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專業發展
① 軟體工程專業的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辦公自動化處理、計算機安裝與維護、網頁製作、計算機網路和專業伺服器的維護管理和開發工作、動態商務網站開發與管理、軟體測試與開發及計算機相關設備的商品貿易等方面的有關工作。
除考取國內外名牌大學研究生外,主要畢業去向是計算機軟體專業公司﹑信息咨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獨資、合資企業。
就業前景
中國的軟體行業規模不是很大,有些軟體企業在軟體製作上,也只是採用了一些軟體工程的思想,距離大規模的工業化大生產比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有管理體制的問題,市場問題,政策問題,也有軟體工程理論不全面和不完善的問題。所以軟體工程的研究和應用,以及中國軟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既有軟體工程的理論基礎和研究能力,又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的軟體工程科學技術人員來推動。軟體工程的前途是光明的。
軟體服務外包屬於智力人才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大量著名外包企業落戶寧波。主要就業去向包括軟體外包與服務企業、信息產品與服務企業,擔任程序員、軟體測試員、項目經理等工作崗位。
② 軟體工程專業前景。
怎麼說呢~~
我就是軟體~
學這東西的人很多,必須學精學透~~ 要不你還是換個專業
軟體很累人.
③ 軟體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樣
競爭力看的是你自己的能力
④ 軟體工程 專業 未來的發展方向
軟體工程會如何發展?
我覺得在未來幾年我們會看到如下的趨勢:● 需求工程,漸成熱點:專業化的角色,日益復雜的業務創新,全球分布的團隊以及互聯網級的交付速度,這些都對需求獲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預計需求工程的研究和實施會成為近期的熱點,其中Use Case技術會被更廣泛而正確的應用,而相關工具的研發也會成為熱點(如IBM Rational Requirements Composer、Ravenflow等)。用例的優勢在於它天生是黑盒的,它用自然語言抽象了用戶和目標系統的交互,避免了混入分析、設計和實現細節,以保證用例可以被不懂具體技術的業務及測試人員所真正理解。同時,需求分析員又可以方便地通過用例分析(即用分析類來試圖在理想方式下實現用例),將需求體系精華成分析模型。在這一過程中,需求分析員可以更進一步地完善基於用例的需求體系,而不必擔心分析模型會污染需求,從而實現需求與分析的分離及有效互動。● DSSA和MDD,老樹新花(基於領域的構架〔DSSA〕與模型驅動的開發〔MDD〕):隨著軟體應用的日益普及,軟體已經超出了將手動流程自動化的范疇,而開始成為業務創新的主要推動力。因此,引入捕獲特定領域內最先進需求及其實現架構的DSSA成為行業客戶的熱點之一。而且,DSSA的引入將MDD門檻大大降低了,也使基於DSSA的MDD支撐工具成為可能,從而可以極大地提高開發效率並保證軟體質量(例如,Telelogic的Rhapsody就是一個成功的基於實時嵌入式系統構架的MDD工具)。● 迭代/敏捷,漸成標准:隨著軟體交付周期的日益加快,迭代化開發已經成為大多數軟體開發團隊的必選項。但是迭代對整個團隊的需求、架構、協同及測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許多開發團隊都在試圖導入迭代化開發的過程中,敏捷可以是被看成迭代化開發的一種導入方式,只不過敏捷的范圍其實比迭代化開發更大一些。敏捷的三個要素是迭代開發、坦誠合作和自適應性。坦誠合作其實才是敏捷的精髓,如Ivar所說,敏捷其實是有關Social Engineering的。敏捷的主要貢獻在於他更多地思考了如何去激發開發人員的工作熱情,這是在軟體工程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相對被忽略的領域。● 持續集成,蓄勢待發:持續集成是保證迭代化開發質量的主要方式,通過持續集成可以利用自動化的方式來盡量自動地、盡早保證代碼質量。隨著迭代和敏捷的流行,持續集成相關的工具成為現在市場上的新熱點(如持續集成框架IBM Rational BuildForge, 開源軟體CruiseControl,代碼靜態分析工具Klocwork Insight,IBM Rational Software Analyzer等)。持續集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組織需要首先將現有的配置管理/變更管理工具與Build環境緊密集成並完成自動化Build過程,在根據企業/項目/產品的現狀,定義如何自動化地檢測軟體質量(代碼靜態分析、單元測試或冒煙測試),並定義需要自動化生成的管理報表。● 基於實踐的過程框架,方興未艾:開發角色的專業化的和分布的全球化都要求軟體開發過程更加規范,而敏捷又要求過程必須緊密貼合項目的實際需要,因此傳統的大一統的過程無法符合這一需求。新一代的過程將是以實踐為核心的,項目可以通過組裝所需的不同實踐來獲得貼近項目要求的過程。IJI(Ivar Jacobson International)的EssWork框架和IBM Rational的RMC都是新一代的基於實踐的過程框架。依據過程專家長時間的經驗,他們很小心、很仔細地將一個完整的開發過程組件化,從開發過程抽象出一個個可以被單獨導入又可以被組裝到一起的實踐,從而使逐步求精式的過程改進成為可能。對於一個軟體組織而言,如果已經建立一個比較成熟的軟體開發流程,但覺得這一流程並不適合所有項目的實際需要,那麼目前可以考慮的是用實踐的方式去重新梳理現有流程,以使項目組能夠以實踐為單位來組裝出切合項目實際的流程;另外,該組織也可以將適用於本組織的業界流行的實踐導入到現有流程當中,IJI公司的專家從業界最佳經驗中抽取了八個實踐,配置管理.
