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專業學唱歌

專業學唱歌

發布時間: 2020-11-18 08:39:23

❶ 如果專業學唱歌的話以後有哪些就業方向

專業學唱歌,以後的就業方向包括當音樂教師,進歌舞團等演藝單位

❷ 怎麼學唱歌需要請專業的老師嗎

學習唱歌需要練聲方法吸氣、呼氣、訓練橫膈膜的力量等,有條件的話最好是請老師 :

1、練聲方法

其實,正確的發音方法應是不使嗓子過度疲勞。就是使用「咽聲」。所謂「咽聲」法就是在發高音的時候,將咽腔調節的又細又長,這時候,聲帶反而減弱,只是發風音,使其在咽腔內產生強大的共鳴,從而使音量得到提高歌唱發聲的基礎知識與訓練方法。

6、共鳴的位置

一般來說,演唱時低音以胸腔共鳴為主,到中音、高音後,高位置共鳴腔比例逐漸加大,以鼻腔、頭腔共鳴為主。

7、總結

學唱歌和學習英語、數學是一樣的,都需要在正確方法的基礎上不斷練習,並且從練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總結經驗,尋找技巧,才能夠學出成績,唱得更好。

❸ 學唱歌業余班和專業班的區別

學唱歌專業班訓練苦,主要是培育人才,而業余班主要是娛樂,培養意志,發展愛好。

❹ 學唱歌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看到一些唱歌唱得好的專業一點的,每天跑去練。在外面培訓班的收費教20節課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在沒有基礎的前提下,聲樂學這些所謂的突擊班,根本沒什麼卵用!
聲樂是一個肌肉參與的運動,若是沒有長時間的訓練,根本起不到太明顯的作用!
所以想要學好聲樂,是需要時間堅持的!
加油吧

❺ 學習唱歌應該從什麼開始練

唱歌的訓練可以從唱歌的姿勢、呼吸和發聲三方面進行訓練。

一、唱歌的姿勢

「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發聲的源泉。」唱歌訓練過程中,要有正確的歌唱姿勢,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不夠重視姿勢,姿勢的正確與否是直接關繫到發聲時各個器官配合的協調姿勢,姿勢的正確了,發聲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確的姿勢,則往往帶來不正確的聲音。

1、身體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鬆,這里的放鬆絕不是松垮、癱瘓,它應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也就是精神飽滿的狀態。

2、頭部保持於眼睛向前平視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兩肩略下後一點,小腹收縮,兩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種積極運動的狀態。

3、兩腳一前一後稍分開,前腳著力、身體的重量要平穩,重量落在雙腳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動,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記應當張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虛著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應當張得開,放得松,切忌緊咬牙關。

6、歌唱時下頜收回,正確的感覺應該是彷彿由小腹到兩眉之間形成一條直線,脖子和後背、腰部連成一線,這樣才使氣息暢通無阻。

7、演唱時可根據歌曲的內在情感賦予適當的動作,但動作要簡練大方,切忌矯揉造作,畫蛇添足。坐唱的姿勢與站立時的要求一樣,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倚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滿整個凳面,約坐1/3的面積,兩腳稍分開,自然彎曲,不能蹺腿坐,也不能兩腿交叉疊起。

二、唱歌的呼吸

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1、 吸氣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

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 吐氣

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

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呼吸僵硬,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 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

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

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的,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4、 不同的樂句用氣是不同的

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

(1)、 緩吸緩呼

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

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

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並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這是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會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採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

三、唱歌的發聲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的需要的,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打開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平位」。

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於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死不動的穩定。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處於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打開的狀態。

2、打開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後,牙關打開,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

(1)、「打哈欠」的狀態

「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

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在唱歌的時候能保持這個狀態,那聲音就不會是扁平狀態,聲音會十分飽滿。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

這里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里邊的哈欠,處頭的微笑」,這話很精闢。

3、良好的中聲區

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要重視中聲區的練習,多在中聲區下功夫,不要急於唱很高的音。練習時,先從中聲區以中、小音量練習開始,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鞏固以後,再慢慢向較高一點或較低一點的音域發展,初學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

