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建築專業教學計劃

建築專業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57:44

① 一、論述題 1.關於課程計劃與實施的關系有這樣一種看法:課程計劃是一幢建築的

一、論述題 1.關於課程計劃與實施的關系有這樣一種看法:課程計劃是一幢建築的

② 有人說,課程計劃就像是一棟建築的詳細設計圖,而課程實施是具體而嚴格的按圖施工,這種看法對嗎

基本上是對的。課程計劃 、設置、銜接、就像是一棟建築的詳細設計圖,它制約教育產品的質量和成本。而課程實施是具體而嚴格的按圖施工,如果師資、教材、課時、考試、評估偶缺錢。那成品質量就會有問題。目前全國同一專業,基本上是同一套圖紙,只是實施中的差異,導致教學質量的高下。但是,圖紙的制約只能產生中國製造,無法實現「中國創造」。這就是「瓶頸」。而課程實施(尤其是成人教育)基本上是「竣工驗收」導致「豆腐渣」產品的合法存在。

③ 建築施工管理專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本專業領域實際的崗位能力,適應建築生產一線的施工與管理等職業崗位要求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學生畢業後主要到建築施工企業和建築管理部門從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程造價、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監理等方面工作。
二、人才培養規格
建築施工與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施工技術與管理、工程造價、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監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同時要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
通過學習,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必備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化基礎知識;
2、具有專業必需的數學、力學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
3、具有建築材料的基本知識;
4、具有建築構造、建築結構、建築設備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
5、具有應用計算機輔助進行專業工作的能力;獲取信息與使用信息的能力;
6、具有正確識讀、繪制土建專業施工圖和參與圖紙會審的能力;
7、具有正確使用建築材料並進行檢測、保管的能力;
8、具有一般結構構件分析和驗算的能力;
9、具有工程質量監控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10、具有較強的施工現場組織和管理的能力;
11、具有編制投標文件和工程造價文件的能力;
12、具有施工現場監理的基本能力;
13、具有一定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
三、職業能力分析表
序號
綜合
能力
專項能力
1
識圖與繪圖能力
識讀土建專業圖紙
識讀設備專業常用的圖紙
繪制建築平面、剖面、立面及節點圖
繪制結構布置及構件配筋、節點圖
編制圖紙技術說明
繪制土建工程竣工圖的能力
2
建築材料應用能力
水泥、沙漿、砼性能應用及配合比設計
磚、砌塊、石材的性能及應用
建築鋼材、玻璃、防火材料的性能及應用
建築材料的保管和存放
水泥、沙漿、砼、磚、沙石的技術指標檢測
建築鋼材技術指標檢測
3
構件分析及驗算能力
機構計算簡圖的確定和內力分析能力
建築結構體系的認知
構件材料的合理選擇
基礎類型的選擇、地質資料的應用
構造設計能力
4
施工技術管理能力
鋼筋代換及砼、沙漿施工配合比設計
掌握主要工種工藝的施工程序及驗收標准
施工質量的檢驗及事故處理的能力
一般地基的處理能力
土石方、腳手架、摸板的基本計算及施工能力
建築施工測量的能力
5
施工現場管理能力
進度計劃的編制
一般施工方案的制定,業內文件的編制
質量、進度、成本管理
編制投標文件和參與招標的能力
施工現場布置
圖紙會審及技術的交底能力
6
工程造價確定能力
土建工程量的計算能力
准確使用各種計價文件
建築工程造價計算的能力
進行竣工結算的能力
進行工料分析的能力
7
安全管理能力
編制安全技術措施
進行施工安全教育
進行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處理事故安全問題的能力
8
計算機應用能力
計算機操作能力
操作系統及文字處理系統的應用能力
應用CAD輔助設計的初步能力
應用計算機編制預算的能力
應用計算機進行施工管理的能力
四、課程體系
建築施工與管理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由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組成;理論課程體系中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拓展課。
類別
理論課程體系
實踐課程體系
公共基礎
開放教育入學指南;高等數學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英語
專業基礎
建築制圖基礎;建築力學;建築材料;建築構造;建築設備
識圖實訓;建築構造實訓
專業
建築結構;地基基礎;建築施工技術;土木工程 CAD;高層建築施工;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概論;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造價控制;
測量實訓;建築結構實訓;建築施工專項方案設計;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畢業綜合實踐(建築工程造價綜合實踐、建築工程建造(項目管理)綜合實踐、建築工程施工監理綜合實踐三者選一)
拓展
管理學基礎
五、課程設置與教學管理
(一)教學計劃進程表中課程設置分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其中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又分必修課和選修課。
(二)必修課由中央電大同一開設,執行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統一評分標准。
(三)選修課由各試點單位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各地需要選開。選修課的教學管理與考試工作以及省開課程的教材由省電大負責。
(四)選修課中的統設服務課,中央電大提供教學大綱、多種媒體教材等教學資源以及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
(五)實踐環節中的課程實踐,屬於必修課的執行「五統一」原則,屬於選修課的由省電大負責課程實踐的組織實施。
六、修業年限與畢業
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注冊後8年內取得的學分均有效。
省電大按兩年制三年業余學習安排實施性教學計劃。學生須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個人學習計劃。
本專業最低畢業總學分為76學分。學生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最低畢業總學分,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即可畢業,國家承認其高等教育專科學歷。
七、教學計劃進程表(附後)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2008級工學科土建類建築施工與管理專業(開放專科)教學計劃進程表
八、課程說明
1.開放教育入學指南
本課程1學分,開設一學期。
