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資格證教案
Ⅰ 中學教師資格證試講歷史,要試講什麼知道的幫我解答一下
初中歷史課《北伐戰爭》面試試講稿
一、教學目的
(一)基礎知識
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對象、主要戰場的重要戰役;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二)基本技能
通過製作和利用《北伐戰爭形勢圖》,概述北伐戰爭的進軍路線和主要對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讀圖識圖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材料,分析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辨析說明題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搶答和小組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應變能力;通過課前搜集資料、預習、復習總結和自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等。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黨員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並不惜為之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激發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和愛國主義情感。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積極參加,並由國共合作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國民黨的反動本質,增強愛國、愛黨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教學重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二)教學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解決辦法: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利用歌曲、對聯、小組活動、自學、小組競賽、小組討論、動手動腦、多媒體、圖片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三、教學資源
(一)多媒體設備(或投影儀)。(二)圖片:孫中山的頭像;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民黨屠殺革命志士;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三)自製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黃埔軍校校門對聯;《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關於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討論題和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一個判斷說明題;吳、孫、張三派軍閥實力表;關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及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和北伐戰爭期間帝國主義破壞中國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戰爭期間工、農運動發展的相關材料;自製知識網路圖。(四)磁帶:《國民革命軍軍歌》(也可製成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
四、學生活動設計
根據所學知識復習總結孫中山在「五四運動」前領導的重大斗爭;自學國民黨一大的有關內容;預習關於黃埔軍校的建立的內容,每組寫一個有關報道;課前分組搜集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和共產黨員英勇斗爭的事跡和國民黨右派及帝國主義破壞國民革命的資料等。
五、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新課。
提示或建議:展示圖片:孫中山的頭像,然後請各小組根據課前復習總結搶答:孫中山在「五四運動」前領導的重大斗爭。
教師總結:孫中山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五四運動」前,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後領導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但斗爭都失敗了。「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他親眼目睹了人民群眾力量的不斷壯大,開始了他一生中偉大的轉變,1924年他改組了國民黨,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即國民革命時期。在這一時期,國共合作領導了北伐戰爭,把國民革命運動推向了高潮。導入新課(展示標題或板標題)。
(二)教授新課。
國共合作之後,在中共和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官學校。
整個流程:
一、黃埔軍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自製投影儀圖片):黃埔軍校;軍校校門對聯:上聯:「陞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然後,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和課本知識及以往所學知識分組討論:孫中山為什麼要建立黃埔軍校?這副對聯體現的辦學宗旨(目的)是什麼?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後,讓每組找一個代表以記者的身份報道軍校建立的情況。
孫中山認識到在過去自己進行不懈革命的過程中,所依靠的對象只是會黨、新軍和各派軍閥等,始終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這是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過黃埔軍校創立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對聯體現了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
在當時,黃埔軍校的建立是我國的一件重大事情,下面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根據課本知識和這副對聯及剛才的討論,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報道它建立的情況。(課前預習准備)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位於廣州黃埔島上,是由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校舍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學生開始入學,6月6日正式開學。軍校全稱「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2月改稱為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因校址在黃埔,故稱為「黃埔軍校」。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它為國民革命培養了大批的軍事人才,孫中山以軍校的學生為根本成立了國民革命軍,軍校的學生大多成為國民革命軍的各級領導幹部,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1926年,他們在廣東革命政府的領導下,高唱著《國民革命軍軍歌》開始了北伐戰爭。
二、北伐勝利進軍
提示或建議: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北伐軍勝利進軍」這部分內容,並結合所給的資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歷史知識,回答問題。讓學生利用《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北伐軍勝利進軍的過程。對表現好的、積極參與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當年國民革命軍就是唱著這首歌開赴北伐前線的,那麼,你知道歌詞中的軍閥主要指哪些人嗎?國民革命軍為什麼要打倒他們呢?北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其主要戰場在哪裡?哪一位同學有勇氣來前面利用這幅圖給大家講一講北伐軍勝利進軍的過程?
