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調查與找礦方向專業就業前景
『壹』 找礦方向
在綜合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區域成礦潛力的基礎上,根據成礦預測區劃分原則,結合地質大調查地質、物探、化探和遙感等最新成果資料,共圈定出20處成礦遠景區(圖8 5),其中地質大調查新發現有3 處,結合新發現在原有礦床(點)基礎上圈定的有4 處,顯示出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巨大的成礦潛力和良好的找礦前景,為以後找礦工作勘查部署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地質依據。
昆侖山及鄰區地質
1.地質大調查新發現的找礦遠景區
(1)黃羊嶺-卧龍崗一帶汞、銻礦找礦遠景區(A類)
位於玉龍塔格-巴顏喀拉金、銅、銻、汞、稀有金屬成礦亞帶西段,苦牙克斷裂東南側,地層分布以二疊系黃羊嶺組下段淺海-深海相濁積岩為主,斷裂構造發育。已發現3個中型汞、銻礦床和一條銻礦化帶及多個汞、銻礦點(新疆地質礦產局第一區調大隊,2005),礦體受層間破碎帶控制,與燕山期岩漿活動密切,主攻礦床類型為低溫熱液型。
(2)塔什庫爾干鐵礦找礦遠景區(A類)
位於北羌塘西段塔合曼—西若達坂一帶,地層分布以古元古界布倫闊勒岩群硅鐵建造為主,在地表呈現為北東-南西向展布的規模大、礦化連續性好的鐵礦化帶,目前已發現塔合曼、達布達爾、老並、喬普卡里莫、吉爾鐵克、208公里等沉積變質型鐵礦床(點)6處、鐵礦點7個,礦體呈條帶狀或似層狀產出,磁鐵礦單礦體一般長100~350 m,礦石品位為TFe 37.3%~58.69%。最長已追索達4 km以上(喬普卡里莫),厚10~50 m,已控制資源量1.37 × 108t(河南地質調查院,2004)。該成礦遠景區,除找尋塔合曼式(沉積變質型)富鐵礦外,還應注意鐵礦下部銅多金屬礦產。
(3)長沙溝-清水泉銅-鎳-鉑礦找礦遠景區(B類)
位於阿爾金南長沙溝-茫崖銅、鎳成礦亞帶長沙溝-清水泉一帶和庫地-其曼於特結合帶朝陽溝一帶具多期次(至少有3期)疊加復合的鎂鐵-超鎂鐵雜岩中(早古生代),與岩漿熔離作用有關。岩體大都具有銅-鎳、鉑礦化成礦條件,初步顯示了研究區銅-鎳、鉑礦產資源潛力,有望在以後工作中獲得鉑和銅-鎳礦產資源的找礦突破,成為我國鉑和銅鎳礦產資源成礦遠景區之一。
2.在原礦床、點基礎上結合新發現圈定的找礦遠景區
(1)野馬泉-肯德可克鐵、多金屬礦產找礦遠景區(A類)
位於恰爾隆-其曼於特-祁漫塔格銅、鐵、多金屬成礦亞帶東中部野馬泉-肯德可克一帶,主要含礦地層為奧陶-志留系灘間山群濱海-淺海相沉積碎屑岩夾火山岩、碳酸鹽岩,形成於早古生代弧後盆地裂谷(或裂槽)環境,經後期陸內復合造山(晚華力西-印支期、燕山期)的疊加改造,為鐵、多金屬礦床成礦提供了豐富的鉛、鋅、金、鈷、鉍等物質來源,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化)點分布普通,斷裂構造發育,化探異常分布較多,又有成型礦床出現,是找礦的有利地區。目前已發現鐵、多金屬礦床、點20 余處,其中中型礦床3處(肯德可克、尕林格、野馬泉),小型礦床2處(五一河、群力),已提交鐵礦儲量1.3 × 108t,鉛、鋅金屬量30 × 104t,並伴生一定量的銅和金儲量。地質大調查以來,在原鐵礦區(肯德可克)的基礎上新發現一條長1 km,寬100 m的鈷-金礦化蝕變帶,已圈出3條鈷-鉍-金礦體,Co品位為0.48%~8.45%,經勘探(坑道、鑽探)深部見礦情況較好,厚度向下呈現變大趨勢,其中,6線鑽孔見9層鈷-鉍-金礦,最高品位為Co 1.1%,Au 17.13%,Bi 3.63%。預計鈷遠景資源量1 × 104t以上,Au超過20 t。
最近新疆地質勘查局在該地區礦產勘查時,又發現了規模大、品位富的鉛鋅礦體(楊萬志,私人通訊),顯示出較好的鐵、多金屬礦產成礦潛力和找礦前景。
(2)白乾湖鎢錫礦產找礦遠景區(B類)
位於恰爾隆-其曼於特-祁漫塔格銅、鐵、多金屬成礦亞帶中部祁曼塔格白乾湖一帶,礦化形成於早古生代末期陸-陸碰撞造山環境,1∶50 萬區域化探(吉林地質調查院,2004)在祁漫塔格白乾湖地區原礦點的基礎上新發現了一條長約9 km,寬2~4 km的矽卡岩型鎢錫礦化帶,礦化賦存於長城系小廟岩群變質岩與志留紀花崗閃長岩體內、外接觸帶附近,近接觸帶以鎢礦化為主,外帶以錫礦化為主,與晚加里東期中酸性岩漿活動關系密切,已發現9個礦體,顯示出良好的鎢錫礦化信息,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鎢錫礦化找礦遠景區。
(3)黑黑孜站干鐵、多金屬礦產找礦遠景區(B類)
位於塔什庫爾干-北羌塘鐵、銅、金、多金屬成礦亞帶西段,康西瓦大斷裂南側,形成於坳陷盆地或裂谷環境,區域地層分布以下志留統溫泉溝群淺海相細碎屑岩-碳酸鹽岩沉積建造為主,斷裂構造發育。已發現中型礦床1處和一條長大於100 km,寬1~2 km,近東西向展布的鐵(鉛-鋅)多金屬礦化蝕變帶(陝西地質調查院,2004),其成礦特徵與木吉-布倫口一帶的鐵-銅-金礦床特徵十分相似。1∶50萬化探資料也顯示出該遠景區具有良好的鐵、多金屬礦產找礦遠景。
(4)納日貢瑪銅、鉬、鉛、鋅、銀找礦遠景區(A類)
位於結扎-開心嶺銅、鉬、鐵、銀、多金屬成礦亞帶,斷裂構造及二疊紀火山-沉積岩系與喜馬拉雅期中、酸性侵入岩發育。地質大調查以來青海地質勘查局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礦點的基礎上,新發現了一批與喜馬拉雅期岩漿活動關系密切的銅、多金屬異常帶和礦化蝕變帶及斑岩型銅-鉬礦體,尤其是納日貢瑪斑岩型礦床取得了銅-鉬資源量達大型的新突破。另外還有接觸交代型、熱液型及海相火山岩型多金屬礦化,就遠景區已知成礦事實,可與「斑岩型礦套」的成礦模式類比。遠景區內化探濃集中心主要有納日俄瑪-納日貢瑪-陸日格Cu,Mo,(Pb,Zn,Ag)異常;眾根涌Mo,W,Bi,(Cu,Pb,Zn,Ag)異常;然者涌Pb,Zn,Ag,Cd(Cu,Mo)異常;東角涌-君乃涌Pb,Zn,Ag,Cd(Cu)異常;吉龍Cu,Mo(Pb,Zn,Ag,Cd)異常和東莫扎抓Pb,Zn,Ag,Cd異常等,航磁異常表現為正異常等值線密集的高值區。顯示出該遠景區成礦條件優越,具有良好的多金屬礦產找礦遠景,有望在以後工作中實現斑岩型、熱液疊加改造型等主要成礦類型的找礦新突破。
3.地質大調查以前的找礦遠景區
根據研究區地質大調查以前發現的不同礦產資源成礦集中區所在成礦帶的位置,成礦環境以及成礦地質條件、成礦潛力等諸多因素,將其劃分為13 處找礦遠景區,詳見表8-4。
4.找礦方向
