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醫執業助理資格考試大綱
Ⅰ 2020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有變化嗎
Ⅱ 2020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有變化嗎
有變化。最大的改變是,1、實踐技能會在考試基地,且考試成績兩年有效,第一年技能過了,若筆試沒過,第二年就不用考技能了。所以,今年開始技能會變難。2、針灸部分多了佔比。3、考試內容傾向臨床。4、增加了部分古文文獻部分。祝你考試順利過關!
Ⅲ 臨床助理醫師考試大綱
您好,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筆試啟用《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專(臨床、口屬腔、公共衛生類別)2013年版》,中醫、中西醫結合實踐技能考試啟用《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中西醫結合類別實踐技能考試部分)2016年版》,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學綜合筆試啟用《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及中醫部分類別)2013年版》。取消中醫(含民族醫)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試大綱中的西醫內科學內容,未涉及的中醫部分類別醫師資格考試仍執行現行大綱。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筆試啟用《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試行)》、《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實施方案(試行)》。
Ⅳ 2020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有變化嗎
實踐技能
針灸常用腧穴,增加12個:上巨虛、大橫、少府、養老、膏肓、復溜、郄門、中渚、丘墟、蠡溝、天突、腰痛點;刪除2個:行間、神闕。
針灸技術其他療法,增加「耳穴壓丸法」。
針刺異常情況處理,增加「刺傷內臟」、「刺傷腦脊髓」、「外周神經損傷」。
常見急性病症的針灸治療,增加「心悸、哮喘、內臟絞痛」,刪除「虛脫」。
推拿技術,增加「搓法」。
體格檢查:1.肺與胸膜檢查,叩診刪除「肺界叩診」,聽診刪除「胸膜摩擦音」。2.心臟聽診增加「聽診方法」,刪除「心包摩擦音」。3.腹部檢查增加「呼吸運動」。
輔助檢查結果分析判讀:1.心電圖增加「心室肥大、過早搏動、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2.普通X線片增加「肺炎鏈球菌肺炎、原發性肺癌、胃潰瘍」
實驗室檢查:1.增加「血清鈣、肌鈣蛋白、抗核抗體、漿膜腔積液、常用腫瘤標志物、甲狀腺功能」,刪除「甲胎蛋白、漏出液、滲出液」。
中醫常見病:增加「肺脹」、「鼓脹」、「癰」、「不孕症」、「積滯」、「鵝口瘡」、「手足口病」、「麻疹」、「丹痧」、「紫癜」、「肩周炎」,刪除「陽痿」、「虛勞」、「痙證」、「厭食症」、「肩關節脫位」。
西醫常見病:增加「慢性支氣管炎」、「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慢性胃炎」、「胃癌」、「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絕經綜合征」「陰道炎」、「先兆流產」、「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刪除「胃炎」、「腎小球腎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盆腔炎性疾病」、「自然流產」、「肩關節脫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
筆試部分
《中醫學基礎》
增加「中醫學理論體系」
「精氣學說」增加「精氣的概念」。刪除「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五行學說」增加「五神」、「五臟與季節的關系」
「發病」,增加「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刪除「發病的基礎」
「陰陽失調」,增加「陰陽轉化」
「預防」,增加「治未病的概念」
「養生與壽夭」,增加「養生的基本概念」 ,刪除「人體的產生與變化規律」
《中醫診斷學》
「望診」中刪除「望水皰的內容及其臨床意義、望瘡瘍的內容及其臨床意義、望大便、小便的內容及其臨床意義」
「脈診」中「診脈方法」改為「診脈方法及注意事項」,刪除「脈象鑒別」
「臟腑辨證」,增加「心陽虛脫」、「胃腸氣滯」,「寒滯胃脘」改為「寒滯胃腸」,「食滯胃脘」改為「食滯胃腸」,「肝脾不調」改為「肝鬱脾虛」
《中葯學》
「中葯性能」增加「歸經的臨床意義」,「中葯作用的基本原理」改為「中葯的作用與副作用」
「中葯的配伍」中「臨證用葯時怎樣對待各種配伍關系」改為「各種配伍關系的臨床對待原則」
大部分葯物增加了配伍意義。
《方劑學》
刪除「葦莖湯」「大補陰丸「百合固金湯」「定喘湯」「桑杏湯」「防己黃芪湯」;增加「祛暑利濕劑」,「治癰瘍劑」,「防風通聖散」「玉屏風散」「左歸丸」「右歸丸」「桂枝茯苓丸」「玉液湯」「牽正散」
《中醫內科學》
共性調整:細目要點中的概念,均改為「概述」; 「診斷與病證鑒別」,均改為「診斷與鑒別診斷」。
具體變化:
「肺系病症」增加「肺脹」。
「脾胃病證」中「痞滿」改為「胃痞」
「肝膽病證」中「積聚」改為「積證」
《中醫外科學》
增加「中醫外科疾病辯證」。
「中醫外科疾病治法」外治法增加3點內容。
「瘡瘍」中 「疔」的相關內容有增減。增加「鎖喉癰。」刪除「走黃與內陷」