開放教育入學指南是為配合教育部開展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工作,為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接受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程)學習之前,了解和熟悉電大開放教育新的學習環境,建立與開放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新的學習理念,了解並盡快適應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概述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含義、特點及其與其他教育形式的區別;介紹廣播電視大學的系統結構、辦學形式、運行機制、教學管理和社會聲譽;介紹電大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一般的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和技巧;介紹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學習的方法,怎樣利用計算機網路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以及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等一般教學媒體的使用方法等等。
2.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本課程2學分,一學期開設。
本課程是在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連同馬克思主義、思想一起確立為我黨、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前提下,根據國家教育部的部署和決定而開設的,是高等教育教學的公共基礎課。
本課程的教學要求是:全面闡述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產生、地位與意義,完整理解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及內容體系,准確把握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創新。在此基礎上,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頭腦,真正實現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進教材的基礎上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3.高等數學基礎
本課程3學分,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工科水利水電工程與管理、建築施工與管理、數控技術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重要基礎課,是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服務的。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函數、極限與連續、導數與微分、導數應用、不定積分和定積分及其應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獲得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基本知識,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常用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受到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
通過各個教學環節,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較熟練的運算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學習後續課程和進一步獲得近代科學技術知識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
4.建築制圖基礎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學習制圖的基本知識、正投影、投影變換、立體的投影、立體表面的交線、組合體的投影、軸側投影圖及圖樣畫法等內容。
5.英語Ⅰ(1) (2)
本課程6學分,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為公共英語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詞彙(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600詞)和若干相關的常用片語及基礎語法知識;能夠聽懂發音清楚、語速較 慢的教學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並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談;能夠讀懂所學詞彙和語法 范圍內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條等;能夠寫出簡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條轉達具體信息。
6.建築測量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本課程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常用的測量儀器與測量方法,及其所必須的測量基礎理論、基本知識。
7.建築力學
本課程共5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力系及力系的平衡;構件的強度、剛度、穩定等問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桿系結構的內力、強度、剛度、穩定計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8.建築材料(A)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各種常用建築材料的基本知識;材料的主要技術性能和標准;常用材料使用和保管方法。
9.建築構造
本課程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的組成,常見構造作法,建築施工圖的識讀。
10.建築結構
本課程共5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等)的基本計算原則、構件計算、常見結構的構造要求(含抗震構造要求);重點介紹鋼筋混凝土結構。
11.建築施工技術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工程主要的施工工藝和方法。
12.建築工程項目管理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流水施工、網路計劃、施工組織設計、項目策劃與組織、成本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
13.土木工程CAD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圖形系統中有關硬體配置方面的基本知識,圖形生成與輸出的基本原理,圖形設計及繪制的基本方法。
14.計算機文化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45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並兼顧實用軟體的使用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前沿知識,為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計算機的產生、發展及應用,計算機系統組成,計算機安全常識等計算機基本知識;信息處理概述,計算機中數和字元的表示方式,漢字輸入方法等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DOS操作系統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統基本使用方法;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網方法。此外還設有WPS文字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WORD文字處理系統、EXCEL電子報表系統兩部分選擇教學內容,供各地電大根據本地實際選用。
15.地基基礎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質、土中應力、變形及強度計算。工程地質勘察資料,一般淺基礎設計;能運用專業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地基與基礎工程的一般問題。地形圖與基礎施工圖的識讀。