對於上述找礦遠景(礦集)區,根據礦床產出地質條件、成礦潛力、找礦遠景、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程度,將找礦遠景區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遠景區是指地質研究程度相對較高、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礦床的有利條件,通過進一步工作,擴大已有資源量,有望實現大型、超大型礦床找礦突破的成礦遠景區;B類遠景區是指地質研究程度相對較低、成礦地質條件好,資源狀況比較清楚,具有找到大、中型礦床的遠景成礦集中區,通過進一步工作,對已查明的資源儲量少,礦床規模小,礦石品位低的礦床、點,有可能確認並擴大資源條件的成礦遠景區;C類遠景區是指地質研究程度相對較低、成礦地質條件較好,找礦遠景廣闊,已有一些礦床、礦點和礦化點及化探或重砂異常,並具有找到大、中型礦床的遠景,但資源狀況不清,急需戰略性找礦遠景評價的成礦遠景區。
表8-4 地質大調查以前發現的找礦遠景區
通過對研究區找礦遠景區的初步評價及「十一五」勘查工作的部署,目前,部署在木吉-布倫口鐵-銅-金找礦遠景區、塔什庫爾干鐵礦找礦遠景區、野馬泉-肯德可克鐵、多金屬礦產找礦遠景內的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在地質找礦上效果較好,長沙溝-清水泉銅-鎳-鉑礦找礦遠景區內的銅-鎳-鉑找礦評價項目已經開始實施,綜合研究成果及時為地質大調查和社會經濟建設工作服務的效果已初顯成效。
上述成礦遠景區的圈定、劃分為下一步地質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據,指出了不同遠景區的主要礦床類型和主攻礦種。
『貳』 目前學啥子專業好找工作
可以學習美食技術的,我們學校有各種美食技術培訓的
以培養精通西餐製作,懂經營、善管理,並具備創業能力的人才為目標。通過2年的系統學習熟練掌握 西餐相關技能與知識,並熟練掌握常見西餐品種的製作。
學習內容:
本專業以實踐操作為主,主要學習歐美、法式等料理,全面學習西廚房醬汁、冷房、沙拉頭盤、(三文 魚、刺身);西式湯(匈牙利肉湯,普羅旺斯海鮮湯等);西餐熱菜,朱擦(菲力牛排,法式焗蝸牛, 紅酒燴小羊腱德國),各國特色菜(咖喱牛肉,肉骨茶,墨西哥卷餅,泰式酸辣湯等),自助餐以及早 餐餐廳及酒店製作零點,以及成本核算、成本運用等相關內容。
校企合作:
學生來校參觀滿意後報名,入學即簽訂就業協議,本專業合格畢業生推薦到大型賓館、酒店、西餐廳 等餐飲企業就業。學校打造五重就業保障,四項就業指導,兩大就業體系為學生和用人企業搭建「雙贏」平台,為學生成功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叄』 區域找礦方向
對一個地區區域找礦方向的確定應是多種相互作用的因素的綜合表現。前述研究成果表明,深部構造、區域控礦構造類型、構造應力場演化、主要成礦系列、成礦環境及成礦類型分布等制約該區找礦主攻方向。因此,下面將從已有研究成果中提出武夷-台灣走廊帶找礦的主要方向。
1.武夷-台灣走廊帶找礦思路
通過環太平洋主要金屬成礦帶的對比研究,從成礦時代、成礦區帶劃分、成礦類型等方面能夠得出武夷-台灣成礦帶找礦的主要思路。
從成礦時代方面看,礦床形成的主要時期集中在中新元古代、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特別注意與燕山晚期雙峰式火山岩、鹼性火山岩類和鹼性花崗雜岩類有關的礦床。但也應注意與元古宙古裂谷作用有關的海底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礦床。
不同成礦區帶找礦方向也不盡相同。如在沿海火山斷陷成礦帶、閩西-粵東北帶、武夷成礦帶及台灣東部構造成礦帶等與環太平洋北美盆嶺區及俄羅斯遠東成礦帶的地球動力學背景有某些相似之處,其找礦的主要思路在前一節中已有敘述。
2.依據深部構造特徵確定找礦方向
關於深部構造和成礦的密切關系已由眾多研究成果所證明。根據對該區現今地球物理探測的資料和地質構造、岩漿岩體、成礦關系的綜合分析可以認為地球物理資料能解釋燕山期及以後的地質構造和成礦特徵。對於武夷-台灣走廊帶而言,由於存在兩條北東向(武夷山重力梯級帶、政和-大埔重力梯級帶)及一條北西向(上杭-雲霄帶)的重力梯級帶,礦產地大部分都分布在這些梯級帶的邊緣地帶。除重力梯級帶之外,代表深層次古老基底走向的區域東西向航磁異常在本區也有明顯表現,這種東西向的異常帶就位於安遠-梅縣-龍岩-漳平一線,和北東向的重力梯級帶明顯復合。同時局部重力及航磁異常代表淺層次的構造線方向,它們的特徵表明在這些重力梯級帶上局部異常也較發育,局部異常方向多樣,多表現為復合疊加,對成礦有利。因此可以確定該區找礦應主要集中在這些重力梯級帶上,特別是與航磁異常、局部異常套合較好的區域應是找礦的主攻方向。
3.依據主要構造帶確定找礦方向
構造帶則是控制礦產分布的主要因素。武夷-台灣走廊帶區域構造帶的演化與成礦具有相關性。因此不同構造帶上礦床的資源潛力也不盡相同(見第六章詳細敘述)。簡要概述之有如下特徵。武夷山構造帶以控制金、銅、銀、鉛、鋅、錫、鎢、鈮、鉭、稀土金屬礦為主,其中不同的部位礦種分布也不一致;閩中裂谷帶的主要礦床有與裂谷演化過程中的陸殼拉張階段形成的海底噴流型鉛鋅礦床,以及裂谷閉合約為加里東期有關的剪切帶型金礦;大田-梅州構造帶主要控制大田-龍岩鉛鋅銀銅礦集區及梅州銅鉛鋅銀(銻)成礦集中區;上杭-雲霄NW向構造帶是一條重要的Au、Cu、Pb、Zn、Ag、Mo等多金屬和明礬石等非金屬成礦帶;浦城-寧德NW向構造帶是Mo、Cu、Ag礦床的重要控礦構造帶;莆田-潮州火山岩帶主要礦種是Pb、Zn、Ag、Au、Sn、W、葉蠟石、明礬石等;台灣東部喜馬拉雅期構造岩漿帶控制著斑岩型、淺成火山熱液型Au、Cu礦床。
4.依據主要控礦構造類型確定找礦方向
根據賦礦圍岩的時代分布特徵及控礦構造的主要類型,本區找礦應該注意的幾個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與海底火山噴發有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受古裂谷系統控制,這種古裂谷構造體系在武夷-台灣走廊帶中新元古代非常發育,主要表現為古老的基底地層大面積出露,基底變質地層中夾有薄層火山岩,同時同生角礫非常發育,在裂谷形成過程中,伴隨著大量多期次的平卧褶皺。這種古裂谷體系的確定應該是該區找尋大型甚至超大型礦床的主要方向。目前閩中近南北向的古裂谷中礦床具一定規模,在裂谷南北方向是否有較好的成礦遠景,還有進一步工作的必要。同時有證據表明寧化-南平一帶存在一條北東東向的古裂谷帶,因此在該帶尋找大型鉛鋅多金屬礦床應有良好的遠景。