昨日黃花:隨著開發團隊規模的日益減小,配置管理的復雜性大大降低了,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用戶轉向使用開源的配置管理工具(如Subeverison,JIRA,hosted-projects等等);未來的配置管理工具更多的以一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的方式出現,弱化了單項的配置管理能力而強調了全流程的整合(如Microsoft VisualStudio Team System和IBM Rational Team Concert等)。即便配置管理的復雜性降低了,但它仍然是開發項目管理的最重要的支撐平台之一。目前的重點應該是加強對項目經理進行有關配置管理知識的培訓,讓他們理解到配置管理能力(如並行開發、基線回退等等)能夠如何幫助項目開發過程的,從而使配置管理工具/環境的價值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⑤ 軟體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咋樣啊最近幾年行嗎
單純的問軟體工程是否有前景,個人認為是有的。但是並不建議你以這件事情作為你職業選擇的考量。你看08年左右的時候機械石油何其風光,現在呢?這不過短短八九年的光景。你讀個研究生就已經七年了。我剛上大學那會兒軟體學院因為地方比較偏,學費又貴,一班有一半兒多的學生都是調劑來的。很多人大一努力讀書的目標就是拿到好成績然後轉專業。等到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學校里幾乎是最強專業的學生也有人不顧位置與費用的劣勢轉專業到軟院。但是,再過八九年呢?17年的軟體會不會是07年的石油?這誰也說不好。如果前景這個東西這么容易被壓中,我上大一的時候軟院就應該人滿為患了。
軟體有前景嗎?有。畢竟未來幾乎所有的東西一定都會需要相對應的軟體來驅動,絕大多數的行業都會引入自動化與網路。目前軟體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遠未到恰當的程度。老百姓的消費品有他淘寶,工業原材料就能弄個找鋼網。發展的空間一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你所說的前景指的是工資,那就不一定了。現在互聯網行業的工資雖然高,但是這背後除了互聯網自身的技術紅利以外還有資本與供需關系作為支撐。隨著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多,技術發展帶來的開發門檻的降低。高工資還能持續多久並不好說。至少低端開發應該不會持續多久。
此外呢,軟體和軟體還是不一樣的。至少簡單的來劃分互聯網、傳統軟體、游戲就很不一樣。傳統軟體的薪資與互聯網之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游戲行業么,應該算開寶箱?但大家都在寫代碼。這中間區別還是蠻大的,就像羽毛球、網球和乒乓球大家都是小球,但是並不一樣。
至於你所擔心的,所謂「競爭很激烈」、「知識更新快」,估計還有什麼「青春飯」、「四十退休」、「沒對象」、「工作強度大」之類的。咱一條條說吧。
⑥ 軟體工程專業有什麼發展前途
感覺很有前途啊,現在網路這么發達,網路發家的有的是,招聘網路維護,軟體編程等等,你可以看一下身邊,多少電子產品
⑦ 軟體工程專業的發展方向都有哪些呢
目前軟體工程9個專業的內容和就業情況如下:
1 可視化編程
掌握程序設計方法及可視化技術,精通一種可視化平台及其軟體開發技術。獲取Delphi程序員系列、Java初級或VB開發能手認證。
就業方向:企業、政府、社區、各類學校等可視化編程程序員。
2 WEB應用程序設計
具有美工基礎和網頁動畫設計能力,掌握互動式網頁程序的設計技術,能進行網站建設和維護。獲取Macromedia多媒體互動設計師或Delphi初級程序員或Delphi快速網路開發工程師認證。
就業方向:企業、政府、社區、各類學校等WEB應用程序員。
3 軟體測試
掌握軟體測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組織管理,精通軟體測試工具。獲取ATA軟體測試工程師或Delphi初級程序員或Java初級程序員認證。
就業方向:企業、政府、社區、各類學校等軟體測試員。
4 資料庫管理
能應用關系範式進行資料庫設計,精通SQL語言,勝任資料庫伺服器管理與應用工作。獲取Oracle資料庫管理或SQL Server資料庫應用或Windows XP應用認證。
就業方向:企業、政府、社區、各類學校等部門的中、大型資料庫管理員。
5 圖形圖像製作
精通國際上流行的圖形/圖像製作工具(如CorelDraw、Photoshop、Pagemaker等)。獲取平面設計師相關的認證。
