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词字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词字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0-11-26 10:30:09

成语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历史来源: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❷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❸ 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抄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❹ 成语组词是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含义。


又写作“倢伃”(jié
yú)
汉代宫中女官名,是帝王妃嫔的称号.一直沿用到明代。
没有其它用法了。

❺ 四字成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1.龙断可登[ lóng àn kě dēng ]:指可经营得利。 龙,通“垄”。

2.登台拜将[ dēng tái bài jiàng ] :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3.助人下石[ zhù rén xià shí ]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4.非亲非故[ fēi qīn fēi gù ]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5.正中下怀[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 正合自己的心意。

❻ 词这个字是什么的意思


(1) 词 cí
(2)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3) 同本义 [one's words;what one say]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5) 诗文中的词语 [sentences in speeches,poems,writings or operas;speech;statement]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6)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7) 状纸;诉讼 [lawsuit]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8)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9)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ci―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
(1) 词 cí
(2) 说,告诉 [tell]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词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the words fail to convey the idea] 言词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他的诗是如此疏忽…如此马虎、潦草和词不达意词典 cídiǎn [dictionary] 收集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词调 cídiào [tonal patterns and rhyme schemes of ci poetry] 词的格式词法 cífǎ [morphology] 语法内容之一,包括词的构成、组合,词形变化等内容词赋 cífù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writing] 词和赋的合称词根 cígēn [root] 词的主要组成部分,词义构成的基础部分词话 cíhuà (1)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poetry;novel with parts in verse common in the Ming Dynasty] (2) 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 (3) 散文里间杂韵文的说唱文艺形式,是章回小说的前身,起于宋元,流行到明代。明代也把夹有词曲的章回小说叫做词话词汇 cíhuì [vocabulary;words and phrases] 一种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也指某一范围内所使用的词的总和词句 cíjù (1) [words and phrases]∶词和句子;字句空洞的词句 (2) [terms]∶措辞用热情洋溢的词句描写词库 cíkù [word-stock] 一种语言、方言或个人习语的词的集成词类 cílèi [parts of speech] 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通常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前者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英语,传统上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前置词)、冠词、连接词和感叹词八大类。现在语法因派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和称谓词牌 cípái [names of the tunes to which ci poems are composed] 填词用的曲调名。如“菩萨蛮”、“西江月” 词曲 cí-qǔ [a general term for ci and qu] 词和曲的合称词讼 císòng [lawsuit;legal cases] 诉讼词素 císù [morpheme] 语言中构成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又叫“语素”。词坛 cítán [a circle in which to write words to a given melody] 填词界词坛故事词头 cítóu [prefix] 构词成分之一,指词的前缀词尾 cíwěi [suffix] 构词成分之一,加在词的最后,表示某些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如“躺着”的“着”、“同胞们”的们词位 cíwèi [lexeme] 某些语言学家给语言词汇的基本单位起的名称词形 cíxíng [morphology] 指词的形态,印欧语系语言等词的形态随词表示的语法意义的不同而变化,汉语词的形态变化不丰富分词或动词的词形词性 cíxìng [syntactical functions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at help to determine a part of speech] 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如“一瓶胶”的“胶”可以跟数量词结合,是名词,“胶柱鼓瑟”的“胶”可以带宾语,是动词词序 cíxù [word order] 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中,词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不很好”跟“很不好”,“了不得”跟“不得了”,“房子比树高”跟“树比房子高”,词序不同,意思就不一样词义 cíyì (1) [sense]∶指词所包含的意义,即词的内容 (2) [acceptation]∶也可以指某一固定词组包含的意义词语 cíyǔ [words and expressions] 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运动界的技术性词语词源 cíyuán [etymology] 语言成为(如一个词或词素)的历史、来源(常包括其史前史),从该语言成分在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记载追溯其语音、书写和词义的发展;追溯它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分析拼成它的组成部分;鉴定它在其他语言中的同源词,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词在一种有记载的或假设的祖系语言中的共同的祖传形式词藻 cízǎo [flowery language] 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词缀 cízhuì [affix] 构词成分之一,附属于词根或短语之前、之后或插在词或词根中,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用以产生一个派生词词族 cízú [word family] 在单一语言中的一组同源词所属的词族词组 cízǔ [phrase] 指两个以上词的语法和语义的组合;亦指速记中短词组的符号或字母的常规组合形式词(词) cí ㄘˊ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韵。~曲。郑码:SYAJ,U:8BCD,GBK:B4CA 笔画数:7,部首:讠,笔顺编号:4551251

