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的助產專業畢業後就業率高嗎
1. 大專學助產以後好就業嗎 大概能幹什麼呢
進產房,工資還是可以的,
2. 大專助產好就業嗎
不是所有好就業的專業都能成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資待遇,而好的學習環境專及工作專業就是你得屬敬業,愛業,尊重並為之努力,奮斗,學習其更為專業的基本技能。
推薦好的學習環境,應當是能讓你掌握生活當中常用的一門基本技能,又能拿到相關的學歷證書,及考取其專業的技能認證證書。
3. 專科助產專業就業前景
很不錯的,我家鄰居就是這方面的,而且現在單獨二胎政策出台後,生孩子的人肯定會變多,而且中國老齡化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政府在未來一定會鼓勵生育,相關行業就業也會變好的。
4. 助產專科好就業嗎
助產專業就業前景很好,畢業後能在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從事助產、護理、母容嬰保健等工作。
助產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護理學和現代助產醫學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助產工作中的問題,能從事臨床助產及母嬰保健工作的高素質的應用型高級助產專門人才。
該專業前景良好,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婦女保健服務人才規格需求也不斷提高,每4000人口需要1名助產士;人性化全程陪伴分娩,要求大批高素質的助產士。
本專業畢業後可報考雙證(護理資格證和助產士資格證),就業前景良好,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凡在基層從事計生專干工作,必須持有助產士資格證方可上崗。
而且現在二胎開放,生孩子的不在少數,對於助產護士一定是需求比較大的,選擇這個專業在找工作方面肯定是不用擔心的。
5. 現在要報專科志願了 打算報助產 想知道這個專業我畢業後好就業嗎
助產專業在以後的工作中,他是就業前景是很好的,因為助產他所學的大多數內容跟護士是重疊的,他既可以同時具有助產的證,也可以做護士的工作。
6. 大專讀助產專業以後就業前景怎樣
畢業後做護士也是可以的,待遇就看單位了,現在一般三級醫院也招大專的,三級醫院的一般有證的工資加獎金都有五六千,上萬的也有,不過如果進不了大醫院到了一些小的或者差的兩三千也有
7. 五年後大專生助產專業畢業生好找工作嗎工資怎麼樣 。
工資看你自己的能力的
不過,工作機會的話
那應該是不會太差的
8. 大專助產專業就業前景 助產專業大專難學嗎
助產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助產專業培養目標已經重新准確定位,目前國際上倡導「助產士主導模式」管理正常的產婦,強調助產士是孕婦孕期主要照顧者,通過助產士給產婦提供連續性照顧的專業服務,能夠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妊娠期的住院時間,減少葯物鎮痛與產時麻醉,降低會陰側切率,降低新生兒復甦率,同時也能增加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滿意度。因此助產士的工作領域不僅局限於產房接產,還要延伸至產前甚至是孕前以及產後的保健指導
我國目前存在圍產護理人力資源短缺、內部結構不合理、人口和地理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國內醫院僅產房助產士的缺口至少有20多萬人,加上產前和產後的護理,助產人員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中國目前助產士與生育婦女比例為1∶4000,與發達國家的1∶1000差距懸殊。2008年衛生部對全國助產士人力資源情況調查結果表明,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每10萬人口的助產士人數分別是4.0人、2.8人和3.3人,這一數字與瑞典(80人)、英國(80人)、馬來西亞(28人)和柬埔寨(26人)的比例相差甚大。同時,我國城市地區2012年剖宮產率為41%,遠高於農村地區的
29%,助產士的匱乏已成為剖宮產率居高不...
助產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助產專業培養目標已經重新准確定位,目前國際上倡導「助產士主導模式」管理正常的產婦,強調助產士是孕婦孕期主要照顧者,通過助產士給產婦提供連續性照顧的專業服務,能夠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妊娠期的住院時間,減少葯物鎮痛與產時麻醉,降低會陰側切率,降低新生兒復甦率,同時也能增加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滿意度。因此助產士的工作領域不僅局限於產房接產,還要延伸至產前甚至是孕前以及產後的保健指導
我國目前存在圍產護理人力資源短缺、內部結構不合理、人口和地理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國內醫院僅產房助產士的缺口至少有20多萬人,加上產前和產後的護理,助產人員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中國目前助產士與生育婦女比例為1∶4000,與發達國家的1∶1000差距懸殊。2008年衛生部對全國助產士人力資源情況調查結果表明,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每10萬人口的助產士人數分別是4.0人、2.8人和3.3人,這一數字與瑞典(80人)、英國(80人)、馬來西亞(28人)和柬埔寨(26人)的比例相差甚大。同時,我國城市地區2012年剖宮產率為41%,遠高於農村地區的
29%,助產士的匱乏已成為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關鍵原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助產教育應基於大學教育,服從學院的學制和學位的規定,一般通過四年學習獲得學士學位。我國助產士的來源是以大、中專畢業的護士為主,到產房工作後接受臨床培訓(多為3個月)而成為助產士。助產士中僅有