16.高層建築施工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深基坑施工、地下連續牆施工、土層錨桿(土錨)工程、樁基工程、大體積混凝土基礎結構施工、起重及運輸機械、腳手架工程、現澆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施工和鋼結構高層建築施工等內容。
17.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個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工程概預算的基本原理,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基本原則。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竣工結算的編制方法。
18.工程建設監理概論
本課程3學分,主要內容包括:建設工程監理基本理論與相關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建設工程質量、投資、進度控制等。
19.測量實習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測量課程相配合。主要內容為建築工程測量的方法與實際訓練。
20.建築構造實訓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構造課程相配合。主要內容為構造設計及建築施工圖的識讀。
21.建築結構實訓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結構課程相配合。主要內容為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及結構施工圖的識讀。
22.建築施工技術方案設計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施工技術課程相配合。
23.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相配合。
24.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實訓
本實訓4學分。內容可為建築CAD軟體應用、建築施工管理軟體應用、工程監理軟體應用、工程造價軟體應用等實訓其中之一。
25.畢業實踐(建築施工)
本實訓10學分。在建築工程造價綜合實踐、建築工程建造(項目管理)綜合實踐和建築工程施工監理綜合實踐三者選一,以及相應施工圖的綜合識讀。
; P class=MsoBodyTextIndent2>
類別
理論課程體系
實踐課程體系
公共基礎
開放教育入學指南;高等數學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英語
專業基礎
建築制圖基礎;建築力學;建築材料;建築構造;建築設備
識圖實訓;建築構造實訓
專業
建築結構;地基基礎;建築施工技術;土木工程 CAD;高層建築施工;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概論;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造價控制;
測量實訓;建築結構實訓;建築施工專項方案設計;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畢業綜合實踐(建築工程造價綜合實踐、建築工程建造(項目管理)綜合實踐、建築工程施工監理綜合實踐三者選一)
拓展
管理學基礎
五、課程設置與教學管理
(一)教學計劃進程表中課程設置分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其中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又分必修課和選修課。
(二)必修課由中央電大同一開設,執行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統一評分標准。
(三)選修課由各試點單位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各地需要選開。選修課的教學管理與考試工作以及省開課程的教材由省電大負責。
(四)選修課中的統設服務課,中央電大提供教學大綱、多種媒體教材等教學資源以及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
(五)實踐環節中的課程實踐,屬於必修課的執行「五統一」原則,屬於選修課的由省電大負責課程實踐的組織實施。
六、修業年限與畢業
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注冊後8年內取得的學分均有效。
省電大按兩年制三年業余學習安排實施性教學計劃。學生須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個人學習計劃。
本專業最低畢業總學分為76學分。學生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最低畢業總學分,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即可畢業,國家承認其高等教育專科學歷。
七、教學計劃進程表(附後)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2008級工學科土建類建築施工與管理專業(開放專科)教學計劃進程表
八、課程說明
1.開放教育入學指南
本課程1學分,開設一學期。
開放教育入學指南是為配合教育部開展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工作,為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接受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程)學習之前,了解和熟悉電大開放教育新的學習環境,建立與開放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新的學習理念,了解並盡快適應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概述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含義、特點及其與其他教育形式的區別;介紹廣播電視大學的系統結構、辦學形式、運行機制、教學管理和社會聲譽;介紹電大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一般的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和技巧;介紹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學習的方法,怎樣利用計算機網路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以及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等一般教學媒體的使用方法等等。
2.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本課程2學分,一學期開設。
本課程是在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連同馬克思主義、思想一起確立為我黨、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前提下,根據國家教育部的部署和決定而開設的,是高等教育教學的公共基礎課。
本課程的教學要求是:全面闡述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產生、地位與意義,完整理解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及內容體系,准確把握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創新。在此基礎上,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頭腦,真正實現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進教材的基礎上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3.高等數學基礎
