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楚国人玩什么成语

楚国人玩什么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26 07:19:24

成语故事为何楚国人多

亡秦必楚?
词语解释
【注释】
秦:秦国。虽:即使。三户:指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亡:灭亡,消亡。 全文意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译文】
楚国即使是三大氏族屈、景、昭,灭亡秦国的必定还是楚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事例】
然~,金元帝国之梦,岂久长哉? ★柳亚子《济南惨案纪念日感赋》序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历史典故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南公说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都会报仇雪恨消灭秦国的。"于是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望采纳,谢谢)

❷ 自相矛盾中的楚国人的神态是什么样的呢用两个成语来表达。文章中说他____

张口结舌
目瞪口呆
一下说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一下说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

❸ 形容楚国人勤劳的成语

。 。 。既能勤劳:睡:老茧;起得早:起,忘了吃饭;克; 身披星星。 。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形容早出晚归。形容早出晚归; 。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胼。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晨炊星饭 ,俛有拾; 。手掌足底生满老茧:早。比喻办事勤劳。指天不亮就起来; 起早贪黑 。 形容工作勤劳;旦; 克俭克勤 承星履草 手足胼胝 。坐着等天亮。形容辛勤劳动; 夙。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足底的老茧;清晨烧早饭; 。形容勤劳辛苦;〖解释〗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胼,旅途辛苦、胝; 。 ,仰有取; ,整日辛勤劳苦; ,脚踏草地; :手掌,忘了时间; ,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 俭以养德 。早起晚睡。 ,又能节俭; 坐以待旦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 。 :能够。既能勤劳。 。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 :破晓。 ,头顶月亮,或日夜赶路,又能节俭;兴; 民生在勤 。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寐; 俛拾仰取 昧旦:“然家自父兄子孙约; 戴月披星 胼手胝足 克勤克俭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克,睡得晚,入夜才吃晚饭昧旦晨兴 ,贳贷行贾徧郡国; 。手脚上磨出老茧; 夙兴夜寐 、胝; 。早起晚睡:天亮; 晨兴夜寐 ,辛勤劳动。 。形容勤劳; 日旰忘餐 头戴星光:能够

❹ 描写楚国人的成语

描写楚国人的成语:
1、楚才晋用
【读音】:chǔ cái jìn yòng

【释义】:比喻用才不当.

【出处】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邹韬奋《不能两全》
2、白雪阳春
【读音】[ bái xuě yáng chūn ]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3、楚弓楚得
【读音】[ chǔ gōng chǔ dé ]
【释义】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出处】楚共王出猎而失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汉·刘向《说苑》
4、楚囚对泣
【读音】[ chǔ qiú ì qì ]
【释义】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
【出处】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宋·杨万里《新亭送客》
5、东野巴人
【读音】[ dōng yě bā rén ]
【释义】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出处】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汉·陈琳《答东阿王笺》
6、荆人涉澭
【读音】[ jīng rén shè yōng ]
【释义】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出处】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7、南冠楚囚
【读音】[ nán guān chǔ qiú ]
【释义】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 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出处】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左传·成公九年》
8、若敖鬼馁
【读音】[ ruò áo guǐ něi ]
【释义】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释义】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左传·宣公四年》

❺ 与楚国有关的成语

楚材晋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ǔ cái jìn yòng,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❻ 成语自相矛盾中楚国人和围观的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楚国人:说他的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这时候他是沾沾自喜的~
围观的人: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这时候围观者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来看的~
楚国人:无以对答——这个时候楚国人是显得很尴尬,很狼狈的~
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❼ 典出楚国楚人的成语之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驾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形容创业之艰辛。楚人正是用筚路蓝缕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春秋时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国就是中原在强国如林的环境中由弱变强,使楚国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壮大为泱泱大国,创造了当年社会发展的奇迹。楚人筚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鸣惊人典出《韩非子》和《史记》。据《韩非子》记载,南方的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田,一鸣便能惊人。楚庄王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一直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比喻那些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问鼎中原典源于《史记·楚世家》。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自己感觉国力日益强大,不想偏居一隅,意欲对外扩张。于是,他亲率大军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周定王惶恐不安,派答复王孙满到处营慰劳。楚庄王接见时,突然问周鼎尺寸有多大、形体有多重等。在中国古代,鼎是一个国家王权的象征。楚庄王的这番提问,就大有取周室而代之的意思。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两成语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对楚王问》中写道,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场面:在楚国首善之区的郢都城内,居然是万人齐和巴人之歌,而高雅如《阳春》《白雪》者,却是和者寥寥无几。阳春白雪,后世泛指那些高深、高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本指古代楚国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曲高和寡典源于楚辞赋家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是其曲弥寡。“意谓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难得,言论或作品艰深高妙,知之者甚少。这则成语故事说明,无论发表言论、文艺演出还是写文章,都应从实际出发,力求通俗易懂,否则就不被人们所了解或欣赏。