14%為本科學歷,本科和研究生水平的高等教育正在起步階段,助產教育主要是大專層次的高職教育。目前全國有
129
所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助產專業。2007年,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開始設立助產專業本科教育,隨後其它部分高等院校也陸續開設了助產專業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如南方醫科大學、北大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等。
不少人對助產這一概念有所淡化,助產士多被當做護士來使用,國內大多數高校和醫院也沒有正規地對助產士加以培養。與此同時,本科學歷助產士就顯得相當搶手,他們的就業方向主要為在各級醫療單位、醫學教育和科研單位從事臨床護理、助產、婦幼保健、教學或研究工作。
9. 助產專業的就業前景怎樣
國際理念
強調助產士是孕婦孕期的主要照顧者,助產士要給產婦提供連續性照顧的專業醫療服務紐西蘭助產學的發展具有百年歷史,是世界上第一個頒發注冊護士資格證的國家,懷卡托理工學院則是紐西蘭開展助產學教育規模最大的學院。該學院助產士學士學位主管、紐西蘭第一位被授予助產士學科博士學位的MargieDuff博士在論壇上介紹說,和產科醫生主導模式不同,助產士主導模式強調助產士是孕婦孕期主要照顧者,通過助產士給產婦提供連續性照顧的專業醫療服務,能夠提高自然產率,減少妊娠期的住院時間,減少葯物鎮痛和產時麻醉,降低會陰側切率,降低新生兒復甦率,同時也能增加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滿意度。
MargieDuff博士表示,有多種模式可以實現助產士對產婦的連續照顧。以小組模式開展連續性服務模式,由一組助產士照顧一定數量的婦女,保證婦女在分娩期有一位助產士可以全程陪伴,助產士進行
產後隨訪。「助產的夥伴」關系則是連續照顧模式的又一典型代表,這種模式於1990年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開始被採用。「夥伴關系」的核心理念是妊娠和分娩是自然的生活事件,助產服務以婦女為中心,助產士能夠獨立運用專業知識為其提供連續的助產照顧。助產士被認為是有責任心的專業人員,她們和婦女結為夥伴關系,在婦女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給予婦女必要的支持、照顧和建議。
事實證明,婦女可以從連續性照顧模式和產時連續的支持中獲益。200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紐西蘭,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達到了67.4%,澳大利亞為60.8%;而產婦的會陰側切率,兩國僅為10.2%和16.1%。
現實尷尬
我國助產服務仍以產科醫生為主導,助產學仍從屬於護理專業,既非獨立學科,也無專業體系,和國際水平相去甚遠。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葉鴻瑁教授指出,我國助產士同樣在圍產醫學保健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主要負責正常產婦接產,協助產科醫師處理難產並負責計劃生育、圍產期保健和婦嬰衛生的宣教和技術指導。近年來開展的導樂陪產和助產士一對一全程陪產中,助產士的人性化服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降低了剖宮產率。但他同時也指出,在我國助產學仍從屬於護理專業,既不是獨立學科,也沒有專業體系,和國際水平相去甚遠,這一領域的專業化進程亟待加強。
中華護理學會婦產科專業組王立新主任認為,目前國際助產專業教育已發展成為獨立的高等專業教育,助產士必須具有本科以上的專業教育背景。但我國助產士高等教育和專業培訓十分欠缺,專業教育僅限於中專教育,醫學院校中沒有助產士的大專、本科專業設置,相當部分助產士是從護士改行,在繼續教育中也沒有專業深造的可能,只能選擇護理專業的課程進行學習。「我是自費來參加這次論壇的,領導說助產有啥可學的,不批准我來。」一位來自河南某醫院的主管護師說,「但如此的專業學習機會太少了,我就要求休假,自費來北
京了。」
王立新還指出,目前在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助產領域實行獨立的注冊准入制度,助產士有相對獨立的國際管理機構和組織。助產士注冊後享有基本的檢查、處方權。常規的孕期隨訪、檢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產士全程管理,醫院專科醫生主要負責對高危病例的管理。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婦幼保健體系,但助產士仍從屬於護理專業,在注冊和職稱晉升上,助產專業對應的體系尚屬空白。
她分析說,造成這一現狀的原由在於從業人員學歷水平偏低,缺乏專業性。同時,我國助產士人力資源匱乏,據了解,在發達國家,助產士和生育婦女比例為1:1000,而我國這一比例為1:4000。此外,產婦對醫護人員高需求也造成了我國助產服務仍以產科醫生為主導的局面。但實際上,對於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經過高等教育和培訓的助產士完全可以勝任
未來展望
有了學會,助產士才有自己的家。
曾連續三次代表我國出席國際助產士聯盟大會的王立新主任在論上大聲疾呼,由於專業體系缺失,我國助產學難以建立獨立的學術團體和學會,這也成為我國加入國際助產士聯盟的現實阻礙。據了解,國際助產士聯盟是一個代表來自72個國家助產士的助產士聯盟,主要致力於定義助產士角色,為助產士教育和准備工作提供指導標准。聯盟每3年召開一次國際助產大會,我國大陸雖然連續3年被邀請出席,但均以觀察員身份到會,而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已經成為了正式會員。「有了學會,助產士才有了自己的家」,王立新建議,我國應加快助產學的專業化步伐,以為我國盡快融入國際助產士大家庭創造條件。在此次論壇上,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140多位婦產專業的醫護人員和護理院校教師還在「關於成立中華助產協會的倡議書」上集體簽名,呼籲我國成立助產協會,早日融入國際助產士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