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專業技術人員
專業技術人員 指依照國家人才法律法規,經過國家人事部門全國統考合格,並經國家主管部委注冊備案,頒發注冊執業證書,在企業或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技術人員及具有前述執業證書並從事專業技術管理工作,在1983年以前評定了專業技術職稱或在1984年以後考取了國家執行資格並具有專業技術執業證書的人員。
⑵ 三亞市人民醫院最近有沒有招聘,本人已完成規培,但是學歷有點低,有合適的嗎
有的呢,三亞市人民醫院公開招聘緊缺專業技術人員50人,報名時間2020年7月4日8:00至2020年7月20日18:00,可以去報名呢。
⑶ 2019年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三亞學校招聘薪酬待遇
你好!
2019年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三亞學校招聘薪酬待遇:
聘用崗位為事業單位編制內教職工,享受三亞市引進合作辦學政策規定的薪酬及相關待遇。
在職優秀教師、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留學期間取得校級榮譽稱號)等薪酬另議。教職員工可根據入職合同的相關條款申請租住或以優惠價格購買學校配套的教職工人才房。
已獲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人員參加本次教師招聘考試須遵守主管部門和聘用學校的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聘任管理規定,如聘用學校無相應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空缺,須接受高職低聘。
⑷ 三亞電工證怎麼考,電工培訓中心,電工基礎知
三亞電工證怎麼考;在三亞市或所屬的(區)縣勞動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培訓考電工證。。。
因為電工證是屬專業技術就業的上崗資格證件,一般可以經過培訓後,經考核合格後領取的。
如果直接辦理(有關系),就可以到市(區)縣級行政地的勞動局(就業中心)辦理。
(學習的是理論基礎知識,實際基本操作)
⑸ 三亞的社會
1955年國家輕工部甘蔗糖業研究所在崖城寧遠河南岸建立海南甘蔗有性雜交育種場。後相繼建立崖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至1990年國家部委和海南省在三亞市設立獨立科研機構7個;各省市在三亞市設立南繁育種機構59個(常駐技術人員121人);市屬國有科研機構5所、科技服務機構5個、鄉鎮農技站13個。民間科學研究機構和科技實體18個。1990年底,三亞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有6466人,其中教育2998人,衛生1191人,農業345人,工業工程557人,經濟、會計、統計918人,中級職稱以上922人。
2009年,全市經費支出10996萬元(未含南繁投入數),增長112.4%,佔GDP的比例達0.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省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項。專利申請授權量52項,比上年增加43項,其中,發明5項,增加1項。
2010年,市經費支出17591萬元,增長52.7%。年末三亞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962人,比2009年末增加953人。分職稱看,高級職稱433人,中級職稱3510人,初級職稱6019人。年末三亞市擁有各類科學研究機構356個,其中,科研單位15個,科技服務機構42個,南繁育種機構296個。2010年共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個,國家星火計劃項目4個,省科技項目15個,市科技項目184個。獲得專利申請授權45項,比上年增加11項,其中,發明15項,增加3項。國家南繁種業農業科技園落戶三亞市。 1987年,三亞市有醫院20所,診所51所,病床1356,中西醫生278人;1994年,有醫院25所,衛生院16所,診所25間,病床1806張,中西醫生646人。
2010年,三亞市共有衛生機構391個,病床位220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456人。城鄉衛生建設項目加快推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三亞分院、市人民醫院二期、市中醫院二期、三期和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三亞市計劃免疫「七苗「接種率95.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1.62‰,比2009年下降2.65個千分點。
2011年,三亞市人均預算內衛生事業費達644元,是上年的2倍。三亞市共有衛生機構407個,比上年增加16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3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病床位2460張,比上年增加244張。三亞市行政村衛生室覆蓋率100%;社區衛生服務網路覆蓋面達到100%;計劃免疫「八苗「接種率96.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8.31‰,比上年下降3.3個千分點。
2012年,三亞市標准化村衛生室覆蓋率100%;社區衛生服務網路覆蓋面達到100%;計劃免疫「八苗「接種率99.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1.19‰,比上年提高2.88個千分點。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中醫科設置率92.86%;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口腔科設置率57.14%。
2014年,三亞市共有醫院(含社會辦醫院)15個,衛生院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個。職業醫師2143人;注冊護士2929人。全市標准化村衛生室覆蓋率100%;計劃免疫「八苗」接種率97.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9.27‰。 從1975~1983年,崖縣體委向省輸送18名運動員,其中:游泳運動員6人、羽毛球運動員8人、手球運動員2人、劃艇運動員1人、舉重運動員1人;向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體校輸送13人,其中:羽毛球運動員8人、乒乓球運動員5人。1988年向海南軍區輸送運動員2名,其中游泳1名、田徑1名;1990年向省高級體育學校輸送運動員4名。從1987~1994年,三亞市參加省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1045枚,其中金牌342枚。
2011年,參加第十屆中國木蘭拳暨民族傳統文化國際交流評獎大賽,獲集體國際大金獎1個、個人國際大金獎3個、個人國際大銀獎1個。參加香港武術節跆拳道和少林武術比賽,獲金牌17枚、銀牌6枚、銅牌2枚。參加海南省田徑、舉重、沙灘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共7個項目的常規錦標賽,共獲得金牌17枚、銀牌12枚、銅牌14枚。
2012年,參加省級以上各類比賽437人次,同比增長80.7%,獲得獎牌206枚,比2011多92枚。其中,金牌147枚,銀牌32枚,銅牌27枚。
2014年,參加省級以上各類比賽120人,獲得獎牌201枚。其中,金牌85枚,銀牌58枚,銅牌58枚。 三亞市群眾藝術館 前身為崖縣文化館(站),成立於1951年,配備工作人員5名,中心工作主要是進行時事政治宣傳、科學普及和文化活動,並兼管文物、民間文藝、戲曲和農村文化體育。1954年,隨同縣政府機關遷進三亞。1955年文化站更名為文化館,有工作人員9人。1958年改名為文化圖書館。1964年分設圖書館,復名為文化館。1969~1972年初,取消文化館,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站。1973年,恢復文化館,同年創辦《海角文藝》文學期刊。1984年撤縣設市,更名為三亞市文化館,1988年更名為市群眾藝術館。1990年市群眾藝術館有工作人員17人,館內設立一室四部,即:辦公室、文化戲劇部、美術攝影部、音樂舞蹈部、群眾文化部。1993年文體局建一幢八層高文化大樓,分給藝術館670平方米。2002年事業單位進行機構改草,藝術館由16個編制縮減為8個,藝術館內設辦公室、音樂舞蹈部、文學戲劇部、美術攝影部、少兒部。2007年至今王昌華任館長。
