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排名 » 護理專業發展動態

護理專業發展動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0:20:22

Ⅰ 護理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醫療護理產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針對一些慢性病、阿爾茨海默症、重症護理等細分領域。這些專業領域醫療護理的投資回報率確實不如兒童教育、房地產等火爆行業,但是這也阻擋不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業醫療護理市場。畢竟,人口基數在那裡,而且老齡人口、患病人口的增加,讓我國有巨大的醫療護理需求,而這其中蘊含的商機也不可小覷。
多年來,雖然我國養老機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與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數量相比較,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參考《中國老年健康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養老機構的床位數為老年人口總數的5%左右,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也在2%-3%間,而我國目前的這一比例僅為0.84%。可見,我國養老機構從總體上與老年人的需求還相距甚遠。

Ⅱ 未來護理行業動態分析

相關的專業調研報告你可以查看一下,或許有你需要的內容。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醫療護理行業服務模式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第1章:中國醫療護理行業發展背景
1.1 醫療護理相關概念
1.1.1 醫療護理的定義
1.1.2 醫療護理的內容
1.1.3 醫療護理的核心
1.2 醫療護理服務模式
1.2.1 醫療護理服務模式
(1)功能制護理模式
(2)責任制護理模式
(3)整體護理模式
(4)過渡期護理模式
(5)遠程護理模式
1.2.2 醫療護理服務模式演變
(1)從功能制護理到責任制護理的轉變
(2)從責任制護理到整體護理模式的實施
1.3 醫療護理行業風險管理
1.3.1 醫療護理風險
(1)診療風險
(2)技術風險
(3)誠信風險
(4)經營風險
(5)人才風險
1.3.2 護理工作面臨的風險
1.4 報告研究單位及研究方法
1.4.1 報告研究單位介紹
1.4.2 報告研究方法概述
(1)文獻綜述法
(2)定量分析法
(3)定性分析法
(4)案例分析
(5)多角度分析
(6)政策法規資料
(7)政府部門統計及數據資料
第2章:中國醫療護理行業發展現狀與調查
2.1 醫療護理行業市場環境分析
2.1.1 醫療護理行業政策環境
(1)醫療護理行業相關標准
1)《護士條例》
2)《母嬰健康素養》
3)《護理工作核心制度》
4)《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准》
5)《護理院基本標准(2011版)》
6)《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
7)《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准》
(2)醫療護理行業相關政策
1)《衛生部關於專科醫院設置審批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
2)《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3)醫療護理行業相關規劃
1)《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年以來)》
3)《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
4)《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
2.1.2 醫療護理行業社會環境
(1)醫療護理缺陷概念
(2)醫療護理缺陷因素
1)醫生因素
2)護士因素
3)醫院因素
(3)醫療護理缺陷對策
1)提供優質服務,優化護患關系
2)樹立法治觀念,強化法律意識
3)加強相關教育,消除糾紛隱患
4)尊重病人權利,維護病人權益
5)加強護理管理,深化護理改革
2.1.3 醫療護理行業人力環境
(1)我國注冊護士數量
(2)我國注冊護士分布
1)醫療機構注冊護士
2)綜合醫院注冊護士
3)專科醫院注冊護士
4)中醫醫院注冊護士
(3)我國注冊護士結構
1)國有機構注冊護士
2)集體機構注冊護士
3)聯營機構注冊護士
4)私營機構注冊護士
5)其他機構注冊護士
(4)我國注冊護士比例
1)醫護比
2)床護比
2.2 醫療護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2.1 醫療護理行業發展階段
(1)以疾病為中心的階段
(2)以患者為中心的階段
(3)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階段
2.2.2 醫療護理行業管理現狀
(1)現代醫院護理管理熱點
1)護理安全管理
2)護理人性化管理
3)實施護理績效考核
(2)現代醫院護理管理成就
1)質量管理規范化
2)管理人才專業化
3)管理重點技術化
2.2.3 醫療護理行業存在問題
(1)護士整體素質偏低
(2)護理管理體系不健全
(3)傳統醫護關系仍然存在
(4)護士缺乏對新工作的深入了解
2.2.4 醫療護理行業相應對策
(1)提高護理人員整體水平
(2)轉變護理人員護理觀念
(3)提高護理人員溝通技巧
(4)加強護理人員知識培訓
(5)建立一套合理護理標准
2.3 現代醫院護理現狀調查分析
2.3.1 公立醫院護理現狀調查
(1)公立醫院護理服務內容
(2)公立醫院護理服務價格
1)護理服務價格內涵
2)護理服務定價原則
(3)公立醫院護理服務供給現狀調查
1)護理服務供應主體
