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學校技巧
㈠ 怎樣學好護理專業
醫學基礎課。基礎課的兩年學習中,最重要的幾門科目是解剖、生理、生化、病理以及葯理,也是最難的幾門,更是考試「掛科」人數最多的幾門,所以一定要重點攻克。對於解剖的學習,除了背書以外,還要強調實習課,護理專業的解剖實習限於認讀標本。上好解剖實習課,不僅僅是為了實習考試,而且也能極有效幫助理解書本上的知識,一旦建立了實物的概念,再去理解一些結構和功能,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如果說解剖課是學習健康狀態時的人體結構,那麼病理課就是學習疾病狀態時的人體結構了,這兩門課是相輔相成的,學好了常態,也就很容易分辨什麼是病態,認識了病態,更加深了對常態的理解。病理課的學習跟解剖課大同小異,也要背很多拗口的名詞,理解很多疾病的表現,認很多疾病狀態的器官,要多記多看多動手。生理課主要是解釋一些人體的機能。人體有很多微妙而又神奇的功能,比如細胞的物質能量代謝,血液的循環,神經的傳導等等。信手拈來,都那麼的精巧絕倫令人嘆服。不過嘆服歸嘆服,學起來依舊不容易。因為所有的過程都是不可見的,只能憑想像。人體的機能相當奇妙,很多機制尚未研究清楚,只能推斷是怎樣的情形,或者就一個現象存在好多種流行的解釋,這無疑增加了學習的困難。生化是北醫的頭牌課程,以內容難、考試嚴聞名校內外。生化主要是介紹人體內一些物質與能量的代謝過程,要記很多極其復雜的化學符號。完成一個反應通常會涉及十幾二十種物質,還要記住每一步發生的器官以及發生的條件,想要記得准確而且完整非常困難。可以自己編一些歌訣幫助記憶,比如在記憶人體八種必須氨基酸時,可以使用詞頭法,把八種氨基酸的詞頭提出來組成一句相對容易記憶的話「一兩色素本來淡些」(異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蛋氨酸、纈氨酸),這樣便輕松把八種不相關又難記的名詞整合到了一起,記得牢也記得准。最後一門,葯理,這門課程也是讓人頭疼的一門。因為葯物的名字都是外文翻譯的,只是些無意義生僻字的堆積,又長又難,不容易背,還容易搞混。但這門課的內容非常系統而有條理,沒有瑣碎的知識點。以葯物的不良反應為例,總論中指出,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過敏反應等,是指「與用葯目的無關,而對人體產生不利甚至有害的反應」。在各論中,每一類乃至每一種葯物都有其不良反應。如β受體阻滯劑具有抑制心臟、減慢心率、減慢傳導的作用。這些作用如果符合治療目的,就是治療作用;如果不符合用葯目的,就成了對用葯者不利的不良反應。護理學專業課。進入護理學院以後,我們會學到中醫、禮儀、倫理、美容整形等等有趣且實用的課程。比如中醫就會學到很多養生的理念、經絡穴位、按摩手法、針灸、簡單的中葯配方等等,這些內容不僅僅可以在臨床傳授給患者,對自己而言也是受用終生的。比如感冒鼻塞時,按壓鼻翼兩側的迎風穴,將有效緩解鼻塞的症狀;痛經的時候,按壓或針刺虎口處的合谷穴,也能很快緩解疼痛。這些知識非常實用,我們平時身體有些許不適的時候,也可以實地操作一下,簡單且有效。而禮儀課則會介紹經典的商務禮儀,如何得體地待人接物,站立坐走的姿勢,還有整飾儀容儀表等等,課程不僅限於課堂講授,還包括大量的實習課。同學們分小組練習或者角色扮演。比如推葯車行走時需要上身挺直,抬頭挺胸,收腹,兩臂與肩同寬,放在葯車推桿兩側,腳尖在正前方直線行走,步幅小而均勻,步速稍快。遇到難纏的病人時,首先應該冷靜,態度禮貌地向患者清晰的解釋。如果不能解決,及時找領導處理,原則是不能跟病人爭吵。這里找領導處理,其實不是推卸責任,而是一個技巧,首先留出一段時間讓患者情緒冷靜下來;其次領導出面會使得患者有被重視的感覺,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從解決問題的目的出發,更好的緩解矛盾。這些課程實踐性強而且都非常的有趣,從來不會有人逃課,期末考試也不為難大家,都能輕鬆通過,所以是大學期間難得的讓同學滿意的優質課程。除了上面提到的相對輕松的課程外,護理學院開設的重頭課,護理學基礎、內科、外科、兒科、婦科護理學其實是跟醫學基礎課一樣的,讓人絲毫也不敢怠慢。護理學基礎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從入院時如何接待病人,如何填寫各種表單,如何寫護理病歷,以及患者住院期間可能會實施的各種護理操作:急救護理、輸血與輸液、鋪床、鼻飼、口護等等。對於剛入院的患者就涉及到如何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溝通的過程中35%屬於語言溝通,65%屬於非語言性溝通,可見語言溝通對於信息傳達的作用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非言語性溝通包括肢體語言、表情、聲調、語速等等。像觸摸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關懷方式,當患者身體、心理痛苦的時候,適當拍拍肩膀,握握她的手,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如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怎樣的護患關系,這其中也有技巧。