程值得關注,產品針對兒童國學啟蒙類早教問題,按照學齡前兒童大腦語言發展區的不同發育階段,為孩子們制定的一套科學、系統、童趣的國學課程,想要了解具體詳情可以關注CPE中國幼教展,線下也可以預約參展現場對接合作事宜。
Ⅵ 怎樣對幼兒進行國學啟蒙國學教育有哪些好處
現在的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我們家長平時不由地寵著慣著,一些早該有的品性也養成得晚,我家孩子也不例外。自從上了國學班後,除了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更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懂事多了。我一問才知道,孩子學習的《千字文》涵蓋了許多仁義孝賢的故事,在精煉的文字中給孩子灌輸了許多道理,短短一個月的學程,讓孩子成長不少。看來諸如《千字文》之類國學讀物作為古時兒童的啟蒙教材,還是很有其精妙之處的,值得更多家長和孩子支持。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以前心裡一直不踏實,就是我感覺自己內心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這一段時間在斷斷續續對傳統啟蒙經典的接觸過程中,一邊反省自身的行為道德規范,一邊省思成長的種種表現,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學習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長。現在少兒國學啟蒙教育班北京匯賢雅還是不錯的。
Ⅶ 博羅縣早為少兒國學啟蒙中心
博羅縣在哪!?
是加盟的 匯賢雅國學 嗎?
辦學經驗如何?寧夏哪裡有匯賢雅的加盟班!?
Ⅷ 少兒適合美術考級嗎
美術考級在現在是沒有必要的,現在考試要看你要不要學習了,美術考級比之於平時的考試有了功利性,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學習繪畫。
因為我當年學習美術時,是因為高考和中考會加分,比如在中考是美術的B級會加10分,而美術A級可以加20分,而在高考是亦是如此,當時在我們學習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興趣班,比如書法班,音樂班,舞蹈班等都有人去上,當時我們的雙休去日就被這些課給占據了,所以沒有玩耍的時間,與社會是脫軌的,只適合生活在溫室里。
在近幾年,考級加分的政策已經被撤銷了,所以就有很多的人也就不學了,但是雙休的時間還是被占據的,這些期間我們就要去上數學課,物理課等,好不容易有了雙休日,但是卻是這樣,所以現在的小孩都是學習機器,完全沒有了小孩子的朝氣,只有學習任務深重的暮氣。
但是也有家長讓學生去上,因為中國人有一個特別的特點就是喜歡比孩子,就像小時候,媽媽在家裡都會說你有什麼不好,但是出去之後,總會說我們家的小孩還不錯,只要有人誇獎了你,家長都會很開心。而且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會讓自己的孩子去上一些提高自己的興趣班,為了孩子們以後不會比別的孩子差,也為了讓自己的臉上更加有面子。
Ⅸ 國學啟蒙教育對幼兒的好處
很多家長因為自己從小並未接受完整的國學啟蒙教育,對於孩子學習什麼沒有一定的判斷力,這里小夫子國學分享一下國學啟蒙階段應有的學習次序以供參考。
給孩子選擇小夫子少兒國學,國學課程從蒙學至經史子集,層層深入 適合小學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學習,在古代的蒙學,一般是七八歲左右開始的,跟我們現在的小學入學年齡相差不多。但比起我們現在的小學,古代蒙學階段的內容非常充實。個人認為,可以在孩子五歲到八歲左右開始學習蒙學,年齡太早不足以理解學習內容,太晚不足以發蒙。八歲之後需要養成誦讀經典的習慣,建議在初中之前就應該讀完以下開列的書單。
第一是識字階段,建議學習《三字經》、和《千字文》。
《三字經》現在大家比較熟悉,該書被譽為「蒙學之冠」!這么多的蒙學教材,能稱為「經」的只有此書。該書可以稱作是一部濃縮的古代文化小網路全書,涵蓋了非常豐富的國學常識,並且為孩子在初學階段提供了清晰的學習次序和一些必讀書,隨後又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的歷史,這樣的內容體系是比其他蒙學讀本高明的地方。
《千字文》是一本千古奇書,在這一千漢字中包羅了天文地理、歷史典故、情趣修養、倫理道德等知識。歷代很多書法家都很喜歡用《千字文》來寫書法。讓孩子從小學習這本書,即能識字,又長見識,開蒙階段一定要讀。以後有書法興趣,也可以自己默寫出來練筆。
第二是文學素養積累階段,可以學習《聲律啟蒙》、。
這個階段需要讓孩子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知道一些典故,方便詩文的寫作。
《聲律啟蒙》是古代私塾為了培養孩子的音韻學基礎,訓練孩子作詩作對的教材。但是這本書里也有不少的典故,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定的語感。跟此書類似的也有《笠翁對韻》,兩者選擇讀一本就可以。
第三是詩歌熏陶階段,建議學習《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和宋詞是詩詞領域的兩大高峰。誕生於清代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可以很好的讓孩子接觸詩詞的熏陶。不過,除了這兩本書之外,還建議要看看《千家詩》,此書跟《唐詩三百首》結合起來學習,可以讓孩子更完整地了解詩。此書也收錄了一些宋代的詩,雖然宋詞的成就比較傑出,但宋代詩人的詩作也有不少廣為流傳的佳品。傳統意義上講「唐詩宋詞」,其實可以更准確地說是「唐宋詩詞」,這兩個朝代誕生的詩詞作品都是很精彩的。
經過前期的發蒙之後,也就相當於古代的蒙館階段的學習,隨後可以試著學習經典的文章,培養提升孩子的作文能力,進而要開始學習經典,因此隨後可以進入兩個階段的學習,第一是學會體會古文之美,第二是開始誦讀經典。
第一是文章閱讀階段,應該誦讀《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這部書收錄了明代之前的222篇文言文,涉及先秦時期歷史散文、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這本書也是一部中國文化的小網路全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博,可以讓孩子從小學直到高中時期,反復誦讀和學習,對作文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二是讀經明理的學習階段,即開始讀、《論語》和《孟子》。
經過了前期的發蒙教育之後,需要讓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這就是所謂的讀經明理。知道以後的方向,做一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讓孩子在蒙學階段培養起來國學的興趣,後面的閱讀就會變得比較自然了。
小夫子國學館秉承「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教育宗旨,讓孩子系統《千字文》、《聲律啟蒙》、《論語》、《詩經》、《老子莊子》、等國學經典!把孩子培養成為今天的翩翩少年,明天的博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