就業方向:廣告製作公司、建築設計公司、包裝裝璜設計公司、居室裝修公司、出版印刷公司。
6 網路構建技術
熟悉網路結構和組網方式,掌握建網方法,能利用工具分析和排除常見網路故障。獲取Cisco路由配置或華為網路工程或AMP應用工程師認證。
就業方向:企業、政府、社區、各類學校等網路構建工程師。
7 網路系統管理
掌握網路系統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應用技能,能進行網路系統的安全設置。獲取Window2000 Server或TurboLinux TLCE或Cisco路由配置專家認證。
就業方向:企業、政府、社區、各類學校等網路系統管理員。
8 多媒體製作
具有多媒體程序設計與多媒體製作策劃的能力。基本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與建模、造型設計、場景設計、分鏡頭原理等技能。獲取多媒體設計師相關的認證。
就業方向:多媒體設計與製作公司、動畫美術製作出版公司、廣告製作公司。
9 計算機辦公應用
精通辦公自動化應用與管理,熟悉伺服器的安裝、管理和維護,基於應用伺服器的相關服務和軟體系統,具備對伺服器的網路安全設置、郵件、網頁發布、FTP、OA、BBS等系統的應用和維護能力。
就業方向:企業、政府、社區、各類學校等系統管理
⑧ 軟體工程專業都有哪些就業方向
軟體工程專業都有就業方向Web開發、移動終端開發、從事大數據開發、計算機系統工程師、視頻開發工程師 、計算機軟體應用工程師。
第一、Web開發
Web開發包括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兩個大的崗位劃分,前端開發主要以應用Html、CSS和JavaScript為主,而後端開發則可以使用Java、Python、PHP、C#等語言。早期大部分畢業生會選擇以後端開發為主。
目前也有不少同學會選擇前端開發作為主要方向。Web開發在IT行業內有大量的就業崗位,從未來發展的前景來看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五、視頻開發工程師
你一定體驗過語音或視頻聊天所帶來的舒適感覺,可能也享受過在線視頻所帶來的方便快捷,這些都是語音/視頻開發工程師們的功勞。語音和視頻的應用還遠不止上面提到的,它包括從商業應用到個人應用的各種產品需求。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語音/視頻開發工程師嗎?那麼你需要熟悉MPEG。
第六、計算機軟體應用工程師
軟體研發工程師是指從事某種行業,對某種不存在的事物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開發並具有一定經驗的專業工作者,或者對已經存在的事物進行改進以達到優化目的的專業工作者。
⑨ 軟體工程專業的發展過程
1960年代末期,計算機程序在復雜度、規模和應用領域等方面的增長引人注目,這導致上千億資金花費在軟體開發上,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依賴於軟體開發的成果。軟體產品幫助人們獲得更高的工作和生產效率,同時也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加安全、靈活和寬松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盡管有很多成功之處,許多軟體產品在成本、工期、質量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主要原因是:
軟體產品是復雜的人造系統,具有復雜性、不可見性和易變性,難以處理。個人或小組開發小型軟體非常有效的編程技術和過程,在開發大型、復雜系統時難以發揮同樣的作用。
1968年在德國舉行的NATO軟體工程會議上,為應對「軟體危機」的挑戰,提出了「軟體工程」的術語。這個時期有代表性的軟體工程定義是「為了經濟地獲得在真實機器上可靠工作的軟體而制定和使用的合理工程原則和方法」。
1972年IEEE學會的計算機協會第一次出版了《軟體工程學報》。此後,「軟體工程」這個術語被廣泛用於工業、政府和學術界,眾多的出版物、團體和組織、專業會議在它們的名稱里使用「軟體工程」這個術語,很多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先後設立軟體工程課程。 軟體工程早期的發展是理清軟體工程過程的各種活動,提出軟體生命周期的概念和軟體開發的瀑布模型,制定軟體生命周期中主要活動的質量標准。