並不是說替患者准備好一切,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就能稱之為優秀的護理人員。在患者完全不能自理的時候,確實應該盡量提供幫助,但只要患者還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就應該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鍛煉他的能力,挖掘他的潛力,不能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護理的主要目的是讓患者擺脫護理、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內外婦兒護理學,這四門課程都會有每周一次臨床見習的機會,大致內容是上午在病房參觀學習,看看醫生護士的工作流程、病房環境,以及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對特別典型或者罕見的病例要主動與病人交流,同時完成一份護理病歷;下午要聚在一起討論上午問診過的病例,提出恰當的護理計劃與護理措施。護理學的內容也是很實用的。比如說外科護理學,主要是介紹手術及外傷患者的護理。手術患者的護理包括術前護理、術後護理、出院指導等三個部分,像一般手術病人術後通常會出現的症狀有疼痛、發熱、惡心嘔吐、腹脹、呃逆、尿瀦留等等。疼痛不僅痛苦而且會影響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個體差異很大,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都不一樣,因此護理人員不能根據其他患者的經驗來判斷另一個患者的疼痛程度,而要根據患者主述的感覺以及表現出來的表情、活動、睡眠、飲食等等情況,綜合評估患者的疼痛級別,合理給予葯物止痛。術後患者家屬比較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飲食,如何活動。基本的原則就是,非消化道手術患者,腰麻後6小時左右,如無其他不適可以開始進食;消化道手術患者,術後48-72小時禁食,之後視病人情況逐漸恢復飲食,而且要注意不要進食糖、奶、豆製品等易產氣的食物,以免影響傷口癒合。對與非制動患者的術後運動是鼓勵早期下床活動的,視患者病情輕重以及耐受程度循序漸進,比如術後1-2天,開始床上運動,包括深呼吸、四肢關節伸屈運動、翻身等等,術後第3-4天便可嘗試離床活動,由床邊活動開始逐步加大運動量。臨床實習。臨床實習包括一年半的護理實習與半年的醫療實習,護理實習是在各個科室跟著護士老師從事護理工作,醫療實習則是跟隨著醫生老師從事醫生工作。臨床實習首先要對病人負責。在醫院你要面對的對象是病人,不是數據不是機器,而是一個個生命,因此你的任何一個操作都要慎之又慎。出了問題就是大問題,大到你不能承擔,而且會給病人及家屬帶來痛苦。一定要按操作規范做事,比如輸液時「三查七對」。三查包括:操作前查,操作時查,操作後查;七對包括:床號,姓名,葯名,劑量,時間,濃度,方法。其次要對自己負責。醫院是個高危環境,要比普通人接觸的高致病性病菌多得多。因此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嚴格遵守醫院制定的各項防護制度,尤其是針具與血製品,一定要多加小心。除了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還要對自己的學業負責,臨床的老師都很繁忙,帶的學生又多,不可能時時想著要給你講授知識,只能自己多上心,多學多看多做多問,而且還要做到及時與理論相聯系,白天在臨床見到不熟悉的病症或操作,晚上回來查查書弄清楚來龍去脈,這對知識的理解及積累是非常有幫助的。
㈡ 護理專升本復習技巧
你好,首先你所看的書要用專升本指定的本科教材。其次米到你想報考的學校找到你專業的本科學生要到重點,或者他們每年的期末考試題或者考試給他們的復習題。你找下你考試科目的考試大綱。好好復習,祝你順利,望採納。
㈢ 護理學習方法
學醫的想把成績搞上去,沒有捷徑,只有背書這條路。 我學習的時候我的老師說她上學時把整整一本生理書全背下來了。 每個病的名解,病理生理,臨床表現,檢查,護理診斷,措施,健康教育 這些都要做到瞭然於胸
㈣ 怎樣才能有技巧的學會護理三基
要想有技巧的學會護理三基要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才可以。
㈤ 大學如何學好護理專業
