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中國十大難就業專業

中國十大難就業專業

發布時間: 2020-11-18 11:55:24

1. 為什麼中國就業難

其實還是看自己的要求是什麼,就業崗位還是有很多的,比如體力勞動方面。。。只是由於多年來人們觀念的改變,生活成本增加的又快,臟苦累的活願意做的人少了。。。。

2. 中國畢業生為什麼就業難

總結起來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1)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滯後、定位錯誤,經費劃撥、職務晉升、學科發展等都存在各種弊端,導致很多高校盲目擴招、盲目增設專業,絲毫不顧及學生培養質量和市場用人需求,在缺乏對應師資和軟硬體資源的情況下盲目濫招必然導致培養質量急劇下降,成品率大幅度降低;

(2)非省部級和國家級重點學科基本都十分差,應撤銷或整改;教育部博士點、碩士點大躍進,很多研究生的質量非常差,特別體現在一些沒有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學科的專業/方向上,非國家重點大學的培養質量絕大多數都十分差,教師素質和視野也十分有限;

(3)高校教師待遇很低導致相當一批教師走穴,無心教學,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高等教育是嚴進寬出,培養的合格畢業生的比例個人認為不足20%;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高考招生數40萬;2011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675萬;現在的高等教育是有數量沒質量,90%以上高等院校跟垃圾製造工廠沒任何區別

3. 中國古代文學史專業有那麼難就業嗎

可以留學校當老師啊

4. 中國十大最難就業行業和最好就業行業

男生嘛,要學就學點實實在在的真本事,不要學那些管理類啊什麼的水專業,多數假大空!工科男很受歡迎(⊙o⊙)哦!

5. 中國古代文學史專業有那麼難就業嗎

專業沒有好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

我有同學是你這個專業的,一般這個專業出來有幾種情況:

一、留校、讀博,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學習工作;
二、從事文化藝術研究工作;
三、相關書籍、報刊的采編等工作;
四、公務員、企業的文書方面的工作;
五、其他方面,可能轉行等等。

這個專業如果是本科漢語言文學會容易找工作一點,研究生稍微難些,但是如果找到也很有可能比本科的要好很多。現在行行的競爭壓力都很大的,找工作這個專業只是一個台階,未來前景還是要靠不斷的努力,涉及的其他因素還有很多。

祝君好運!
Never say die.永不氣餒!

6. 我國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原因一 高校擴招影響
原因二 學生就業渠道不暢

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 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

起薪較低,升幅不大,並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原因四 高校專業設置錯位

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系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學生缺乏就業培訓機會

原因六 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 。

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原因七 學生缺乏求職技巧

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原因八 市場對白領需求不足

原因九 文科教育質量低下

由於教學內容,幾乎不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現實,學生經過大學數年的學習之後,對於現實社會的狀況仍然是十分隔膜,這也嚴重不利於學生的就業。大學擴招過程中間,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是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

7. 為什麼目前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呢

大學生就業難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第一個是因為國內產業結構不完善。我們國家主要以製造業為主要產業,並且處在製造業最低端的生產環節上,在這個產業原本就不需要太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其他行業發展緩慢,在需要高等教育的職位上就能選擇比普通大學生學位更高的人才。蛋糕本來就不大,千萬千萬的人們還得消尖了頭往最前沖。產業結構導致就業難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知道菲律賓大學生畢業之後做什麼?去國外做菲佣。
第二個是國內大學教育的問題。中國大學現在已經不再是培養人才的象牙塔,而是一個又一個以賺錢為目的的企業,教學質量能不能接軌不是問題,和市場接軌就好。這種功利主義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才?
第三個是用人單位的問題。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並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所以盡管很多單位總是在招聘,但是總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第四個是大學生本身的問題。眼高手低似乎成了現在大學生的通病,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清晰的定位,人雲亦雲。大學生們應該知道,學歷實際上只是代表了教育水平,除此以外學歷再不代表任何問題,離開學校後就跟所有人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包括更低學歷的更高學歷的,能力強的或者沒什麼能力的。有些事情是沒法改變的,比如現實環境,那麼就不用怨天尤人。有些事情是可以改變的,那麼就得努力改變,比如自己。

8. 旅遊管理專業就業難嗎

旅遊管理專業就業難,就業方向有:新型住宿接待業、特色餐飲業、旅遊景區開發、旅遊商品生產與銷售、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新興服務業、旅遊文化娛樂業、旅遊交通運輸業、旅遊勞務輸出。這些領域就業增長快、潛力大、帶動性強,而且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加快發展。

