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專業堅持夢想還是就業
❶ 留守女生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該向生活低頭還是勇敢追逐夢想
我認為在可以追逐夢想的時候就應該勇敢地去追逐,除非被現實打擊到無法再向前沖,那到時再向生活低頭,因為不低頭,就吃不上飯了。可如果從一開始就低下頭,那麼這一輩子都會留有遺憾,甚至到了老年還在嘆著說自己當初為何不拼搏一把。真正勇敢追逐過夢想,即使碰一鼻子灰,即使後來不得不向生活低頭,那也是不給自己的人生留有遺憾,因為真的努力過。
我也能理解網友們為何會勸說鍾芳蓉同學不要報冷門考古專業,因為網友們真的被生活打擊得青一塊紫一塊,有很多人都不得已向生活低下了頭,他們不想鍾芳蓉同學未來會像自己一樣,因此才去勸說。可是,大家還記得自己十八歲時候的夢想嗎!那時的自己不就是和鍾芳蓉同學一樣嗎!勇敢追逐夢想是一件令人欽佩的事情,即使未來會在這條路上跌倒多次,那也是不悔此生。再說了!大家想多了吧!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北大哎各位,如此名校,首先就是個鍍金飯碗了,要是鍾芳蓉同學爭氣努力學得好,那她拿的不就是金光閃閃純金飯碗嗎?你們操啥心!害!
❷ 辯論賽:選專業看興趣還是看就業前景有利於就業前景的話題或者回答有哪些急急急
提供一點資料 供參考
用理性投資的心態選志願
當年易中天老師的女兒填報高考志願時,易中天給了女兒四個原則:第一是興趣原則,選感興趣的專業;第二是優勢原則,選最能體現自己的優勢的專業;第三是創造原則,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從事的工作應該是具有創造性的,而不是做簡單重復的勞動;第四是利益原則,這個專業最好還是能掙錢的。「因興趣而有動力,因優勢而有能力,因創造而有潛力,因利益創造收益」,這四個簡單明了的原則值得高三考生和家長們慢慢體會和好好借鑒。
無獨有偶,有「股神」美譽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在分享投資成功經驗時,總結出四條「金科玉律」,其中包括:1、理性投資——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地理性投資。市場上充斥著眾多不理性的投資者,只有認識自己的愚蠢,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貪婪,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2、精心選擇——堅持將精力應用於尋找並精選長期穩定、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超級明星企業,精心分析這些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管理素質,集中投資,長期持有。3、控制風險——安全是成功的基石,注重安全首先要控制可能的風險;其次才能獲得相對高的收益,才能保證投資盈利。4、拒絕盲從——投資人財富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目標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投資過程中不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堅持獨立思考。
填報志願是一次事關人生投資的重大決策,如果說衡量巴菲特投資成功的標準是贏取多少資金,那麼衡量人生投資成功的標准則是贏取的人生幸福感有多少。用理性投資的心態,審慎對待高考的院校和專業選擇,可以為這筆投資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預見性,賦予志願填報更清晰的目標和更多的智慧投入,從而為孩子的未來帶來持久的良性發展,獲取更好的長期回報。從這個意義上說,巴菲特的投資「金科玉律」帶給我們不同尋常的啟示。
隨著就業難度的增加,上大學目前已經變成了一項典型的風險投資行為。在這項投資中,考生的投入主要包括考分、求學期間耗費的時間和資金投入。投資回報主要來源於畢業後的就業收益。能否取得這筆收益,取決於是否有相應的單位按照人才選聘的要求錄用他。如果進一步細分,填報志願的投資與回報可以分為多級:第一級的投資包括高考考分以及考前所有的學習時間和資金等投入;第二級的投資包括大學期間所有的學習時間和資金等投入。第一級的回報包括能否被高校錄取,並獲得相應的文憑、知識和技能;第二級的回報包括能否順利就業並獲得相應的物質報酬和職務晉升的機會;終極回報包括整個求學和就業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綜合能力以及物質回報能否滿足考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的心理需要。因此,填報志願的成功與否並不能簡單地以能否獲得高校錄取通知書來衡量,應更多考慮第二級回報,尤其是終極回報能否實現來衡量。筆者將以下面的一個實例向大家作進一步分析。
