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資格證等級
⑴ 醫生的級別是如何劃分的
醫師的職稱分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另外在一些教學醫院里,還有一個職稱序列即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其實醫師當中還有很初級的,就是助理醫師。臨床的職稱評定級別,通過考試後每5年晉升一級。醫生的職稱不以其所在醫院級別相掛鉤,不同級別醫院相同級別的醫師,資格是一樣的。
醫師職稱總述:
醫療技術專業職稱有醫師、葯師、技師、護師系列。
醫師職稱包括初級職稱(醫士、醫師/住院醫師)、中級職稱(主治醫師)、副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正高級職稱(主任醫師)。
在醫院中主任醫師,主任中醫師,主任葯師,主任中葯師,主任護師,主任檢驗師,都是正高職稱,依次類推。
(1)醫師資格證等級擴展閱讀:
醫生職稱的評定要求:
醫師/住院醫師:中專或大專畢業稱醫士,考得職業醫師證自動晉升為醫師。
主治醫師:從事醫師工作本科4年,碩士2年,專科6年以上,主治醫師考試合格自動晉升主治醫師。
副主任醫師:本科,碩士畢業獲得主治醫師職稱後5年,博士畢業中級職稱3年,各項條件合格考試合格評副主任醫師。
主任醫師:本科或碩士畢業,副高級職稱5年,博士畢業副高職稱3年,各項條件合格,考試合格並通過論文答辯,晉主任醫師。
⑵ 醫生的職稱是怎麼分類的
醫生一般分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是臨床的職稱評定級別,通過考試後每5年晉升一級。
醫生的職稱不以其所在醫院級別相掛鉤,不同級別醫院相同級別的醫師,資格是一樣的。一位正規醫學院本科畢業的學生,是這樣走上職業之路的。首先來到醫院實習一年,一年後,具備資格申報執業醫師。在通過了全國統一考試之後,第二年獲得執業醫師證書。
獲得執業醫師證書五年後,有資格申報醫師資格,也就是中級職稱,前提是必須通過嚴格的全國英語和計算機考試。評審通過後,可以獲得主治醫師資格。
在獲得主治醫師資格後,五年後,發表三篇省級論文,參加兩項科技進步獎活動,並通過了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英語考試之後,可以申報副主任醫師職稱,也就是高級職稱。評審通過後,可以獲得副主任醫師職稱。
(2)醫師資格證等級擴展閱讀:
醫生職稱晉升制度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臨床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的規定根據醫療機構專業設置的實際情況,臨床醫學專業評審條件分為兩個部分:
一、按二級學科分類的評審條件,用於按二級學科設置的臨床醫學專業崗位,共分為十四個專業:全科、家庭醫學、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膚病與性病、精神病、腫瘤、病理、醫學影像、計劃生育。
二、按三級學科分類的評審條件,適用於三級學科設置的臨床醫學專業崗位,共分為三十二個子專業: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血液病、結核病、傳染病、風濕與臨床免疫、老年醫學、急診醫學、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經外科。
泌尿外科、小兒外科、燒傷外科、整形外科、麻醉、運動醫學、康復醫學、婦科、產科、口腔內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口腔整形、核醫學、放射治療、醫學檢驗適。
⑶ 職業醫師資格證算技能證嗎
算的哦!職稱證書其實就是專業技術職務證書的簡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務內等級的證明容,等同於專業技術資格等級,發證機構為各級人事部門,比如國家人事部,省人事廳(現在改叫人社部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了),市人事局等 。
另外職業資格裡面還包含對從事某些特定職業的准入執業資格,比如醫生,護士,教師等執業都有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比如教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資格證等分別有主管部門認定比如教育部門,衛生部門等認定,就不是人事部門和勞動部門了~
⑷ 醫師是什麼職稱
醫師的職稱:
1、住院醫師(助教)
2、主治醫師(講師)專
3、副主任醫屬師(副教授)
4、主任醫師(教授)
醫師是一種高級醫務衛生人員,是指受過高等醫學教育或長期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經國家衛生部門審查合格的高級醫務衛生人員。
醫師經注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未經醫師注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
(4)醫師資格證等級擴展閱讀
1999年5月1日,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這是我國制定的第一部有關醫師的大法,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醫師的關心和愛護。
醫師的工作內容:
(一)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二)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
(三)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四)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⑸ 醫師資格證一級二級一直到五級有什麼區別臨床的醫師資格證書好考嗎
醫師資格證----應該說有兩類:
一種是「醫師(執業)資格證」,一種是「醫師(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證」,看來你是徹底把這兩者搞混了,那個叫「醫師資格證」的玩意是屬於執業資格證,沒有一級二級到五級的分類,只有助理執業醫師的「醫師資格證」和執業醫師的「醫師資格證」兩種,這個證主要是用於注冊執業醫師用的,是當醫生的執業准入資格證。。。這個資格證的考試是由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組織的,並由國家醫學考試中心負責報名等全部考務工作。。。。
而另一種有級別的是「醫師(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證」,其名稱叫「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證」,是為聘任職稱和晉升考職稱用的,這個資格證的考試是由人事部(現在叫什麼人力資源部)與衛生部共同組織,衛生部人才交流中心負責報名等考務工作,這個考試級別是醫學類專業技術的中級職稱,而醫學類專業技術的高級職稱不是歸這里考的而是另外組織通過考評結合獲得的。。。。
這兩類證還是有一點的關聯的,至少其所代表的級別之間的還是有那麼點關系的,可以這樣說:執業資格證除了具有執業准入性質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考取了助理執業醫師的「醫師資格證」就相當於獲得了「初級醫(士)」職稱資格,而考取了執業醫師的「醫師資格證」就相當於獲得了「初級醫(師)」職稱資格。
不過看你所指可能你主要還是想知道執業資格考試的事,就是指想知道臨床醫師資格證好不好考?這個要看人了,不好肯定的說的。。。。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包括兩步,先考技能再考筆試,要算包括考技能和考筆試的總體通過率現在應該是在30%左右(2001年時是70%的通過率現在已經降到30%左右了),你可生不逢時羅!還是自己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如果感覺不足就再努把力吧!
⑹ 醫師執業證分幾種幾級
執業醫師證有兩個級別: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
執業醫師證有四大類別:臨床、中醫、口腔、公共衛生。
執業助理醫師只是執業醫師的一個過渡。
在正規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可以聘為醫師,擁有獨立的處方權,而擁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則只能被聘為醫士,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處方。
擁有醫師資格,是醫生獨立開辦醫院、診所的必要條件,執業助理醫師則無法享有此項權利。
剛剛出台的《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中規定,執業醫師擁有申請異地、跨省執業的資格,但是執業助理醫師只能在縣級行政區域內執業。
⑺ 醫師職稱分級有哪些
1、醫師的職稱分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2、醫師是一種內高級醫務容衛生人員,是受過高等醫學教育或長期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經國家衛生部門審查合格的高級醫務衛生人員;
3、醫師要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
(7)醫師資格證等級擴展閱讀:
醫師和醫生的區別:
醫生是鑽研學習醫學科學技術,挽救生命以治病為業的人,一般指臨床醫生。醫師是受過高等醫學教育或長期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經國家衛生部門審查合格的高級醫務衛生人員。
醫生是對行醫者的一個統稱,不管是什麼級別的,從剛參加工作到成為專家,都統稱為醫生,或者大夫。醫師是一種職稱,也是一種行醫的資格,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的人就有獨立行醫資格,《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所稱醫師,包括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師
⑻ 執業醫師資格證和職稱級別的關系是什麼啊
執業醫師類別分為臨床、中醫、口腔和公共衛生。
中醫類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其中,民族醫又含蒙醫、藏醫、維醫、傣醫、朝醫、壯醫。
執業范圍包括內外婦兒等專業。
職稱包括初級、中級等。
⑼ 醫生級別的劃分
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2、本科生在晉完主治醫師5年後方可晉副主任醫師(副高),而碩士研究生在晉完主治醫師3年後就可以晉副主任醫師。
3、在晉升副主任醫師5年後方可晉升主任醫師(正高)。
本科畢業到主任醫師(正高)至少要15年(晉主治醫師5年+晉副主任醫師5年+晉主任醫師5年)。博士研究生參加工作2年後就可以晉副主任醫師,在晉完副主任醫師3年後,就可以晉主任醫師了。
⑽ 執業醫師是什麼職稱
執業醫師(英來文:Practicing physician)是指具有醫師源執業證及其「級別」為「執業醫師」且實際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執業醫師。
執業醫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療執業水平,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健康的神聖職責。全社會應當尊重醫師。醫師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
(10)醫師資格證等級擴展閱讀:
醫師的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二)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
(三)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四)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五)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