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預審優點
『壹』 是否進行投標人資格預審取決於哪些因素並論述投標人資格預審的優缺點
你這是要寫東西還是你要了解下,如果是要材料寫東西我幫不了你,只是了專解我到能說下。
決定屬因素大概有:投標公司數量過多,甲方自主意願,投標、評標和甲方三方進行控標操作
優點:減少投標公司;排除中標方的競爭對手;方便控標操作
缺點:組織麻煩;浪費精力人力
『貳』 資料的實地審核和集中審核有哪些優缺點
上周五一場「IPO重啟」的烏龍讓剛剛平靜的市場再起波瀾,市場對監管層的態度再度陷入「猜測」。目前,清查配資進程收尾,市場日漸趨穩。面對這樣的市場,監管層的政策確已發生微妙變化。回顧即將過去的9月,證監會對不同領域態度迥異,有的愈「溫柔」,有的更「嚴厲」。
審批方面,並購重組、再融資逐漸恢復,IPO則仍無重啟跡象;清理配資方面,監管層的態度也從前期的嚴查嚴打、「限時完成」,轉而強調「穩定有序」推進清理;監管方面,在加強查處傳統違法類型的同時,也針對前期市場異動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股市動盪讓改革踟躕,卻讓監管更堅決。
「IPO重啟」烏龍背後
富凱大廈B座17層,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李箱「佔領」了整整半層。這些裝滿股票發行申報材料的箱子,里里外外,堆積如山。有的箱子上面,還摞了十幾個厚厚的文件夾,層層疊疊,搖搖欲墜,彷彿一陣風吹過,就能颳起一場紙片雨。
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李箱也越來越多。想上市的企業也在不斷累積,但是具體有多少家企業,市場並不清楚——因為自7月3日起,證監會已經停止公布受理首發企業的數量。
截至2015年7月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07家,其中,已過會38家,未過會569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63家,中止審查企業6家。
隨著市場趨穩,IPO重啟的呼聲再起。上周五(25日),一則有關「IPO即將重啟」的消息迅速席捲社交媒體,但最終被證實是一場烏龍。
「今天上午我們剛接到協會通知,新股重啟發行正在准備。」這則消息似是以券商口吻,描述中包括諸多細節,比如「新股承銷相關辦法將於近期修訂完成,預計修改的主要內容包括:1、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的考慮直接定價發行,不再詢價;2、新股申購時不再全額繳款,改在獲配售後繳款;3、報價最高的剔除比例不再硬性規定至少10%,改由主承銷商酌情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