有一個家庭,兩個女兒,姐姐考上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去了一家日本公司,做高級軟體工程師,月薪1萬多。該到妹妹考大學了,父母就逼她也像姐姐一樣報考計算機專業。妹妹雖然心裡不願意,但迫於父母的威嚴和「好心」,就聽從了父母的意見。但是妹妹的學習情況並不理想,成績不好,也越來越學不下去,一回到家就和父母發脾氣、鬧矛盾,甚至一年多不想跟父母說話。父母帶著內疚的心情找我咨詢。經過了解,才知道其實妹妹的文筆非常好,而且藝術創造力也很強,作文在高中時經常在班裡被老師當範文讀。而父母卻堅持說搞文學沒出路,應當學工科,這樣就可以像姐姐一樣學有大好就業前景的計算機專業。結果在大學由於計算機專業課程繁重深奧,她勉強維持及格,感到無顏面對老師和同學,文學的愛好也逐漸消磨殆盡。
其實,為了高薪而不考慮興趣和特長選擇專業的做法不是理性投資該有的行為,上文父母為妹妹志願選擇運用的策略僅僅考慮第一級升學目標的實現,而忽略了第二級就業目標和終極需求目標的實現,在就讀和就業時必將為這份人為的不理性埋單,實在是遺憾。
這里,我們不妨借用經濟學中機會成本的概念來分析一下理性投資的重要性。在經濟學上,同一種資源在多種活動之間選擇使用時,一旦將它用到某一項活動中,便將同時喪失掉將其用於其他活動的機會,不管選擇哪一種活動都將有收益,機會成本指的就是那項被放棄的活動所能帶來的收益。例如一家企業擁有1000萬元資金,如果用於A項投資,企業可以獲利100萬元,但現在用於B項投資,只獲利80萬元,B項投資的機會成本就是A項投資的最高收益——100萬元,兩項投資相比較,凈損失20萬元。可見,機會成本是指本來可以得到,但因為選擇失當實際沒有得到的收益。計算時有一個公式:經濟利潤(或虧損)=會計利潤-機會成本。如果上述計算的結果是正數,說明企業獲得了經濟利潤;如果是負數,說明實際上企業蒙受了經濟虧損。
我們就上面例子作如下分析:該女生的考分作為投資的資源可以投向她現在就讀的學校和專業,也可以投向她喜歡並擅長的與文學相關的學校與專業。假設家長充分考慮該生熱愛文學,具有利用文筆好有想像力完成相應新聞媒體創新的潛質,她的考分也完全具備被相應大學和專業錄取的條件等因素,合理指導該女生利用考分所對應的排名選准志願,她的大學生活將會積極主動充實,日後她在學習和工作中創造的價值與獲得的回報都將更多。但是事實上的填報讓該女生痛恨這個既不喜歡又不擅長且日後就業趨勢不如新聞傳媒類專業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指為亮「紅牌」的專業。「紅牌」專業主要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該女生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上將耗費的學習時間、資金與新聞傳媒類專業相比並無太大變化,但是,學習動力不足必將導致她學習成績不理想,進而影響她的職業生涯發展;將來就業時兩個專業在物質收益(可以用人民幣等物質衡量)、精神收益(可以用成就感、滿意度、社會地位等衡量)和職業發展(可以用就業機會、職業成長路線等衡量)等方面必定會有非常大的差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填報時的挫敗感、就讀時對學業的厭惡感以及就業時因工作不力產生的失落感,都將極大地增加兩項投資比較時的虧損,填報志願的不成功在心理感受上帶給該女生帶來的傷害不容忽視。
理性的人生投資強調關注人生進階的平台,填報志願時的「奪寶大戰」爭奪的就是最利於個人發展的平台。人可以通過登上一個又一個的平台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充實人生,服務社會。一般的人隨波逐流,社會把他放到什麼樣的平台上,他就在這個平台上生存;聰明的人會去發現立足的平台與更高一級平台的關系,努力登上新平台,拓寬發展的空間;高明的人會在出發之前設計好平台間的最佳路徑,他們注重整體效應,善於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善於借用每一個平台中的資源,穩步登高。高明的人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社會給予他們的回報也更多。所以說,科學填報志願,合理規劃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值得我們家長和考生們高度重視!