2)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4)公立醫院護理服務需求現狀調查
1)護理服務需求總量
2)護理服務要求提高
2.3.2 民營醫院護理現狀調查
(1)民營醫院護理特點調查
1)醫院市場競爭激烈
2)護理專業發展緩慢
3)護理人員流動頻繁
4)護理質量標准不統一
5)護理隊伍結構不合理
(2)民營醫院護理發展對策
1)增強服務營銷意識
2)做好全方位護理服務
3)規范護理操作流程
4)採取形式多樣的「三基」培訓
5)重視對骨幹力量的引進與培養
2.3.3 基層醫院護理現狀調查
(1)基層醫院護理現狀調查
1)護理組織結構
2)臨床護理模式
3)護理管理職能
4)護理服務質量
(2)基層醫院護理發展對策
1)建立護理資訊系統
2)合理地配備人力資源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4)公示等級護理服務標准
2.4 慢性病醫療護理模式研究
2.4.1 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
(1)居民兩周患病情況
(2)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1)按性別分慢性病患病率
2)按年齡分慢性病患病率
3)按疾病分慢性病患病率
2.4.2 慢性病護理研究情況
(1)慢性病研究的結構
(2)慢性病研究的演變
(3)家庭護理干預的研究
2.4.3 慢性病護理服務形式
(1)家庭護理
(2)康復護理
(3)網路化護理
2.4.4 慢性病自我護理模式
(1)自我護理概念
(2)慢性病自我護理模式
1)事先影響因素
2)可行影響因素
3)自我護理模式特點
第3章:中國醫療護理行業服務模式深度研究
3.1 責任制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1.1 責任制護理發展概述
(1)責任制護理發展定位
(2)責任制護理基本理論
(3)責任制護理基本特點
3.1.2 國際責任制護理發展歷程
3.1.3 我國責任制護理發展歷程
3.1.4 我國責任制護理發展誤區
(1)生活護理定位偏低
(2)扁平化排班方式出現盲區
(3)責任制整體護理形式化
(4)脫離病人需求的護理服務錯位
(5)文書記錄缺位或缺乏邏輯連續性
3.2 功能制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2.1 功能制護理概念
3.2.2 功能制護理優點
3.2.3 功能制護理缺點
3.2.4 功能制護理應用區域
3.2.5 功能制護理發展歷程
3.2.6 功能制護理特點分析
3.3 整體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3.1 整體護理發展必要性
(1)客觀條件成熟
(2)主觀意願驅使
(3)現實矛盾突顯
(4)社會發展需要
3.3.2 整體護理的含義
(1)整體護理概念
(2)整體護理優點
(3)整體護理缺點
3.3.3 整體護理遵循原則
(1)人本觀原則
(2)整體觀原則
(3)優質服務原則
(4)連續護理原則
(5)經濟價值原則
3.3.4 整體護理工作模式
(1)臨床護理路徑概念
(2)臨床護理路徑優點
3.3.5 整體護理在臨床實踐的深化
(1)人性化護理模式
(2)個體化護理模式
(3)多元文化護理模式
(4)「按職稱上崗,三位一體」護理模式
3.3.6 整體護理發展前景展望
3.4 全程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4.1 全程護理模式的建立背景
3.4.2 全程護理模式的運行分析
(1)全程護理模式的基本模塊
1)門診診療期間導醫護士的服務
2)住院期間責任護士的護理服務
3)出院時的指導及康復期的隨訪
(2)全程護理發展的阻力因素
1)管理難題
2)成本控制問題
3)人員素質問題
3.4.3 全程護理服務的流程再造
(1)服務流程再造及運行
(2)再造流程的關鍵銜接點
3.4.4 全程護理服務的流程管理
(1)流程管理概念
(2)流程管理做法
3.4.5 全程護理服務的流程再造效果
3.5 過渡期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5.1 過渡期護理模式概述
(1)過渡期護理模式定義
(2)過渡期護理模式地點
(3)過渡期護理模式對象
3.5.2 過渡期護理模式要素分析
(1)過渡期護理模式基本要素
(2)過渡期護理模式工作內容
(3)過渡期護理模式發展歷程
3.5.3 過渡期護理模式特徵分析
(1)實施有效的過渡期護理具有挑戰性
(2)過渡期護士是實施過渡期護理的主體
(3)過渡期護理模式突出綜合性和個體化
3.5.4 過渡期護理模式的效果評價
3.5.5 過渡期護理模式對我國護理工作的啟示
3.6 居家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6.1 居家護理基本概述
(1)居家護理概念
(2)居家護理內容
3.6.2 居家護理模式發展現狀
3.6.3 居家護理模式發展建議
(1)採取多形式的居家護理
(2)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
(3)完善居家護理操作常規
(4)加強居家護理護士培訓
(5)協同社會各職能部門
3.7 FCC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7.1 FCC模式的概念和內涵
(1)FCC模式的概念
(2)FCC模式的內涵
3.7.2 FCC模式的特徵與原則
(1)FCC模式的特徵
(2)FCC模式的服務原則
3.7.3 FCC模式的臨床應用分析
(1)FCC模式在產科的應用
(2)FCC模式在兒科的應用
1)FCC模式在疼痛控制方面的應用
2)FCC模式在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3)FCC模式在ICU護理中的應用
4)FCC模式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
3.7.4 FCC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1)FCC模式存在的問題
(2)FCC模式發展前景展望
3.8 長期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8.1 長期護理模式的定義
3.8.2 國際長期護理發展狀況