1991年,ACM和IEEE/CS的計算教程CC1991專題組將「軟體工程」列為計算學科的九個知識領域之一。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計算機硬體普遍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在單主機計算模式下,基於瀑布模型的軟體開發過程和結構式過程語言編程范型佔主導地位。軟體工程得到巨大的發展。以階段論看待軟體生命周期,給規范和規程的制定、工具研製、預算管理、工程核算、組織質量過程帶來極大方便,基於瀑布模型的軟體工程的研究在軟體需求分析、軟體設計、軟體測試、軟體質量保證、軟體過程改進等多個子領域得到深化和擴展,形成了軟體工程學科的雛形。 1970年代末期,美國制定研究生教育計劃時採納了IEEE/CS提出的、制定軟體工程教程的建議,為軟體工程教育打下了基礎。
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軟體工程教育得到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SEI)的培育和支持。他們調查軟體工程教育的現狀;出版軟體工程推薦教程;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建立軟體工程碩士教育計劃;組織和推動軟體工程教育者研討會。
1993年,IEEE-CS和ACM為把軟體工程建設成為一個專業,建立了IEEE-CS/ACM聯合指導委員會。隨後,該指導委員會被軟體工程協調委員會(SWECC)替代。SWECC給出了「軟體工程職業道德規范」、「本科軟體工程教育計劃評價標准」和「軟體工程知識體」(SWEBOK)。SWEBOK全面描述了軟體工程實踐所需的知識,為開發本科軟體工程教育計劃打下了基礎。
2004年8月,全世界五百多位來自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界的專家、教授經過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軟體工程知識體、軟體工程教育知識體(SEEK)兩個文件的最終版本,標志著軟體工程學科在世界范圍正式確立,並在本科教育層次上迅速發展。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信息系統、信息技術並列成為計算學科下的獨立學科。 中國的軟體工程基礎技術研究始於1980年代初。當時,軟體開發方法學成為研究熱點。1980年在北京召開了中國首屆軟體工程研討會,之後,許多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陸續開展了軟體開發方法學、CASE工具和環境、面向對象技術等軟體工程基礎技術的研究。「軟體工程核心支撐環境」,「軟體工程技術、工具和環境的研究與開發(SEP)」等課題列入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其科研成果代表了中國軟體工程技術研究的水平。與此同時,部分高校面向研究生開設了軟體工程課程,開始引進和編寫軟體工程教材。1984年和1985年,國家科委選擇重點高校招收了兩批(200人)軟體工程碩士,為軟體工程教育積累了經驗。此後,高等院校開始為本科開設軟體工程課程。部分高校從1988年開始試辦軟體工程專業(後來在學科調整時又歸並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
1990年代,軟體重用和軟體構件技術成為研究熱點,面向對象方法和技術成為軟體開發的主流技術,軟體過程研究及軟體企業的過程改善受到廣泛重視。隨著軟體工程技術的發展,高校又增設了面向對象技術,支持面向對象技術的Smalltalk語言、軟體過程管理、軟體測試技術、軟體過程度量等課程,軟體工程領域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時數不斷增加,教學改革不斷深入。
為適應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軟體產業和軟體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2000年發布了18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2001年經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准,全國成立了35所示範性軟體學院。各高校軟體學院和計算機學院(系)為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要求學生在思維創新的基礎上,提高技術創新和工程創新能力,提高軟體工程實踐和軟體工程管理能力。這有效地促進了中國軟體工程學科的發展,中國軟體工程教育開始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