旅遊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本來被寄予厚望,諸多高校相繼設立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管理等相關專業,以迎合旅遊業蓬勃發展的形勢。

然而細數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求職大潮中的效果和反響,並沒有看到專家們分析的樂觀景象,畢業生甚至在考研、考公務、就業等選擇中遭遇諸多尷尬,這門專業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頹態畢現。

(8)中國十大難就業專業擴展閱讀:

旅遊管理畢業生的尷尬

一、考研受限。

根據教育部公布數據,2016年全國考研報考人數共177萬人,同比增長7%,打破了2014 年及2015年報考人數兩連降的勢頭。這對於本科畢業生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對於旅遊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二、考公務員受限。

旅遊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專門型人才。然而,在歷年國考和各地公務員考試中,很難發現帶有「旅遊」兩個字的專業需求,這讓試圖進入旅遊管理部門、相關事業單位的畢業生陷入無奈和尷尬中。

9. 中國就業為什麼這么難

因為大學教會了我們讀書沒有教會我們工作。社會教會我們潛規則。
其實在國外也是難就業的。就業這個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

10. 中國的就業問題如此的嚴重,從哪些方面可以緩解就業難

聚焦中國就業問題 當前就業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是十分嚴峻的,不容樂觀的。概括起來就是挑戰性、競爭性、緊迫性和艱巨性等特點並存。就業問題各國都有,這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對我們這樣的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說,就業問題就更加的復雜多樣了。 近幾年來,我國的就業問題尤為突出,其主要體現在下面多個方面: 一、我國近幾年來勞動力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總量過大,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首先,我國是一個人口基數較大的農業大國,舊時代由於我國政府意識薄弱,沒有正確把握好人口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導致我國人口在沒有任何抑制因素的環境下迅猛地增長。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剛成立後,發表過這樣的說話:「我們國家是一個新興發展起來的國家,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上,我們都比發達國家諸如美國、英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大國落後一大節。這不是因為我們頭腦不如人家,其實我們中華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優秀,我們需要解決的僅僅是人數問題,只要我們人多了,就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事。人多力量大嘛!」正是有了毛澤東同志的這席話,中國政府為了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國家經濟發展中去,便對人口增長採取了妥協的態度,任由全國各地的人口肆意擴張而不實行任何節制政策。於是中國出現了歷史上空有的人口增長率。短短的幾年內中國就從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轉變成一個擁有世界最大人口數的民族,其驚人的人口增長速度是歷史空前絕後的,是全世界人都為之而嘆的。如今中國人口數量依舊還在增長,到二十一世紀初我國人口已經達到了14多億,龐大的人口基數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此時的中國政府才真正地意識到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可是這似乎已經晚了,畢竟人口問題已經阻礙經濟發展幾十年,讓我們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根據最近的一次國家人口統計局的調查研究,2006年16歲以上人口增長達到高峰,勞動力資源增量有1700多萬人。第二是失業人員不斷增加。200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一路小跑,由2000年末的595萬人增加到681萬人,失業率也由3.1%提高到3.6%。2002年上半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進一步增加到733萬人,失業率提高到3.8%。根據用德爾菲(Delphi)法對50名專家進行的調查結果,中國城鎮失業率近一兩年還要增加1—2個百分點。第三是下崗職工數量仍然較多。2001年末,僅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已經達到為515萬人。第四是「十五」期間新生勞動力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由於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十五」期間新達到勞動年齡的新生勞動力較「九五」平均每年增加290萬人,五年累計達1450萬人。最後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壓力仍然很大。目前有1.5億左右的富餘勞動力有待從農村轉移出來。據此我國勞動部門預計全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總量約2500萬人,其中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約900萬人,下崗人員460萬人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40萬人,按政策需在城鎮安排就業的農村和退役軍人約300萬。目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還有60萬人,集體企業下崗職工約 400萬,今後3年國企實施政策性破產還需安置360萬人,輔業改制 約有300萬職工需要分流安置。 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內新增加的就業崗位相對減少。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經濟增長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加上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等原因,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減少,經濟增長創造的就業崗位在相對減少。突出的表現是就業彈性偏低。