對學校、專業和興趣問題的糾結
我兩個同事的孩子,前兩年都考取了很好的大學,沒想到入學後卻糾結於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一個毅然決定退學重新選擇學校,一個正在徘徊。
學生甲:2009年考取了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學校和專業都是自己選擇的,在浙大上了一年後,他不滿意老師的授課方式,自己赴香港考察了五所大學,遂決定退學復讀報考香港的大學。今年他將再次參加高考,去實現他的目標。
學生乙:2009年高考成績優異,被某重點大學生命科學專業錄取,高考成績是該校當年錄取的第一名。但一年多後,他覺得自己很不適合這個專業,更喜歡學習動漫、藝術,家長為此與其多次溝通,但沒有奏效,孩子的情緒直接影響到了學習成績,現在痛苦地糾結中。
兩個學生都是自己選擇的專業和學校,家長只是起了參謀的作用。不同的是甲同學,上大學後仍然喜愛自己的專業,只是對現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不滿意,覺得香港的學校更適合自己;乙同學在選擇專業時,家長曾提醒生命工程專業未必適合,而且畢業後不太好找工作。但是乙同學受高中老師宣傳的影響,決定報考。
上述情況雖屬個別,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甲同學目前所在的復讀班,就有多個從著名高校退學重考,有個在北大數學系讀了三年,居然也復讀重考換專業。去年我女兒復讀的學校,就有在北大念了一年小語種後退學,復讀重新考取了北大醫學部。
孩子們對專業的選擇,有時候盲從於社會追捧的熱門專業,自己能否達到專業課程的要求沒有深入的了解。建議家長,對於孩子想報的專業,家長應該找來在大學中要學習的各門課程讓孩子有大致的了解,剔除興趣的因素外,關鍵看這些課程的要求對你是否有難度。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的學科優勢不同,有時候喜歡的並不一定適合你。比如報金融,如果你的數學不太強,學起來會很吃力;學小語種,如果你不具有語言的天賦,花費時間要比別人多。選擇專業不能一味憑興趣,還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擅長,冷靜思考。況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興趣發生轉換也是常有的事。
我的表侄當年參加高考時,也和許多的男孩子一樣喜愛計算機專業,喜歡它源於喜歡游戲、網路,對該專業今後學習的科目並不了解,一志願一專業報了北航的計算機系,結果被北航工商管理錄取,當時心裡有些郁悶,還找到學校詢問轉系問題。一年後他對我說:「幸虧沒去計算機專業,自己不適合學計算機,對編程沒有感覺,如果去了,也是墊底。」由於他數學好,學工商管理很輕松,大學四年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最後學校保送他金融專業碩博連讀,現在一家金融單位工作。如果當年他憑興趣考上了計算機專業,他的成績在班裡肯定不是優秀的,也不會有碩博連讀的機會。
興趣並不一定是你的長項,有時候錄取的專業雖非自己的所愛,也許它更適合你。再說,本科只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讀研的時候可以重新確定專業。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耽誤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退學重考。況且今後就業,真正與專業對口工作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從事著與本科專業無關的工作。除有的崗位對專業有特殊要求外,很多崗位錄用的人並一定專業對口,用人單位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所以,在大學期間除了學習,要讓自己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情商更重要。
考慮到今後的就業,選擇專業時,不妨將父母、親朋好友能幫助找工作的范圍作為專業定位,這是從實際出發,就不能過多地考慮興趣愛好了。現實中,能有多少人能把本職工作與興趣愛好相結合,那隻是個理想,大多數人的工作與個人的愛好不沾邊。
❸ 報大學專業應該主要考慮興趣還是就業前景
讀了兩年大學了吧,感覺興趣只能作為參考,就業前景還比較重要的,不能單單憑借興趣而去選擇專業,比如說你的興趣是電腦,你喜歡ps,dw,你學其他專業也同樣可以兼修你的這些興趣,同時你的興趣可以幫你在你的專業如魚得水吧;但是你選擇了計算機專業,你的這些方面如果不是很有造詣,那麼你會很平凡,也就是說你以後就業一般。如果你在你的興趣方面很有造詣的話,可以根據興趣,反之個人覺得就業前景比較重要。我學的石油,真心不知道有誰的興趣是挖油,但我們學校的分數越來越高。
❹ 大學選擇專業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就業率