❽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最后楚国人的表情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微笑:动一动嘴角
大笑:前仰后合、忍俊不禁
狂笑:憋红了脸,差点喘不过气来。
冷笑:让人听了浑身发毛。
耻笑:面带轻蔑
含蓄的笑:
嫣然、莞尔、解颐、霁颜、盈盈、启颜、开颜、展颜、粲然、粲齿、掩口、抿嘴
出声的笑: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哑然、哗然
肢体语言:
捧腹、哄堂、轰然、拊掌、绝倒、脱颌、喷饭、前仰后合、花枝乱颤、冠缨索绝、冠缨绝顶
形容心情:
乐开怀、乐滋滋、乐哈哈、乐呵呵、偷着乐、欢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过望、喜上眉梢、满脸喜色、暗自窃喜、忍俊不禁、满面春风
其他的笑:
齿冷、讪、诮、哂、嗤、讥嘲、揶揄、龇牙咧嘴
嫣然、莞尔、解颐、霁颜、盈盈、启颜、开颜、展颜、粲然、粲齿、掩口、抿嘴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哑然、哗然
捧腹、哄堂、轰然、拊掌、绝倒、脱颌、喷饭、前仰后合、花枝乱颤、冠缨索绝、冠缨绝顶
乐开怀、乐滋滋、乐哈哈、乐呵呵、偷着乐、欢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过望、喜上眉梢、满脸喜色、暗自窃喜、忍俊不禁、满面春风
齿冷、讪、诮、哂、嗤、讥嘲、揶揄、龇牙咧嘴、大牙都掉了
嫣然、莞尔、解颐、霁颜、盈盈、启颜、开颜、展颜、粲然、粲齿、掩口、抿嘴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哑然、哗然
捧腹、哄堂、轰然、拊掌、绝倒、脱颌、喷饭、前仰后合、花枝乱颤、冠缨索绝、冠缨绝顶
乐开怀、乐滋滋、乐哈哈、乐呵呵、偷着乐、欢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过望、喜上眉梢、满脸喜色、暗自窃喜、忍俊不禁、满面春风
齿冷、讪、诮、哂、嗤、讥嘲、揶揄、龇牙咧嘴
回眸、嫣然、莞尔、解颐、霁颜、盈盈、启颜、开颜、展颜、粲然、粲齿、掩口、抿嘴
声效篇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哑然、哗然
动作篇
捧腹、哄堂、轰然、拊掌、绝倒、脱颌、喷饭、前仰后合、花枝乱颤、冠缨索绝、冠缨绝顶
心情篇
乐、可乐、乐开怀、乐滋滋、乐哈哈、乐呵呵、偷着乐、欢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过望、喜上眉梢、满脸喜色、暗自窃喜、忍俊不禁、满面春风
另类篇
齿冷、讪、诮、哂、嗤、讥嘲、揶揄、龇牙咧嘴
意外篇

❾ 用成语描述郑国人和楚国人

楚国是周朝时期上古华夏族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本是上古华夏族的一支,《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楚人的祖先是玄帝颛顼的后人。
商朝末年,楚人首领鬻熊参与周文王姬昌的起兵灭商,《史记》记载:“鬻熊子事文王,蚤卒”。[1-2]
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1]
楚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因子,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缓慢向前发展楚文化,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文化。楚国在江汉地区发展强大,国君为芈姓熊氏。
楚国是周朝镇守南方各民族的重要防线,周惠王曾对楚成王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2] 于是楚国向南方扩地方圆千里。[3] 楚熊渠时期,西征庸国,东攻扬越。
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文王时期,灭萧国、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国。前306年,破越国。
公元前224年,秦国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南下攻楚都寿春,楚军溃败,亡于秦。

❿ 与楚国有关的成语有什么

与楚国有关的成语有:楚才晋用、白雪阳春 、楚弓楚得、楚囚对泣 、东野巴人、荆人涉澭、南冠楚囚、若敖鬼馁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