本課程3學分,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工科水利水電工程與管理、建築施工與管理、數控技術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重要基礎課,是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服務的。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函數、極限與連續、導數與微分、導數應用、不定積分和定積分及其應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獲得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基本知識,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常用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受到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
通過各個教學環節,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較熟練的運算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學習後續課程和進一步獲得近代科學技術知識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
4.建築制圖基礎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學習制圖的基本知識、正投影、投影變換、立體的投影、立體表面的交線、組合體的投影、軸側投影圖及圖樣畫法等內容。
5.英語Ⅰ(1) (2)
本課程6學分,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為公共英語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詞彙(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600詞)和若干相關的常用片語及基礎語法知識;能夠聽懂發音清楚、語速較 慢的教學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並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談;能夠讀懂所學詞彙和語法 范圍內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條等;能夠寫出簡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條轉達具體信息。
6.建築測量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本課程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常用的測量儀器與測量方法,及其所必須的測量基礎理論、基本知識。
7.建築力學
本課程共5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力系及力系的平衡;構件的強度、剛度、穩定等問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桿系結構的內力、強度、剛度、穩定計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8.建築材料(A)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各種常用建築材料的基本知識;材料的主要技術性能和標准;常用材料使用和保管方法。
9.建築構造
本課程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的組成,常見構造作法,建築施工圖的識讀。
10.建築結構
本課程共5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等)的基本計算原則、構件計算、常見結構的構造要求(含抗震構造要求);重點介紹鋼筋混凝土結構。
11.建築施工技術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工程主要的施工工藝和方法。
12.建築工程項目管理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流水施工、網路計劃、施工組織設計、項目策劃與組織、成本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
13.土木工程CAD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圖形系統中有關硬體配置方面的基本知識,圖形生成與輸出的基本原理,圖形設計及繪制的基本方法。
14.計算機文化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45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並兼顧實用軟體的使用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前沿知識,為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計算機的產生、發展及應用,計算機系統組成,計算機安全常識等計算機基本知識;信息處理概述,計算機中數和字元的表示方式,漢字輸入方法等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DOS操作系統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統基本使用方法;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網方法。此外還設有WPS文字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WORD文字處理系統、EXCEL電子報表系統兩部分選擇教學內容,供各地電大根據本地實際選用。
15.地基基礎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質、土中應力、變形及強度計算。工程地質勘察資料,一般淺基礎設計;能運用專業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地基與基礎工程的一般問題。地形圖與基礎施工圖的識讀。
16.高層建築施工
本課程共4學分,開設一學期。主要內容包括:深基坑施工、地下連續牆施工、土層錨桿(土錨)工程、樁基工程、大體積混凝土基礎結構施工、起重及運輸機械、腳手架工程、現澆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施工和鋼結構高層建築施工等內容。
17.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
本課程共3學分:開設一個學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工程概預算的基本原理,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基本原則。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竣工結算的編制方法。
18.工程建設監理概論
本課程3學分,主要內容包括:建設工程監理基本理論與相關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建設工程質量、投資、進度控制等。
19.測量實習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測量課程相配合。主要內容為建築工程測量的方法與實際訓練。
20.建築構造實訓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構造課程相配合。主要內容為構造設計及建築施工圖的識讀。
21.建築結構實訓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結構課程相配合。主要內容為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及結構施工圖的識讀。
22.建築施工技術方案設計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施工技術課程相配合。
23.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本實訓2學分,它與建築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相配合。
24.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實訓
本實訓4學分。內容可為建築CAD軟體應用、建築施工管理軟體應用、工程監理軟體應用、工程造價軟體應用等實訓其中之一。
25.畢業實踐(建築施工)
本實訓10學分。在建築工程造價綜合實踐、建築工程建造(項目管理)綜合實踐和建築工程施工監理綜合實踐三者選一,以及相應施工圖的綜合識讀。

