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專業就業前景
⑴ 學中文專業,有什麼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一:教 師
行業狀況:國家對教育行業投入的不斷增長,據調查,國民可支配收入持續上升,而投入教育的資金占總收入的比例卻變化不大,證明教育行業吸收的民間資金在滾雪球。
就業方向二:媒體從業人員
行業狀況:據統計數據表明,在未來的8年內,各類編輯職務將呈現需求上升趨勢,總增長量將超過26%,高於其他各類職位的平均增長量。這主要是由於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現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網站,從而促使了編輯職位的需求增加。同時,將近三分之一的編輯寫作職位都來自各類媒體包括報紙。
就業方向三:助理、文秘
行業狀況:作為一個傳統就職方向,企業行政管理人員職位的競爭目前比較激烈。這方面職位似乎專業差異化程度較低,也就是說老闆可以找你——一個大學生做,也可以找一個中專生做。可以找中文系的畢業生做,也可以找法學系的畢業生做。其實不然,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知識面廣的優勢,盡快轉入職業化軌道,上手後成長的速度肯定會比較快。
就業方向四:文案策劃人員
行業狀況:2005年底是中國承諾向外資開放廣告行業的最後期限,也就是說國內廣告行業的人才需求會迅速增長。「藝術是神靈的游戲,廣告是塵世的花朵。」不管誇張與否,有很多出色的策劃曾經讓默默無聞的產品舉世皆知,更有傳奇色彩的手筆在行里行外成為經典。策劃人員的任務是點石成金,能用你的創意為客戶創造財富。
⑵ 中文系的就業前景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並且走出校園,面臨各種人生抉擇的同學而言,把握專好自己前進的方屬向才是最為重要的啊,假使不能場控自己的命運,受制於環境,那也要忍耐,看看書,沒事的時候還要多多請教。善於學習,掌控知識,掌控未來,這樣才能立足於社會之中,不言敗!不驕橫!不管將來做什麼都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我認為,中文系畢業的學生最有利還是一種辯證論的思想的運用和支配上,要強於其他學科專業的學生的。
⑶ 中文系就業前景
本人就是中文系的。是這樣的,如果你選的是比較好的師范院校的中文師范專業,那前景還是不錯的,以後出來在比較大一點的城市教書待遇很好。如果你選的是漢語言文學編輯出版或是文秘方向,那基本上挺悲劇,很多人都說那是萬金油專業,不是你這個專業出來的人都可以做。特別是秘書,大家其實更願意找有經驗的人。所以一個畢業了很多年的師姐說,她們當年的那個班的學生幾乎沒有人在做秘書,而且秘書薪水很低啊,最後也是做銷售啊什麼的,跟專業一點關系也沒有。至於有些學校開設的國學班什麼的……我覺得那個側重科研吧,我也不知道他們出來做什麼的。如果想成為一個作家,很久以前就有人說過,文學院是培養不出作家的!
⑷ 中文專業的就業方向
中文專業的就業方向可以教語文,做文秘
⑸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copy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與漢語言文學相對應的專科專業為語文教育,其培養對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等。
本專業是培養具有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外。
⑹ 中文師范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某調查機構發布的《大學畢業生從教分析》調查顯示,2011屆師范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只有42%選擇了教師職業,這一比例似乎出乎人們的意料。那麼,42%的比例是否正常?另外58%的師范學校畢業的學生為什麼沒有從事教師工作?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城市擠不進、農村沒人去 冷熱不均的尷尬現實
去年7月,尚新從鄭州師范學院畢業了。如今,這個24歲的女孩在一家辦公傢具企業上班,工作很忙,沒有周末。「很想當老師,可惜競爭太激烈了。」尚新很無奈,「除了師范生,還有那麼多非師范類的同學來競爭!」2011年下半年,她至少參加了鄭州地區十幾個學校的教師招聘考試,最終也沒有如願以償。
據她介紹,當年同班的近40名同學中,畢業後真正當上編制內教師的不到四分之一,如果算上代課老師、私立培訓機構老師等,勉強接近一半。
有編制的教師職位更是「香餑餑」。10月22日,北京某重點中學在北京大學舉辦招聘會,盡管要求「應屆博士、碩士畢業生」,現場依然人滿為患,其中近半數同學均為非師范專業。對此,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朱旭東直言:「供大於求,師范類院校招生數量太多。」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偏遠地區教師的稀缺。2009年,國務院、教育部下發相關文件,要求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盡管如此,由於財政、編制等種種原因,許多偏遠地區的教師待遇仍然堪憂。