館舍建設已納入三亞市「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擬於「十二五」期間動工建設功能齊全的國家一級文化館。
三亞圖書館 前身為崖縣圖書館,建於1964年。1964-1979年為三亞圖書館的雛形發展時期,建制至今已歷任五屆館長。1964年8月,崖縣圖書館獨立建制,工作人員2人。1970年,崖縣圖書館與崖縣文化館合並,名稱為崖縣文化圖書館,工作人員3人。1975年9月,崖縣圖書館與崖縣文化館分開。1980年6月,崖縣圖書館工作人員6人。1983年2月,崖縣圖書館工作人員7人。三亞圖書館目前為海南省南部建築規模最大的公共圖書館,佔地面積24畝,總建築面積10080平方米,總藏書量近25萬冊,每年訂閱國內報刊雜志815種,報紙87種,港澳台雜志28種,電子期刊5800種。成為三亞市的總書庫。
三亞市博物館 1989年6月30日,經三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設立三亞市博物館,為正科級事業單位,編制7人,隸屬市文化體育局領導。工作職能主要是負責文化徵集,陳列、研究、收藏和三亞市文物保護工作。1993年文體局新辦公大樓建成,博物館搬遷新辦公大樓三樓,面積約80平方米,文物收藏品庫房約60多平方米。原存放在崖城學宮的文物搬回三亞,收藏的大物件數約500件,珍貴文物32件,共中一級文物二組(7件);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21件。2002年9月,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市編委給博物館5名編制。2007年11月,局黨組任命孫建平為博物館館長。2005年5月,三亞市博物館搬遷到市圖書館,辦公室、文物安全監控室、文物庫房設在圖書館5樓,辦公室面積80平方米;監控室面積60平方米;文物藏品庫房50平方米,共190平方米。陳列展覽內容:《落筆洞遺址出土文化文物遺物專題展》、《崖州歷文文物陳列室》,展覽面積260平方米,截止2011年博物館有館藏文物約900件。
文學藝術
解放前,地方鄉紳名士,時有聚會賦詩作對。民間留下詩作較多的有:保港地區的鄭紹材、陳德超、蔡政平,梅東地區的孫毓元、孫毓斌、孫毓銓以及崖城地區早期參加革命的林慶墀等。民國21年(1932)崖縣中學創辦《崖中校刊》,發表學生文章。
1955年,少數文學愛好者開始從事業余寫作。1957年業余作者蔡明康在海南日報發表短篇小說《吵嘴》、《風雨之夜》。從1979年起,市文化部門每年定期舉辦文學創作培訓班,聘請作家及專家講課,組織學員采風,獎勵創作,創辦《海角》文藝。創作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有詩歌、散文、小說、詩詞、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歌詞、電視文學等,並開始在省內外報刊發表作品。
1986年11月28日成立三亞市文聯。1989年三亞市文學協會成立,時有會員96人。1990年,三亞市有專業作者4人,業余作者100多人,發表作品較多,較有名氣的作者有蔡明康、周德光、王槐光、孫凱、陳人波、孟允雲、杜光華、羅燈光、周運卓(周遊人)、李池、亞根(李榮國)、陸小華、王隆偉、游師良、黃家華、翟見前等。 截止2012年,三亞文聯有文學藝術團體25個,會員2500人,在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戲劇等10多個藝術門類上百花齊放,創作了一批優秀作品,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豐富了三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名稱由來
「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三亞歷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瓊台志》已有「三亞村」、「三亞里」的記載。三亞人文物部門在1992年對三亞落筆洞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人類活動遺跡,這是中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部的一處遺址。一萬年前,一支古人類的重要系脈就在三亞發跡,中國科學院命名為「三亞人」。
三亞市境內有中小河流12條,集雨面積最大的寧遠河、藤橋河;其次為三亞河、大茅水、龍江水等。三亞河,由六羅水、水蛟溪、半嶺水三條河組成,以六羅水為主流,發源於三亞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的中間嶺右側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經三亞市區注入三亞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積337·02平方公里。它之所以被稱之為三亞河是因為它在靠近入海口處時分成東河、西河。此處是個天然良港,後來一些漁民從此上岸,成為城市的起源地。定居這里的人形象地把該河稱之為三丫。三亞方言「丫」與「亞」同音,後來逐漸被人稱之為三亞河。
宗教信仰
三亞市有宗教教派三個,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宗教團體有三亞市伊斯蘭教協會。三亞市有宗教信徒11466人。其中:佛教信徒550人,僧人66人,居士86人;基督教信徒3200人,牧師1人;伊斯蘭教信徒7716人,其中阿訇33人。經政府批准登記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九處:一是佛教的南山寺;二是伊斯蘭教清真寺6處:南寺、南開寺、古寺、北大寺、西寺、東寺;三是基督教教堂2個:紅沙教堂和南邊海漁村教堂。
三亞南山佛教文化旅遊區內,建南山寺。建南山寺最初緣由,是為紀念鑒真和尚在三亞的弘揚佛法活動。早在鑒真之前,三亞已經有了佛寺,1992年發現的藏經石,是佛教密宗的信物。此枚藏經石,是佐證佛教傳入三亞的唯一物證。如今的南山寺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像南海海上觀音像,比美國自由女神還要高15米,觀音聖像為正觀音的一體化三尊造型,寶相庄嚴,金剛台並與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觀音廣場及廣場兩側主題公園,共同組成佔地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觀音凈苑」景區。聖輝法師表示,在全球來講,南山海上觀音聖像是首屈一指的,是中國佛教界的驕傲。
羊欄回族地區信奉伊斯蘭教已有700年以上的歷史。羊欄地區的回族屬於遜尼派中的伊噶瓦尼派,是回輝、回新兩村所有居民都尊奉的宗教。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聖訓》,以及伊斯蘭的教規、戒律,在羊欄回族居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權威。
基督教始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傳入崖縣,有109年的歷史。光緒十年(1884年),美國傳教士冶基善在崖縣樂羅村(今樂東縣九所鎮)建立起樂羅基督教基金會,光緒十年(1884年)在樂羅建立基督教堂。民國36年(1947年),歸國華僑陳忠一教士來崖縣傳教,在三亞榆林港租民房一棟作教堂,掛牌「基督教堂」(紅沙人稱為福音堂),入教的有貧民、商人。
文化遺產