「乳房疾病」中 「乳癰」治療有變化。
「癭」增加「癭癰」。
「皮膚及性傳播疾病」中刪除「脂溢性皮炎」,增加「概述」、「白屑風」
「肛門直腸疾病」 「痔」和「息肉痔」內容有增減。刪除「肛隱窩炎」。
「泌尿男性疾病」中刪除「慢性前列腺炎」、增加「精濁」
「周圍血管疾病」中刪除「血栓性淺靜脈炎」,增加「青蛇毒」
「其他外科疾病」刪除「燒傷」。
《中醫婦科學》
共性調整:細目要點中的定義,均改為「概述」
具體變化:
增加「異位妊娠」「婦產科特殊檢查與診斷技術」。
其他內容略有修改和增加。
《中醫兒科學》
共性調整:將細目要點中的「發病特點」,均改為「概述」;
將細目要點中的「診斷要點」,均改為「診斷要點與鑒別診斷」。
具體變化:
增加「腹痛」「便秘」「麻疹」。「貧血」改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其他在多個疾病中的「概述」「預防調護」「西醫治療」「診斷要點」等有增減變化。
《針灸學》
共性調整:將「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均改為「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
將針灸治療中的「處方」均改為「選穴」
具體變化:
特定穴刪除「郄穴、五腧穴、下合穴」。
毫針刺法:「針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中增加「方向」;「針刺異常情況」中刪除「氣胸」,增加「外周神經損傷」;「針刺注意事項」的要點發生較大變化。
灸法:「灸法的作用」中增加「引熱外行」。
針灸治療總論,增加「針灸治療原則」。
內科病症的針灸治療:增加了「面痛」「坐骨神經痛」。
《診斷學基礎》
「症狀學」所有症狀增加了概念、臨床意義;「呼吸困難、意識障礙的伴隨症狀」 改為「問診要點及臨床意義」。「昏迷」改為「意識障礙」
「檢查診斷」增加了「周圍血管征」。
「實驗室診斷」增加了C反應蛋白、腦肽鈉
「心電圖診斷」整體增加臨床意義,增加「血鉀異常」.
其他還有一些名稱描述上的區別,和具體內容的增減。
《內科學》
共性調整:大部分疾病增加了概述、病情評估、預防
具體變化:
「呼吸系統疾病」增加了「慢性呼吸衰竭」
「循環系統疾病」刪除「心力衰竭」。增加「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與復甦」「心臟瓣膜病」。
「消化系統疾病」增加了「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急性胰腺炎」。
「泌尿系統疾病」增加「慢性腎衰竭」
「血液系統疾病」增加了「白血病」、「慢性髓細胞白血病」、「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刪除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增加了 「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與痛風」
「神經系統疾病」增加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常見危急重症」刪除了「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
《傳染病學》
共性問題——多個疾病增加「發病機制與病理」「鑒別診斷」。
增加「感染過程中免疫應答的作用」「感染病的發病機制」「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狂犬病」「結核病」「布魯菌病」「消毒方法的監測」。
《醫學倫理學》
變化較大,多個單元名稱變化,多處內容有變化。
《衛生法規》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有變化。
Ⅳ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考試大綱
大綱是考試的命題依據,格式分為單元、細目、要點,力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反映執業醫師資格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基本要求。
(一)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范圍為:
中醫基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
中醫臨床醫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
西醫及臨床醫學:診斷學基礎,傳染病學,內科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
(二)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范圍為:
中醫基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
中醫臨床醫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
西醫及臨床醫學:診斷學基礎,傳染病學,內科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
Ⅵ 2015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什麼時候出來
您好,天星醫考為您解答:
2015你年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的時間還沒有公布,您可以參考2014年的時間。2014年醫師資格考試報名分為網上報名和現場報名,網上報名時間為2014年3月3日9時—3月17日24時,現場報名時間為2014年3月20日—4月10日。所以2015年考試大綱的時間預計會在3月份左右公布,具體時間以最新公告為主,希望能幫到您!