我的答案雖然不是護理業的 但是也和你的大同小異啊 你可以借鑒下啊 介紹學習中醫的方法. 一、堅持終身學習——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知識 年輕中醫在校讀了很多書,畢業之後走上工作崗位,要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讀書,仍然需要繼續學習。 1.學好基礎理論:縱觀歷代名醫的形成,都是在學好中醫基礎理論之後,通過拜師學習而成名的。因此,畢業之後,要重溫教科書,包括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各科知識和現代化科學及西醫學有關知識。 2.學好經典著作:古代的經典著作是醫學發展的源頭和基石,是中醫學知識寶庫的核心內容。因此,學中醫,精讀經典尤為重要。《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是古代醫家的智慧結晶,也是從醫者必讀的典籍。由於這些著作文簡理奧,只有反復閱讀,才可能理解透徹,掌握其要義,才可能從「心悟」到臨床有所得。同時,對後世歷代名著也要進行泛覽,在其泛讀的基礎上,可擇其優而從之。 3.學好哲學:哲學是各門學科的思辨基礎。中醫葯學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哲學內涵。如中醫基礎中的「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理論,中醫認識疾病的「司外揣內」、「比類取象」、「由臆達語(心悟)」法,中醫診斷疾病的「四診合參」法,中醫治療疾病的「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學內涵。這種思維方式作為說理工具,已經融化在中醫學理論中。正因為如此,才有「沒有中國古代哲學就沒有中醫葯學」的說法。所以,一代名醫朱良春講,「繼承中醫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是造就一代名醫的鑰匙」。 4.學習中醫醫案:歷代名中醫的醫案,是老前輩畢生從醫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如《名醫醫案》、《臨證指南醫案》等,思路獨特,療效卓越,各有特色。學習這些經驗對年輕中醫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只有精讀名醫醫案,才可能揣摩到歷代名家的臨床技巧。 5.向病人學習:病人是醫師實踐的對象。病人對疾病的感受、對症狀的演變、對治療效果的感覺、對毒副作用的體會等,都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所以,每一位中醫師都要關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實踐活動中得出新體會,解決新問題。帶著臨床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再去讀書,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獲,成長更快。 6.學習邊緣學科知識:包括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兩個方面。如中醫史學、中醫心理學、社會醫學、行為醫學、心身醫學、環境醫學、中西醫比較學、醫學方法學、醫學哲學、醫學文化學、醫學生態學、計算機、醫學統計學等。泛覽以上知識,可以拓寬醫者的視野,激活醫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學科之間互吸所長,互補所短。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技能或滲透、或交叉、或融合,這些方法是年輕中醫創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識:年輕中醫除了不斷積累知識外,還應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知識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看最新出版的專著,因為圖書是系統、全面、成熟的知識;二是讀原始論文期刊、核心期刊,因為科技期刊是新知識的來源;三是要參加學術會議,因為參加學術會議和閱讀會議資料是走向學科前沿的重要途徑。 8.學習如何利用醫學參考資料:醫學參考資源有詞典、術語、網路全書、年鑒、國內外醫學文獻、會議文獻等。可以通過計算機檢索,從浩瀚的文獻中獲取有用的東西,了解需要的專業知識,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9.學習醫學文獻的寫作和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學習醫學文獻的寫作利於寫出優秀的科技論文,學習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利於進行學術講座和科普宣傳,利於帶徒和講課。因為,吸收知識是為了創造知識,學術交流是吸收知識和創造知識的紐帶。一個年輕醫生只有掌握了學術交流的方法,才能進入醫學知識的大循環。 總之,作為一名中醫,在當今知識社會里必須持之以恆地終身學習。只有把學習和積累知識的過程擴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學習中創造,在擴展中加深。 二、堅持終身實踐——練就扎實的基本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 醫學生大學畢業之後進入社會,成長為一名獨立工作的醫生,要有一個實踐的過程。