20世紀90年代平均就業彈性為0.1左右(即國民經濟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業增加0.1個百分點),不到20世紀80年代的1/3。盡管中國保持了相當高的經濟增長水平,20世紀90年代全國每年實際凈增加的就業崗位平均只有700萬個左右,為20世紀80年代的1/3。這一現象在勞動力市場上有明顯的表現。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全國62個城市勞動力市場2002年第2季度職業供求信息表明,勞動力供給總量大於需求,100名求職者只有74個就業崗位。此外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企業追求經濟效益和自主用工權擴大,大量富餘人員不斷向社會釋放,也能致使我國就業崗位明顯減少,就業彈性系數明顯偏低。經濟增長創造的就業崗位,被農村轉移的勞動力和城鎮企業富餘人員釋放所抵消。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從1991年到1997年7年間,經濟增長有4年在兩位數,最低的1997年也為8.8%。今後產業結構調整可能會進一步重視向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提高就業彈性系數,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另外,退休人員還可以騰出一部分崗位。據「五普」資料,今年達到退出勞動年齡人口為43.52萬人,其中從業人員約為33萬。按城鎮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24%計算,城鎮從業人員退出的約為8萬人。據各地抽樣調查,退出人員中有30%返聘,即2.4萬人左右。城鎮實際退休而騰出崗位人員大約為5.6萬人左右。而農村從業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就退出勞動崗位則很少,一部分在比較有規模的企業中從業的人員會退出勞動崗位,這部分人員估計在10%—15%之間,即可騰崗2.4萬—3.6萬個勞動崗位。總數大約可騰出8萬—10萬個崗位。 三、加入WTO後,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大,會增加結構性失業。從長期看,加入WTO能夠使中國對外貿易享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有利於發揮中國勞動密集行業的競爭優勢,同時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但在入世的初期,面對入世後有限過渡期的壓力,為抵禦外資及其產品的沖擊,受沖擊的行業和企業必然要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進行資產重組、減員增效,甚至破產,從而導致結構性失業人員增加。減少就業機會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汽車、機械、冶金、石化、糧油加工、電子通訊設備等行業。另一方面,處於摸索階段的中國外貿企業不可能馬上在出口上有突破性的進展,對外貿易以及小企業的發展增加的就業機會,要經過一個過程才能形成規模,相反,富有經驗的國外跨國公司及其資本、貨物、服務進入中國的份額會增大,近期對外貿易產生的轉移效應會大於出口的創造效應,從而導致就業機會的減少。 第一、把增加就業崗位作為我黨「三個代表」的具體表現,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審視就業問題要清醒認識到,就業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切身群眾利益的頭等大事。廣大人民群眾也只有實現了就業,才能夠擴大我黨的群眾基礎,進而形成先進的文化,推動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要站在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戰略的高度來考慮就業問題,國民經濟發展要轉到以創造就業為核心上來,宏觀經濟政策要調整到以創造就業為目標,在制訂各項社會經濟政策時,要考慮能夠更多地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的政策要與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共同規劃、一並部署。這樣,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才能夠更多地與勞動密集型生產結合,增加就業崗位。另外,適時制定《促進就業法》,促進增加就業崗位的政策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和穩定化的軌道,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正確處理下崗職工再就業和農民工就業的關系,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就業體制改革,建立統一、開放和公平競爭的勞動力市場,放城市勞動力市場,消除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一切不合理限制和歧視政策,建立城鄉統一開放和公平競爭的勞動力市場,是一個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問題。 首先是產業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的需要;其次是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需要;再者是實現公民合法權益、保證我國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 解決下崗職工問題的重點仍然在兩個方面:一是解決補償問題;二是實現再就業。 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來說,要對下崗職工進行梳理分類,區別對待,總的來說應採取「養一批,保一批,扶一批,向市場上推一批」的分類處理辦法。對那些已接近退休年齡的下崗職工用企業內退或其他方式養起來;對那些離退休年齡尚遠而就業特困的人員,用政府提供公益性崗位、社區僱用、政府補貼等多種保護性措施使其實現再就業;對一般的中年齡段的下崗職工採取多種形式的就業扶持政策,包括鼓勵他們自謀職業,搞個體經營,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職工實行稅費優惠,並在經營場地、注冊登記等方面給予優惠和照顧等;而對那些年齡較輕的下崗職工則實行市場就業的辦法。 解決中老齡下崗職工的養老保險接續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大部分下崗職工就會消除後顧之憂,降低就業要求和工資預期,心甘情願地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也從根本上減輕了政府和企業的負擔。這是一代人的特殊問題,應採取多種辦法加以解決。 要建立穩定的、制度化的城市就業援助體系,包括設立專項就業援助基金;建立針對困難群體的職介服務和培訓制度;建立創業培訓體系和小額信貸及擔保制度;建立系統的針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優惠政策體系,如稅收減免、信貸優惠、社會保險費用減免、工資補貼、政府訂貨等。 ,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