以上本人copy來的。

④ 我是土木工程專業,要求談談對本專業的認識和學習計劃,不少於1500,求現成答案

一:土木工程專業簡介: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既指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勘測、設計、施工、保養維修等技術活動;也指工程建設的對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陸上或水中 ,直接或間接為人類生活、生產、軍事、科研服務的各種工程設施,例如房屋、道路、鐵路、運輸管道、隧道、橋梁、運河、堤壩、港口、電站、飛機場、海洋平台、給水和排水以及防護工程等。
二: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能在房屋建築、地下建築、隧道、橋梁、礦井等設計、施工、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主要學習工程力學、岩土力學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規劃與造型、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地基處理、施工技術與組織等基本知識:具有進行工程設計、試驗、施工、管理和研究初步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力學、建築制圖、土木工程制圖、鋼筋混凝土結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土木工程概預算等課程的基本理論,受到課程設計、試驗儀器操作和生產實習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知識和能力:
1、掌握建築力學、建築結構的基木理論,掌握土木工程建築材料、土木工程概預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組織、工程測量、工程監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術。
2、具有工程制圖、計算機應用和常用試驗儀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包括外語工具、計算機網路等)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3、了解有關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規。
4、具有進行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專業目前就業前景分析:
土木工程專業在中國是永遠的最佳專業,為什麼?中國的樓房,城市規劃似乎永遠建不完.樓房拆遷重建,城市建築越來越多,但等一批新的領導上任,又要建,所以這個專業在中國是永遠的好專業,而且隨著中國城市的不斷擴張,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中國的城市化才剛剛開始。
隨著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不斷升溫,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近年持續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並非是難事,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其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管理高於技術的傾向,而從技術轉向管理,也成為諸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頸。另外,一些新情況值得關註:
(一)是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
(二)是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於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涌現,一些低端崗位被佔領;
(三)是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
(四)是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
(五)是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四:土木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1、工程技術方向
代表職位:施工員、建築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等。
代錶行業:建築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路橋施工企業等。
年薪參考:技術質量管理經理:4.5萬~7萬元;項目經理:5萬~10萬元;
2、設計、規劃及預算方向
代表職位:項目設計師、結構審核、城市規劃師、預算員、預算工程師等。
代錶行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交通或市政工程類、機關職能部門、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等。
3、質量監督及工程監理方向
代表職位:監理工程師
代錶行業:建築、路橋監理公司、工程質量檢測監督部門。
4、公務員、教學及科研方向
代表職位:公務員、教師
代錶行業:交通、市政管理部門、大中專院校、科研及設計單位。
就業前景:公務員制度改革為普通大學畢業生
五:土木工程大學四年的學習計劃:
1. 學好專業課。
在大學我們由以往的學習十幾門課縮減到僅用學好一門專業課,在專業課上我們可以學到有關有專業的所有信息,以及各種會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可見專業課的重要性。所以我會把精力都投入在本門專業課上,爭取能夠掌握專業課上的所有知識,達到精益求精。
2. 努力學習英語。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英語已越來越為多說人所使用,成為世界的通用語言。為了將來能過更好的適應工作和社會生活,我要努力學習英語,將英語口語,書面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提高,並努力爭取在本學期拿到英語四六級證書。
3. 廣泛涉獵書籍。
在大學的四年,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四年,因為四年後我們即將步入社會,像現在這樣可以一心讀書的時間已經不可能在擁有了,所以我要在大學期間多讀一些世界名著,爭取各方面都能夠涉獵,拓寬自己的視角,提高自身修養,是自己能夠在將來的工作過程中有足夠的只是來應對所面臨的問題。
4.關心時事。
在二十一世紀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的時代,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已經不能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我們應該時刻關心時事,跟緊時代的腳步,鍛煉自己對於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在信息中提取有利的信息資源,是自己能過以最快的速度,創立於自己有利的局面。這樣才能不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並站在時代的尖端。
5. 提高自我素質。
冷靜、自信、應變能力強。有較強的與人溝通能力。有協作精神和協調能力。有工作熱情,能帶動其他人。思想品德端正,誠實可靠。有創新意識和做事細心。
6. 定向學習.
據自身特長側重地學習。如:工程設計、施工管理、造價評估等。平時多查找與本專業有關的信息,多與老師交流,獲得一些有針對性的參考意見及建議。多接觸市場,為自己的將來爭取機會,創造去社會上實地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形式和前景。培養興趣,通過實習定位自己,夯實基礎,學好基礎課程,利用空餘時間多考一些與就業意向有關的證書,為就業打好基礎。大二下半年開始,有目的、有選擇地學習,不要盲目地學習。就業定位不宜過高,需學會「放得下」。從基層做起,側重實際經驗及親身經歷,平時積累經驗,若從事設計行業,須從最底層的施工現場做起,避免紙上談兵。培養學習的能力,多從事各方面的活動,全面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多參與各項競賽活動,多參加社會實踐,多拿下各種證書,從而以雄厚的實力迎接就業壓力的考驗,從而成功就業。
六:最高目標-考研或考公務員: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直接讀研或考公務員,這樣學的知識比較系統,同時,有了研究生的資歷,提高競爭力,以後要考注冊證、評職稱等都比較容易,特別在國企內,很重視學歷和學校的牌子,雖然在日後的工作中會逐漸淡化,但是起點若比別人低,那對個人日後的發展及其不利,所以對於有能力的畢業生應當盡可能去考研。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但讀書的好時期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挽回了。工作以後再考研的難度很大,由於工作和家庭等的影響,思想和精力都會有限,往往靜不下心來念書,時間也不夠用。
七:自我總結:
總之專業規劃肯定要有,但是我覺得專業規劃不可能一成不變,周圍的環境隨時在變,而且自己隨著不斷的成熟和接觸不同的東西,也會變。但是,雖然可能沒有成型的專業規劃,但是我覺得每個階段的前進方向和短期目標要有,比如這段時間我要練好英語聽力到什麼水平,我要朝著什麼方向努力,沒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標,那容易虛度光陰。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會聽一些別人成功的案例,和為什麼別人能取得成功,雖然每個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點是相同的,那我作為一個學生,就可以從中學到一輩子受益的美德和優點。
每個人的未來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希望四年後的我能有一個美好的前途。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去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我相信我一定能行!