中聲區應該明亮,輕松流暢,不費力,以便為演唱高音打開通路。中聲區的聲音不要強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優美和聲音的靈活性。中聲區要做到吸氣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彈性,積極向上,有支持點,喉頭穩定鬆弛。

(5)專業學唱歌擴展閱讀

一、唱歌練習時的注意事項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

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

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

二、唱歌的好處

1、提高身體免疫力

無法排遣煩悶、苦惱的時候,只要放聲歌唱一小會,就感覺心情輕鬆了許多,因為唱歌時要集中注意力,種種郁悶會完全拋在腦後,全身心地沉浸在歌曲優美的意境中,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藝術美感,從而擺脫心理束縛,讓自己感到心曠神怡。

唱歌時,還可以將自己帶入歌曲所吟詠的情境中,借唱歌傾吐心聲,抒發情感。聽說有醫學專家測試,唱歌時,特別是唱自己喜愛的歌曲時,大腦會生成和釋放類似於嗎啡的腦內激素。它能促進和激發免疫球蛋白和抗壓力激素的增加,從而使大腦和身心感覺輕松愉快,增加身體的免疫功能。

2、利用腹肌收肚

唱歌時,基本呼吸方法便是腹式呼吸法。腹部的肌肉得到充分利用,促進新陳代謝,同時也可結實腹部的肌肉。使用腹式呼吸法的時候,橫隔膜的活動可以調節空氣的吸入和呼出量,肺容量增加。正確的唱歌法唱歌,不是用喉嚨大喊大叫,這樣不但達不到效果,還會損及喉嚨,形成息肉,造成反效果。

「腹式呼吸法」是唱歌的基本技巧,相當容易練習,在家也可自己練:首先仰卧在地上或床上,在腹部放上1~2公斤重的物件,如書或電話簿。維持這樣的姿勢唱一首歌,切記要看見腹部一上一下的起伏著,確保你是用腹式呼吸,每日練習一次,慢慢就會熟能生巧。

3、增強記憶力

老歌新曲成千上萬,歌詞更是內容豐富,不用心很難記得清清楚楚。因此,唱歌其實也是一種腦力勞動,要從腦海中數以億計的信息中搜索、恢復並重現歌曲相關的內容,腦筋真的必須高速運轉一番。由於需要重復對歌詞的記憶,長此以往,還能健腦、提高記憶力。

4、改善便秘及皮膚狀況

如果你有慢性便秘的煩惱,不如多唱歌。據說可以舒緩導致便秘的壓力,使支配大腸蠕動的自律神經活躍。另外,唱歌時利用腹式呼吸法鍛煉腹肌,亦可以刺激大腸的蠕動。

5、預防疾病

經常唱歌,還能消耗一定熱量。因此,它也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歌唱時長短呼吸,使機體代謝增加,促進了身體的新陳代謝,改善了心腦血管的功能,降低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發生可能。

6、放鬆舒心

唱歌時,人會變得緊張,但當唱完一首歌後,唱歌的人會隨即放鬆下來。這樣一松一緊的循環,可以刺激自律神經,紓解身心。

❻ 剛開始學唱歌需要找個專業老師嗎(流行演唱)

剛開始學唱歌不需要找個專業老師,自己練習即可。

唱歌的基本技巧:

1、唱歌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東西就是氣,唱歌時,呼吸很關鍵。

唱歌時的呼吸與平時生活說話的呼吸不太相同,在唱歌中,要求聲音有一定的音量和力度變化,長時間唱歌更是容易使嗓音出現疲憊嘶啞的狀態,所以需要或強或弱或低或高的有控制有節奏的呼吸方式。