❼ 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对联写作指导(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2008年02月02日 星期六 22:27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一 词和词组的结构写作对联,对仗时要做到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必须理解、掌握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要做到对仗工整,必须正确运用词和词组,让相同的结构相对.(这里讲的词,是语法上的词,不是文学体裁诗词的词.)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字和词有联系,又有区别.字,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汉字一字一音,有意义,多半可以独立运用,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过去称词为字,所谓“实字、虚字”,实即现代汉语的“实词、虚词”. 词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名称:1.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 这是按音节的多少划分.单音词,就是一个音 节构成的词,在书面形式上用一个汉字表示,如“天”、“一”、“走”、“红”.双音词,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两个汉字,如“国家”、“对 联”、“勇敢、“我们”.多音词,就是由三个和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汉字,如“收音机”、“高层建筑”、“英汉大辞典”. 古代汉语常用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将单音词扩展为双音词,如“美→美丽”,“民→人民”,“师→老师”.对联常使用古代汉语(文言),单音词多,所以要特别 注意掌握单音词. 2.单纯词·合成词 这是按词的意义成分来划分.单纯词,只包含一 个有意义的成分(词素),如“人”、 “海”、“大”.合成词,包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如“人民”、“伟大”、“大众化”.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单纯词不一定就是单音词,如“枇 杷”是双音词,但它是单纯词,因为它是两个字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分.音译外来词,如“沙发”、“法兰西”、“富兰克林”,虽是双音或多音词,但每 个字只表示一个音,不表示意义,所以仍是单纯词. 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它大于词,小于句子.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和两个词素组成的合成词,在对联写作中经常使用,需注意掌握其结构方式. 合成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是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介宾式. (1)联合式又称并列式,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 ①同义联合名词+名词 如:人民 土地 门户 干戈 肝胆 杨柳 莺燕 山岭动词+动词 如:吟哦 撰写 修建 学习 寄寓 降落 攻击 叱咤形容词+形容词 如:富裕 贫穷 丰富 善良 美丽 温暖 深厚②反义联合名词+名词 如:天地 水火 春秋 日夜 功过 恩怨 上下 东西动词+动词 如:升降 起伏 兴亡 成败 悲喜 褒贬 有无 沉浮形容词+形容词 如:高低 大小 深浅 难易 盛衰 冷暖 优劣(2)偏正式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者像枝叶,后者像树的根干. ①形容词或名词、动词、数量词、代词+名词 如:大江 清江 三江 精心 苦心 灰心 二心 小园 家园 田园 此园 大门 寒门 佛门 蓬门 我国 强国 前程 鹏程 归程 历程 征程②形容词或副词、动词+动词 如:快走 徐行 疾驰 奋进 挺进 新进 并进 畅想 猜想 浮想 还想 休想 大打 扑打 痛打 高飞 纷飞 腾飞 起飞 悲鸣 轰鸣 争鸣(3)主谓式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部分. ①名词+动词 如:沙飞 水流 花开 叶落 蝉鸣 犬吠 虎啸 龙腾 心喜 客来②名词+形容词 如:心急 胆怯 年轻 情深 意切 味长 词美 国强 官清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即成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大树→树大 狂风→风狂 好心→心好 贪官→官贪 强国→国强(4)动宾式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格式 动词+名词或代词 如:举重 滑冰 放心 签名 知己 爱人 恨谁 治国 读书 补课 过年 开花 防沙有些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就成动宾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花开→开花 沙飞→飞沙 客来→来客 国治→治国 天翻→翻天(5)动补式又称补充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在整个词义上,以前者为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补语. 格式 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副词 如:说明 说尽 改正 改好 提高 提前 抓紧 抓住 戳穿 赶跑 打痛 吃饱 穿暖 看清 望远 登高 美甚有些动补式的词或词组,中间可以插进“得”,以表示可能;插进“不”,表示不可能.