晚古生代多層次的滑脫構造是本區控礦的主要型式,已有玉水銅礦形成大型規模。這種類型的控礦滑脫構造在永梅晚古生代盆地及其邊緣廣泛存在,在有利的礦源層及岩漿岩體存在的地區,確定中晚石炭世界面上的滑脫斷層對於尋找大規模的銅多金屬礦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演化的韌性剪切帶是剪切帶型金礦床形成並導致多種金礦化類型疊加、形成大型金礦床的有利條件,也是尋找大型剪切帶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陳柏林,1999)。構造形變類型決定或控制金礦化類型,深層次的韌性超韌性變形為元素遷出區,一般不利於金礦化;韌性含金構造控制著蝕變糜棱岩型金礦化,韌脆性變形含金構造控制著構造蝕變岩型金礦化,脆性含金構造控制著石英脈型金礦化(陳柏林等,2000):①深部韌性剪切變形是元素分異遷出區,未疊加蝕變礦化的糜棱岩變形越強,Au豐度就越低;②中淺層次變形域是Au元素聚集區,礦化發生於韌性剪切帶糜棱岩抬升至較淺部位疊加了韌脆性變形階段,構造變形越強的糜棱岩,越易疊加礦化,Au元素豐度越高;③強變形或者大構造差應力不僅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異、形成含Au熱液、使Au元素進入到成礦過程,而且驅使含礦熱液運移,更是為金礦成礦創造理想容礦(賦礦)空間的構造動力學條件;④蝕變糜棱岩型金礦床的特點是,成礦較韌性變形滯後、成礦深度較韌性變形淺、礦化僅發育於較小規模的韌性剪切帶中、Au元素來源於圍岩和深部、變形強度與Au元素豐度具有特殊關系(陳柏林等,2000)。武夷-台灣走廊帶的基底隆起區廣泛發育多期次改造的剪切帶,如武夷山中段廣昌-建寧-泰寧一帶、閩中尤溪-德化一帶是尋找剪切帶型金礦的有利地區。
圍繞火山機構找礦是本區找礦的一個重要方向。火山機構是控制礦田、礦床的重要構造,一個發育良好的火山機構往往會形成一組礦床,形成重要的礦田。本區火山構造找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已有的火山控礦構造中尋找新的礦種,增加儲量,例如紫金山外圍銅、金、銀礦還具較大的潛力,江西會昌紅山-小照一帶、岩背外圍等都有繼續擴大儲量的潛力;二是確定一些新的火山盆地,尋找良好的蝕變及礦化,發現次火山岩體,如本區東南部的永定鷂子崬-南靖高東一帶就是具有進一步工作的有利地區。
注意推覆構造對多金屬礦化的控製作用。大田-龍岩成礦帶內,構造線方向主要有北東向及北西向,和成礦有關的有湯泉岩體、新橋岩體等。沿上古生界不同地層岩性界面(如D3-C1與C3c-P1q、Pt3my與C3c—P1q、P1q與P1w和P1t等)普遍發育的推覆緩斷裂構造和層間滑脫斷裂破碎帶,往往造成地層重復或缺失,並成為十分有利的控礦容礦構造。已有大田龍鳳場、建愛等多金屬礦田受推覆構造控制,繼續確定不同層次的推覆構造樣式與其他成礦地質條件的疊合是擴大找礦的重要線索。梅縣坳陷近年來所取得的找礦成果表明推覆構造對金屬礦產有重要的控製作用,梅縣對坑多金屬礦區受推覆構造及老斷裂控制,礦化破碎帶寬可達30餘米,長達600m,Au、Ag元素含量較高,是尋找金銀多金屬礦的潛在地區。
武夷-台灣走廊帶自加里東運動以來形成的局部隆起和斷陷構造控制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沉積盆地的展布。坳陷盆地中存在多個局部凸起和凹陷,形成坳中凸和坳中凹,這些組合特徵對該區成礦極為有利,區域礦產往往沿這些地帶分布。因此尋找這種古地理構造格局是找礦的重要方向。永梅坳陷盆地是加里東期內裂陷的產物,控制著該區海侵作用的形成和發展,從石炭紀開始沉積,其沉積相特徵隨著海水進退和盆地基底地形變化而變化,中石炭世沉積總體屬淺海堡坎體系,由於有障壁的海域范圍較大,在接受台地-潮坪沉積時,坳陷盆地基底起伏不平,主要由古隆起的堡島、淺灘和凹陷的堡壁盆地組成,故常形成「指狀」海灣式的局限、半局限流通的陸表海。控礦沉積相主要為潮坪海灣潟湖相。從陸相到海相沉積的地球化學環境是由酸性氧化到鹼性還原環境。與石炭系-二疊系火山沉積有關的銅多金屬礦床,明顯受坳陷盆地古地理沉積環境和沉積相控制,永梅坳陷盆地可劃分為三個沉積相區:寧化-長汀一線以灰岩相為主,主要控制錳礦的形成,其次是硫、銅礦;中部順昌-龍岩一線以灰岩相為主,並有白雲岩和陸源碎屑岩夾層,主要控制鉛、鋅礦形成,其次是鐵錳、銅和硫鐵礦等;東部尤溪-德化-永定一線,陸源碎屑明顯增多,從盆地中心到盆地邊緣,海相灰岩減少,陸源碎屑岩增多,主要控制鐵礦的形成,其次為硫鐵礦、鉛鋅礦等。
5.依據岩漿岩特徵確定找礦方向
根據岩漿作用的不同成因特徵與不同成礦的相互關系能夠確定找礦的方向。以幔源為主的高鈦雙峰式安山玄武岩(閃長岩)-流紋岩(花崗岩)組合,與晚三疊世-早侏羅世拉張斷陷有關,形成含鈦貧磁鐵礦及次火山斑岩-熱液型Sn和Cu、Mo礦床。同熔型岩漿主要分布在火山斷陷帶內及NW向構造帶內。主要發生於燕山晚期,其早階段以Cu(Mo)為主,而晚階段則以生成Mo(Cu)礦為主。成礦作用主要在岩漿演化晚期,從早到晚由Fe-Cu、Mo-W-Nb、Be、Mo-Mo的變化。因此應在NW向及北東向斷陷盆地中注意尋找具這種演化系列的岩漿系列。在永梅坳陷區尋找與Cu、Mo、Au等硫化物礦床有關的同熔-重熔型岩漿岩。在武夷山區則應尋找與黑雲母花崗岩有關的鎢、錫、鉬、銅、鉛、鋅礦。
6.依據主要遙感線環形構造特徵確定找礦方向
武夷-台灣走廊帶由於從基底岩繫到火山岩系發育較全,相應的遙感影像信息較為豐富。根據本區線環形構造特徵可以確定該區主要找礦方向。
根據本區礦產分布及線環形構造組合特徵可以得出如下線環形構造找礦標志:
對於熱液型礦床一般應有不同方向的線性構造相互復合處,且發育岩漿侵入環、火山構造環及礦化蝕變熱變質環套合在一起。這種線環形構造的組合主要集中在①大田-龍岩一帶,集中分布於湯泉岩體及永福岩體周圍,該區有大量的多金屬礦化,且已有大中型礦床存在,繼續找礦應集中在礦化蝕變環所涉及的范圍內;②永定-武平一帶,有岩漿侵入環、火山機構環及北西向的線性構造極為發育,在有些礦床礦化蝕變熱變質環套環,能反映多期次的岩漿熱液活動;③會昌-安遠一帶線環形構造特徵發育,但規模較小且比較密集,反映該區存在大量的高侵位的斑岩體,這些小的岩漿侵入環應該是礦化比較發育的部位;④閩中尤溪-德化一帶,環形構造主要表現為後期火山構造,但主要以近南北向的一級線性構造為主,反映在該區應以找尋與古構造有關的礦床為主,而該區大量發育塊狀硫化物礦床。由於遙感影像顯示出南北向構造規模大,延伸長,因此順著這條帶尋找同類型的礦床應具有很大潛力。
『肆』 東南沿海成礦帶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綜合研究
張達1,2 吳淦國1,2 陶建華3 狄永軍1 余心起1
(1.中國地質大學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3;2.中國地質大學岩石圈構造、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3;3.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福州350003
摘要:本文在以往東南沿海成礦帶地質礦產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研究工作基礎上,以區域成礦學理論及區域構造地質學為指導,通過綜合編圖及資料庫建設,綜合分析了東南沿海成礦帶構造演化及成礦規律。內容包括:全面總結了東南沿海大地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區域成礦規律特徵;建立了該區構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演化模式;釐定了東南沿海成礦帶的成礦地質條件;詳細分析了東南沿海成礦帶礦床時間及空間分布規律;對重點成礦區帶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規律進行了詳細總結與研究;根據綜合研究成果,將東南沿海成礦帶與國內外主要成礦帶進行對比,總結了區域找礦模式及典型礦床找礦模式,劃分了東南沿海成礦區成礦遠景區帶,提出了區域找礦思路及找礦方向;並指出了不同成礦遠景區及成礦集中區的主攻礦種、主攻成礦類型及主攻方向。