任何一個馬上就要走進象牙塔的大學生,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寒窗苦讀了12年的書,終於考上了大學,是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根據就業率,來選擇一個專業呢?對於剛從高三畢業的准大學生來說,選擇專業也是他們非常抓緊的一件事情來,要是選擇了一個不合適的專業,將來那就非常後悔了,到時候如果上了大學再打算換專業就沒那麼簡單了。所以在上大學之前就應該選擇好合適自己的專業避免,到時候會因為選擇錯誤的專業心中難免會有很大的負擔和不開心。我個人認為專業的選擇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因為畢竟你在大學要經歷4年甚至6年的學習時間。完全的看就業率來選擇專業,如果是自己一個不喜歡的專業,那麼在這4年當中,我覺得你的學習得出的結果會非常的令人不理想。因為我們見過很多,在大學上著上著就不學了的,或者是退學的,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換一個畢業而已。而到最後可能從這個行業的幾率很小很小。而如果你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專業的話,至少你在這幾年的學習當中,你是懷著一種非常新鮮感再去學習,這樣的話你的結果我覺得不應該會很差。就算這個專業專業再冷門兒。等到你畢業的時候,可能這個專業不一定是那麼冷門了。而且就現在的科技和社會發展來看,無論任何一個專業,如果你深入的去學習,在某一個領域有一些建樹,或者是研究的非常透徹的話,你可能會做一些跨學科的事情,而且現在的企業和公司,他們對不同領域的人才都是有很大的需求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原來我們看統計專業,就業會非常困難或者是就也會非常單一,比如說只能去統計局或者是一些行政部門。但現在由於互聯網的興起,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統計專業作為互聯網的一個基礎學科,它對於互聯網的推進和發展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現在很多大廠都喜歡招一些有統計學背景的畢業生。因為現在需要這種的機器學習的人才還有需要這種從海量數據中可以發掘出真正有用數據的人才,這些都跟統計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我個人建議大學選擇專業,還是建議從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不要看現在或者是將來的就業會是怎麼樣。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或者急功近利的想法,會讓你失去更多。
❺ 求職,是堅持專業還是夢想
社會不是大學
忘掉你叫獸說的吧
該幹嘛幹嘛努力工作咯
然後有空再思考人生
❻ 報考專業應該為了實現夢想 報服裝設計,還是為了將來就業 現實一些 報視覺傳達
其實目前就像你說的那樣是視覺傳達的就業面比較廣,像廣告、裝幀、平面設計都是視覺傳達的就業范圍。我是學服裝設計的,現在服裝設計出來找工作其實也沒有那麼難但是要找到薪水高的工作怎麼也要幹上3、4年。而且其實工作好不好找還是要看你的個人水平。如果真的喜歡服裝設計那就選擇服裝設計吧·我覺得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有激情,其實設計這行在國內都不好搞如果真的喜歡就勇敢選擇並且努力去實現你的目標。學服裝設計的話建議你報考北服或者東華,畢竟好的服裝院校才會有規范全面的學習。我也是藝術生,現在已經快畢業了,就業的壓力也有了,我覺得既然你選擇了藝術這條道路那就要執著篤定的走下去,學自己喜歡的,別妥協。
❼ 辯論賽題目 學生求職遇到挫折後 是應該堅持夢想 還是先就業再實現夢想。
那種工作不是混日子?沒有了夢想還做什麼工作?就業也是為了堅持夢想不是嗎?
❽ 我該選計算機專業嗎計算機人才還是我應該堅持的夢想嗎
首先我覺得每個行業都需要鑽研。不管你學哪個學科,想要學好都不容易,都會遇到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但是你要是真心喜歡一個行業,即使有什麼困難也會努力去克服的,因為你真心想去鑽研。現在你才上大二,專業課開的不多,還沒有接觸到深層次的東西又怎麼知道你自己不喜歡呢?
其次計算機專業確實不是那麼好學的。現在在大學里學的都是為了將來就業,我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開始接觸的時候覺得編程很難,但是為了一道題大家一起鑽研很久,終於解答的時候,心裡是一種說不出的快樂。其實編程一開始都是死的東西,只要記住就好。但是你要想賺大錢就得做個有價值的程序員,那樣就要求你的數學學的好,要會多種演算法,才能把代碼編的更簡潔。而且程序員不可能幹一輩子的,四十多歲的話精力不夠了,只能轉行干別的了。
最後我覺得你既然已經學了這個專業就好好的研究下吧,說不定你會發現現在這個專業很適合你呢。計算機你可以當做愛好,像我男朋友,他不是計算機專業的,但是計算機方面比我懂得都多- -!(自愧不如哇)這樣多了一門技術將來就業也多一個門路。
❾ 我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人喜歡並擅長業務 可學了一個技術性強的專業 快畢業了 到底是堅持夢想 還是堅持專
你這等於是跨專業就業。以我的經驗,單位在招聘時,首先要看你的工作經驗,若無經驗然後就是你所學的專業是否給這個有關系!當然這只是我的經驗!
要不你就堅持自己的愛好,若找不要工作的話,就找跟專業相關的工作,肯定是先要參加工作的。以後再發揮特長,沒准可以轉部門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