三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黎族打柴舞》和《崖城民歌》於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黎族原始制陶》等7項目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鑽木取火》等11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截止2012年3月,三亞擁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7人、市級傳承人24人。 解放前,崖縣只有中學3所,小學92所,在校中小學生8100多人;1994年,小學及教學點有224所,在校小學生增至48182人,是年完成了普及小學義務教育的任務,有12個鄉、鎮(區)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年,三亞市中學增至22所,職業中學3所,在校中學生15940人。從1987~1994年,三亞市有1884名中學生升入大中專學校,平均每年培養大中專生250人。
2014年,三亞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不含幼兒園)187所;在校學生158425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5所,在校學生45718人;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學生6939人;普通中學48所,在校學生42770人;小學131所,在校學生62998人。全市擁有專職教師8253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209人,中等職業學校464人,普通中學2316人,小學3264人。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8.27%;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88.75%。
中等教育 名稱創辦時間類別主管部門三亞市實驗中學2005公立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民族中學1964公立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第一中學1926公立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第二中學1963公立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第四中學1962公立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崖城高級中學1926公立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八一中學1942公立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第五中學1993公立三亞市吉陽區教科局三亞市崖城中學1926公立三亞市崖州區教科局(以上表格資料來源於 )
高等教育
本科院校名稱創辦時間類型類別主管部門海南熱帶海洋學院1954 綜合 公立 海南省教育廳三亞學院2005綜合私立海南省教育廳專科院校名稱創辦時間類型類別主管部門三亞航空旅遊職業學院 2005 文理科 公立 海南省教育廳 三亞理工職業學院2009理工私立海南省教育廳三亞城市職業學院2001綜合私立海南省教育廳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472元,比上年增長15.3%;人均消費性支出15721元,比上年增長20.2%,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42.8%。預計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7580元,比上年增長16.6%。
201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6元,不扣除物價,比2013年增長9.6%。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12396元,比2013年增長10.2%;經營凈收入4008元,比2013年增長9.0%;財產凈收入2240元,比2013年增長16.4%;轉移凈收入3282元,比2013年增長4.1%。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0元,不扣除物價,比2013年增長8.2%。其中,工資性收入16174元,比2013年增長7.9%;經營凈收入3461元,比2013年增長10.8%;財產凈收入3000元,比2013年增長15.5%;轉移凈收入4225元,比2013年增長2.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5元,不扣除物價,比2013年增長11.9%。其中,工資性收入4248元,比2013年增長19.2%;經營凈收入5188元,比2013年增長8.0%;財產凈收入601元,比2013年增長11.1%;轉移凈收入1248元,比2013年增長6.2%。 2012年,三亞市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60857人,覆蓋率為99.61%,比2011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219496人,覆蓋率為99.73%,比2011年提高0.01個百分點;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保險人數為168278人,覆蓋率為99.18%,比2011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實行城鄉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22590人,基本實現全覆蓋。2012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8380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實際發放數為6319萬元。全年發放城鄉居民物價補貼人均達到600元。
2014年,三亞市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69447人,覆蓋率為99.56%;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99912人,覆蓋率為99.75%;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67343人,覆蓋率為98.63%;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69905人,覆蓋率為98.65%。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24209人,覆蓋率為99.06%;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為158701人,覆蓋率為99.74%。實行城鄉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44646人,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3004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實際發放金額5348萬元,農村五保戶755人。
⑹ 三亞市公租房申請條件是什麼有人申請過的可以說一下嗎
根據《三亞市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四條第二點:三亞市公租房申請條件如下:
1、申請人應年滿18周歲;
2、申請人及配偶在三亞市無住房或未租住公房;
3、兩人(含)以上家庭申請的,家庭收入符合三亞市人民政府劃定的中等或中等以下收入線標准;單身人士申請的,上年度可支配收入在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以下;
4、已與用人單位簽訂兩年以上勞動合同的,除了具備第1、2、3項規定的條件外,還需連續在三亞市繳納6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申請之日起往前推算6個月);
5、外地來三亞的靈活就業人員或個體工商戶,除了具備第1、2、3項規定的條件外,還需連續在三亞市繳納6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
(6)三亞專業技術人員擴展閱讀
第十六條 申請租賃政府投資籌集的公共租賃住房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共租賃住房申請表;