(1)國際長期護理的發展
(2)國際長期護理的特點
1)長期護理法規制度健全
2)長期護理服務內容全面
3)長期護理服務對象特色
4)長期護理服務形式類別
5)長期護理從業人員資格
6)長期護理服務監督制度
7)長期護理服務財政支持
3.8.3 我國長期護理發展現狀
3.8.4 我國長期護理發展模式
(1)家庭式長期護理
1)服務特點
2)服務形式
3)服務局限性
(2)機構式長期護理
1)服務特點
2)服務形式
3)服務局限性
(3)社區-居家式長期護理
1)服務特點
2)服務形式
3)服務局限性
3.8.5 我國長期護理模式比較
3.9 無陪護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9.1 無陪護護理模式概念
3.9.2 無陪護護理模式實施現狀
3.9.3 無陪護護理模式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2)劣勢分析
(3)機遇分析
(4)威脅分析
3.9.4 無陪護護理模式存在問題
(1)護理人力資源不足
(2)患者過度依賴家人陪護
(3)家屬心理願望及思想顧慮
(4)對家屬相關疾病護理知識的教育開展困難
3.9.5 無陪護護理模式發展建議
(1)完善醫院護理支持系統建設
(2)加強護工和家屬的陪護管理
(3)利用激勵措施,發揮護士潛力
(4)探索合理的無陪護護理收費機制
(5)發展社區護理,減輕醫院護理負擔
(6)補充總量,分層級配置護理人力資源
3.10 遠程醫療護理模式發展運行分析
3.10.1 遠程醫療護理發展分析
(1)遠程醫療護理概念
(2)遠程醫療護理發展途徑
(3)遠程醫療護理發展狀況
3.10.2 遠程醫療系統的構建探討
(1)遠程醫療護理系統的構思
(2)遠程醫療護理系統的設計
1)遠程急救系統
2)醫學資料庫和投稿系統
3)患者信息遠程管理系統
4)遠程醫療護理會診指導系統
(3)遠程醫療護理系統的技術支持
(4)遠程醫療護理系統的管理制度
(5)遠程醫療護理環境下社區護士劫色
1)照護與指導者
2)組織與管理者
(6)遠程醫療護理系統建立的困難
1)建立遠程醫療護理系統費用昂貴
2)遠程醫療護理診斷的准確性偏低
3)遠程醫療護理系統安全性偏低
4)遠程醫療護理的立法有待完善
第4章:中國母嬰護理模式與風險管理分析
4.1 母嬰護理市場需求分析
4.1.1 婦女醫療護理需求分析
(1)婦女疾病狀況分析
1)婦女疾病患病情況
2)孕產婦死亡率
3)孕產婦死亡疾病
(2)婦女醫療需求特徵
(3)婦女醫療需求前景
1)婦科疾病醫療需求前景
2)孕產婦醫療需求前景
4.1.2 兒童醫療護理需求分析
(1)兒童人口數量統計
(2)兒童患病及死亡率
1)兒童疾病患病率
2)兒童死亡率
(3)兒童醫療需求特徵
(4)兒童醫療需求前景
4.2 母嬰護理模式及應用分析
4.2.1 產時護理模式演變
(1)丈夫陪伴分娩
(2)助產士導樂陪伴分娩
(3)三位一體家庭式分娩
4.2.2 FCMC護理模式及應用
(1)FCMC護理基本認識
1)FCMC服務原則
2)FCMC核心內容
3)FCMC效果評價
(2)FCMC模式VS傳統模式
1)基本理念
2)服務態度
3)服務方法
4)治療決定
5)分娩教育
6)房間設備
7)服務環境
8)醫療效果
9)護理工作
10)保護隱私
11)分娩支持
12)嬰兒陪護
13)探視陪伴
14)顧客滿意度
(3)FCMC模式優劣勢分析
1)FCMC模式優勢分析
2)FCMC模式劣勢分析
(4)FCMC模式臨床應用分析
1)產科健康教育
2)病房環境管理
3)產時分娩支持
4)產後護理工作
5)出院指導及產後訪視
4.2.3 早產兒護理模式及應用
(1)早產兒生理特點
1)外觀結構
2)體溫調節
3)呼吸系統
4)神經系統
5)消化系統
6)肝臟及造血功能
(2)FCC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
1)FCC對早產兒父母的影響
2)FCC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模式
(3)FCC模式存在問題與對策
4.3 母嬰護理風險與應對措施
4.3.1 母嬰護理中存在的風險
(1)孕產婦及家屬護理風險
1)孕產婦及家屬認知的沖突
2)孕產婦本身疾病導致的風險
3)孕產婦特殊需求導致的風險
(2)新生兒住院期間護理風險
1)護理缺陷
2)新生兒窒息
3)新生兒燙傷、摔傷
4)新生兒被掉包、被盜
(3)醫療設施設備導致的風險
1)醫療設施不安全因素
2)醫療儀器不安全因素
(4)醫院感染的風險因素
(5)產科護士與患者溝通存在的問題
4.3.2 母嬰護理中的應對措施
(1)加強產科護理人員自身建設
(2)加強護理風險管理
(3)加強新生兒的安全管理
(4)加強醫院感染管理
(5)推行同理心溝通
4.4 母嬰護理實訓中心建設分析
4.4.1 母嬰護理實訓中心建設意義
4.4.2 母嬰護理實訓中心研究現狀
4.4.3 母嬰護理實訓中心建設的構想
(1)實訓中心裝備建設
(2)實訓中心環境建設
(3)實訓中心功能建設
(4)實訓中心師資建設
4.4.4 母嬰護理實訓中心建設框架
(1)產前檢查室
(2)待產、分娩室
(3)嬰兒沐浴間
(4)母嬰同室
(5)配奶間
第5章:中國老年護理市場現狀與前景展望
5.1 老年護理供需市場分析
5.1.1 老年護理需求分析
(1)人口構成情況
(2)人口老齡化現狀
(3)失能老人現狀分析
1)城鄉失能老人總量
2)城鄉失能老人特徵
(4)老年護理市場需求狀況
1)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2)老年護理人員缺乏
3)老年護理學科發展滯後
4)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5.1.2 老年護理供給分析
(1)老年護理機構分析
1)養老機構數量
2)養老機構類型
3)養老機構設施
4)養老機構人員狀況
5)養老機構收住對象
6)養老機構護理服務
7)養老機構運營管理
8)養老機構入駐狀況
(2)失能老人支持機構
1)家庭的支持
2)社區與非政府組織的支持
5.2 老年護理模式與探討
5.2.1 老年護理模式分析
(1)老年護理院
1)概念
2)適應對象
3)優劣勢分析
(2)養老院
1)概念
2)適應對象
3)優劣勢分析
(3)家庭病床
1)概念
2)適應對象
3)優劣勢分析
(4)居家養老
1)概念
2)適應對象
3)優劣勢分析
(5)社區照顧
1)概念
2)適應對象
3)優劣勢分析
5.2.2 長期老年護理模式探討
(1)社區-居家長期護理模式應成為首選