2、唱歌換氣也是關鍵。在唱歌時把氣全都裝進肚子里,用肚子里的氣將聲音沖出來。具體就是在吸氣時將肚子鼓起來,呼氣時肚子收進去,也就叫腹式發音。

3、唱歌時還吐字清楚(說唱歌曲例外),最好用普通話唱歌。

4、唱歌時最好不要彎腰駝背,要保持挺胸抬頭的狀態,這樣有利於聲音的打開。

5、學會分辨音的高低,這樣才能唱歌不跑調,可以多聽多模仿,或者自己在鋼琴上練習音高。

(6)專業學唱歌擴展閱讀:

1、唱歌姿勢

頭部伸直,面部和頸部肌肉放鬆,下巴微收。挺直胸部,放鬆肩膀、手臂和手。肩膀向下和向後伸展,有助於胸部擴張。背部的脊椎骨始終要有向上、下兩端延伸的感覺,即脊椎要立起來。雙腳自然地分開,或前後站立,有一種向上的成就感。整個人都處於積極和放鬆的狀態。

2、共鳴方式

口腔共鳴:

口腔自然地打開,面帶微笑,下額自然放下,上齶有上提的感覺。這種共鳴效果明亮、靠前,易於和頭腔取得聯系,並可減少喉咽部的負擔,進而起到保護聲帶的作用。(點在硬齶前部)

頭腔共鳴:

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把聲波在硬齶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後移動一些,軟齶也隨之上抬,讓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些,猶如打哈欠或打噴嚏的准備動作,使聲波能沿著上齶骨傳送到鼻咽腔、鼻腔和頭腔各竇處。這種共鳴效果清脆、豐滿。但要注意防止氣息直接從鼻腔里送出,造成鼻音。(點在硬齶後部,即軟齶小舌頭上)

胸腔共鳴:

咽喉作半打哈欠狀態,上胸稍有下榻的感覺,把聲波在硬齶上的反射點移動到下牙背上,猶如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這種共鳴效果寬厚、結實。要注意防止聲音故意下壓,咽喉肌肉緊張,造成喉音。(點在下牙背上)

❼ 大學學唱歌選什麼專業

可以選音樂表演專業,也可以選音樂學專業,這兩個專業到到學校後都可以學習唱歌。

❽ 學唱歌有某要求

唱歌技巧
歌曲的演繹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現的。
第一當然是聲音。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學問,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以後的文章中,我會把我知道的盡可能的與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准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這里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閻維文唱「一無所有」,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弦。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准確的嗎?你見過一個8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准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質。這就是業余歌手和專業歌手的區別。其實光在聲音、情感、感受、節奏、音準這些方面比較,業余歌手有很多不比專業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質。你知道自己唱歌時的形體和表情嗎?你可能有個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時自己想像自己的模樣,而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這些都是你的想像,自己想像的形象幾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麼嗎?你用攝像機拍攝過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嗎?其實當你上台的第一個眼神或者第一句話,就能知道你是業余還是專業。這里說的素質還包括對樂理的了解、樂器的了解、對音樂史以及對音樂常識的了解等,當然也有很多專業歌手也不全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要做專業歌手,就應該貫徹這些,要對得起「專業」這個詞。

理解歌詞

在學一首新歌之前,有幾次你是先把詞從頭到尾在心裡讀一遍的?又有幾次揣摩過撰詞者的心思和他表達的意境?一首歌曲,無論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雙方作者都是認真揣摩對方(詞作者或曲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會他們的用心良苦,就這么憑著自己的感覺唱,我覺得不妥。有些個性歌手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這樣表達自我,這種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歡這樣),但我會先把作者的意圖先搞明白再發揮。再說不是每首歌曲都適合你任意發揮的,有些詞曲你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比如國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後,你的情感處理方面一定會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強,你會情不自禁的把某個音唱重,某一個音輕輕帶過,一個激情的長音會拖得很飽滿……

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嗎?有,那就是吐詞的方式。請你隨意的用你說話的方式讀出「讓我一次愛個夠」,然後投入的把它唱出來……會發現唱的時候嘴型是向兩邊打開的,而且要誇張一些。如果你覺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詞有問題。所以唱歌要比說話嘴型要誇張,這樣吐詞才會更清晰、氣息更通暢、更宜於表達情感。