這一成長過程就是提高實踐工作能力的過程,成為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1.拜名師:中醫學自古以來,多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授。因為,中醫學的許多實踐技能不是全然規范化可以照本宣讀的「技術」,而是高度個體化、靈活性很強的「技藝」。因為,中醫學的思維方法是直覺體悟、取象比類,如果沒有大量的實踐經驗,這種思維方式就無法進行。所以,師承是年輕中醫師成長過程最重要的一環。首先要找名師。我們要謙虛請教,勤奮學習,堅持臨證抄方,有疑必問,有聞必錄,認真分析體悟老師的辨證思路和用葯特色,往往能舉一反三,得到真傳。湖南省岳陽市中醫院的尚品潔醫師說得好,年輕中醫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虛心向本地區、本單位威望高的老中醫學習臨床經驗,哪怕是一技之長也好,積少成多,終成大器。拜名師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拜名師是我們成才的一種理想選擇。因為多拜名師,可多有收獲,可多得真傳。清代名醫葉天士先後拜師達十七人之多,現代名醫陳可冀院士,先後拜冉雪峰、趙錫武、岳美中等名家為師。當然,拜師要與自己所學專業方向一致。縱觀歷史,不論是古代名醫,還是現代名醫,只有多拜名師,方可能匯各家之長,才可能成為中醫大家。 2.接受正規的住院醫師培養:醫學生畢業之後,最好能在一個正規的教學醫院接受幾年有計劃的住院醫師培養,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從事醫療實踐。一般而言,正規的教學醫院,有豐富的圖書資料,有較為先進的設備,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以中醫葯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和經驗。在這樣的環境里鍛煉幾年,實踐幾年,肯定能在實踐中強化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臨床診療程序和技術操作方法,就能學習一套處理常見病、多發病的經驗,就能在觀察、思考、推理、判斷方面養成嚴謹求實的作風,就能使自己逐漸成熟,盡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純中醫只可坐門診,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專科專病培訓,進行專科專病研究:名醫的最重要的指標是臨床療效,但臨床療效必須體現在治療某一種或某一類疾病的獨特經驗上。所以,選擇好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接受專科專病培訓,終身堅持專項或專病的研究和實踐,是成為中醫大家的必經之路。 接受專科專病培訓,可以到國家中醫研究院或省級中醫醫院的國家重點專科進行培訓或進修,選擇的醫院在本專業領域內一定要有權威,治療上一定要有優勢與特色。 總之,一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來自實踐,必須把實踐放在第一位,離開了實踐,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更不能掌握知識為自己所用。
㈥ 如何學好護理這門專科,需要注意什麼
醫學基礎課。基礎課的兩年學習中,最重要的幾門科目是解剖、生理、生化、病理以及葯理,也是最難的幾門,更是考試「掛科」人數最多的幾門,所以一定要重點攻克。對於解剖的學習,除了背書以外,還要強調實習課,護理專業的解剖實習限於認讀標本。上好解剖實習課,不僅僅是為了實習考試,而且也能極有效幫助理解書本上的知識,一旦建立了實物的概念,再去理解一些結構和功能,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如果說解剖課是學習健康狀態時的人體結構,那麼病理課就是學習疾病狀態時的人體結構了,這兩門課是相輔相成的,學好了常態,也就很容易分辨什麼是病態,認識了病態,更加深了對常態的理解。病理課的學習跟解剖課大同小異,也要背很多拗口的名詞,理解很多疾病的表現,認很多疾病狀態的器官,要多記多看多動手。
生理課主要是解釋一些人體的機能。人體有很多微妙而又神奇的功能,比如細胞的物質能量代謝,血液的循環,神經的傳導等等。信手拈來,都那麼的精巧絕倫令人嘆服。不過嘆服歸嘆服,學起來依舊不容易。因為所有的過程都是不可見的,只能憑想像。人體的機能相當奇妙,很多機制尚未研究清楚,只能推斷是怎樣的情形,或者就一個現象存在好多種流行的解釋,這無疑增加了學習的困難。
生化是北醫的頭牌課程,以內容難、考試嚴聞名校內外。生化主要是介紹人體內一些物質與能量的代謝過程,要記很多極其復雜的化學符號。完成一個反應通常會涉及十幾二十種物質,還要記住每一步發生的器官以及發生的條件,想要記得准確而且完整非常困難。可以自己編一些歌訣幫助記憶,比如在記憶人體八種必須氨基酸時,可以使用詞頭法,把八種氨基酸的詞頭提出來組成一句相對容易記憶的話「一兩色素本來淡些」(異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蛋氨酸、纈氨酸),這樣便輕松把八種不相關又難記的名詞整合到了一起,記得牢也記得准。