(2)老年長期護理以全人護理模式為目標
(3)建立獨立的老年長期護理服務體系
(4)老年長期護理相關配套措施及時跟進
(5)社會養老不能取代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
5.3 社區老年護理現狀與展望
5.3.1 社區老年護理需求狀況
5.3.2 社區老年護理現狀分析
(1)國外社區老年護理發展現狀
(2)我國社區老年護理發展現狀
(3)我國社區老年護理存在問題
5.3.3 社區老年護理形式分析
(1)老人院及老年公寓護理中心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服務站
(3)日漸老年護理服務中心
(4)家庭探視社區護理中心
(5)老年臨終服務中心
(6)社區福利及資源介紹中心
5.3.4 社區老年護理服務形式
(1)家庭病床
(2)護理專家門診
(3)社區衛生服務
5.3.5 社區老年護理主要內容
(1)家庭訪視
(2)健康體檢
(3)康復護理
(4)健康教育及咨詢
(5)臨終關懷
5.3.6 社區老年護理發展展望
(1)建立完善社區服務體系
(2)提高全方位的護理服務
(3)發展老年護理人才培養
5.4 老年護理存在問題與建議
5.4.1 我國老年護理存在問題
(1)老年護理機構運營不佳
(2)老年護理供需矛盾突出
(3)老年護理院功能定位不清
(4)缺乏明確的保健評估標准
(5)社區老年護理籌資渠道單一
(6)老年護理隊伍建設亟需加強
5.4.2 我國老年護理對策與建議
(1)政府提供相關政策法規支持
(2)充分調整老年護理機構布局
(3)改善老年醫療護理保障體系
(4)加大老年護理政府投入力度
(5)建立合理的老年護理評估制度
(6)建立社區綜合服務網路
5.5 國際老年護理經驗借鑒
5.5.1 日本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1)日本老年護理特點分析
(2)日本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5.5.2 瑞典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1)瑞典老年護理特點分析
(2)瑞典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5.5.3 美國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1)美國老年護理特點分析
(2)美國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5.5.4 德國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1)德國老年護理特點分析
(2)德國老年護理對我國的啟示
第6章:中國老年護理供需現狀市場調研分析
6.1 老年護理需求狀況調查
6.1.1 調查區域老人基本情況
(1)一般情況
1)性別
2)年齡
3)文化程度
4)職業情況
5)婚姻狀況
6)住房情況
7)照料情況
(2)經濟收入
1)經濟來源
2)收入金額
(3)經濟支出
1)經濟支出狀況
2)醫療費用支出
3)僱傭護理支出
4)最高意願支出
(4)醫療保險參保情況
6.1.2 調查區域老人疾病和健康狀況
(1)疾病狀況
(2)健康狀況
1)行動
2)自己照顧
3)日常活動
4)焦慮/憂郁
5)疼痛/不舒服
6)自我健康評分
(3)護理需求
6.1.3 調查區域老人養老方式意願情況
(1)養老方式意願
1)養老方式意願
2)居家養老理由
3)住養老院理由
4)選擇護理院/醫院理由
(2)對政府護理補貼的看法
1)是否願意接受
2)補貼金額
3)補貼方式
4)籌資來源
6.1.4 調查區域服務提供第三方調查
(1)持續接受如服務時間
(2)主要服務需求
(3)最適宜的服務方式
(4)醫院住院老人出院意向
6.2 老年護理供給狀況調查
6.2.1 調查區域護理型醫院服務情況
(1)調查區域總體情況
1)老年護理院
2)社區醫療機構
3)家庭病床
(2)調查區域服務情況
1)住院床位配置情況
2)醫護人員配置情況
3)醫療護工配備情況
6.2.2 養老機構服務情況
(1)總體情況
(2)抽樣調查情況
6.2.3 居家養老服務狀況
(1)總體情況
(2)抽樣調查情況
6.3 老年護理供需關系比較
6.3.1 老年護理供需估算依據
6.3.2 老年護理供需估算方法
6.3.3 老年護理供需估算結果
第7章:中國臨終關懷護理模式與有效路徑探析
7.1 臨終關懷護理相關概述
7.1.1 臨終關懷護理涵義
(1)臨終關懷基本概念
(2)臨終關懷護理內容
1)基礎護理
2)飲食護理
3)疼痛護理
4)心理護理
5)死亡教育
7.1.2 臨終患者護理分析
(1)臨終關懷服務對象
1)臨終患者
2)臨終患者家屬
(2)臨終患者心理反應及護理
1)否認期
2)憤怒期
3)祈求期
4)抑鬱期
5)接受期
7.1.3 臨終關懷服務團隊
(1)團隊組成
(2)醫護人員
(3)社會工作者
(4)宗教人士
(5)志願者
7.2 我國臨終關懷服務機構運營
7.2.1 臨終關懷服務機構分析
(1)臨終關懷機構數量
(2)臨終關懷機構類型
1)臨終關懷醫院
2)臨終關懷病房
3)家庭/社區臨終關懷
(3)臨終關懷經費投入
(4)臨終關懷需求情況
(5)臨終關懷服務人員
7.2.2 臨終關懷機構運營探討
(1)臨終關懷機構運營困境
1)缺乏支持,獨立難支
2)收費名目少,投入大盈利小
3)觀念意識落後,民眾公信力不夠
(2)臨終關懷運營有效路徑探析
1)發揮政府職能,營造市場氛圍
2)臨終關懷的市場化前景展望
3)臨終關懷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構建
4)臨終關懷機構的市場試點設計
7.3 我國臨終關懷發展現狀與建議
7.3.1 世界臨終關懷發展歷程
7.3.2 我國臨終關懷發展現狀
(1)我國臨終關懷發展歷程
(2)我國臨終關懷社會需求
(3)我國臨終關懷發展特點
1)局限性
2)資源相對不足
3)政策支持和社會資助急需
7.3.3 臨終關懷發展對策建議
(1)臨終關懷服務形式的建議
(2)臨終關懷服務內容的建議
1)音樂療法,幫助緩解患者疼痛
2)注重姑息治療,開發新型止痛葯物
3)關注心理治療,重視臨終患者個體需求
7.4 我國臨終關懷護理模式與探討
7.4.1 臨終關懷護理模式演變
7.4.2 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分析
(1)跨專業合作運作模式
…………