通過這個實例表和我們掌握的地理、歷史知識,可以知道吳、孫、張三派軍閥擁兵自重,控制著中國大部分富庶的地區;同時他們又是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中國封建統治的代表,他們對內鎮壓、混戰,對外賣國投降,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此成為國民革命軍討伐的主要對象。
剛才這幾位同學的表現非常出色,根據他們的講述,我們知道北伐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聲勢震動了全國。那麼,北伐軍為什麼能夠勝利進軍呢?請同學們根據給出的資料和本課知識,分組討論,看哪一組分析得最全面。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北伐戰爭期間工、農運動發展的有關資料。對同學們的分析給予點評,好的給予肯定,其他的要給予鼓勵。(教師總結)。
一般分析戰爭勝利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戰爭的正義性;(2)軍隊的作戰方針是否正確;(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戰情況;(4)是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學能根據各組分析的情況和這些方法來總結一下?(教師要給予表揚)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教師總結。
這位同學總結得很不錯,北伐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進軍是因為:(1)北伐戰爭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正義戰爭;(2)作戰方針正確;(3)國共兩黨齊心協力;(4)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5)廣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北伐戰爭期間,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學能列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你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否仍在發揚?請你舉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提示或建議:對於學生可能提出的一些不正確的觀點和事例,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分析,要教給學生看問題要看主流,不要以點概面,以免學生被個別黨員的違紀、違法行為蒙蔽,形成錯誤的思想和看法。
看來同學們對這個問題感觸很多,由於時間關系,余興未盡的同學,我們可以在課下繼續共同探討。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北伐戰爭把國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麼,國民革命的最終結果如何呢?針對這一問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請同學們判斷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並說明理由。
小女孩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北伐戰爭雖然取得了巨大勝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軍閥,但是隨著國民黨右派蔣介石、王精衛等叛變革命,中國又出現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國民政府。舊軍閥被打垮了,又出現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新軍閥對內鎮壓,對外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因此,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國民革命最終失敗了。
那麼,國民革命為什麼會導致失敗呢?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四則材料分組討論,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組表現最棒。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四一二政變;七一五政變;北伐戰爭期間,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和帝國主義破壞革命的四則材料。學生回答後再由教師總結。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通過分析以上四則材料我們可以得出,國民革命之所以會導致失敗是因為:國際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極力破壞中國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國民黨右派不斷製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嚴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國共產黨還處於幼年時期,缺乏斗爭經驗。領導人陳獨秀又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導致在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抗。
在國民革命失敗的同時,蔣介石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這一政府的具體情況如何呢?它的性質是什麼呢?這一政府建立後,中國出現了哪三個對抗的政權?請同學們閱讀這一部分內容後搶答,看誰反應最快。
三、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看課本第53頁圖片):《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民黨在屠殺革命志士》兩幅圖片。學生回答後再由教師總結。
1927年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政府,它成立後,使舊中國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張作霖的北洋軍閥政府。後來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合並,合並後的南京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少帥張學良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歸順了南京國民政府,使三個政權對立的局面結束。南京國民政府對內鎮壓,對外賣國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推翻,結束了它在中國大陸22年的反動統治。
(三)課堂小結
歌謠是濃縮知識點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請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要靈活運用。下面是我用歌謠的形式對本課知識的小結,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孫中山開一大,國共合作成一家。蘇聯、中共幫助下,黃埔軍校建立啦。
兩黨攜手齊北伐,反帝反封保國家。齊北伐,打軍閥,吳、張、孫基本被打跨。
蔣、汪背信鬧分家,另起爐灶獨當家。對內鎮壓,又屠殺,內外勾結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權撒,國民革命失敗啦。
(四)探究園地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和今天所學的知識,課下分組討論,探究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和北伐戰爭的異同。
Ⅱ 誰有初中歷史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視頻或知識點呀
我有。
Ⅲ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歷史》考什麼
教師資格證考試《歷史》考試內容:
(一)學科知識與能力
(二)教學設計
(三)教學實施
(四)教學評價
Ⅳ 高中歷史教師資格證都考什麼
傳統教復師資格考試:
教制師資格證考試科目: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
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普通話、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試講
小學教師考試科目:普通話、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講
初中教師考試科目:普通話、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試講