最後一門,葯理,這門課程也是讓人頭疼的一門。因為葯物的名字都是外文翻譯的,只是些無意義生僻字的堆積,又長又難,不容易背,還容易搞混。但這門課的內容非常系統而有條理,沒有瑣碎的知識點。以葯物的不良反應為例,總論中指出,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過敏反應等,是指「與用葯目的無關,而對人體產生不利甚至有害的反應」。在各論中,每一類乃至每一種葯物都有其不良反應。如β受體阻滯劑具有抑制心臟、減慢心率、減慢傳導的作用。這些作用如果符合治療目的,就是治療作用;如果不符合用葯目的,就成了對用葯者不利的不良反應。
護理學專業課。進入護理學院以後,我們會學到中醫、禮儀、倫理、美容整形等等有趣且實用的課程。比如中醫就會學到很多養生的理念、經絡穴位、按摩手法、針灸、簡單的中葯配方等等,這些內容不僅僅可以在臨床傳授給患者,對自己而言也是受用終生的。比如感冒鼻塞時,按壓鼻翼兩側的迎風穴,將有效緩解鼻塞的症狀;痛經的時候,按壓或針刺虎口處的合谷穴,也能很快緩解疼痛。這些知識非常實用,我們平時身體有些許不適的時候,也可以實地操作一下,簡單且有效。
而禮儀課則會介紹經典的商務禮儀,如何得體地待人接物,站立坐走的姿勢,還有整飾儀容儀表等等,課程不僅限於課堂講授,還包括大量的實習課。同學們分小組練習或者角色扮演。比如推葯車行走時需要上身挺直,抬頭挺胸,收腹,兩臂與肩同寬,放在葯車推桿兩側,腳尖在正前方直線行走,步幅小而均勻,步速稍快。遇到難纏的病人時,首先應該冷靜,態度禮貌地向患者清晰的解釋。如果不能解決,及時找領導處理,原則是不能跟病人爭吵。這里找領導處理,其實不是推卸責任,而是一個技巧,首先留出一段時間讓患者情緒冷靜下來;其次領導出面會使得患者有被重視的感覺,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從解決問題的目的出發,更好的緩解矛盾。這些課程實踐性強而且都非常的有趣,從來不會有人逃課,期末考試也不為難大家,都能輕鬆通過,所以是大學期間難得的讓同學滿意的優質課程。
除了上面提到的相對輕松的課程外,護理學院開設的重頭課,護理學基礎、內科、外科、兒科、婦科護理學其實是跟醫學基礎課一樣的,讓人絲毫也不敢怠慢。
護理學基礎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從入院時如何接待病人,如何填寫各種表單,如何寫護理病歷,以及患者住院期間可能會實施的各種護理操作:急救護理、輸血與輸液、鋪床、鼻飼、口護等等。對於剛入院的患者就涉及到如何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溝通的過程中35%屬於語言溝通,65%屬於非語言性溝通,可見語言溝通對於信息傳達的作用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非言語性溝通包括肢體語言、表情、聲調、語速等等。像觸摸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關懷方式,當患者身體、心理痛苦的時候,適當拍拍肩膀,握握她的手,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如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怎樣的護患關系,這其中也有技巧。並不是說替患者准備好一切,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就能稱之為優秀的護理人員。在患者完全不能自理的時候,確實應該盡量提供幫助,但只要患者還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就應該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鍛煉他的能力,挖掘他的潛力,不能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護理的主要目的是讓患者擺脫護理、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內外婦兒護理學,這四門課程都會有每周一次臨床見習的機會,大致內容是上午在病房參觀學習,看看醫生護士的工作流程、病房環境,以及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對特別典型或者罕見的病例要主動與病人交流,同時完成一份護理病歷;下午要聚在一起討論上午問診過的病例,提出恰當的護理計劃與護理措施。