⑤ 學材料的考研考東南大學怎麼樣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1984年12月,其科研和教學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基礎、先導和交叉性的新材料已經成為學院教學和研究的主流。
目前我院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四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按以上四個二級學科方向招生;本科按材料科學與工程大類招生、大類培養,並設有金屬材料、土木工程材料、電子信息材料和先進材料制備與應用四個方向。 圍繞研究型世界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目標,學院一直以科學研究為先導,積極推進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近五年來,我院承擔了國家「863」高技術,「973」重點基礎研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和面上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國防科工委高技術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攻關項目、高技術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八十餘項,參與了神州飛船、三峽水利工程、潤楊大橋、南京地鐵和蘇通大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任務先後獲得三項國家發明獎、十餘項部省級科技進步獎、發明專利三十餘項,發表高水平論文700餘篇。其研究成果在國防、汽車、機械、石化、能源、道路橋梁、水利工程、房屋建築、地下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為國民經濟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我院發展較快,造就了一支既能勝任教學又能承擔科研攻關的師資隊伍。目前全院在編專職教師40人,正、副教授共31人,博士生導師19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高達78%,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孫偉教授於2005年順利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設有土木工程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金屬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四個教研室,一個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的校級分析測試中心,一個江蘇省土木工程材料重點實驗室,一個江蘇省先進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20名左右,碩士和博士研究生60名左右,本科畢業生中每年接近50%升讀研究生,從2003始,該學院與德國烏爾姆(ULM)大學互派留學生。學院還設有繆昌文獎學金、陳延年、王勁松獎學金、金鼎獎學金、沈榮躍獎學金等多項材料類專門獎學金,為學生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我院十分重視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現已與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新加坡、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學術交流和合作渠道,努力實現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我院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經濟建設的主旋律中,走產學研合作之路,特別是,為推動江蘇新材料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許多腳踏實地的工作。
半個多世紀來,特別是,材料學院成立的二十多年來,全體師生員工秉承「止於至善」的校訓,繼承和發揚「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校風,集成創新,艱苦奮斗,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們有理由相信,東大材料人將與每一位關心和愛護我們的人攜手共進,共同為我國的新材料事業的發展和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新貢獻。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1984年12月,起初由原機械工程學院的金屬材料教研組、金屬材料研究室、分析測試中心組成,之後又相繼並入原土木工程學院的建築材料與製品教研組、原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組。建學院後,經不斷整合充實,綜合實力得以持續提升,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及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經幾代人艱苦奮斗、長期積累的結果,因而,說到材料學科的發展歷程,就得從20世紀初最早建立的機械工程學院(科)和土木工程學院(科)追述。

