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業用什麼教材
❶ 自學中醫應該用哪本教材
再次支持2樓!一開始看《中醫基礎理論》會讓人覺得雲里霧里,看簡明扼要的《中醫入門》更能讓你發起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❷ 現在中醫專業用的是幾版教材哪個出版社的
樓上的同志,你們河南中醫學院什麼時候升為河南中醫葯大學了?
中醫專業現常用教材當回為「十一五」或答「十二五」國家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這個是最權威的。其次還有國家高等院校創新教材,說實話,我沒看出創新點在哪裡。
歷年考研藍本,是以國家規劃教材為標准,所以,不建議採用其他教材
❸ 請問:現在北京中醫葯大學的中醫專業本科生用什麼教材
方劑是7版教材,中醫葯出版社,主編是鄧中甲
中葯和中醫診斷也是這個出版社,中葯的主編是高學敏;中醫基礎理論是用科學出版社的(不過可能現在也是用的中醫葯出版社的了),主編是劉燕池和郭霞珍,中醫內科學是人衛版的,主編是田德祿。傷寒論是中醫葯出版社的,金匱要略忘了,可能也是中醫葯出版社的,再加上內經,那是很老的一個版本了,現在不知道用什麼了,你可以去去這個學校小書店買。
❹ 本科生中醫專業教材
你好,我是天津中醫葯大學,中醫學七年制本碩連讀學生。我們學校本專科階段中醫學教材主要有屬:中醫基礎理論
醫古文
中醫診斷學
中葯學
方劑學
黃帝內經
傷寒論
金貴要略
溫病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
針灸學
中醫傷科學
我們用的是綠色封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
想學中醫,建議你按如下順序學習
基礎科目:中基
中診
中葯
方劑(必須背方歌130首)
經典學習:內經
(傷寒
溫病
金匱)
臨床科目:中內
(中外
中婦
中兒)
括弧里的可以緩緩以後看
中醫針灸學
中醫骨傷科學
還有一個醫學史,可以忽略
❺ 廣州中醫葯大學的中醫學專業使用什麼教材
這個學校是不錯的,全國的中醫葯大學出名的就這么幾所,我可以幫你分析一下,北京和上海的中醫葯大學主要是佔地方其實學術氛圍並不是非常濃厚,尤其是上海,好多上海的學生放暑假還要去外地充電,除了這兩處佔地界的光的學校之外,中醫葯院校就屬廣州中醫葯的實力最強了,縱觀全國也只有廣州的中醫院的實力可以與西醫院抗衡,還有我的好多同學實力強一些的畢業時考研也願意報廣州中醫葯,就業前景比較好,所以如果你被廣州中醫錄取了在中醫界算是幸運的了,但是最近幾年醫學院的整體就業情況不是很樂觀,尤其是中醫,但是等你畢業的時候也不好說,或許形勢大轉呢,我也和你同專業的,五年制比七年制要靈活一些,因為你畢業時如果想考別的學校的研究生的話還有一次擇校的機會,總之祝你好運!
❻ 中醫專業在大學課程中都用了哪些教材
好幾十本!!
❼ 中醫課程有哪些,具體教材是什麼
不同的專業分類也有所不同,總體來說,就是一些基礎課程加上專業所需的課程,
學的課程可分為三類,分別為中醫、西醫、公共課程。
比例大體為3:3:4。
其中中醫課程主要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葯、方劑、中醫內科、中醫臨床各科、傷寒、內經、金匱等中醫經典課程。
西醫課程主要有解剖、生理、組胚、生化、西醫診斷、西醫內科、外科等西醫臨床各科。
公共課程主要包括外語、計算機、社科政治類課程佔有很多課時,這是國家明文規定所有專業都要上的。
❽ 上海中醫葯大學五年制中醫專業所用教材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中醫葯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的都有,看科目不同,前人的經驗···
❾ 那位知道中醫專業大學本科全部課程目錄五年或七年制。以及課本教材版本。請大家幫幫忙。謝謝了!
1) 中醫基礎理論 (必修) 81學時 4.5學分。
2) 醫古文 (必修) 81學時 4.5學分。
3) 傳統體育 I (必修) 36學時 2學分。
4) 中葯學 (必修) 108學時 6學分。
5) 中醫診斷學 I (必修) 72學時 4學分。
6) 正常人體解剖學 (必修) 81學時 4.5學分。
7) 傳統體育 II (必修) 36學時 2學分。
8) 內經學 (必修) 72學時 4學分。
9) 方劑學 I (必修) 72學時 4學分。
10) 生物化學 (必修) 99學時 5.5分。
11) 傳統體育 III (必修) 36學時 2學分。
12) 傷寒論 (必修) 90學時 5學分。
13) 生理學 (必修) 81學時 4.5學分。
14) 傳統體育 IV (必修) 36學時 2學分。
15) 金貴要略 (必修) 72學時 4學分。
16) 溫病學 (必修) 72學時 4學分。
17) 病理學 (必修) 90學時 5學分。
18) 葯理學 (必修) 54學時 3學分。
19) 中醫診斷學 II (必修) 27學時 1.5學分。
20) 中醫各家學說 (必修)72學時 4學分。
21) 集中見習 (必修) 320學時 8學分。
22) 診斷學基礎 (必修) 132學時 7.5學分。
23) 方劑學 II (必修) 27學時 1.5學分。
24) 西醫內科 (必修) 114學時 6.5學分。
25) 針灸學 (必修) 106學時 6學分。
26) 中醫兒科學 (必修) 57學時 3學分。
27) 中醫婦科學 (必修) 72學時 4學分。
28) 中醫急症學 (必修) 57學時 3學分。
29) 中醫內科學 (必修) 162學時 9學分。
30) 中醫外科學 (必修) 72學時 4學分。
31)中國醫學史 (選修) 27學時 1.5學分。
32)中醫學導論 (選修) 36學時 2學分。
33)細胞生物學 (選修) 40學時 2學分。
34)組織胚胎學 (選修) 27學時 2.5學分。
35)中醫信息學 (選修) 18學時 1學分。
36)醫學心理學 (選修) 18學時 1學分。
37)中醫文獻檢索 (選修) 27學時 1.5學分。
38)中醫文獻學 (選修) 18學時 1學分。
39)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 (選修) 45學時 2.5學分。
40)古代文化與傳統醫學 (選修) 27學時 1.5學分。
41)實驗中醫學 (選修) 72學時 4學分。
42)中醫醫案學 (選修) 27學時 1.5學分。
43)預防醫學概論 (選修) 27學時 1.5學分。
44)中醫口腔科學 (選修) 30學時 1.5學分。
45)西醫外科學 (選修) 57學時 3學分。
46)中醫骨傷科學 (選修) 57學時 3學分。
47)中醫皮膚科學 (選修) 32學時 2學分。
48)營養學概論 (選修) 27學時 1.5學分。
49) 中醫耳鼻喉科學 (選修) 34學時 2學分。
50)中醫眼科學 (選修) 34學時 2學分。
課本一般是21世紀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
❿ 准備自學中醫了,請推薦幾本教材
我說說我是怎麼學的,我現在就看了一點傷寒,一點彭子益把脈的方法,就是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裡面的脈法篇。但我已經開始實踐了,買了很多葯,自己給自己抓方子,每個人都有亞健康吧。既然學習中醫學,起碼能把自己身體調理好吧。光看書,不實踐,就沒有深刻體會,尤其是自學中醫,沒有自己的體會,看書是看不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