護理學的內容也是很實用的。比如說外科護理學,主要是介紹手術及外傷患者的護理。手術患者的護理包括術前護理、術後護理、出院指導等三個部分,像一般手術病人術後通常會出現的症狀有疼痛、發熱、惡心嘔吐、腹脹、呃逆、尿瀦留等等。疼痛不僅痛苦而且會影響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個體差異很大,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都不一樣,因此護理人員不能根據其他患者的經驗來判斷另一個患者的疼痛程度,而要根據患者主述的感覺以及表現出來的表情、活動、睡眠、飲食等等情況,綜合評估患者的疼痛級別,合理給予葯物止痛。術後患者家屬比較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飲食,如何活動。基本的原則就是,非消化道手術患者,腰麻後6小時左右,如無其他不適可以開始進食;消化道手術患者,術後48-72小時禁食,之後視病人情況逐漸恢復飲食,而且要注意不要進食糖、奶、豆製品等易產氣的食物,以免影響傷口癒合。對與非制動患者的術後運動是鼓勵早期下床活動的,視患者病情輕重以及耐受程度循序漸進,比如術後1-2天,開始床上運動,包括深呼吸、四肢關節伸屈運動、翻身等等,術後第3-4天便可嘗試離床活動,由床邊活動開始逐步加大運動量。
臨床實習。臨床實習包括一年半的護理實習與半年的醫療實習,護理實習是在各個科室跟著護士老師從事護理工作,醫療實習則是跟隨著醫生老師從事醫生工作。臨床實習首先要對病人負責。在醫院你要面對的對象是病人,不是數據不是機器,而是一個個生命,因此你的任何一個操作都要慎之又慎。出了問題就是大問題,大到你不能承擔,而且會給病人及家屬帶來痛苦。一定要按操作規范做事,比如輸液時「三查七對」。三查包括:操作前查,操作時查,操作後查;七對包括:床號,姓名,葯名,劑量,時間,濃度,方法。其次要對自己負責。醫院是個高危環境,要比普通人接觸的高致病性病菌多得多。因此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嚴格遵守醫院制定的各項防護制度,尤其是針具與血製品,一定要多加小心。除了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還要對自己的學業負責,臨床的老師都很繁忙,帶的學生又多,不可能時時想著要給你講授知識,只能自己多上心,多學多看多做多問,而且還要做到及時與理論相聯系,白天在臨床見到不熟悉的病症或操作,晚上回來查查書弄清楚來龍去脈,這對知識的理解及積累是非常有幫助的。
㈦ 護理技巧包括哪些方面
常用的護理工作方式
1功能制護理功能制護理最早受工業流水線影響,形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其特點和缺點。
2個案護理由一位護士專門負責照顧1~2位病人,適用於各種監護病室或搶救危重病人時。這種護理方式可以對病人實施細致全面的護理,滿足病人的各種需要,有較高的護理質量。但需要較多的護士和較多的費用,工作效率不高。
3小組護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小組護理的方式開始在西方國家實行,具體方法為將病區護士分為2~3個小組,每護理小組負責照顧20名左右的病人,由一名學歷較高,有經驗的護士擔任組長,領導小組工作。此方法雖然可以彌補功能制護理的不足,為病人提供連續性護理。同時也能建立相互合作的小組精神,有利於發揮每個護士的能力。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病人的整體需要。
4責任制護理責任制護理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醫學模式轉變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比較理想的護理方式,八十年代我國的一些大醫院也開始試行,但受條件限制沒有能夠推廣。其特點和缺點。
5整體護理模式近年來我國許多醫院吸取責任制護理的優點,開展了整體護理模式。整體護理模式的宗旨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方法,為病人提供身心整體護理。整體護理模式病區的建設主要內容包括:確定護理指導思想,制定護士職責和評價標准,合理配備護士人員編制,設計各種護理表格以及標准護理計劃和標准教育計劃。同時建立健全醫院的各種支持系統,為整體護理模式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護士從大量的非專業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增加直接護理病人的時間,提高護理質量。整體護理模式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護理工作方式,但也存在對護士要求高,護理表格書寫煩瑣等缺點。應用整體護理模式時主要應掌握整體護理的思想,具體工作方法可根據各自的條件靈活採用。
㈧ 說說學護理學的方法如何記憶效果好(大家多說說,重賞)
樓主也太誇張了,還重賞。不過都來了,分享一下吧。護理跟其他醫學專業一樣。都是需要記憶的。不知道你學到那一步了。像護理學基礎和護理學導論是專業基礎課。沒有辦法,只有記憶。它們是以後專業課的基礎。實際上感覺上開始是死記,實際上當你把書看上2便遍後,你自己會屢出一個學科體系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像是一個樹干,每個知識點就像是枝椏,這樣知識就不會雜亂無章而是條理清晰的了。像後面的內、外科護理等更是如此,在結合具體疾病的基礎上學習。 加油~
㈨ 大學如何學好護理專業求答案
我的答案雖然不是護理業的 但是也和你的大同小異啊 你可以借鑒下啊 介紹學習中醫的方法.