Ⅲ 護理專業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對現在的護理有何發展(詳細的)

可以出國啊。。。。
現在護理的趨勢:往社區護理方向發展,專科護理將成為重點,專科護士成為熱門,現在護理學已經發展成為一級學科,。隨著水平提高,可以發展為護理專家,享有一定的處方權。

Ⅳ 近幾年內護理行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醫療護理產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針對一回些慢性答病、阿爾茨海默症、重症護理等細分領域。這些專業領域醫療護理的投資回報率確實不如兒童教育、房地產等火爆行業,但是這也阻擋不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業醫療護理市場。畢竟,人口基數在那裡,而且老齡人口、患病人口的增加,讓我國有巨大的醫療護理需求,而這其中蘊含的商機也不可小覷。
多年來,雖然我國養老機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與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數量相比較,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參考《中國老年健康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養老機構的床位數為老年人口總數的5%左右,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也在2%-3%間,而我國目前的這一比例僅為0.84%。可見,我國養老機構從總體上與老年人的需求還相距甚遠。

Ⅳ 從護理專業的發展趨勢討論未來護士角色的演變趨勢

一、考職稱,在公立醫院成為主心骨、管理層
考上護士之後,還需要考護師專、主管護師、副主任屬護師、主任護師,取得的職稱越高,表明自己的專業能力越強。如果准備在公立醫院長期發展,就要做好考職稱的准備,如果學歷低,要利用自考等形式,提升自己的學歷。
在公立醫院能幹嘛呢?做科室的護士長,成為主心骨,晉升管理層!
二、考職稱,去私立醫院發展
私立醫院相對公立醫院來說,工作自由度更高一些,收入相對也高一些。一般考上中級職稱,即主管護師之後,一部分護士就想跳槽去私立醫院。主管護師職稱在私立醫院是比較受歡迎的。
三、高年資護士去社區服務中心,撐起一片天
在全國有的地方率先開展了社區高級職業護士試點,首批78名高年資護士已經下沉到2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工作。這78名高年資護士,不僅開設了8個專科護理門診,未來還將享有一定的處方權。
有媒體曾報道,一個高年資護士業務能力抵得上從業不久的全科醫生。在治療、護理老年慢性病等方面,高年資護士經驗豐富,經常能得到社區病人的高度贊揚。
因此,如果護士年紀大了,不妨去社區醫院,把自己幾十年積攢的經驗轉化為基層醫療護理實踐,撐起基層醫療的一片天。

Ⅵ 現代護理發展趨勢

現代護理發展趨勢研究郭雲萍 孟慶明 楊月明 劉建明【摘要】 現代護理模式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行為,實現了工作模式的根本轉變。傳統護理工作模式是以完成任務為中心,其弊端是護士只關心工作,而關心病人不夠。整體護理模式則要求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主動、全面、系統的護理服務,形成關心病人、一切為病人的行為模式。

關鍵詞 現代護理 模式 趨勢

Study on advantage of modern nursing Guo Yunping,Meng Qingming,Yang Yueming,et al.

Bethune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of PLA,Shijiazhuang050082.

【Abstract】 The key content of modern nursing mode is patient-oriented nursing act,and this philosophy has changed completely the concept of nursing care,while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was aimed at fulfilling the nursing task with a disadvantage that nurses only paid attention to particular action but not took enough care of patients.In the pri-mary nursing mode,patient-centered care is required and respected to offer active,complete and systematic nursing service to any patients and perform a service and behavior option of taking care of patients,doing all for patients and meeting all their needs.