「北京的學校要求有戶口,碩士學歷,門檻比較高;到農村去的話待遇又太低,不願意去——這是許多師范類畢業生不得不面對的尷尬現狀。」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農村教育與農村發展研究院袁桂林教授指出,「城鄉差異太大,國家應該從政策層面提高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教師待遇,縮小地區差異,否則很難吸引優秀畢業生。」
師范教育的轉變 學生就業有了更多選擇
相對於公眾的驚異和不解,對於42%的從教比例,專家卻表現得相對淡定。
袁桂林認為:「現在的師范教育基本採取靈活就業、尊重個人的培養方針,特別是在一些綜合類師范大學,師范畢業也不是說一定要去當老師,除非是特殊要求,比如等。」而在朱旭東看來,這個數據的比例是教師教育發展轉型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他說,我國的教師教育正經歷著大學化的發展過程。所謂教師教育大學化,也就是沒有教育學院的大學要建立教育學院,而有教育學院的大學必須在原有教育學院的制度功能上進行轉型,確立教育學院的專業學院地位。這就意味著教師教育將從單純的「實踐」教育變為「實踐與理論」並重,尤其是在研究生階段,甚至更為重視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
在國內某重點師范大學就讀的程園就感受到了師范教育的悄然轉變。本科時有一些教學實踐類課程,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更強調學習中文專業知識,這樣的培養方式讓程園的同學們具備了選擇非教師職業的機會。即將碩士畢業的程園還是比較希望成為一名教師,不過她的許多同學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更為寬泛的領域,公務員、事業單位、媒體等,在他們看來都是不錯的選擇。
按照朱旭東的觀點,這樣的轉變是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美國等西方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教師教育大學化的轉型。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師范類畢業生與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差別並不大,如同新聞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泛媒體」工作,法學院的學生畢業不一定當律師,師范類畢業生也會面臨越來越多樣化的選擇。
朱旭東的同事趙萍博士從另一種轉型的角度分析了這一現象:「現在是從封閉的師范教育體系轉型到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從教師培養機構來看,師范大學和綜合性大學都在培養教師,每年從綜合性大學畢業補充到教師隊伍中的新教師數量不少;同樣,師范大學也開設很多非師范專業,培養大量的非師范生。從保障教師隊伍質量的角度來看,教師培養的規模要適當地大於崗位需求,保證這個行業有一定競爭性,如果培養的人都能輕輕鬆鬆當老師,就失去了競爭上崗的意義,也不利於激勵師范生和教師努力進取。從行業外部來看,客觀地說,教師職業的競爭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薪資待遇、社會聲望和職業壓力等方面與其他一些職業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學生選擇別的工作也可以理解。」
⑺ 中國語言文學類的就業前景
自考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就業率高,就業待遇豐厚,學生畢業後可在新聞迴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答、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工作。
就業分布最多五省市:
廣東、上海、北京、湖北、江蘇
畢業生就業分布統計:
中小學及其它教學單位:27.63%
錄取研究生:21.12%
其它事業單位:9.63%
國有企業:9.56%
機關:7.7%
部隊:2.86%
民營及私營企業:2.83%
高等學校:2.59%
出國:2.23%
三資企業:1.57%
金融單位:1.44%
科研設計單位:0.46%
醫療衛生單位:0.05%
其它:0.02%
註:該專業的各方向及就業率分別是漢語言文學78..02%、中國文學95.52%、漢語言文學教育96.46%。
⑻ 中文系的專業有什麼就業方向
很多啊,像文秘,助理;公務員;寫作,編輯;新聞,評論等媒體行業;文案策劃等等。
應該說國內各行業都需要文字方面的人員,就業門路還是很寬泛的,但要想發展的好還得靠自己哦。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一些啟示或者幫助,謝謝。
PS:當我看到您的問題時,我感覺您是大一新生,而且被調劑了專業的。希望您不要介意。
⑼ 漢語言專業就業前景
教育
新聞和出版業
房地產業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快消
其他行業
⑽ 中文系目前就業前景
主要就業去向介紹
(1)黨政機關、事業單位 (2)高校、科研院所
(3)出版單位 (4)報刊等傳統紙媒以及電視台、電台
(5)網路媒體及其他互聯網相關企業
(6)中小學語文教師及培訓機構
(7)國企、外企、私企的行政和文職工作
(8)自主創業
摘自《一小時看透大學專業-中文類·漢語國際教育·應用語言學·秘書學》,網路閱讀有電子版
有逐條詳細解析。也有總體剖析,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軟實力和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