一、堅持終身學習——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知識
年輕中醫在校讀了很多書,畢業之後走上工作崗位,要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讀書,仍然需要繼續學習。
1.學好基礎理論:縱觀歷代名醫的形成,都是在學好中醫基礎理論之後,通過拜師學習而成名的。因此,畢業之後,要重溫教科書,包括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各科知識和現代化科學及西醫學有關知識。
2.學好經典著作:古代的經典著作是醫學發展的源頭和基石,是中醫學知識寶庫的核心內容。因此,學中醫,精讀經典尤為重要。《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是古代醫家的智慧結晶,也是從醫者必讀的典籍。由於這些著作文簡理奧,只有反復閱讀,才可能理解透徹,掌握其要義,才可能從「心悟」到臨床有所得。同時,對後世歷代名著也要進行泛覽,在其泛讀的基礎上,可擇其優而從之。
3.學好哲學:哲學是各門學科的思辨基礎。中醫葯學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哲學內涵。如中醫基礎中的「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理論,中醫認識疾病的「司外揣內」、「比類取象」、「由臆達語(心悟)」法,中醫診斷疾病的「四診合參」法,中醫治療疾病的「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學內涵。這種思維方式作為說理工具,已經融化在中醫學理論中。正因為如此,才有「沒有中國古代哲學就沒有中醫葯學」的說法。所以,一代名醫朱良春講,「繼承中醫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是造就一代名醫的鑰匙」。
4.學習中醫醫案:歷代名中醫的醫案,是老前輩畢生從醫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如《名醫醫案》、《臨證指南醫案》等,思路獨特,療效卓越,各有特色。學習這些經驗對年輕中醫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只有精讀名醫醫案,才可能揣摩到歷代名家的臨床技巧。
5.向病人學習:病人是醫師實踐的對象。病人對疾病的感受、對症狀的演變、對治療效果的感覺、對毒副作用的體會等,都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所以,每一位中醫師都要關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實踐活動中得出新體會,解決新問題。帶著臨床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再去讀書,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獲,成長更快。
6.學習邊緣學科知識:包括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兩個方面。如中醫史學、中醫心理學、社會醫學、行為醫學、心身醫學、環境醫學、中西醫比較學、醫學方法學、醫學哲學、醫學文化學、醫學生態學、計算機、醫學統計學等。泛覽以上知識,可以拓寬醫者的視野,激活醫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學科之間互吸所長,互補所短。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技能或滲透、或交叉、或融合,這些方法是年輕中醫創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識:年輕中醫除了不斷積累知識外,還應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知識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看最新出版的專著,因為圖書是系統、全面、成熟的知識;二是讀原始論文期刊、核心期刊,因為科技期刊是新知識的來源;三是要參加學術會議,因為參加學術會議和閱讀會議資料是走向學科前沿的重要途徑。
9.學習醫學文獻的寫作和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學習醫學文獻的寫作利於寫出優秀的科技論文,學習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利於進行學術講座和科普宣傳,利於帶徒和講課。因為,吸收知識是為了創造知識,學術交流是吸收知識和創造知識的紐帶。一個年輕醫生只有掌握了學術交流的方法,才能進入醫學知識的大循環。
總之,作為一名中醫,在當今知識社會里必須持之以恆地終身學習。只有把學習和積累知識的過程擴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學習中創造,在擴展中加深。
二、堅持終身實踐——練就扎實的基本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
醫學生大學畢業之後進入社會,成長為一名獨立工作的醫生,要有一個實踐的過程。這一成長過程就是提高實踐工作能力的過程,成為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1.拜名師:中醫學自古以來,多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授。因為,中醫學的許多實踐技能不是全然規范化可以照本宣讀的「技術」,而是高度個體化、靈活性很強的「技藝」。因為,中醫學的思維方法是直覺體悟、取象比類,如果沒有大量的實踐經驗,這種思維方式就無法進行。所以,師承是年輕中醫師成長過程最重要的一環。首先要找名師。我們要謙虛請教,勤奮學習,堅持臨證抄方,有疑必問,有聞必錄,認真分析體悟老師的辨證思路和用葯特色,往往能舉一反三,得到真傳。湖南省岳陽市中醫院的尚品潔醫師說得好,年輕中醫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虛心向本地區、本單位威望高的老中醫學習臨床經驗,哪怕是一技之長也好,積少成多,終成大器。拜名師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拜名師是我們成才的一種理想選擇。因為多拜名師,可多有收獲,可多得真傳。清代名醫葉天士先後拜師達十七人之多,現代名醫陳可冀院士,先後拜冉雪峰、趙錫武、岳美中等名家為師。當然,拜師要與自己所學專業方向一致。縱觀歷史,不論是古代名醫,還是現代名醫,只有多拜名師,方可能匯各家之長,才可能成為中醫大家。