(二)申請人及家庭成員身份證原件(備查)及復印件、戶口簿原件(備查)及復印件;
(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申請人的婚姻狀況證明,包括結婚證明、離婚證明、未婚證明;
(四)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現有住房的權屬證書或者其他有關住房情況的證明;
(五)申請人及家庭成員收入證明(社區或單位提供);
(六)外地來三亞的就業人員或個體工商戶,還需提供繳交基本社會保險的證明材料;
(七)困難家庭還需提供由民政部門出具的低保證明或其他困難情況證明;
(八)以市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引進人才(含聘用的專業技術類人員)作為申請人的,需提交用人單位出具的任職等證明,專業技術類人員還需提交具有專業技術資格的證明;
(九)依法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⑺ 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設市公務員局(副處級)和9個科級職能機構:
(一)辦公室
起草和審核有關綜合性文件和重要報告;負責會議組織、信息綜合、新聞發布、文電運轉、文書檔案管理和機要保密工作;負責財務、信訪、計劃生育、安全保衛和資產管理等工作;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編制、人事、老幹部服務和黨群工作;指導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指導、承辦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承擔本系統普法工作。
(二)就業促進科
擬定全市城鄉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規劃,指導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有序流動工作;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審核專項就業資金的使用計劃;負責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的管理;負責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審批;負責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在三亞就業的管理,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負責職業介紹機構資格認定工作;負責設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及其業務范圍審批;負責對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認定與管理;指導和監督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組織實施職業分類、職業技能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三)人力資源管理科(三亞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管理服務中心)
擬定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承辦我市特殊需要人員的調配工作;擬定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辦法,並指導組織實施;負責事業單位招聘國(境)內外人員(不含專家)工作;負責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負責全市科級以下人員因公出國(出境)政審工作;擬定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培訓和安置計劃並組織實施;檢查督促接收單位落實軍隊轉業幹部政治、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規定;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軍隊轉業幹部隨帶家屬的工作安排、子女的轉學入學問題;負責對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的解困和穩定管理工作;負責全市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承擔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
(四)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
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承擔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規劃和培養工作,承擔組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優秀專家的推薦工作;組織市優秀專家選拔工作;負責中級以下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發放管理;負責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工作;按照管理許可權,承辦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的審批;負責吸引國(境)內外專家、留學回國人員來三亞工作或定居以及國(境)內外機構在三亞招聘專業技術骨幹人才的管理工作。
(五)工資福利與離退休管理科
負責主管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工作;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對全市企業職工工資的分配實行宏觀調控和指導監督;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政策規定,與有關部門具體審核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離退休工作;負責除在省社會保險局參保的單位以外的特殊工種人員提前退休審批和因病或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企業職工提前退休初審;承擔市級國家機關所屬事業單位工資總額管理工作。
(六)社會保險科(三亞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
綜合擬定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辦法、改革方案、發展規劃、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承擔市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擬定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運營的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有關統計與信息管理工作;負責對社會保險基金使用、管理和運營的監督檢查;受理投訴、舉報,並查處基金管理中違規、違紀案件;擬定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規則和辦法;擬定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監督和管理社保經辦機構;負責工傷和職業病傷殘等級鑒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承擔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七)勞動保障監察科(農民工工作辦公室)
