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成语运用的原则是什么意思

成语运用的原则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0-11-26 02:45:08

A. 关于原则的成语

【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动必缘义】: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公道难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

B. 表示原则的成语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刘炎《版迩言》:“夫权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苍松翠柏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大节不夺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 形容原则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讲原则,守规矩,立场坚定的成语,有【刚正不阿】、【公而忘私】、【奉公守法】、【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尘不染】、【克己奉公】、【襟怀坦白】、【堂堂正正】。

D. 形容一个人见了好处,什么原则都不讲的成语是什么

见异思迁、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见财起意、贪而不治、利欲熏心

E. 形容一个人见了好处,什么原则都不讲的成语是什么

见利忘义:【基本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拼音读法】:jiàn lì wàng yì

【使用举例】: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近义词组】: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反义词组】:见利思义、舍生取义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歇后语】:拾钱不识街坊

F. 形容“原则”的成语有哪些

  1. 刚正不阿(gāng zhè bù ē):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2. 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3.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4.旗帜鲜明(qí zhì xiān míng):本指军旗耀眼,军容整齐。现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

5. 立场坚定:立场是指所信仰的原则性的;坚定是指稳定,不容易改变。总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所信仰的东西不容易改变。

6.一尘不染(yī chén bù rǎn):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

7.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8.襟怀坦白(jīn huái tǎn bái):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9.堂堂正正(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G. 形容原则的词语

形容原则的词语:
【刚正不阿】、【公而忘私】、【奉公守法】、【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尘不染】、【大是大非】 、【克己奉公】,【襟怀坦白】, 【堂堂正正】.

H. 讲原则,树立什么什么新风请填补与讲原则对应的两个四字成语,谢谢!

清正廉洁
解释: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人们常用荷花来比喻,清正廉洁的人
例句: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
事例:清正廉洁一般用于现在的领导或是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的人。
近义词:水火无交、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不饮盗泉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1)南北朝北齐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太守,上任伊始,即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不日,属下府丞送他鲜鱼,苏琼接受后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将鱼挂上以示谢绝之意。时郡内有一八十余岁赵姓老者,仗着年纪大又以鲜鱼相送,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后再也无人送礼给他,整个郡内贿送之风大大收敛。

(2)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3)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I. 人本三分这个成语原则是用来形容什么

入木三分
汉语成语,读音为rù mù sān fēn,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处: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