2.接受正規的住院醫師培養:醫學生畢業之後,最好能在一個正規的教學醫院接受幾年有計劃的住院醫師培養,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從事醫療實踐。一般而言,正規的教學醫院,有豐富的圖書資料,有較為先進的設備,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以中醫葯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和經驗。在這樣的環境里鍛煉幾年,實踐幾年,肯定能在實踐中強化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臨床診療程序和技術操作方法,就能學習一套處理常見病、多發病的經驗,就能在觀察、思考、推理、判斷方面養成嚴謹求實的作風,就能使自己逐漸成熟,盡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純中醫只可坐門診,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專科專病培訓,進行專科專病研究:名醫的最重要的指標是臨床療效,但臨床療效必須體現在治療某一種或某一類疾病的獨特經驗上。所以,選擇好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接受專科專病培訓,終身堅持專項或專病的研究和實踐,是成為中醫大家的必經之路。
接受專科專病培訓,可以到國家中醫研究院或省級中醫醫院的國家重點專科進行培訓或進修,選擇的醫院在本專業領域內一定要有權威,治療上一定要有優勢與特色。
總之,一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來自實踐,必須把實踐放在第一位,離開了實踐,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更不能掌握知識為自己所用。
㈩ 寫一篇學習護理專業知識的心得
學習護理專業知識的心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醫療護理質量和服務有了越來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是大勢所趨,同時,醫療市場的競爭是我們必須改變服務理念,探索新的護理方法,去適應新的醫療環鏡和需求。這次有幸參加優質護理的學習,受益匪淺。
護理工作不變的宗旨「以病人為中心」,
護理工作貫穿於病人住院的全過程,病人期望得到的優質護理服務包括:良好的服務態度、儀表儀容;優美的病房環境;快速准確地執行醫囑;嫻熟的技術操作;細心的生活服務、心理服務。圍繞三級醫院評審要求,更好地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根據護理部護理優質服務標准,通過規范管理、培訓、服務評價及獎懲制度,規范了護理人員的服務行為,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現結合本科室現狀談談體會和想法。
1、 優化服務流程 營造溫馨病房
以人為本,每個病人住院後既有專管責任護士,熱情接待,認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和相關疾病健康教育,產科病房均有宣教小冊子以備病人隨時了解健康知識,做到病人入院零分鍾接待,病人有人引,檢查有人陪,病房均有溫馨提示語,以現有的條件最大限度營造溫馨的病房環境。
2、採取多種形式,強化健康宣教。
針對科內低年資護士專業知識不全面、溝通技巧有欠缺這一現象,對低年資護士要求多學習,並採取新老搭配合作,便於低年資護士隨時學習,科室除了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另外要求責任護士對自己轄區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講座,和病人多溝通和交流,對患者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健康宣教,同時也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通過這樣的互動交流,患者都收益頗豐。
3、提高專業技術 達到精益求精
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是優質護理的核心內容,過硬的技術、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我們首要的護理關鍵,本科室產科護理是特色,產科病人產後最大的需要就是關於產後如何坐月子如何飲食如何哺乳如何對新生兒護理等等,因此,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宣教形式,更是一種治療輔助手段,護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熟練直接影響健康教育實施的成效,進而影響到治療和愈後。同時,進行每一項護理操作均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和查對程序,尤其是在產科產程觀察和新生兒觀察過程中更為重要,只有嚴謹的工作作風,才能做到任何時候都能忙而不亂,有章有循,才能全面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病人病情變化,也才能因此做出整出正確的判斷,因此,要求本科室護士在各個班次均要認真負責,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做好各項護理服務工作。
「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的活動主題是「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實際上夯實基礎護理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要提高護理滿意度。在我科幾乎都是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病人,因此,基礎護理工作量不大,但是需要更細致的宣講,因為科室的專業性質,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知識,在做好基本工作的情況下,主動和病人多溝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病人真正的需求和疑問,把優質護理的內涵真正貫穿到實際工作中去,就想學習中老師說的,優質護理不單單是病人記住責任護士的名字那麼簡單,而是要做到實處,要了解病人真正的需要。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優質護理。真正實現生活護理到位、治療護理安全,心理護理主動,讓患者真正得到實惠,取得讓社會滿意、病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