負責組織實施國家勞動保障監察法律法規;負責全市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依法查處和督辦違法違紀案件;指導並督促檢查勞動保障監察支隊依法開展工作;協調並處理好用工部門和勞動者為了維權的糾紛矛盾,組織處理相關突發事件;負責用人單位的勞動用工備案和年審工作;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導、協調農民工工作信息建設。
(八)勞動關系科(三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
貫徹落實勞動關系政策,並督查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規范;監督企業單位執行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制度的實施;檢查監督非法使用童工的情況,指導各用工單位使用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負責組織實施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的實施規范;指導和監督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依法組織處理全市范圍內重大勞動、人事爭議;承擔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九)行政審批辦公室
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工作;牽頭協調相關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的審批工作;擬定完善相關行政審批事項的工作流程。
市公務員局
貫徹落實有關公務員行為規范、培訓、教育政策、規劃和標准,依法對公務員實施監督;承擔國家榮譽、政府獎勵工作;負責聘任制公務員管理,協助做好行政機關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人員的考試錄用工作;完善新錄用人員試用期管理辦法,承辦市政府報請市人大任免人員的任免手續,承辦市政府任免工作人員的具體事宜。承擔依法對公務員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監督工作;初步審核報請市政府批準的處分;組織對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人員的培訓等工作。
⑻ 海南三亞航空職業學校有什麼專業
三亞航空旅遊職業學院(簡稱「海航學院」)是由海航集團創辦,經海南省政府批准並報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職業學院。學院坐落於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最南端、美麗的熱帶濱海城市——三亞。 一、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專業代碼:520506)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民航飛機機電設備維修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從事飛機機體、飛機動力裝置、飛機電氣系統維護及運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機械基礎、實用電工技術、實用電子技術、航空材料、飛機動力裝置、飛行技術基礎、飛機構造基礎、飛機系統與附件、飛機電氣部件、飛機電源系統、航空維修基礎、飛機結構腐蝕與防護、航空安全與事故防範、飛機結構與附件修理等。 就業方向:航空公司、機場及航站的機務工程部(或航修廠),從事航線維護的航前、航後、短停時的飛機機體、飛機動力裝置、飛機電氣系統的檢查、維護、勤務及故障隔離與排除等工作。 二、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專業(專業代碼:520507)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民航飛機電子設備維修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從事飛機電子維修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低頻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數字電子技術、飛行技術基礎、大氣數據與慣性基準、航空維修理論、航空電氣基礎、防腐與無損探傷、飛機通訊設備、飛機導航設備、飛行管理與電子顯示、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單片機技術與應用、典型機型飛機電子系統及專業英語等。 就業方向:航空公司和機場的飛機電子設備維修檢查與維修、民用電子設備生產與維修部門。 三、民航特種車輛維修(車輛維修方向)(專業代碼:520508) 培養目標:掌握民航特種車輛維修專業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具備民航特種車輛維修工程知識與應用能力,在特種車輛的維修工程和維修管理等方面獲得基本訓練,能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民航特種車輛維修技術工程及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專業英語、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機械基礎、實用電工技術、實用電子技術、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維修基礎、液壓技術與應用、民航特種車輛、民航概論、機場設備與設施管理、消防安全與民航規章、機場信息系統、汽車運用基礎。 就業方向:航空公司、機場和汽車廠等單位。 四、航海技術(專業代碼:520401)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符合《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准國際公約》修正案(簡稱STCW78/95公約)和我國海船船員適任標准要求,能勝任現代化航海事業的營運管理及遠洋船舶駕駛的綜合性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船舶原理、船舶結構與設備、航海儀器、航海學、船舶避碰與值班、船舶貨運、航海英語閱讀、航海英語聽力與會話、航海氣象與海洋學、船舶操縱、船舶管理、船舶保安等。 技能證書:經考試合格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頒發的海船船員相關專項技能訓練證書:熟悉與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訓合格證;高級消防培訓合格證;精通急救培訓合格證;雷達觀測與標繪和雷達模擬器培訓合格證;自動雷達標繪儀培訓合格證;GMDSS通用操作員培訓合格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證書(三副)。 就業方向:遠、近洋船舶駕駛;航運企業經營管理;海事局、港務局、引航站、海關、海上石油等相關工作。 五、輪機工程技術(專業代碼:520405)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符合《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准國際公約》修正案(簡稱STCW78/95公約)和我國海船船員適任標准要求,能勝任現代化航海事業的營運管理及遠洋船舶輪機管理的綜合性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造船大意、機械設計基礎、電路與電子技術、輪機金屬材料、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電氣設備及系統、輪機英語閱讀、輪機英語聽力與會話、自動控制理論與輪機自動化、船機維修技術等。 技能證書:經考試合格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頒發的海船船員相關專項技能訓練證書:熟悉與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訓合格證;高級消防培訓合格證;精通急救培訓合格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證書(三管輪)。 