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

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

發布時間: 2020-11-20 01:24:28

① 四川省廣安市教師考試中的教育公共科目和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題型

建議你去百一測評上去找一下,裡面有很多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② 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對應的專業是什麼必須是信息技術專業嗎 教育技術學行不行

信息技術學科一般對應的是計算機或者信息類的專業。

③ 杭州的高中、初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招聘學科專業知識考什麼,求各位大神幫助

其實沒有明確的區別的
都是專業知識內容,外交教材教法的

④ 信息技術教師招聘專業知識考些什麼

電腦的軟體和硬體 軟體裡麵包含有什麼? 硬體裡麵包含什麼? 就考這些把

⑤ 信息技術如何與學科各科教學融合進行中

隨著互聯網路時代的到來,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們必然會在學科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來檢索、收集、分析、處理所學學科的有關資料,促進該學科的教與學。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文化水平。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應該是高素質、高起點的,能全面適應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能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技術並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結合現狀談談如何才能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存在弊端
(一)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認識不到位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就是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但是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就是將兩者融合了,這就是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開展存在懶惰、畏懼的心理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開展首先需要學科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如何進行有機融合。有些教師不想動,在思想上存在著懶惰的心理;其次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還需要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教齡偏大的教師對新技術的使用缺乏信心,便不願使用。
(三)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需掌握的技術操作還不足
信息技術是與學科進行融合的工具,如果技術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順利地進行,對於非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也是他們所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目標
(一)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的方法,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同時應具備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並能在虛擬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三)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大量的網路信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自主地進行學習,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路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台,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
在信息時代中,知識的更新率加快,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出現了更多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在這種科學技術、社會結構發生劇變的大背景下,要求學習者能夠具有主動汲取知識的態度並能付諸於日常生活實踐中,要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夠自我組織,並能控制整個學習過程,對學習進行自我評估。
(五)要運用創造性思維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六)要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之間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學校領導的重視與否將直接決定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程度的強弱。首先,學校要根據應用的需要來進行信息化設備的配備,這是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重要支持性物理環境;其次要給予行政上的支持,對於在課堂上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師和提供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師給予政策上的鼓勵。
(二)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
1.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觀念,通過理論學習講座、親身實踐體驗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將會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與課堂教學融合的研究和實踐的信心。
2.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一是培訓教師熟練掌握通用教學軟體(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並且在此基礎上用好常用的學科軟體;二是提高計算機的操作技能,把計算機作為備課、上課和組織學生的工具;三是對電教設備的使用培訓,讓教師了解設備的性能、用途與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
3.鼓勵教師鑽研,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融合的課題研究的進度
課題研究對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的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校要鼓勵教師在這些方面的專題研究,要著重探討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條科學高效的途徑。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抓好

⑥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信息技術》考什麼

(一)學科知識

1.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

(1)了解信息技術發展史及國內外發展動態,掌握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掌握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倫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並能用於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

2.信息技術課程知識

(1)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

(2)熟悉《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信息技術)所規定的模塊結構、內容標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呈現形式,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使用教材。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知識

(1)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等一般知識。

(2)理解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規律及一般過程,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方法。

(3)了解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基本知識。

(4)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學設計

1.學生學習需求分析

(1)了解學生認知特徵,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

(2)具有分析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學習經驗和個體差異的能力。

2.信息技術教材分析

(1)根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信息技術)及教材編寫思路和特點,了解信息技術教材內容和信息技術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能結合學習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組織。

(2)通過教材內容分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技能,確立教學重點與難點,並設計相應的教學解決方案。

3.確定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1)領會「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含義。

(2)根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信息技術)、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徵,確定具體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並准確表述。

4.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

(1)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認知特徵,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2)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明確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關系,確定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和呈現順序。

(3)了解信息技術資源的多樣性,能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合理開發、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

5.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綜合應用

(1)理解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內容組織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夠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

(2)通過研究典型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案例,掌握教學設計的方法,評析教學案例。

(3)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選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實施

1.課堂學習指導

(1)了解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的方法,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2)了解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基本特點,能夠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特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2.課堂組織調控

(1)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決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的能力。

(2)了解對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教學活動因素進行調控的方法。

3.信息技術教學實施的綜合應用

(1)能依據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地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2)掌握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的功能、特點和方法,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能恰當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教學評價

1.信息技術學習評價

(1)了解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知識和方法,具有科學的評價觀,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能夠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身信息技術學習的狀況,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