高中教師考試科目:普通話、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試講
全國教師資格改革試點考試:
2013年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地區: 河北、湖北、上海、浙江、廣西、海南、山東(2013年)、四川(2014年)、山西、安徽、山東、貴州。
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2個科目(均為計算機考試)。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2個科目(均為計算機考試)。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分別為《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和《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3個科目。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學科。其他學科暫不開考。
Ⅳ 山東教師資格證面試初中歷史教案怎麼寫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的地理大發現)和影響(包括歐洲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對美洲和歐洲思想文化的影響等)。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世界地圖,了解古代文明區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開辟的路線並繪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線和所到達的地區。
2.採用歷史、地理和政治相結合的手段來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獨立、分散走向聯結的過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組織形式的形成以及商業革命、價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開辟文明交往航線的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不僅要認識開辟文明交往航線之前世界的狀態,了解開辟的原因和過程,也要認識開辟後世界的格局和變化,養成聯系地看待歷史發展的能力,樹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及其影響。
難點:地理大發現使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
三、教學方法
(一)教師通過提問、舉例、圖片和實物的展示、紀錄片或書籍的介紹等方式來多角度進行知識講授。
(二)學生參與問題的回答,材料的閱讀,課堂趣味測試、小組討論等多方式的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把握。http://www.zgjsks.com/html/2013/shuokejiaoan_0608/9453.html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為紀念新航路的開辟,人們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個紀念碑。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都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終於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學界在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下,一般將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改變了世界各大陸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狀態,加強了世界范圍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准備了條件。新航路的開辟也是充滿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奪和殖民地瓜分的開始。那麼,新航路的開辟具體是怎樣的一個背景和過程,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新課
Ⅵ 2016教師資格面試高中歷史試講教案怎麼寫
(一)儀態得體、語言恰當。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要求老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夠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範,因此教師資格考試面試中對考生有較高的外在要求。首先,著裝要正式,儀態要大方得體,精神風貌要自信昂揚,充滿正能量,語言表達要准確,內容要清晰,而且還要有較強的表現力。
(二)突出學生為主體,聯系現代。
歷史課程標准指出歷史教學中要遵循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合的原則,歷史教學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試講過程中要注意語言上充分尊重學生,方法上充分考慮學生,環節設置上充分調動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同時,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考生能夠在歷史試講中聯系現在的一些時政熱點,進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這將會是一個突出的亮點。但是要注意,聯系現在時,考生的態度一定要端正。
(三)環節完整,設計合理
試講一般有四個流程: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提高和小結作業。試講的時候要注意環節的完整性,同時也要兼顧各個環節的特點。
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時可以選用新穎的方法,做到凝神、起興和點題。教學過程是主體,在講授新課的環節,要注意到講授內容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同時也要注意採用多種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在鞏固提高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和合理的評價。在小結作業時,要注意情感的升華以及作業布置的合理性與新穎性。由於歷史事件的即定性和完整性,考生在試講時要注意內容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盡量把歷史知識完整的呈現,不僅要做好每一環,而且要做到環環相扣。
(四)板書內容豐實、布局新穎
板書是能體現老師基本素質的一項內容,在面試中一定要認真設計板書,規范書寫板書。
設計板書內容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將教材的重點內容和疑難點寫入板書中,盡可能列為題目的大小標題,或者用重點符號加以突出。同時,板書設計要應以簡短的語言,較少的文字整理零碎的歷史片段,形成一條簡明的歷史線索,使板書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板書布局要新穎,可以進行圖示式、列表式的設計,並將每個環節潤色。
【相關閱讀】教師資格證面試流程與技巧
1、2016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流程
1,候考:考生持面試准考證、身份證、按時到達測試地點,進入候考室候考。
2,抽題:按考點安排,登陸「面試測評軟體系統」,計算機從題庫中抽取一組試題,考生任選一道試題,系統列印備課紙及試題清單。
3,備課:考生持備課紙、試題清單進入備課室,撰寫教案(或演示活動方案),時間20分鍾。
4,回答問題:考官從題庫中隨機抽取2個規定問題,考生回答,時間5分鍾。
5,試講演練:考生按照準備的教案(或活動方案)進行試講(或演示),時間10分鍾。
6,答辯:考官圍繞考生試講或演示的內容和測試項目進行提問,考生答辯,時間5分鍾。
Ⅶ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知識及教學能力》考什麼
全國統考,初中教師資格證考試《歷史與社會學科知識及教學能力》考試內容:(一)學科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國與世界歷史進程的基本事實和基本脈絡,了解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發展的基本趨勢,了解中國與世界人文地理的概況。
2.了解社會生活的豐富內涵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多種方式和途徑,理解個體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3.了解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動態的眼光縱向了解人類社會的進程,橫向了解社會生活的內容。