關鍵詞:東南沿海成礦帶;資料庫建設;成礦規律;找礦方向
1 引言
東南沿海成礦帶地處歐亞大陸東南緣的華南大陸東部,瀕臨西太平洋,地質歷史早期是華夏古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新生代由於強烈的構造岩漿作用而使其成為環西太平洋構造-岩漿-成礦帶的重要成礦區之一。該區屬古華夏構造域,經歷了華夏古陸的形成與裂解、揚子與華夏板塊的碰撞拼合、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坂塊的相互作用。北北東向的萍鄉—江山—紹興斷裂帶(華夏地塊與江南古地塊的分界線)及北東向的麗水—政和—大埔—海豐斷裂帶(中生代火山岩帶與前中生代沉積變質基底的分界線)控制了該區主要的構造成礦格局,從而成為東南沿海地區具有重要遠景的成礦區(帶)之一(圖1)。
長期以來,前人對東南沿海成礦帶的區域構造演化、成礦地質條件、成礦規律及成礦系列已經做了較為詳細的工作,並取得了大量的找礦成果,基本形成了該區主攻的找礦區帶。特別是1999年實施國土資源大調查以來,東南沿海成礦帶開展了大量的礦產資源評價項目,發現了一批金、鉛鋅、銀、銅、鉬、錳等大、中型礦產普查基地和重要找礦遠景區段,確定了該區主攻礦種及主攻礦床類型。綜上所述東南沿海成礦帶銅鉛鋅多金屬礦產資源具有較好的潛力及找礦前景。為了深化東南沿海成礦帶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綜合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設立了重點成礦區(帶)綜合研究項目「東南沿海成礦區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綜合研究」(項目編號:200110200035)。項目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全面收集並分析整理該區前人資料及成果,掌握區內地質工作程度,明確與礦產資源評價有關的亟待解決的重大地質問題,編製成礦區工作程度圖、工作部署圖、礦產地質圖、地球化學及地球物理圖件、成礦規律及成礦預測圖等數字化基礎性圖件,建立東南沿海成礦區數字地質圖資料庫、化探資料庫、重力和航磁資料庫、礦產地資料庫(應包括小型礦床和礦化點)等,明確區域資源評價的主攻礦種、主攻礦床類型及找礦方向,建立區域找礦模型,劃分成礦帶,篩選有利成礦地段或重要成礦遠景區並進行排序,提出下一步工作部署建議。下面對該區編圖及建庫成果、多金屬礦成礦地質條件、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等主要成果進行簡要介紹。
中-新元古代馬面山群為一套空間上密切伴生的具綠片岩相-低角閃岩相變質的細碧-石英角斑岩系及細碎屑岩、鈣鎂、硅質岩類組合,原有的劃分方案認為自下而上分為大嶺組、東岩組、龍北溪組。為該區鉛鋅礦床的主要賦礦層位,在浙江龍泉群及江西鐵砂街群變質岩中也有大量的銅鉛鋅礦化存在。
晚泥盆世—中三疊世蓋層岩系:主要分布在永梅地區和贛東北一帶。中下石炭統、下二疊統、下三疊統等層位碳酸鹽岩相與碎屑岩相過渡處見層狀、似層狀Cu多金屬礦層產出,說明該套岩系為區內主要的成礦層位。
中三疊統—第四系:主要由陸相碎屑物和火山噴發及火山沉積物質組成。蘊藏著與火山和次火山作用有關的Cu、Au、Sn等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產。
4.2 重要岩漿岩條件
岩石類型齊全,從超基性-超酸性及鹼性岩類均有,以酸性岩類為主體。花崗岩成因類型多種多樣,包括陸殼改造型、同熔型、A型及地幔分異型;岩漿活動與構造運動關系密切,不同時代、不同成因的岩漿岩分帶性明顯。由中部向西北與東南,後期疊加的岩漿岩時代有變新的趨勢,幔源在分亦隨之增高;中生代中、晚期岩漿岩規模大,侵入岩和火山岩緊密共生,形成雙峰式火山-侵入岩岩石組合。岩漿岩和區內金銅鉛鋅礦化有關。
4.3 構造控礦條件
多方向構造的復合部位往往控制礦床產出。東南沿海成礦帶蓋層構造以斷裂為主,方向有NE、NNE、SW、SN、NW及EW向,隱伏或出露地表,延伸幾千米至幾十千米。推覆構造和滑脫構造是重要的控礦類型。推覆構造在該區具有長期的演化史,如加里東期、印支期及燕山期,甚至喜馬拉雅期都有見及,其規模有大有小,主要出露重要的地質塊體界線及附近。很明顯對於該區礦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製作用,對銅、鉛鋅礦的控製作用也不容忽視,成為某些礦床重要的控礦要素。如武夷山隆起帶上的冷水坑銀鉛鋅礦受多級別的推覆構造控制。此外不同岩性層之間的滑脫構造在該區也較普遍,主要集中在盆地邊緣。對早期層狀礦化體的後期富集起到了關鍵作用,永平銅多金屬礦、玉水銅鉛鋅礦及楓林銅硫礦床都有此控制規律。
5 成礦系列及成礦規律
5.1 成礦系列研究
根據東南沿海成礦帶礦床同位素年代學特徵及成礦時代分布規律,結合成礦作用特徵及礦床空間分布,從時代演化角度,該區可劃分為如下成礦系列。
(1)與中新元古代華夏古陸裂谷內海相變基(中)性火山作用有關的海底噴流沉積-疊加改造型銅(鈷)鉛鋅銀成礦系列。主要礦床類型有閩中地區的梅仙式鉛鋅礦床(峰岩、丁家山、八外洋等礦床)、水吉式鉛鋅礦床、東岩式銅鈷礦床,北武夷山一帶的鐵砂街式銅礦床。
(2)與加里東期區域變質、岩漿熱液活動有關的金礦化及與花崗岩混合岩化有關的偉晶岩型鈮鉭錫成礦系列。主要礦床類型有閩中地區西坑式偉晶岩脈型鈮鉭錫礦床的形成,雙旗山-肖坂金礦床、何寶山式金礦的初步富集。
(3)與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內局部裂谷(永梅坳陷)火山噴氣作用有關的塊狀鐵、銅鉛鋅礦床成礦系列或海相熱水噴流沉積-疊改型銅鉛鋅鈷鎢鐵礦床成礦系列。主要分布在龍門坳陷、永梅坳陷內的梅州—連城、永定—龍岩—大田、華安—德化陽山等3條北東向裂陷帶及北武夷山西側的贛中坳陷帶。礦床(礦體)嚴格受地層層位控制,含礦層位為一套淺海-海灣相碳酸鹽岩、細碎屑岩夾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建造,由南西往北東,含礦層位的時代逐漸變新,由廣東龍門馬星到梅縣玉水、龍岩馬坑、大田等地其含礦層位依次為D3—C1、C1—C2、P1q1—P1w、T1x。與成礦有關的火山岩類主要岩性包括英安岩、安山玄武岩、安山質角礫岩、凝灰岩、流紋質凝灰岩、沉凝灰岩、鐵硅質岩等,岩石化學性質具拉張構造環境下火山活動的特點,北武夷山地區則以海底噴流作用為主。主要礦種以鐵、銅、鉛、鋅、銀、硫組合為特點,礦床類型有永梅坳陷區的玉水式銅鉛鋅礦床、馬坑式鐵礦床、鍾魏式鉛鋅礦,北武夷山一帶的楓林式銅礦床、永平式銅硫鎢礦床。