就業方向:遠、近洋船舶輪機管理;航運企業經營管理;海事局、港務局、引航站、海關、海上石油、船級社、造(修)船廠等相關工作。 六、網路系統管理(專業代碼:590107) 培養目標:本專業由我院與海南微軟技術中心聯合創辦,合作培養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職業精神,適應企、事業單位信息化網路技術需求的網路管理與系統管理方向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資料庫基礎 C語言程序設計 計算機網路基礎 計算機組裝和維護 操作系統的安裝、配置和管理 網路操作系統管理 網路基本架構的實現和管理 網路基本架構的規劃和維護 活動目錄基礎架構的規劃、實現和維護 網路安全的實現和管理 網路安全設計 操作系統與常見應用程序的故障排除 網路綜合管理及故障排錯 信息系統安全 網路硬體設備的配置與管理等 技能證書:學生參加微軟認證考試,合格後可獲得微軟頒發、微軟認證的網路系統管理員或微軟認證網路系統工程師。具體包括MCSA(微軟認證系統管理員)組合證書或者微軟認證系統安全工程師(MCSE on Security )組合證書或者微軟認證信息系統工程師(MCSE:Messaging)組合證書。 就業方向:企事業單位網路管理員、計算機系統管理與維護人員、網路集成布線人員、系統安全管理員、網路集成實施人員、信息管理自動化人員、網路集成行業的網路構建實施與設計人員。 七、民航安全技術管理(航空港安全技術與管理方向)(專業代碼:520511)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民航現代化建設需要,服務於生產和管理第一線,具有較高思想素質的民航安全管理(安檢方向)人才。 主要課程:民航概論、民航計算機網路、基礎電路、實用化學、安檢業務實務、安檢業務法規、安檢專業英語、安檢設備應用、航空安全管理、航空犯罪學、威脅評估與危機管理、機場運行管理、危險品識別等課程。 技能證書:民航安檢員初、中級證書 就業方向:機場現場指揮中心安全監察人員、航空公司及地面安全保衛人員、機場安檢儀器設備維修人員以及物流、貨運、郵政部門安檢人員等 八、空中乘務(空中乘務與高端服務方向)(專業代碼:520503)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化民航建設需要,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職業道德,同時掌握民航和空中服務理論知識,有較強崗位實踐操作能力的民航職業乘務人員。她/他們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有良好的體能、有健康的 心理,並能在民航旅客運輸服務等相關行業從事高端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專業英語、空運地理、民航旅客運輸、客艙服務、應急處置、航空醫療護理、值機與民航旅客行李運輸、管理學、市場營銷、溝通禮儀、民航危險品運輸、計算機應用基礎、形體與健身、音樂欣賞等。 技能證書:英語四級(含)以上資格證、空勤職業技能初級證、客艙服務實操證、應急處置及應急撤離合格證(含水上)、機上急救理論及實操證。 就業方向:航空公司、機場、代理行業、旅遊及酒店行業等相關崗位。如空中乘務員、空中安全員、空中警察、服務質量管理員、乘務調度員、乘務長、乘務教員、五星級酒店VIP管家等。 九、民航運輸(專業代碼:520501)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民航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的民航運輸生產一線的服務和管理人員。通過綜合民航運輸基礎理論和綜合職業能力訓練,使學生掌握從事民航運輸生產服務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與技能,成為民航運輸業務高技能人才。 主要課程: 航空運輸地理、民航概論、民航商務禮儀、民航市場營銷、民航商務英語、民航計算機訂座、民航國內旅客運輸、民航國際旅客運輸、民航呼叫中心及客戶服務、值機與行李運輸、飛機載重與平衡、民航國內貨物運輸、民航國際貨物運輸、危險品運輸、民航運輸會計與結算業務、民用航空法、民航旅客服務心理學等課程。 技能證書:國際航協IATA/UFTAA證書;中航協CATA國際客運/國際貨運/國內客運/國內貨運證書;民航職業技能鑒定售票員/貨運員/客運員。 就業方向:航空公司、機場、代理行業、旅遊行業、物流行業等相關崗位,如民航客運營銷人員、客運市場調研員、售票業務主管、飛機配載人員及配載業務主管;民航地面服務人員及其主管、民航運輸結算人員以及物流公司或貨運公司航空貨物控制人員等。 十、物流管理(專業代碼:620505)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民航現代化建設需要,服務於生產和管理第一線,具有較高思想素質的物流管理人才。通過綜合職業能力訓練和全面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掌握從事物流管理和航空物流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夠為航空物流的發展做出貢獻的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綜合交通運輸概論、采購與倉儲管理、集裝箱運輸、物流信息系統、國際貿易、飛機配載平衡、危險品運輸、物流專業英語、物流市場營銷等 技能證書:助理物流師證書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民航運輸企業貨物運輸、快遞公司及大型物流企業,提供從事組織與管理的實用型一線管理和操作人才。具體工作崗位可劃分為: 物流公司和貨運公司業務管理和一線操作人員、國內貨物運輸操作員和國際運輸業務報關員、民航貨運艙位分配及控制人員、飛機配載人員及配載業務主管等。 十一、航空服務(機場運營管理方向)(專業代碼:520504)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民航現代化建設需要,服務於生產和管理第一線,具有較高思想素質的機場運營管理人員。通過綜合職業能力訓練和全面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掌握從事民航運輸生產和機場運營管理的基本能力與技能,能夠為民航機場建設與發展做出貢獻的高技能型人才。 主要課程:候機樓管理、機場信息系統、機場運營管理、民航專業英語、民航概論、民用航空法、服務心理學、值機與行李運輸、飛機載重平衡、機場財務管理、機場設備與設施管理、民航旅客運輸、民航貨物運輸、運輸生產現場管理、民航計算機訂座業務、溝通與服務禮儀、航空運輸地理等。 技能證書:國際航協IATA/UFTAA證書、中航協CATA國際客運/國際貨運/國內客運/國內貨運證書、民航職業技能鑒定售票員等。 就業方向:機場管理人員、候機樓經營管理人員、 機場運輸生產調度人員、機場地面服務人員及服務業務主管、 機場客票銷售業務人員,售票業務主管、民航旅客運輸組織管理人員及貨物運輸組織管理人員、民航貨運運輸業務員,貨運業務主管或貨運市場主管、飛機配載人員及配載業務主管、物流公司或貨運公司航空貨運控制人員等。 十二、烹飪工藝與營養(航空食品工藝與營養)(專業代碼:640202)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有較強實際操作技能的航空食品工藝、酒店餐飲管理、食品加工及相關領域的生產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通過職業技能的培訓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使學生熟練掌握食品製作、檢驗、生產管理等諸多方面的技能。為海南乃至全國民航運輸業、旅遊酒店業、食品工業和其它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和宏觀市場管理、開拓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旅遊學概論、烹飪食品原料學、烹飪原理、食品化學與分析(食品化學、食品分析)、民航概論、食品微生物學、營養配餐學、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食品工藝學、專業英語、食品品控與安全(ISO、HACCP&SOP)、中西面點工藝製作、食物成本核算與控制、配餐業廚房流程與管理、西式烹飪技藝、食品包裝原理、中國烹飪技藝與工藝學、食品添加劑、餐飲市場營銷等。 