5.運用多種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收集、處理歷史、地理和社會信息。
6.了解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地位、性質與作用;熟悉《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所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要求;能夠運用課程標准指導教學,了解歷史與社會教材的編排體例和內容結構。
(二)教學設計
1. 能夠綜合《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並正確敘寫教學目標。
2. 能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並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夠開發、利用多樣化教學資源。
3. 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內容,結合教學實際,選用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
4. 設計教學時,能夠注重歷史、地理及相關人文社會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整體性,能夠統籌相關學科知識、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強調歷史與現實、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密切聯系,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
(三)教學實施
1.能夠創設多種情境,以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各種組織形式的優勢,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有效合作。
2.能夠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學環境以及自身素質等多種因素,合理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
3.能夠充分運用傳統及現代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四)教學評價
1.了解教學評價的相關知識,注意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調控作用。
2.能夠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正確評價,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狀況,注重綜合性、發展性評價。
3.能夠以課程標准作為評價的依據,有機整合和綜合運用各種評價方法。
4.能夠運用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思路。
Ⅷ 教師資格證報名(初中歷史)
教師資格證報名(初中歷史)面試科目,應該選350歷史(初級中學)。
教師資格證的初中歷史回,說答完整了就是初級中學的歷史學科,最後獲得的是初中歷史教師資格證。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8)歷史教師資格證教案擴展閱讀
國家統考地區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幼兒園考《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考《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中學的考《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和《學科知識與能力》。
省考教師資格考試主要考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不過有些省份還需要考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政策法規, 學科專業素質,教育方法,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教學法。具體考試內容詳見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的有關規定。
Ⅸ 初中歷史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題目,要怎麼寫啊,實在不會
教師資格證考試倒計時46天!你方嗎?
「從未寫過教學設計怎麼瞎編湊字數?
案例分析都寫回滿了還是不給高答分為什麼?
高考之後沒寫過作文,當年的腹中錦綉都忘了怎麼辦?」
【山香資格證專項突破班】——「教學設計&案例分析&教育寫作」三大模塊專項講解,講練結合,模板套路,逐一突破,帶你突破70分,輕松拿證!
Ⅹ 初中教師資格證的歷史學科考試包括哪幾科
詳細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中公等教育機構
教師資格證考試《歷史》考試內容:
(一)學科知識與能力
(二)教學設計
(三)教學實施
(四)教學評價
(一)學科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總體趨勢,掌握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以及人類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
2.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在教學中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能夠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解釋。
3.了解多樣性的歷史呈現方式,熟悉主要歷史載體的特徵;能夠運用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並對所搜集的歷史信息進行辨析和闡釋,運用可靠的證據對歷史進行評析。
4.了解初中歷史課程的地位、性質與作用;熟悉《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2011年版)》所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要求,能夠運用課程標准指導教學;了解現行初中歷史教材的編排體例和內容結構。
5.掌握歷史學科教學的理論知識,並能夠用以指導歷史教學及教研活動。
(二)教學設計
1.能夠恰當地確定並准確、具體地表述教學目標。
2.能夠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經驗,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
3.能夠恰當地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並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
4.能夠對歷史教材的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能夠設計出合理的教學過程及完整的教學環節。
5.能夠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教與學的活動。
6.能夠合理選用多種歷史教學資源。
(三)教學實施
1.能夠運用合理的組織形式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恰當地運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2.能夠創設合理的歷史情境,促進學生對歷史的感悟和體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3.能夠准確、清晰地表述歷史教學內容,對歷史概念進行正確的闡釋,合理地對歷史進行評析。
4.能夠有效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與能力,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5.能夠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以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
6.能夠合理整合多種教學資源,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歷史教學。
(四)教學評價
1.能夠對學生歷史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狀況。
2.理解教學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激勵等功能,了解診斷性、過程性、終結性等評價類型和定性、定量等評價方式,並在歷史教學中綜合運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3.能夠全面、客觀地對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措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