(4)與早侏羅世幔殼混源花崗質岩漿有關的錫、鉬、鎢、金礦床成礦系列,成礦岩漿岩分布於斷陷盆地及其邊緣,岩漿物質主要來源於地幔,部分源於地殼熔融,屬同熔型成因,礦化分布於火山碎屑建造中或侵入岩體周圍。主要礦床有與中性、中基性有關的有Fe、Ti礦、中甲錫多金屬礦、鷂子崬錫礦。後期熱液疊加改造的閩中肖坂-雙旗山金礦、何寶山金礦、上村金礦、白仁岩金礦、小坑金礦、大丘埂金礦等。
(5)與早侏羅世海相黑色頁岩建造及海底噴流作用有關的黑色頁岩型銀銻礦床成礦系列,如梅州嵩溪銀銻礦。
(6)與晚侏羅世中酸性花崗岩有關的錫、鉬、鎢、鉛、鋅、金礦床成礦系列,主要有與中酸性花崗岩有關的礦床主要形成厚婆坳式錫礦床、龍鳳場式鉛鋅銅銀礦、遂昌治嶺頭金礦床、楓林式銅礦及永平式銅硫鎢礦床的熱液疊加改造。
(7)與早白堊世中酸性斑岩-潛火山作用有關的銅、鉬、金、銀、鉛鋅、鎢、錫成礦系列,礦床類型較為廣泛,主要有紫金山式高硫淺成低溫熱液型銅金(銀)礦床、冷水坑式銀鉛鋅礦床、岩背式錫礦、悅洋式(冰長石、絹雲母型-低硫型)、行洛坑式鎢鉬礦床、羅卜嶺式銅鉬礦床、赤路式鉬礦床等。
(8)與晚白堊世陸相火山作用及熱液活動有關的金銀鉛鋅硫鐵成礦系列,主要分布在武夷山隆起帶、永梅坳陷帶與北西向陸相火山帶疊加復合部位及沿海火山斷陷帶上。主要礦床有浙江東部大型及超大型典型非金屬礦床、閩中裂谷帶熱液疊加改造作用、嶺頭坪式金礦床、銀坑式層狀鉛鋅礦床、屏峰式層狀硫鐵鉛鋅礦床。
根據東南沿海成礦帶銅鉛鋅礦產資源找尋需求,對於銅礦資源評價要優先研究成礦系列(1),另外還要注意研究成礦系列(3)的對於擴大銅礦資源的重要性,在北武夷山一帶成礦系列(1)中的銅礦資源有大的潛力。
5.2 成礦作用特徵
成礦作用特徵研究是為了確定一個成礦區(帶)最具資源潛力的成礦作用的類型,以為該區開展資源評價奠定基礎。
根據成礦系列特點,東南沿海成礦帶絕大多數礦床都是由岩漿作用所形成,是該區區域成礦作用的最大特色。與成礦有關的岩漿作用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不同時期的海相火山及陸相火山作用,潛火山和中淺成侵入作用等。
與岩漿作用有關的成礦是該區最重要的特徵,因此,在對本區銅礦產資源評價過程中應該按以下順序重視以下幾個主要的成礦作用類型。
(1)潛火山中低溫熱液成礦作用。是本區一種最具特色極其重要的成礦作用,已發現的紫金山及台灣金瓜石大型-超大型金、銅礦床均由其形成。
(2)斑岩成礦作用。本區由斑岩作用形成的大型-超大型礦床有銅、鎢、鉬、錫及鉛鋅銀等。其成礦斑岩與國內外典型地區相比有許多共同點。
(3)海底噴氣(噴流)作用形成的銅礦床在本區極具找礦潛力。區內一批大型銅鉛鋅銀礦床由其形成。主成礦時代是新元古代及晚古生代,構造環境為陸內古裂谷或晚古生代坳陷的局部裂陷環境,成礦作用與地殼拉張及殼幔作用而形成的雙峰式火山岩有關。新元古代銅礦床主要包括武夷山隆起西部的鐵砂街型塊狀硫化物銅礦床及東部的東岩銅鈷礦床。本區已發現由海底火山活動或噴氣(熱液)作用形成的晚古生代塊狀硫化物銅礦床,具有很大的找礦潛力。這類礦床均產於永梅坳陷及武夷山西麓的饒南海盆內。石炭紀中期由於地殼伸展作用而在海盆內形成多個張裂中心,導致深源的火山及氣液活動。福建龍岩和廣東梅州及江西的鉛山處於當時盆地內的凹陷中心。形成了與海底遠火山及噴氣-熱液有關的玉水塊狀銅鉛鋅礦床及永平式和楓林式銅硫鎢礦床。
(4)侵入接觸交代作用形成廣泛分布的中小型銅礦床。燕山期岩漿侵入至碳酸質圍岩時,在其接觸帶往往形成矽卡岩礦床,以鉛鋅銀為主。侵入岩成分偏酸性,地層層位從元古界到下三疊統都有。矽卡岩及礦體常沿一定層位和層間破碎帶分布而成為層狀矽卡岩礦床。此類礦床又往往圍繞某個侵入岩體成群分布而形成礦田或礦集區。有的礦床內還見到有礦化的斑岩及爆破角礫岩類,因而又與斑岩型礦床構成一種具有成因聯系的共生組合系列。本類礦床以形成於永梅坳陷區特別是大田一帶廣泛分布。
(5)岩漿熱液、疊加改造及構造充填作用也能形成大型礦床。成礦與燕山期花崗岩的侵入和岩漿熱液作用有關。礦體雖產於侵入接觸外帶的沉積岩地層內,但隨著距岩體的遠近而呈現出成礦元素的水平分帶特徵。此外,其控礦構造也比較特殊,使主礦體成為一種似筒狀體產出。這種類型的礦床在武夷山隆起東麓如建陽—順昌一帶廣泛分布。
5.3 時空分布規律
時間分布規律:從以上成礦時代特徵可以總結出如下分布規律。
(1)東南沿海主要礦床成礦時代階段性集中分布特徵非常明顯。成礦時代主要在新元古代、志留紀(420Ma左右)、石炭紀(300~350Ma)、侏羅紀(200~180Ma、154~135Ma)、白堊紀(125~96Ma、92~70Ma)。其中,中生代以來成礦作用階段多、延續時間長。
(2)東南沿海區域構造經歷了7個主要演化階段:華夏古陸形成、裂解、華夏古陸與江南古陸對接碰撞、加里東改造、准地台裂陷、中生代大陸邊緣活動和新生代板邊裂陷與碰撞造山階段。成礦作用也是這些主要構造事件的產物。因此,成礦時代和構造運動的時代有較好的對應關系。華夏古陸形成階段始自古元古代早期,初期形成一套低成熟度的雜砂岩夾大陸拉斑玄武岩,具有典型的板內和MORB特徵,此階段還沒有如此相對應的成礦記錄;華夏古陸的裂解發生在新元古代,龍泉群和馬面山群及鐵砂街群以及鶴溪群可能為古陸地殼拉張減薄過程中裂谷內的產物。裂谷帶的下部是由雙峰式的細碧一角斑質火山岩所構成,其岩石化學屬鈣鹼或鈣鹼拉斑過渡系列,地球化學具陸內裂谷特徵。由於海底火山噴流作用而形成梅仙式、水吉式、東岩式等Cu、Pb、Zn、Ag礦床;華夏古陸的穩定發生在新元古代早期的青白口紀,華夏古陸整體呈隆起狀態,只有一些零星的礦化而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礦床;加里東運動發生在志留紀末,主要表現為古地塊的活化,420Ma左右金元素的初步富集及偉晶岩型礦床的形成和加里東運動對應;晚泥盆世在閩西南發育內陸斷陷盆地,早石炭世時裂陷范圍擴大,中石炭世—早二疊世裂陷和晚二疊世—早三疊世裂陷更顯著。與此相應形成石炭紀末期的玉水銅多金屬礦床、馬坑鐵礦、潘田鐵礦等,早二疊世末期的小型Pb、Zn、Cu礦床以及早三疊世末期鍾魏式鉛鋅礦等;中生代活動大陸邊緣最先記錄是由晚三疊世和早侏羅世的裂塹作用,此時東南大陸從特提斯向環太平洋構造域轉換業已開始。主要礦床有中甲錫礦、肖坂金礦、泰寧何寶山金礦。之後經歷了古太平洋板塊與古亞洲大陸之間洋陸俯沖(中侏羅世),這一期間成礦記錄很少。晚侏羅紀後期開始,東南大陸由擠壓轉變為拉張環境,成礦分為兩個階段:晚侏羅世(154~135Ma)主要礦床有厚婆坳錫銀礦床、遂昌治嶺頭金礦床,早白堊世(135~96Ma)有紫金山銅金礦、蓮花山鎢礦床、西嶺錫礦床、毫石銀礦、大嶺口銀鉛鋅、冷水坑銀鉛鋅礦床、岩背斑岩型錫礦。晚白堊世則表現為擴張裂解,主要礦床有浙江東部大型及超大型典型非金屬礦床、閩中地區晚白堊世的熱液疊加作用等。
(3)成礦作用時代和構造應力場特徵也有密切的關系。東南沿海的主要成礦階段幾乎都和拉張構造應力場相對應。雖然加里東期的成礦形成於擠壓構造應力場,但不論從規模還是類型上都不佔主導地位。中晚元古代古裂谷環境、晚古生代的裂陷環境及中生代早期及末期的伸展環境對應的成礦作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是東南沿海主要成礦環境。
(4)東南沿海金礦的形成經歷了早古生代的初步富集、早侏羅世成礦、晚侏羅世及白堊世多階段成礦;鉛鋅礦的形成同樣經歷了幾個大的階段。說明不同的金屬礦化時代都是構造岩漿演化的結果。