Key words modern nursing mode trend

現代護理趨勢是以病人為中心,根據病人身心、社會及文化等需要,按護理計劃、護理方案進行身心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和社區保健,這亦是21世紀護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1] 。一些發達的歐美國家均已按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實踐20多年,我國各大城市教學醫院和軍隊醫院也都按這一新模式進行護理實踐與教學改革。為了推廣這些經驗和做法,現將近年來有關心身整體護理信息綜述如下。 1 現代醫學護理模式

1.1 現代醫學護理模式產生的背景 [2,3] 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疾病譜和死亡譜的改變以及與社會、心理因素相關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的不斷上升,引起人類的反思及研究,發現人類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生物、心理、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決定的。除生物體可致病外,社會環境因素、不良生活事件均可給人體以惡性刺激———產生心理變化———大腦皮層功能失調———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導致心、身疾病。如:環境惡劣、人際關系不良、工作緊張等社會刺激因素反復作用於人體,引起應激情緒反應和交感神經興奮,使腎上腺素系統功能亢進,產生身心障礙,由心理、社會和環境等因素以不同強度、不同時間疊加而致病。

近半個世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迅猛發展,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三論)對醫學發展影響極大。美國醫學家恩格爾曾提出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這是一種在保護人類健康、治療疾病時,將生物、心理、社會等因素聯系起來考慮的醫學思維方式。提出整體信息調控,強調心身統一、內外環境統一及疾病是整體變化而不是局部病變。

1.2 現代醫學護理模式 [1~5] 隨著醫學模式轉變,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模式已不能再適應護理專業的發展及醫學護理服務於人類生命的全過程。護理學的核心思想從單一的疾病護理向重視身心健康的整體護理拓展。護理對象———人,是生理、心理、社會和精神文化的統一體,不斷與環境進行能量、物質、信息的交換,具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

現代護理模式已從單純的床邊護理擴大到院外社區護理,從單純的疾病護理擴大到以預防保健為主的護理,從單純的生理護理擴大到心理治療和康復護理,從單純執行醫囑轉向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 2 系統化護理

2.1 系統化整體護理概念 [5~7] 系統化整體護理是以現代醫學模式理論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臨床業務和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的模式。我國衛生部醫政司1996年提出我國將逐步實行整體護理模式。所謂「整體」就是把疾病與患者視為整體,把生物學的患者與社會心理的患者視為整體,把患者的物質生活與患者的社會文化生活視為整體,從患者身、心、社會、文化的需要出發,考慮患者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患者實際需要。系統化整體護理的程序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就是一個符合邏輯的科學的解決問題的程序。因此,按護理程序框架做護理工作就是一個系統工程。

2.2 系統化整體護理基本內容 以生物技術醫學為指導的對各種疾病的技術護理;以心理、行為醫學為指導的對患者的各種心理護理;以社會醫學、生態環境醫學為指導的對患者健康的指導與護理。整體護理要求護理哲理、護士職責與評價、護理人員的組織結構、標准護理計劃、標准患者教育計劃、各種表格的書寫及護理質量控制等均要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環環相扣,協調一致,以確保護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 身、心整體護理 [2,8,9]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可將人的需要分成6個層次,概括起來為生理需要(低級)和心理文化需要(高級)。護理患者時,必須首先想到患者是人,有普通人一樣的基本需要。所有護理實踐均應以患者整體為護理目標,理解其在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和精神之間的關系,理解患者整體對內外環境的反應,在患者住院時滿足他們的需要,盡可能保持患者的自主性,必要時予以協助;從患者身心文化需要考慮護理措施,建立心理監測系統和心理信息調節系統,隨時觀察心理變化並進行調節和矯正;建立心身護理常規,收集身、心疾病轉歸信息,對患者的言行、心理活動進行觀察,進行心理疏導、鎮靜、音樂療法、角色教育和心理咨詢等治療。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行為、態度、表情和姿勢等良性刺激,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應激狀態和行為,採用預防性、針對性、平等性和科學性的方法消除疑慮和心理障礙,促進疾病好轉和早日康復。

4 我國醫學護理模式現狀 [2,10~12]

目前國內醫學護理實踐為生物醫學模式,護理患者多採用功能制護理,著重於患者功能性治療和恢復;護理教育偏重於職業技術的基本技能,社會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等人文學科課程設置少,缺乏「護理程序」、「護理診斷」和「系統論」等國際先進的護理核心內容;構建現代醫學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系統制定對各種疾病的心理行為護理常規尚未形成氛圍;病房設施、環境條件未能形成系統化護理格局;護理實踐、護理教育和護理管理與現代醫學模式不相適應,與國際醫學護理過程尚有一定的差距。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學科的交叉滲透,迫切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護理模式,並廣泛推行。現代護理學要研究社會條件、環境變化、生長發育和心理因素的影響與疾病發生、發展的關系,運用護理方式減輕或消除不利於人類健康因素的影響,保護人類健康。 5 護理診斷 [13,14]

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核心部分。1990年第9次NANDA會議上通過的護理診斷是:有關個人、家庭或社區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生命過程反應的一種臨床判斷。經過不斷地制定和修改,目前護理診斷己發展至128個。護理診斷還將被編入WHO國際疾病編碼系統中。護士通過實施護理診斷,可學會收集資料(問診),與患者交流,根據診斷依據確定護理診斷、提出護理措施,下達護囑,實施護理;學會獨立處理人對健康問題的反應。 6 護理計劃 [15,16]