Ⅶ 2020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有變化嗎
有考生便詢問中公醫考網,2020年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大綱有變化嗎?為了各位有同樣疑惑的考生,中公醫考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如下:
新大綱與原大綱相比,主要變化有:
1、實踐技能
將「醫患溝通」調整為「醫師職業素養」並進一步細化;將原來含在針灸技術中的拔罐技術分出並列舉;調整了基本操作、體格檢查、臨床常見病的測試范圍等。
2、醫學綜合
將中醫經典(含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單列,改變其在原大綱含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的狀態;原大綱按照課程科目的排序調整為按中醫學基礎、中醫經典(執業助理醫師無此模塊)、中醫臨床(或中西醫結合臨床)、西醫綜合、醫學人文模塊排列;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列入大綱范圍,同時依據新的法規和規章調整原大綱內容;依據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中醫和西醫臨床實際,調整了知識范圍。
2020年將實行計算機化考試
2019年機考拓展至臨床執業助理醫師。2020年,所有類別實現計算機化考試,中醫類別少數民族醫專業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實行紙筆考試。
並且除了中醫類別少數民族醫專業外,執業醫師合格分數線為360分,執業助理醫師合格分數線為180分。
Ⅷ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的考試大綱
1、考試內容
第一站考試:
辨證論治提供一個病例資料,要求考生依據所提供的中醫四診等臨床資料,進行中醫辨證分析(病因、病機、病位、病性等),完成中醫診斷、治法、方劑名稱、具體的葯物處方(葯物,劑量、煎服法等),針對病情,提出中醫預防、調護方面的措施與注意事項。辨證論治考試評分項目的設置,根據每年命題情況合理調整。
第二站考試:基本操作
(1) 中醫臨床技術操作。
(2) 西醫內科體格檢查。
(3) 西醫臨床技術操作。
第三站考試:臨床答辯
(1)中醫臨床問題答辯。
(2)西醫臨床問題答。
(3)輔助檢查結果臨床判讀。
Ⅸ 2016年的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與2015年的有什麼不同
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2015年與2016年對比說明:
一、2016年,新增「醫患溝通」內容。
二、推拿技術部分:
刪除了之前的「一指禪推法」、「摩法」;增加了「抖法」、「捏脊法」。
三、中醫常見疾病:
1.增加6個疾病,分別是:濕瘡、精癃、閉經、症瘕、厭食症、肩關節脫位。
2.刪除2個疾病,分別是:癃閉、蛇串瘡。
四、西醫檢查及操作:
1.增加了「穿手術衣」的基本操作醫學教|育網整理。
2.心電圖,增加了:心房、心室肥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
3.X線片,增加了:「急性胃腸穿孔、腸梗阻。
4.實驗室檢查,增加了: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肌鈣蛋白、B型心鈉素、血氣分析。
五、西醫常見病:
1.將「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合並為「胃炎」。
將「急性腎小球腎炎」與「慢性腎小球腎炎」合並為「腎小球腎炎」。
2.增加13個疾病,分別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再生障礙性貧血、痛風、腸梗阻、膽石症、前列腺增生病、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異位妊娠、腎病綜合征、肩關節脫位。
3.刪除7個疾病,分別是: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風濕熱、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細菌性痢疾、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擴資資料:
報名時間
考試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報名兩個部分。網上報名時間為2013年2月27日9時—3月17日12時,現場報名時間為2013年3月18日—4月8日。具體事宜可咨詢報名所在地考點辦公室。
現場報名主要是對已經網上報名的考生進行資料審核,一般不接受補報名。請廣大考生注意安排好報名時間,盡早網上報名。
考試時間
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時間一般在每年7月1日到7月15日[1]。
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准考證列印時間一般為考前半月左右,2013年執業/助理醫師技能准考證列印/領取時間匯總 。
考試形式
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重點考查考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職業素質、病史採集、病例分析、體格檢查、基本操作和輔助檢查六部分。
合格分數線
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總分值為100分,合格分數線為60分。
Ⅹ 2015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與2014有區別嗎
2015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與2014隻有一些小的區別,沒有大的改動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准入考試,是評價申請中西醫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
考慮到我國實行多層次醫學教育、多結構醫師職稱的歷史現狀,以及我國存在中醫等多種傳統醫學的實際情況,中醫醫師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1、分級: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其區別在於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執業,不能獨立執業,但在鄉鎮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可以根據醫療診療的情況和需要,獨立從事一般。
2、分類: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民族醫專業三類,目前民族醫專業中開考的有藏醫專業、蒙醫專業、維醫專業三個民族醫專業。
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參考人員復雜,類別繁多,報考類別共有18個。
參加中西醫結合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高中等中醫葯院校畢業生;一類是符合報名條件的外籍人員和台港澳居民。
(一)具有規定學歷的學生
1、具有高等學校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畢業後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申請參加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2、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中等專業學校中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可以參加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3、七年制中醫學臨床碩士和八年制畢業生在學習期間有相當於大學本科的一年生產實習和一年以上嚴格的臨床實踐訓練的,以及中醫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已具有一年以上的臨床實踐訓練的,可以申請在畢業當年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考試;
4、中醫類別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報考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資格考試。
(二)外籍人員和台港澳居民
1、 外籍人員;
(1)取得我國中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並在提供外籍人員在中國中醫學專業學歷教育的高等中醫葯院校附屬醫院實習滿一年的外籍人員,可以申請參加考試;
(2)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同我國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2、 台港澳居民:
(1)台灣居民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和外籍人員條件一樣;
(2)取得內地中醫學專業本科學歷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院不間斷實習滿一年並經考核合格。或得香港和澳門合法行醫權並在香港和澳門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請參加考試;
(3)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同內地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4)香港居民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並取得香港合法行醫權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不間斷實習期滿一年並考核合格後,或在香港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澳門居民取得澳門科技大學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並取得澳門合法行醫權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不間斷實習期滿一年並考核合格後,或在澳門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