如“吃得饱”、“望得远”、“提不高”、“看不清”. (6)介宾式介词把它所带的宾语介绍给主语,介词在前、宾语在后.介宾式可以短到两个字,长到好几个字. 格式 介词+名词或代词 如:于此 以君之力 向前方 从南边 自海上△ △ △ △ △ 在山水间 为人民 对祖国 把亲朋好友 (△为介词) △ △ △ △ 以上,“式”即“结构”,联合式即联合结构,偏正式即偏正结构,以此类推. 词、词组结构方式对照表结构各类例 词联合结构 国家 泥沙 良好 日月 东西偏正结构 大家 白沙 好花 明月 东海主谓结构 家大 沙飞 花开 月明 海啸动宾结构 爱国 飞沙 卖花 看月 观海动补结构 爱得深 飞起 卖完 看清 观遍介宾结构 为国 向沙漠 在花前 对月 自海上二 句子成分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单位.一个句子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说话和朗读中,句子有一定的语调,句子与句子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停顿. 对仗,必须词组对词组,句子对句子.为了做好对仗,除了理解、掌提词和词组的结构以外,需要再了解有关句子的知识. 构成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句子可以有四种次要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主语一般在前,谓语一般在后.用作主语的常是名词、代词.用作谓语的常是动词(包括“是”、“有”)、形容词.下例春联,名词作主语:山河壮丽;△△ 岁月峥嵘. △△ 下例春联,形容词作谓语:国家昌盛;△△ 人民安康. △△ 2.宾语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一般在动词的后边,也可借助介词“把”、“对”等用在动词前边,表示行为的对象、成果、工具、处所或存在的事物等,常用名词、代词充任.如潘力生题人民大会堂联,名词作宾语:一柱擎东亚;△△ 群星拱北辰. △△ 3.定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被修饰或限制的词是中心词.定语指出中心词的属性、形状、数量及所属的人、地方、时间、范围等.定语用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任,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张广建题甘肃崆峒山联,数量词作定语:(黑三角表示中心词) 俯瞰河流,百尺楼台九曲水;△△▲▲△△▲ 凭临城郭,万家烟火四围山. △△▲▲△△▲ 4.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状语用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名词和介宾结构充任,一般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台湾剑潭古寺联,形容词作状语:古迹重修,成观光地;△▲ 寺名长播,结香火缘. △▲ 5.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成分.被补充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补语表示行为的结果、数量,或性状的程度.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充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有时要借助“得”来表示(如“美得很”).如陕西药王山药王庙联,形容词作补语:医隐山林托迹远;▲ △ 仁昭今古惠民深. ▲ △ 词组的功用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可由有关词组充任. 三 句子种类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句子的种类,按内容意思和语气划分,陈述事情的,叫陈述句,句末用句号;提出问题的,叫疑问句,句末用问号;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种事情的,叫祈使句,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抒发某种强烈情感的,叫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 2.完全句和不完全句按照句子成分来划分,有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完全句又称双部句,主语部分、谓语部分齐备,意思完整.如隆中三顾堂联:两 表 酬 三 顾;一 对 足 千 秋.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不完全句又称单部句,可分三种:(1)无主句 只有谓语部分,没有主语部分;说不出主语,或无需说出主语.一般由动宾词组造成.有的祈使句就是无主句.如*青年时代自勉联:( ) 与有肝胆人共事;( ) 从无字句处读书.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2)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对话,上下文)里,句子中某些成分可以不说.对联里,常省略主语“我”、“我们”,有时承前省,有时照后省,有时全联多处全省.如彭玉麟题黄鹤楼联,两处省“我”:我从千里而来,( )看江上梅花,直开到红羊劫后;谁云一去不返,( )听楼中玉笛,又唤回黄鹤飞高. (3)独词句 由单独一个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省略的成分多而难以确定,意思比较含蓄.