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打造文化的成语

打造文化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26 12:43:19

1. 形容文化的成语

二泉映月、五行八卦百家争春、源远流长、返璞归真、泰山北斗、众家所长、吉版祥如意、争奇斗艳、奇葩、百家权争鸣、天道勤酬、五彩缤纷、张灯结彩、辞旧迎新、光宗耀祖、大红大紫、意犹未尽、百鸟朝凤、别有洞天。、敲锣打鼓、文韬武略、大吉大利、姹紫嫣红、大富大贵、师出名门、繁花似锦、清茗一盏、根红苗正、富贵吉祥、博大精深、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2. 中国成语典故最多的一个城市是哪里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是河北省邯郸市。2005年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举行命名颁牌仪式。

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插箭岭等等,无不让你感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2013年,河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类项目——中华成语文化园正式落户邯郸市 。

中华成语文化园

2013年,河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类项目——中华成语文化园正式落户邯郸市。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包括成语文化特色度假服务区、文化休闲旅游服务区、娱乐游憩区等多个片区,主要建设成语文化博览体验中心、文汇馆、邯郸古郡、主题游乐园等,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世界华人成语文化寻根乐园和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国内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带动相关行业新增就业岗位10万余个,年综合经济效益将超100亿元 。

邯郸成语典故苑

邯郸成语典故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插箭岭公园内,占地6.8万平方米。它建于1996年,是邯郸市委、市政府为弘扬邯郸历史文化而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园林特色,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形容“文化”的成语有哪些

  1. 过目不忘,读音:{guò mù bú wàng}: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2. 博学多才,读音:{bó xué ō cái}: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 超群绝伦读音:{chāo qún jué lún}: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4. 学富五车,读音:{xué fù wǔ chē}: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5. 出口成章,读音:[chū kǒu chéng zhāng}: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6. 出类拔萃,读音:{chū lèi bá cuì}: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7. 满腹经纶,读音:{mǎn fù jīng lún}: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8. 才高八斗,读音:{cái gāo bā dòu}: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9. 博古通今,读音:{bó gǔ tōng jīn}: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10. 头角峥嵘,读音:{tóu jiǎo zhēng róng}: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4. 关于文化的传承成语

一脉相抄承
【拼音】:袭yī mài xiāng chéng
【释义】: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闻一多《四杰》:“如果我们再知道他们是好到如之问《祭杨盈川文》所说的那程度,我们便更能了然于王、杨与沈、宋所以是一脉相承之故。”

5. 形容很有文化的四字成语

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6. 表示文化的成语

  •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附庸风雅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 古为今用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 黄金时代 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 识文断字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 推陈出新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7. 关于文化的成语

【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着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卖弄学问】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修辞立诚】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修辞立其诚】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兴文偃武】偃:停息。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
【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知书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知书明理】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知书识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8. 形容文化的成语有哪些

1、胸无点墨,读音:xiōng wú diǎn mò ,释义:点,一点、极小;墨,墨水、学问。意为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借以形容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泛指没有文化的人们。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某家本殷实,父母以独子故,甚爱之,读书十年,胸无点墨。”

2、蹶角受化,读音:juè jiǎo shòu huà,释义: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3、知文达理,读音:zhī wén dá lǐ,释义: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4、美雨欧风,读音:měi yǔ ōu fēng,释义: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出处】: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

5、用夏变夷,读音:yòng xià biàn yí,释义: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6、胸中无墨,读音:xiōng zhōng wú mò,释义: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出处】:宋·吴子良《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盖亦有据。通典载,北齐策秀才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东坡监试呈诗试官云:麻衣职再著,墨水真可饮。”

9. 有关文化的成语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群绝伦: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锦心绣口: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10. 怎样利用成语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如果某个成语故事出在你那个城市,大力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利用可种手段。多方位多层次。
也可以搞出一些莫须有的玩意,比如诸葛亮借东风的七星坛,比如曹操的坟墓。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