技能證書:經考試合格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及相關行業協會頒發的相關職業技能證書:營養配餐員、營養師、HACCP體系內部審核員資格證書、調酒師、焙烤師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機場、食品、旅遊酒店業經營管理和旅遊接待業工作崗位群,從事相關崗位的管理工作。具體工作崗位可以劃分為:航空食品公司服務及管理人員、機場服務及管理人員、社會酒店餐飲服務及管理人員、旅遊景點食品企業服務及管理人員、餐飲業和食品加工企業工作人員及其它服務型企業人員。 十三、酒店管理(專業代碼:640106) 培養方向 :本專業旨在培養符合當代酒店業發展需要,能適應於酒店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酒店服務和管理人員。通過職業技能的訓練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掌握酒店服務和運營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理念,能夠適應酒店業快速發展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旅遊概論、旅遊經濟學、會計學基礎、旅遊心理學、公共關系與溝通技巧、現代飯店管理、飯店專業英語、飯店服務技能、飯店信息管理系統、飯店市場營銷管理、飯店人力資源管理、飯店財務管理、飯店工程與設備管理、飯店房務管理、飯店餐飲管理、英語口語、統計學原理、菜點酒水知識、食品營養與衛生等。 技能證書:大學英語A級證書、酒店服務員上崗證、酒店職業經理人、酒店管理資格證書、烹飪師、面點師等證書。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旅遊星級飯店酒店經營管理和旅遊接待業工作崗位群,從事酒店經營管理、飯店服務及相關崗位的管理工作。具體工作崗位可以劃分為: 1.酒店前廳部前台接待人員; 2.酒店客房部文職人員、服務人員; 3.酒店餐飲部文職人員、服務人員; 4.酒店銷售部營銷人員; 5.酒店行政部行政人員; 6.酒店財務部結算人員、會計、資產管理人 7.旅行社或旅遊代理公司接待人員; 8. 酒店工程部設備維修人員; 9.與上述業務和管理相關的航空公司、機場、旅遊行業等其它工作崗位。 十四、酒店管理(涉外專業)(專業代碼:640106) 培養方向 :本專業旨在培養符合當代酒店業發展需要,具有國內外學習經驗,能適應於酒店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酒店服務與管理人員。通過職業技能的訓練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掌握酒店服務和運營管理的基本技能與理念,能夠適應酒店業快速發展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學生入校完成我校設置的相關課程並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即可在第三學年至奧地利薩爾茨堡應用科技大學進行學習,凡修滿酒店管理專業相應課程學分的學生均可獲得三亞航空旅遊職業學院頒發的大專文憑和由奧地利薩爾茨堡應用科技大學頒發的大專文憑。 主要課程 :現代酒店管理、賓館客房管理、旅遊酒店食品工藝與營養、酒店餐飲管理、酒店前廳服務與管理、酒店康樂服務與管理、酒店餐飲控制、酒吧與酒水管理、旅遊經濟、酒店財務管理、賓館人力資源管理、旅遊酒店戰略管理(包括質量管理)、旅遊酒店工程管理、公關與服務禮儀、酒店市場營銷戰略、旅遊電子營銷、英語口語、專業英語等。 技能證書:大學英語A級證書、酒店服務員上崗證、酒店職業經理人、酒店管理資格證書、烹飪師、面點師等證書。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旅遊星級飯店酒店經營管理和旅遊接待業工作崗位群,從事酒店經營管理、飯店服務及相關崗位的管理工作。具體工作崗位可以劃分為: 1.酒店前廳部前台接待人員; 2.酒店客房部文職人員、服務人員; 3.酒店餐飲部文職人員、服務人員; 4.酒店銷售部營銷人員; 5.酒店行政部行政人員; 6.酒店財務部結算人員、會計、資產管理人 7.旅行社或旅遊代理公司接待人員; 8. 酒店工程部設備維修人員; 9.與上述業務和管理相關的航空公司、機場、旅遊行業等其他工作崗位。 十五、旅遊管理(會展方向)(專業代碼:640101)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旅遊業發展需要,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旅遊業人才。通過專業、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進而掌握從事旅遊業各領域(會展類旅遊企業、旅行社、旅遊景區)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最終使學生成為能夠為旅遊會展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旅遊學概論、旅遊心理學、旅遊應用文寫作、會展概論、會展策劃與實務、會展旅遊管理、會展營銷、會展服務、旅遊管理學、旅遊經濟學、會展旅遊經濟學、旅遊業市場營銷、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旅遊企業管理學、導游實務、旅遊政策與法規,旅遊地理學、旅遊社交禮儀等。 技能證書:大學英語A級證書、導游證、駕照、會展經理人證書、會展策劃師、會展設計師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會展經營業、旅遊接待業和旅遊酒店業經營管理工作崗位群。具體工作崗位可以劃分為:會展公司和專業協會服務及管理人員、會展中心服務及管理人員、導游、旅遊景點服務及管理人員、旅遊相關企業工作人員、酒店服務及管理人員等。 十六、體育服務與管理(高爾夫方向)(專業代碼:660305)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當代高爾夫產業發展需求,能夠服務於生產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爾夫會所管理人才。通過職業技能的培訓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使學生掌握從事高爾夫會所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成為能夠為高爾夫產業建設與發展做出貢獻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旅遊學概論、旅遊營銷學、高爾夫專業英語、高爾夫概論、高爾夫會所運行、高爾夫經紀人、高爾夫運動實踐、高爾夫球童、高爾夫活動組織、高爾夫規則差點與禮儀、現代高爾夫球場設計學原理、高爾夫草坪基礎教程、高爾夫草坪護理學、管理學原理、酒店餐飲管理等。 技能證書:國家高爾夫裁判員、國家高爾夫教練員、球童上崗證書等。 就業方向:高爾夫球場、高爾夫旅遊公司、高爾夫媒體公司、高爾夫賽事管理公司、高爾夫培訓公司、高爾夫專賣店等企業。 十七、體育服務與管理(高爾夫方向)(涉外專業)(專業代碼:660305)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當代高爾夫產業發展需求,能夠服務於生產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爾夫會所管理人才。通過職業技能的培訓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使學生掌握從事國際化高爾夫會所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成為能夠為高爾夫產業建設與發展做出貢獻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旅遊學概論、旅遊營銷學、高爾夫專業英語、高爾夫概論、高爾夫會所運行、高爾夫經紀人、高爾夫運動實踐、高爾夫球童、高爾夫活動組織、高爾夫規則差點與禮儀、現代高爾夫球場設計學原理、高爾夫草坪基礎教程、高爾夫草坪護理學、管理學原理、酒店餐飲管理等。 技能證書:國家高爾夫裁判員、國家高爾夫教練員、球童上崗證書等。 就業方向:高爾夫球場、高爾夫旅遊公司、高爾夫媒體公司、高爾夫賽事管理公司、高爾夫培訓公司、高爾夫專賣店等企業。 