如“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出现了这样一副极短的对联:死;生. (倒写) 含义异常丰富:在日本侵略军的占领下,生离死别,生不如死;宁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又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 谢觉哉,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对无法无天的“文革”毫无办法,只能做个“病诗人”,意余言外. 3.单句和复句按照句子的个数来划分,有单句和复句. 单句 又叫简单句.常由一个主谓词组构成,也可由一个词或其他词组构成.单句可以是完全句或不完全句.单句不一定文字都简短,单句可以因主要成分加上次要成分而复杂化,因而文字较长. 复句 是意思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成的大句子.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在对联书籍中,为讲述方便,一般将逗号断开的词组都称作分句,和语法上的分句有所不同.)复句中各分句之间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如李甲秾自勉联: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上下联各由五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中三个分句是联合关系,与最后那七个字的分句是偏正关系(因果);后四句与开头一句又是偏正关系(因果,倒装). 分辨单句、复句,要着眼于句子成分和结构,成分有省略的要加以补充(独词句、无主句除外).如陶行知题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孰为夫子?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的人),才算学生. 上下联的主语,都是省略了的“人“.半联是单句. 蔡元培挽鲁迅联:著作最谨严,(著作)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遗言)莫作空头文学家. 上下联两句各有主谓语,下句主语是承前省略.半联是复句. 四 成语结构辨析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写作中常用.了解成语结构,有助于对仗工整. 成语绝大多数由四字组成.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谓语齐全,如“青出于蓝”、“胸有成竹”、“骄兵必败”、“蚍蜉撼树”等.它可以是一个省略主语或谓语的不完全句,如“想入非非”、“与众不同”、“为民请命”、“喜怒哀乐”等.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的关系可以有种种不同.主谓关系如“玉石俱焚”、“人才辈出”.动宾关系如“煞费苦心”、“一改故辙”.偏正关系如“十万火急”、“娓娓动听”、“从宽发落”.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是联合关系的最多.联合关系的成语,前两字、后两字各自彼此又有种种不同关系. 1.联合+联合 如:繁荣昌盛 富贵荣华 冠冕堂皇 多快好省 谦虚谨慎 古今中外温良恭俭 激昂慷慨 麟凤龟龙 魑魅魍魉 酒色财气 风云月露成败利钝 喜怒哀乐 轻重缓急 青红皂白 悲欢离合2.偏正+偏正 如:三心二意 三坟五典 五洲四海 千方百计 万紫千红 山珍海味凤毛麟角 火树银花 火海刀山 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名缰利锁舌剑唇枪 冰天雪地 枪林弹雨 良辰美景 良师益友 青梅竹马明眸皓齿 国色天香 和风细雨 赤县神州 赤胆忠心 志士仁人坚甲利兵 严刑峻法 社鼠城狐 陈规陋习(以上偏正是“定语+中心词名词”) 三令五申 七拼八凑 千变万化 千锤百炼 并驾齐驱 坐言起行条分缕析 高瞻远瞩 旁征博引 兼收并蓄 精打细算 潜移默化先忧后乐 露宿风餐 旁敲侧击 明争暗斗 冷嘲热讽 倒行逆施横征暴敛 阳奉阴违 道听途说 左顾右盼 长吁短叹 浅斟低唱(以上偏正是“状语+中心词动词”) 3.主谓+主谓 如:龙吟虎啸 龙骧虎步 龙盘虎踞 凤鸣鸾舞 风驰电掣 鸟语花香心驰神往 耳闻目睹 眉开眼笑 功成名遂 珠联璧合 纲举目张家喻户晓 豕突狼奔 狼吞虎咽 蚕食鲸吞 手忙脚乱 风吹雨打众叛亲离 兰摧玉折(以上主谓是“名词+动词”) 人寿年丰 民康物阜 民富国强 地大物博 地老天荒 年高德劭日新月异 花好月圆 心旷神怡 珠圆王润 冰清玉洁 顽廉懦立事半功倍 才疏学浅 口燥唇干 山穷水尽 脑满肠肥 羊狠狼贪灯红酒绿 凶多吉少(以上主谓是“名词+形容词”) 4.动宾+动宾引经据典 求同存异 励精图治 披荆斩棘 披星戴月 披肝沥胆呼风唤雨 改天换地 废寝忘食 扶危济困 正本清源 厉兵秣马扬眉吐气 回肠荡气 抛砖引玉 沽名钓誉 见微知著 买椟还珠坐并观天 玩物丧志 贪赃枉法 弄虚作假 吞云吐雾 折戟沉沙前后是联合关系的成语,其中许多可以前后颠倒使用,如: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万水千山→千山万水龙吟虎啸→虎啸龙吟 花好月圆→月圆花好前后虽是联合关系,如果是前后两个行为有先后承接关系,一般不能颠倒,如“见缝插针”、“弄巧成拙”.

❽ 四字词语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四字词语是指广义的概念,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
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❾ 什么是成语“成语”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些词的名字叫“成语”

它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意义基本固定而形成的短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来源不同:
历史故事——请君入瓮、毛遂自荐
寓言故事——叶公好龙、贻笑大方 意义已固定公认。

不是词而是词构成的词组、短语,功能相当于一个词,意义丰富。

❿ 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