1951年以前
1916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設立工藝專修科,以培養中等實業學校機械製造工藝師資為目標,從事專門機械工程教育。根據教學計劃要求,在校內先後建立鍛工場、金工場、鑄造場、木工場,並購辦儀器,添聘歐美工學專家為高深工學之訓練及研究。
1923年,當時的河海工科大學並入原東南大學,使原東大土木工程科實力大為增強,設立了材料實驗室。抗日戰爭前該實驗室已擁有一台20噸萬能試驗機、一台200噸壓力機,為當時國內稀有設備。
1947年春,原中央大學土木學院與導淮委員會合作,由吳中偉(我國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主持創建了國內第一所專門從事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的試驗室,該室在推動我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1965年
1952年,成立金屬工學教研組,隸屬機械工程學院。當年應國家之人才急需,招收「鑄造」專修科,一年後按上級部門指示,學生調整到上海交通大學。
1954年,成立鑄造工程教研組,隸屬機械工程學院,並設置本科「鑄造」專業,同年始招生。
1955年,設立「建築成品及零件生產」專業,並組建了該專業教研組,隸屬土木學院。該專業為國內首批設立,後因聽從原蘇聯專家意見,並入化工學院「水泥」專業。
1956年,根據原高教部意見,恢復在土木學院設立「裝配式建築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製品及構件生產」專業,並開始本科招生。
1959年2月,受「大躍進」的「大辦工廠,大煉鋼鐵」影響,奉命成立冶金學院,一學期後又奉命撤消。該學院部分教師並入鑄造教研組,故鑄造教研組曾一度改名為鑄冶教研組。
1960年,為適應我國建設需要、與全國同步,「裝配式建築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製品及構件生產」專業改為「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專業。
1962年,開始「鑄造」專業的研究生培養工作,當年招收2名研究生,由舒光冀教授指導。
1965年開始,「混凝土及建築製品」專業的研究生培養工作,由姚璉教授指導。
建立專業教研組後,教研組在專業建設、教學計劃的制訂及實施、教學法研究、教材和實驗室建設、青年教師培養等方面都起了積極作用。這段時期比較注重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師生下到生產第一線,學生從中獲得專業實踐,教師從中吸取素材以充實課程教學,使人才培養貼近企業生產實際。

1966年—1976年
經歷「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1年間學校教學科研基本處停頓狀態。
1972年至1977年,「鑄造」專業招收六屆「工農兵」學員,除最後一屆為兩年學制外,其餘均為三年學制。
1974年至1976年,「建築材料及製品」 專業招收三屆「工農兵」學員,學制均為三年。 「文革」使我國經歷了一場浩劫,高等學校作為重災區,知識分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傷害。盡管如此,1972年招收 「工農兵」學員後,面對學員文化基礎存在的嚴重參差不齊狀況,廣大教師還是投入了極大的心血和熱情。經教師們的精心培養,不少當年的畢業生,如今已在各種崗位上成為中堅。