(5)礦床時間分布和不同的構造單元有關。中晚元古代及早古生代成礦主要發生在浙閩前寒武隆起帶上,晚古生代成礦作用主要發生在永梅坳陷帶上,中生代成礦作用呈線狀(NE、NW)分布在中生代斷陷盆地邊緣同時對早期成礦進行強烈的疊加改造。
空間分布規律:廣義上的東南沿海成礦帶包括武夷山隆起及其相鄰構造成礦單元,是東南沿海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該區礦床、點或礦化點的密度統計,主要表現為總體成帶分布(成礦帶),局部集中分布(礦集區)的特徵。
礦床的空間分布受三級構造單元的控制明顯。鉛、鋅、銀、銅、金、鉬礦床主要分布在閩浙火山斷陷帶上;錫、銀、銅、鎢則主要分布在粵東火山斷陷帶上;龍泉—建毆隆起以金、銅、鉛、鋅為主;永安-梅縣坳陷帶以銅、鉛、鋅、金、錫、鎢、鉬、稀土、鐵礦為主;武夷山隆起帶以金、銅、銀、鉛、鋅、錫、鎢、鈮、鉭、稀土礦為主。
6 礦產資源找礦方向及找礦遠景區劃
6.1 主攻礦床類型
根據區域成礦地質背景、成礦作用特徵、成礦系列及成礦規律分析對比,東南沿海成礦帶銅礦床主攻礦床類型如下。
主攻類型:加強潛火山中低溫熱液硫酸鹽型,重視斑岩型,在不同成礦單元開展晚古生代海底噴氣(噴流)-疊加改造型及中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噴流沉積-疊加改造型,注意岩漿熱液、疊加改造及構造充填作用類型銅鉛鋅礦、韌性剪切帶型和破碎蝕變岩型金礦。
6.2 找礦遠景區劃
根據東南沿海成礦帶礦產資源區域成礦規律及成礦地質條件,以此為基礎,對該區主要成礦區帶重點銅礦成礦遠景區進行了劃分,指出了重點找礦地段及主攻方向等(圖2)。
圖2 武夷成礦區成礦遠景區劃圖
A上饒—江山—紹興銅(金)成礦亞帶
A1饒南坳陷弋陽—上饒—鉛山銅鉛鋅找礦遠景區
A2江山—紹興細碧角斑岩型、混合岩化型、熱液型銅(金)成礦帶
B武夷山隆起銅鉛鋅銀鉬成礦亞帶
B1貴溪冷水坑—金溪珊城銅鉛鋅鉬找礦遠景區
B2廣昌—建寧銅金找礦遠景區
C浙西南—閩中鉛鋅銅銀成礦亞帶
C1遂昌—慶元銅金鉛鋅找礦遠景區
C2政和夏山—建甌東岩銅、金、銀、鉛、鋅找礦遠景區
C3順昌黃鋅廠—建陽唐科銅金鉛鋅多金屬找礦遠景區
C4尤溪縣梅仙—德化仙洋銅、鉛、鋅多金屬找礦遠景區
D大田—梅州銅鉛鋅銀成礦亞帶
D1大田鉛鋅銀銅找礦遠景區
D2梅州銅鉛鋅銀(銻)找礦遠景區
E上杭—雲霄構造岩漿成礦亞帶
E1上杭—永定燕山期上疊式火山盆地銅金找礦遠景區
E2平和—南靖銅鉛鋅找礦遠景區
F寧德—浦城—上饒燕山期構造岩漿成礦亞帶
F1浦城—松溪一帶銅鉬多金屬找礦遠景區
F2鉛山篁碧—上饒梨子坑銅鉛鋅找礦遠景區
G浙閩粵火山斷陷成礦亞帶
G1壽寧—古田銅鉛鋅銀金找礦遠景區
G2閩清銅找礦遠景區
G3永春銅成礦集中區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and Further Ore Prospecting in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Southeastern China
Zhang Da1,2, Wu Ganguo1,2, Tao Jianhua3, Di Yongjun1, Yu Xinqi1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2.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s and Lithoprobing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3.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Fuzhou 350003)
Abstract: Based upon the formerly researches on the mineral resources, geophysics, geochemistry, and through comprehensive compil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and data-bases,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s and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ies of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of Southeastern China. In detail, this research summarized the features of tectonic, geophysics,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ies,and established the spatio-temporal model of tectonic evolutions. By analysed the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ore deposits, as well as by paralleled internal ore bets with foreign ones, this paper studied and summed up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izing conditions. Furtherly, this work partitioned the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into several perspective areas and put forward the thoughts and direction for ore deposits probing, as well as provided the major mineral deposit and mineralization type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Key words: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of Southeastern China; Compilation of geological data-bases;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Further prospecting direction
『伍』 地質工程就業方向及前景
1地質工程專業就業情況
地質工程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畢業後地質工程專業學生會去哪裡工作?畢業後學生都找了什麼工作?以下是地質工程專業常見的幾個就業方向,供參考。