2.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1)能夠依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信息技術)倡導的評價理念,發揮教學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等功能。

(2)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夠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改進的思路。

(6)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擴展閱讀:

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

1.候考。

考生持面試准考證、身份證,按時到達考點,進入候考室候考。

2.抽題。

按考點安排,登錄面試測評軟體系統,計算機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幼兒園類別考生

從抽取的2道試題中任選1道,其餘類別只抽取1道試題)經考生確認後,系統列印試題清單

3.備課。

考生持備課紙、試題清單進入備課室,撰寫教案(或活動演示方案),備課20分鍾。

回答規定問題。考生由工作人員引導進入指定面試室。考官從題庫中隨機抽取2個規定問題

考生回答,時間5分鍾。

4.試講/演示。

考生按照準備的教案(或活動演示方案)進行試講(或演示),時間10分鍾。

5.答辯。

考官圍繞考生試講(或演示)內容和測試項目進行提問,考生答辯,時間5分鍾。

⑦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老師應該具備怎樣專業基本功

首先,要有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指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素版質。權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面對的除了學生,還有學校領導、教師,都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對象。
其次,能承擔起建設、維護和管理學校計算機及其網路的責任,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中起建設者和領頭羊作用。在學校發展過程中,信息化的規模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此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能並不是我們現有知識能夠解決的。然而,作為學校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個責任。技術上的困難無論如何要想辦法解決。學校的信息網路以及設備良好的運行使用往往也依賴於信息技術教師的有效管理以及具體工作。信息技術教師從事的服務性工作,直接對學校的基礎實力以及長期發展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作為教學基本知識,我看了浙江省溫州中學謝作如老師的博文《積累和磨練——參加全國優質課展評活動心得》後,很多知識真的需要惡補一下。
教學設計上,這學期上《網路技術應用》最有心得了,於07年通過網路工程師,不敢說水平有多高,但網路知識的大體結構還是知曉的,可是上課的結果連自已都非常不滿意。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也一直在探索。

⑧ 信息技術學科專業術語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直譯為個人數字助理,俗稱掌上電腦,是一種攜帶型的電腦,通常比手機大一點,能提供上網、文字處理等簡單功能。

NDS:如果不是DNS(域名解析系統),那我就有點糊塗了。NDS是任天堂一種手持游戲機,這個不算術語吧?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有連接的可靠的網路傳輸協議。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是一種面向無連接的不可靠分組傳輸技術。和TCP一起並稱TCP/IP,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網路傳輸協議。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非對稱數字用戶環線,是一種根據網路應用特點開發的傳輸協議,目前廣泛應用於用戶接入。例如,當你點擊一個鏈接的時候,你其實是向伺服器發出了一道指令(上行),大概只有幾個K的數據量;而伺服器需要向你返回整個網頁的內容(下行),大概要幾百個K;這就出現了上行和下行數據通信量數百倍的差距。而在傳統的網路通訊控制中,是把上下行通訊等同對待的,這就浪費了許多上行的信道容量。在ADSL中,實現了上下行通訊量的不等同對待,把更多的容量用於傳輸下行數據,使得有限的信道得以更好的利用。

⑨ 信息技術的學科本質是什麼

1) 信息技術就是「獲取、存貯、傳遞、處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標准化的技術」。
2) 信息技術「包含通信、計算機與計算機語言、計算機游戲、電子技術、光纖技術等」。
3) 現代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徵」。
4) 信息技術是指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用以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包括提供設備和提供信息服務兩大方面的方法與設備的總稱。
5) 信息技術是人類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標准化的經驗、知識、技能和體現這些經驗、知識、技能的勞動資料有目的的結合過程。
6) 信息技術是管理、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有關方法、手段與操作程序的總稱。
7) 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一類技術的總稱。
8) 信息技術指「應用在信息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應用;計算機及其與人、機的相互作用,與人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種事物。」
9) \信息技術包括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即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術。
「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可以從廣義、中義、狹義三個層面來定義。
廣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能充分利用與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種方法、工具與技能的總和。該定義強調的是從哲學上闡述信息技術與人的本質關系。
中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進行採集、傳輸、存儲、加工、表達的各種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人們對信息技術功能與過程的一般理解。
狹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廣播電視等各種硬體設備及軟體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信息技術的現代化與高科技含量。

⑩ 你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理解

利用現代電子計算機網路通信等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的技術。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