1977年—1984年
1977年,全國恢復統一高考,「建築材料及製品」專業恢復招生。
1978年,恢復「鑄造」專業研究生、本科招生。
1979年,由金屬工學教研組、鑄造教研組和其它單位抽調教師組建金屬材料教研組,隸屬機械工程學院。
1980年,設置本科「金屬材料」專業,隸屬機械工程學院,當年始招生。
1981年,設立「鑄造」專業博士點,是我國首批建立的博士點之一。舒光冀教授首批獲准為博士生導師,為該博士點學科帶頭人。因培養研究生和開展科研工作需要,由鑄造、金屬材料、金屬工學三個教研組抽調教師組建金屬材料研究室,隸屬機械工程學院。同年11月設立「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碩士點,隸屬土木工程學院,是我國第一批設立的該專業碩士點。
1983年,成立分析測試中心,隸屬機械工程學院。
「文革」結束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全國形勢發生了歷史性轉折,中央相續出台了若干推動國家科技和高教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社會重樹尊師重教之風,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學校各項工作得以迅速恢復,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資源的改善等諸方面均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這一時期,材料學科在「鑄造」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專業領域內,已發展為具有雄厚師資力量,躋身國內一流的學科。舒光冀教授曾任全國高等工業學校教材編委會鑄造分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1984年主持召開了全國首屆高校鑄造專業研究生教學研究年會。

1984年12月至今
1984年,為適應新的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促進學科建設,結合學校已具備的教學科研基礎,經充分論證,學校批准,於12月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由原隸屬於機械工程學院的金屬材料教研組、金屬材料研究室、分析測試中心組成,負責組織和進行本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原屬機械工程學院的本科「金屬材料」專業也隨之並入(後按教育部的本科專業目錄,亦稱「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主要承擔「金屬材料」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生、「鑄造」專業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和本學科的科研工作。
1989年8月,為構建校級分析測試平台,分析測試中心脫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並入新成立的東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1990年,設立「金屬材料」專業碩士點。
1992年,根據學校決定,原隸屬於土木工程學院的建築材料與製品教研組並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原隸屬土木工程學院的本科「建築工程材料」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碩士點也隨之並入。
1994年,依據金屬材料與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發展方向,增設「復合材料」專業碩士點。
1997年,為適應學院科研工作需要,於10月成立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1998年,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指導和學校統一部署的要求,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統一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招生,設金屬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兩個專業培養方向。同年6月,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構築材料學科實踐教學新體學院,經學校批准,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下設金屬材料實驗室和建築材料實驗室。

2000年,通過申報、評審,於1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含「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2003年,學校分析測試中心和原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組並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使學科得到進一步整合提升,同年10月,經批准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本科專業增設「電子信息材料」專業培養方向。
2004年,增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本科專業增設「先進材料制備與應用」專業培養方向。
2005年12月,孫偉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3月,根據學科建設需要,經學校決定,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材料學」學科為江蘇省「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學科。
2006年8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搬遷至東南大學九龍湖新校區。
2006年12月,何德坪教授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
2007年4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重點建設「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室」。

⑥ 本科結業能不能報考一級或者二級建造師

【摘要】近年來建造師政策頻出,一級建造師與二級建造師的含金量又上了一個新台階,行業需求隨著新政策的實施,也會急劇增加,很多考生在報考時,犯愁了,一二級建造師報考哪個好呢?

一級建造師與二級建造師考試區別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7張表格,看完就了解這二者區別。7張表格帶你秒懂一級建造師與二級建造師考試區別,福建省率先實行了二建證書入閔注冊,踏出了全國范圍執業的第一步,這時候該選擇一建還是二建呢?

一級建造師通過率一直沒有增長,考試難度比較大,所以報考人數相對二級建造師會相對較少,所以一級建造師不管是工資還是證書掛靠都是持續增長的趨勢。

二級建造師的人才還是比較緊缺的,隨著工法管理工作的不斷推進,施工企業的重視和認識程度也逐年提高,申報數量和入選國家級工法的數量逐年增多。近幾年來,工法的推廣和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我國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和工程質量,為企業帶來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二級建造師現在從市場上來看,比較緊缺。報考的人員相對來說也是很多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