1.地質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1.男女有別 很多用人單位都是對男生優先考慮的,女生找工作相對很難的,而且初期很多需要野外作業,需要實際進行地質勘探工作,工作相對辛苦。
2.待遇 只要能忍受工作的艱辛和寂寞,待遇和福利都是相當可觀的。
2.地質工程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由於地質工程專業涉及國民經濟建設的領域很廣,因此本專業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從事資源勘察、岩土鑽鑿工程施工、油氣鑽井、海洋鑽井工程、極地鑽探等工作。
3.地質工程專業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寬廣的綜合性知識及扎實的計算機語言基礎,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地質工程專業有關的基本理論,系統學習地質學、力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岩土力學、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具有進行工程地質綜合分析、勘察設計、施工設計、岩土工程施工、岩土改良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能對地質現象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判斷;
4.具有工程地質勘察、設計、工程施工、規劃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受到工程師的系統訓練;
5.熟悉勘察技術工程的有關規范和熟悉國土資源法和環境地質保護法等法規,具有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6.利用現代化知識傳播手段進行文獻檢索、資料查詢、信息交換,掌握信息分析、信息處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
地質工程專業就業方向有很多,就業前景也比較廣闊,但大家還是要在專業上努力學習,爭取學習地更深入。
點擊查看:地質工程專業屬於什麼大類
2地質工程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地質工程專業就業方向;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工作。地質工程領域適用的行業包括: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地質工程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為:地質工程師、采礦工程師、地質環境工程師、地質技術員、水文地質工程師、礦業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測量技術員、高級銷售工程師、地質勘探人員、物探人員、能源開采人員、地質勘探工程師、土建工程師、礦長等。
地質工程專業就業前景:由於地質工程專業涉及國民經濟建設的領域很廣,目前的經濟建設項目很多,發展的速度很快,為畢業生創造了很好的就業環境,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普遍困難的情況下,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卻仍然非常好,具有比較強的發展勢頭,在全國形成了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隨著中國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成和城市建設的規模化,從事基礎工程施工的人才將出現下降的趨勢,而地礦行業對人才需求量在未來的10年內將會大幅度地增加。
3地質工程專業介紹
專業類別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工作地點 男女比例
地質類 ¥7547
薪酬超過76%的專業 北京市
14%在北京市工作 男生較多
男73%-女27%
培養目標:地質工程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大多數都充實到生產、科研的第一線,少部分人進入到比較高的層次就讀研究生,部分人進入到科研院所。按照人才服務領域的不同就應制訂不同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切實實施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多樣性的要求。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外語》、《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工程制圖》、《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程序設計語言》、《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與地貌學》、《地史古生物》、《工程物探化探》、《工程力學》、《測量學》、《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原理》、《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學基礎》、《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勘察》、《地質工程設計》等。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在國土資源、工礦企業、工程設計院、資源勘查與評價,環境評價,城市與環境水文地質,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的開發、科研與管理工作。
『陸』 找礦方向
根據上述找礦標志,提出鎂質非金屬礦床的找礦方向如下:
1.里爾峪組
目前較有工業價值的硼礦床是硼鎂石型礦床。本文以硼鎂石礦床為例,討論硼礦床的找礦方向。
根據上述控礦條件,硼礦的有利地段是遼東裂谷中央凹陷帶里爾峪組三段層位。構造上為東西向復背斜、背斜的翼部(尤其是倒轉翼、陡翼)和軸部。由於構造作用、剝蝕和花崗岩化,目前殘存的有後仙峪、二檯子、磚廟、楊木桿等幾個成礦區。
後仙峪成礦區:位於虎皮峪復背斜的倒轉翼。含硼變質岩組合遍布於該翼50km2范圍內,是一個資源潛力很大而又比較可靠的遠景區,其中NWW向後仙峪背形軸部對成礦有利。
磚廟成礦區:磚廟背斜東部傾伏端已發現欒家溝礦段為大型礦床,其北側高家堡背斜,南翼為倒轉翼,成礦構造有利,找礦條件與磚廟礦床相同。