護理計劃包括估計(綜合判斷護理診斷或合作性問題);相關因素/危險因素(依據);預期目標和護理措施;健康教育/患者教育,評估(反饋)。

6.1 標准護理計劃 將每種疾病最常見的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寫在標准計劃卡片上,每張卡片都留有空白部分,以備增減護理計劃。遇到某一疾病的患者,護士只需要找到該疾病的標准護理計劃卡,寫上患者的姓名,根據該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卡片上選擇相符合的護理診斷、目標和護理措施。若缺少個別護理診斷和措施,護士可在卡片空白處補充附加護理計劃,以構成一份完整的護理計劃。標准護理計劃可由各科室根據本病區的病種,組織有經驗、高職稱的護理人員書寫、實踐、修改、定形。採用標准護理計劃,可減少常規護理措施的書寫,減輕護士負擔,把護士的時間還給患者。

6.2 護理診斷項目單 隨著每個護士對標准護理計劃的日益熟悉,可不用標准護理計劃而用此單代替。項目單的內容包括時間/簽名、護理診斷、預期目標、問題解決時間/簽名、評估5部分。

參考文獻

1 王筱慧,姚梅芳.醫院改革形勢下護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中華護理雜志,1998,33(3):156.

2 周啟霞.醫學護理發展新趨勢———心身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98,14(61):327.

3 陶寅.更新醫療服務觀念,適應醫學模式轉變.中國醫院管理,1998,18(8):453.

4 張紅偉,湯群,任柳清.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及體會.中華護理雜志,1998,33(4):229.

5 雷同聲,蔣光裕,陳險峰,等.醫院醫療管理.江蘇職工醫科大學、江蘇省維多利亞州衛生事業管理培訓中心教材,1995,108.6 沈寧,何仲.對整體護理幾個基本概念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1998,33(9):553.

7 曲維香.標准護理計劃·內科分冊.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1.

8 王淑萍,徐書卉.整體護理中有關問題解答.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8(2):81.

9 李鐵君.心身健康指南.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162-166.10 趙立民,駱堅玲.如何保證整體護理有效實施.實用護理雜志,1998,14(9):495.

11 施雁.實施整體護理注重實效.中華護理雜志,1998,33(7):400.

12 孫小婭,趙智.護士素質與整體護理的實施.中華護理雜志,1998,33(5):297.

13 孫升芝,賈堂宏.整體護理臨床指南.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4,51.

14 張長蕙.面向21世紀的護理管理.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3):103.

15 杜治政.社會人文醫學與整體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98,14(5):228.

16 黃津芳,劉王瑩,鄭欣,等.加強模式病房建設,實現三個轉變.中華護理雜志,1998,33(2):92.
作者單位:050082河北石家莊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Ⅶ 護理學專業發展前景

好就業,工資屬於中等,可以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

本科護理畢業後總的來說有兩個大的就業方向:
醫院和學校。
1、醫院:
絕大多數的人畢業之後都是選擇在醫院中工作。不過基本上是從事臨床護理,極少有人能畢業之後就走上管理崗位。工作幾年後,本科畢業生比較有機會走上管理職位(這要看醫院是重視人才還是重視關系或者是提拔管理人員完全靠工作年限,論資排輩)。醫院的所有臨床科室都有護理本科生,具體每個人被安排在哪個科室是醫院決定的,不過你可以向護理部說出你的想法,以及你對科室的選擇的理由,也許她們會考慮你的意見。(定科是很重要的,因為各科室的獎金是不同的,而且有的科室重視本科生,那樣的話你會有更多的機會)。

2、學校:
可以到各醫學院校(大中專學校)找個教師的職務,也是不錯。不過學校的待遇一般會比醫院的低。但是學校有寒暑假,這很好,因為臨床工作是很難有休假的。
3、補充一下:醫院分為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和其它醫院,附屬醫院一般更重視本科學歷的人,機會相對其它種類的醫院來說要多一些,也會有更多的非臨床崗位。比如:臨川帶教學生、搞科研等。

Ⅷ 護理專業有什麼發展前途

當然了。

護理人才的緊缺是個全球性問題,特別是在中國,現有護理人員顯然難以滿足社區護理、專業護理等新型護理模式的要求。高級護理人才的缺口已成為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的一大阻礙,護理人才的培養日顯迫切。日前,在教育部等六部委推行的「職業院校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中,護理專業名列其中。勝任新時代要求的高級護理人才已經成為國家最為緊缺的人才之一。 護士緊缺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據報道,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60萬名護理人才,僅美國近兩年內就急需護理人員20萬名,美國到2020年的注冊護士短缺量將達50萬名。有數據顯示,在中國,醫護比例只有1∶1.1,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就離衛生部1∶2的要求也差距不小,而在13億的人口當中,護理人員的總量僅為128萬名,中國的護士呈現出更大缺口。 2007年人事局發布的緊缺的12個專業人才中,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專業位列其中,這其中動手能力強的人才在市場上更加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據行業人士分析預測,護士薪酬將呈上漲趨勢。在未來的幾年,護士的待遇將被看好。 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凈增加1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 宏威職業咨詢專家郭策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同時,護理人才又是國際緊缺的人才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