十八、體育服務與管理(遊艇與帆船方向)(專業代碼:660305)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全面、扎實的體育服務管理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遊艇與帆船駕駛等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從事遊艇、帆船等水上體育休閑項目的全面管理人才,集專業技術人才和導游、教練於一身的體育休閑、健身、娛樂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航海學、帆船運動原理、船舶結構與設備、遊艇駕駛、競賽組織、船舶安全與管理、遊艇與帆船市場營銷、船藝訓練、專業英語、法律基礎以及航海法、旅遊學概論、船舶自動化基礎、帆船保養與維護、遊艇保養與維護、機械制圖、無線電技術基礎、游泳課、旅遊經濟學、酒店服務管理、餐飲服務管理、國外體育產業發展、旅遊休閑管理原理、城市文化娛樂設施管理等。 技能證書:經考試合格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及相關行業協會頒發的相關職業技能證書:船員適任證、救生員、導游證及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等證書。 就業方向:遊艇和帆船駕駛員、維修和維護員;旅行社、酒店、遊艇俱樂部的水上休閑、娛樂項目教練員和導游員以及遊艇和帆船俱樂部、旅行社及遊艇碼頭的管理人才等。 十九、市場營銷(專業代碼:620401)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與我國當代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一定市場經營和創新能力、能夠從事企業市場營銷及管理、策劃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學、廣告學、營銷商務談判、市場推銷策略與技巧、連鎖店營銷與管理、物流配送營運與管理、連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經濟學、市場開發與分析、市場零售學、直銷與營銷管理實務、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直銷戰略管理實務、消費者行為學等。 技能證書:營銷師、導游證 就業方向:從事各企業單位的直接銷售和營銷管理類職位,側重於海航集團旗下航空旅遊企業、商業零售企業、房地產企業服務、推銷及銷售管理等。 二十、物業管理(專業代碼:560702)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較寬知識面、一定的英語聽說能力和計算機使用能力、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較強崗位實踐能力、體魄良好心理健康的物業管理和房地產營銷類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物業管理概論、物業管理法規、管理學原理、服務心理學、房地產營銷與管理、物業管理實務、園藝與草坪維護管理、物業設備設施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業環境管理等。 就業方向:房產公司、物業管理公司等企業。 二十一、應用英語(旅遊酒店方向)(專業代碼:660102) 培養目標:本專業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技能訓練,培養具有一定英語應用與交流能力, 符合我國現代化市場建設、具有相對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英語專業人才,同時以海航集團的發展為依託, 結合相關產業模塊的發展要求, 培養具有一定市場經營和創新能力、能夠從事航空運輸、航空服務、航空旅遊、酒店及商務工作能力的復合型英語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語音、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語法、英語閱讀、跨文化交際、英漢互譯、旅遊英語、導游業務、旅遊政策與法規、旅遊管理學、旅遊地理學,俄語(二外)等。 就業方向:航空公司、機場、國際旅行社、旅遊風景名勝區、餐飲集團、旅遊管理部門等涉外企事業、外貿單位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 技能證書: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證書、導游資格證書(英語)、全國英語翻譯資格證書、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證書、計算機水平考試等級證書、普通話水平考試證書等。 二十二、應用俄語(專業代碼:660104)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根據社會需求與學科特點,通過對學生全面的語言訓練,不斷夯實和完善學生應用俄語的基本功。開設社會所需的、實用性較強的必修課和多種選修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俄語水平與文化素質,使學生成為「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新型俄語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俄語、高級俄語、俄語閱讀、俄語聽力、俄語語法、俄語寫作、俄漢互譯、英語、俄語口譯、俄語筆譯、俄羅斯國情與文化、中亞五國國情文化、經貿俄語、俄文報刊閱讀、民航地理、民航概論、旅遊概論、旅遊專業俄語、外貿函電、外貿實務、商貿口語等。 就業方向:旅遊景區、酒店、機場外貿等涉外單位。
⑼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如何補前幾年的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渠道進行補修:
第八條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下列方式參加繼續教育的,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
(一)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
(二)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三)參加遠程教育;
(四)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
(五)符合規定的其他方式。
繼續教育方式和學時的具體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9)三亞專業技術人員擴展閱讀:
參加繼續教育情況的重要性:
將登記入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年度繼續教育任務後,經人社部門審核發給當年繼續教育證書,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崗位聘任、續聘和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
第七條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
公需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規、理論政策、職業道德、技術信息等基本知識。專業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工作應當掌握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專業知識。
⑽ 2020年三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招聘是否在編
聘用崗位為事業單位編制內教師,享受三亞市政策規定的薪酬待遇。已獲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人員參加本次教師招聘考試須遵守主管部門和聘用學校的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聘任管理規定,如聘用學校無相應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空缺,須接受高職低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