和平-楊木桿成礦區:釣魚台-楊木桿背斜西段的楊木桿倒轉背斜及和平倒轉向斜,倒轉翼長5km。釣魚台-楊木桿背斜的東端楊木桿背斜倒轉翼以及和平向斜東端、大砬子溝等地段均有含硼岩系產出,都是成礦有利地段,有可能找到大型硼礦床。
其他地區如通遠堡、西江和下露海等地區的褶皺倒轉翼也都可能找到硼鎂石礦床。
在含硼岩系中,還應注意尋找與硼礦伴生的滑石、菱鎂礦、蛇紋石、水鎂石和透閃石、透輝石礦床。
2.大石橋組
遼東菱鎂礦、滑石、岫岩玉、蛇紋石、塊狀水鎂石礦床產在瀉湖相的大石橋組上段富鎂質碳酸鹽岩建造內。大石橋—海城地區是菱鎂礦、滑石大規模成礦帶。在東西向復向斜的兩翼陡傾或局部倒轉的單斜構造地段,MgO/CaO較高地帶注意尋找菱鎂礦礦床。在大型縱向斷裂構造帶,尤其是層間破碎帶和向斜核部是成礦有利部位,菱鎂礦與白雲石大理岩互層地帶,注意尋找大型滑石礦床。
在大石橋組上段白雲石大理岩、菱鎂礦大理岩發育的地段,滑石化、蛇紋石化發育的地段和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崗岩、閃長岩與上述地層的接觸帶上,注意尋找塊狀水鎂石礦床。
在鎂質碳酸鹽岩(菱鎂岩、白雲石大理岩)和鎂質硅酸鹽岩(透閃石、透輝石岩、鎂橄欖岩)的發育地帶,注意尋找蛇紋石礦床以及岫岩玉礦床。
在鎂質碳酸鹽岩頂底板附近鈣鎂硅酸鹽岩發育地帶,注意尋找透閃石、透輝石礦床。在白雲質大理岩和構造裂隙尤其是韌性剪切帶發育地帶注意尋找纖維狀海泡石礦床。
由於遼東地區是鎂質非金屬礦床的大型礦集區,又分布有許多典型礦床,因而以其為主要目標,進行綜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建議有關部門在立項時應考慮這一特點。在開展成礦地質條件研究和成礦預測的前提下,以遼東地區最具工業意義的硼礦、菱鎂礦、滑石、岫岩玉為主要目標,進一步開展普查找礦工作。在開展硼礦、菱鎂礦、滑石、岫岩玉找礦勘探的同時,注意水鎂石,尤其是塊狀水鎂石、透閃石、透輝石和纖維狀海泡石等新型工業礦物的尋找和勘查。
『柒』 我是一名采礦專業(金屬方向)的應屆畢業生,想找個好工作,去礦山還是地礦局或者是地質勘查局……
不用考慮了,直接去地礦局,要解釋原因就顯得不和諧了,工作兩年你就知道原因了,如果急著賺錢的話可以考慮去大型國企礦山,大型國企礦山遇到肯發錢的,都是削減了腦袋找發錢的理由的,那些小礦山的話,還是干幾年再去。
『捌』 蘭州大學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地質工程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什麼地質找礦方面還是側重其他方面
蘭大的工學涉獵的范圍非常廣,可以說地質方面各行課程都有,畢業了找工作的面積也比較大,但大面積不夠專深,出來找工作你可以找到任何與地質有關的單位,但是不如人家那種專攻一種行業的學校。
『玖』 地質工程(綜合找礦方向)的工資如何
如果不是在機關工作的話,純地質隊員很辛苦,常年在外。但是工資待遇都很高。南北方野外補助有差異,南方多的有300每天的,北方多是150左右。基本工資3500左右,月工資你可以自己算了。差別不會太大,一個月七八千吧。
『拾』 找礦方向及方法手段
綜合分析膠東地區成岩成礦動力學演化、成礦作用歷程、剝蝕保存條件等,結合典型礦床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方面表現的特徵,膠東地區進一步找礦工作的目標應注意以下幾點。
1)造山型金礦仍是找礦的重點。金是膠東的絕對優勢礦種,還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①焦家式金礦,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找礦方向仍應集中於三山島、焦家、玲瓏等成礦帶,同時應加快開辟棲霞成礦帶焦家式盲礦找礦勘查,在方法技術手段合理、經濟可行前提下超前開展中深部500~2000m深度范圍的全方位找礦。找礦中應注意分析、總結工作區以往工作資料,結合地質、物化探異常,優選靶區;針對焦家式金礦控礦斷裂傾角較緩的特點,可在採用目前較流行的地面高精度磁測、可控源大地電磁測深剖面測量、地面重力測量等方法的基礎上,嘗試性應用地震剖面測量來探測深部平緩地質體界面,各種方法的綜合應用能夠提高異常解疑的可靠性和精準度。②石英脈型金礦,包括玲瓏式、盤馬式、金牛山式,尚有一定找礦空間。主要包括招遠縣城以南的謝家溝地區、曹家窪-姜家窯地區、舊店-石橋地區,蓬萊虎路線-齊溝、大柳行地區,棲霞馬家窯地區,乳山河南村-下初地區、唐家溝地區,牟平玉林店-水道地區、高陵-邱家地區等。找礦的基本方法是礦區大比例尺填圖,發現和控制韌脆性斷層,應充分重視地表發育的密集裂隙帶及細小的毒砂礦化脈、褐鐵礦化細脈、石英細脈;物探主要以高磁結合電法,可結合大比例尺汞氣測量進行,化探可適當進行大比例尺(應在1:1千以上)精細化岩石測量,以圈定異常。
2)斑岩型礦床可望取得突破。斑岩型銅礦是主要目標,重點針對燕山晚期偉德山型花崗岩出露區及隱伏區進行。主要關注中生代盆地邊緣,尤其是深大斷裂構造發育地區,如榮成偉德山地區,海陽馬石店、戰場泊地區,萊州南宿地區等。地表小斑岩體的出露或隱伏岩株的存在、套合較好的Cu、Mo、Pb、Zn等組合異常、相對較明顯的高磁異常、明顯的熱液蝕變分帶等可作為有力的找礦標志。遙感中的界線模糊的環形、不規則橢圓形等影像有助於快速選定目標,地表蝕變礦物填圖、岩石/土壤測量、地面高磁、電法勘探等是較為有效的方法手段。
3)中低溫熱液礦床應受到充分的重視。卡林型金礦是主要目標,煙台市福山區北部東廳-高疃-杜家崖一帶,大面積出露古元古代含碳粉子山群,主要為一套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和陸源碎屑岩沉積建造,該地層自下而上分布有杜家崖金銀礦、邢家山鉬礦、王家莊銅鋅礦和隆口金礦,其中的兩處金礦前者處於大理岩、變粒岩層位,後者主要為變粒岩、片岩夾大理岩、條帶狀含碳硅化大理岩,勘查中發現存在較大面積性礦化,應注意加強對礦區范圍大比例尺填圖工作,提高對構造、地層岩性等分布規律的研究程度,尤其要重視層間及小角度切層斷裂的研究,熱液蝕變帶發育位置及近地表褐鐵礦化、中深部微細粒細脈浸染狀黃鐵礦化者為其較為直接的找礦標志。找礦中可針對1:5萬化探中的特徵Au、Ag、As、Sb、Hg組合異常首先開展礦區級1:1萬/1:5千大比例尺化探掃面,並在此基礎上結合物探電法測量,圈定找礦靶區。中低溫熱液脈型金銀銅鉛鋅礦床,主要應放在膠萊盆地東北緣地區和文登-威海、榮成地區,前者要加強盆緣外韌性剪切帶、脆性斷裂處老變質岩發育空間,盆內部礫岩區NE向斷裂旁側次級斷裂處,盆下斷裂發育區的找礦,目標礦種主要為金,兼顧靠盆緣處盆內區如乳山西井口、海陽馬石店地區的鉛鋅銅金銀多金屬礦的尋找,地表密集裂隙帶、重晶石脈發育區、物探低阻高極化、化探MoCuPbZnAg組合異常等可作為找礦靶區;後者應重視加強米山斷裂帶、偉德山岩體外圍找礦,構造上二、三級斷裂,岩性上荊山群、片麻岩套出露區,可作為找礦的重點工作區,找礦方法基本同本類型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