演唱國語歌,還是標準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區別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時會把個別字故意唱得不捲舌或捲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頭打不過來、要不就是他們覺得那樣不好聽,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發音。當我們翻唱他們的這些歌曲時,我沒有明確的主張,為了模仿,不糾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風格或比賽,那就要改正了。

關於粵語歌,勸你們還是學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粵語歌一樣,自認為標准,現在才知道有差距。粵語中也有類似與國語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區別,不認真學是學不好的。

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盡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里我只能講這么多,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文軍更適合

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綳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像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像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飽滿、深情為好。但也像高音一樣,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鳴。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鳴和寬大的嗓音結構才能體現的,先天性比較強。以我的經驗,低音潛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難練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幾個音階不錯了。如果一定要錄制低音豐富的歌,早上起來不刷牙、不洗臉直接錄,聲音會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盡量避免這樣的歌,揚長避短,同樣中低音豐富的人一定要好好發揮它的潛質,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鬆,用嘆氣的方式可以加強一些共鳴,實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氣息產生口腔共鳴,會感覺聲音渾厚一些。但不管怎樣,嗓音天生渾厚的人的發揮餘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潤色,包括吐詞換氣都具有美感,當然這又與感受唱功有關,中低音多聽聽「蔡琴」的吧。

整體與風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與句的細節,把演唱的細節單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畫一條起伏的線條吧,你會知道哪裡該低調、哪裡該高亢了。眼光放高一點,就像足球場上的位置感一樣,盯著局部怎麼打出長傳進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實力,否則別談風格。歌手前期我贊成模仿開始,但不要單一,多唱各種風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鳴、唱腔以及氣息的初步體驗,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後,加上自己的練聲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風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個度的,不是要你「使勁」投入,過分傷感或喜悅,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類似的詞:「……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我就見過唱得痛苦至極的人,那樣就沒有感染力了,反而覺得好笑。但我也見過一個真正失戀的朋友在卡拉ok唱這首歌,演唱的時候面無表情、唱得很平靜,嗓音滄桑,唱腔演繹出來的那種無奈和孤獨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我覺得這就是剛剛好的分寸,不需要抱頭痛哭。但又有幾個人隨時能演繹這么到位的呢?這就要靠歌手的音樂感受了。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時,不自覺的誇大了明星的特點,比如模仿張學友時,會過分壓著嗓子做出那種怪怪的厚實的聲音(那時張學友早期的一個特點,現在好像不多見了);在模仿張國榮時,會誇大他的那種大舌頭似的靠後的共鳴;模仿王菲時更是那種讓人覺得好笑的舌頭打結的怪音。其實仔細聽聽原唱,並沒有那麼誇張。我就聽過一個聲音很像張學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學友的歌的時候都沒有把握分寸,後來我勸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實有時候旁觀者清,多請教朋友們的意見會很有好處。

另外,情感豐富的人唱歌會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繹得好。與歌曲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閱歷豐富。經歷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徹。

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東西,呵呵!認為沒有顫音就不夠專業、不夠拽。殊不知顫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沒有顫音就不能唱好歌嗎?

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劉德華)和嗓子眼的一緊一松(張信哲)「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沖擊產生顫音。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靠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裡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鐵定對顫音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准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沒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最後再次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們如果眼光放高一點,這段歷史時期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也許再過5年後就不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了。何必為了沒有顫音而苦惱呢?顫音雖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氣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願意喜歡聽一些質朴、純潔的聲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許你會更有特色。

❾ 想學唱歌有沒有專業的老師教

專業的老師一般在音樂學院和各專業的培訓機構,音樂學院的老師一般不會帶業余的學生,除非特別出色。建議你找一找網路上的培訓機構,比如雅斯國際音樂,專業學唱歌,在廣州培訓了九年,有很多學生步入專業的音樂學院。

❿ 普通人學唱歌要達到專業級別的演唱水平。大概需要多少年

專業級別的也是普通人,人家用多少年。你加倍努力,說不定能省一半時間。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