Ⅸ 醫學類護理未來趨勢怎樣

醫學類護理未來趨勢分析
1、護理人員將成為衛生保健的重要力量
當前世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趨勢,已由以醫療為主轉變為更加重視預防和保健工作。在「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逐步實現的世紀之交,WHO針對亞太地區又提出了21世紀的目標——健康新地平線。世界銀行在1993年的世界發展狀況報告中指出「大部分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應該由護士和助產士承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這種趨勢將逐漸擴大……」。由此可見,護士是衛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力量。護理人員已經開始走出醫院,面向社會,關注每個人和每個人群的健康狀況,圍繞健康的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開展工作,為社區老人、婦女、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提供諸如中老年人保健、婦幼保健、青少年保健、慢性病護理、職業病防治、疾病普查、心理咨詢等健康保健服務,並開放家庭病床、滿足院外患者的基本治療和護理需求;護理人員還要與醫生、社區公共人員、社會性工作者共同合作,開展社會衛生服務。護理工作在醫療保健方面日益顯示其特有的作用。由此可見,護理的職能從單純的護理病人延伸到預防疾病、維持健康的更廣闊的領域,這既是時代的挑戰,也是護理專業本身發展的要求。
2、護士將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進人們自覺地採用利於健康的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並對教育效果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全民健康,健康教育先行。在國外,近幾十年來健康教育被認為是衛生保健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而受到高度重視,並得到很快發展,不少國家成立了專門的健康教育機構。許多發達國家都把健康教育作為護士的一項基本職業要求。美國要求注冊護士把為病人提供必要的醫療知識、指導其促進康復作為主要工作任務之一;英國把培養護士健康教育技能作為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日本更重視把病人對保健服務的滿意率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標准。健康教育在我國傳播和應用的歷史並不長,目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在醫院,少量在社區,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不斷壯大,護士在健康教育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3、護士將成為醫生和其他保健人員平等的合作者
現代護理已不再是一項附屬於醫療的技術性職業,護理專業成為健康服務系統的一個獨立的分支,平行於醫療專業及其他健康服務專業。因而,護士成為健康服務系統中的重要一員,成為醫生的合作夥伴,健康服務的參與者。在為服務對象提供健康服務時,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因此,護士是醫生和其他保健人員平等的合作者。
4、護理人員將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的護理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應用於醫學和護理,促使醫學及護理學向微細、快速、精細和高效能發展,促進臨床護理向現代化方向發展。護理崗位的知識技術含量大大增加,如各種電子監護儀的使用、ICU的發展,使臨床病情觀察和危重病人的監護技術向微細、精確的方向發展,從而使護理工作能及時准確地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依據。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護理仍是護士的重要任務。
5、具有高學歷、多學科知識和較強技能的護士,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運用到了護理領域,大大豐富了護理學的內容,加速了護理事業的發展。時代要求護理人員無論在知識上、技術上還是個人修養上都具有更高的素質。高素質護理人才應具備的條件:處理復雜臨床問題的能力;健康指導能力;與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文明舉止、與人溝通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獲得信息和自學的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
6、護理管理者要具有科學管理知識和能力
護理管理的科學化程度越來越高,護理的標准化管理將逐步取代經驗管理。這就要求現代護理管理者應具有更高的文化層次。要求護理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應是「T」字形,這種「T」型模式包括縱向知識結構與橫向知識結構。縱向知識結構,指的是管理學知識,如護理管理學、行為科學、電子計算機理論、系統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知識結構,指的是管理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如醫學、社會科學、政治經濟學、衛生經濟學、心理學、倫理學等。人文科學如文學、美學、外文等,以及其他如:環境科學等,尤其是人文科學及新興的交叉學科已成為現代管理者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具備雙學歷。對護理管理者主要的能力要求有組織能力、決策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等。
7、護理科研方向——更加突出專業
科研是保證知識更新及發展的手段,只有不斷地更新及發展才能保證專業的生命力。護理科研包括護理理論的探討、護理實踐的提高和改進,特別是運用可靠的科學證據來指導臨床護理工作。現代護理向著四個研究方向發展:從單純醫院內臨床護理研究向醫院外社區護理方向的研究發展;從單純的疾病觀察及護理的研究向預防保健方向的研究發展;從單純生理、病理角度護理的研究向心理治療及康復護理的研究發展;從單純疾病和病人護理向對病人整體和健康人護理的研究發展。

Ⅹ 中國護理學的發展趨勢

一、規劃目標和任務

(一)總目標
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拓展護理服務,加強護理管理,規范護理培訓教育,促進護理事業與社會經濟和醫學技術的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
(二)具體目標和工作任務
1、依法加強護士隊伍建設,維護護士合法權益。
根據國家頒布實施的《護士管理條例》,完善護士准入制度,加強護士隊伍
建設,明確護士的權利、義務和執業規則,維護護士合法權益,明確護士的使用、培養、待遇和管理方面的責任。
2、增加臨床一線護士總量,實現護士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根據診療技術的發展和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設置護理崗位,統籌護士人力資源,保證臨床護理崗位的護士配備,扭轉目前醫院臨床一線護士缺編的狀況。
到2008年,醫院的編制護士應達到護士的配備標准。
醫院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護士編制標準的基礎上,遵循以人為本、能級對應、結構合理、動態調整的原則,按照護理崗位的任務、所需業務技術水平、實際護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學配置護士,逐步在醫院實施以實際護理工作需要為基礎的護士配置方法,加強對護士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