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成语
A.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的 翻 译 !!!
1、原句: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2、 翻 译: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
3、出处:《隆中对》
4、原文呈现: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隆中对》动漫朗读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5、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的人都没有承认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求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徐庶对先主说:“诸葛孔明,人称卧龙,您是否愿意见到他?”先主说:“您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您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大驾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见了诸葛亮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州、郡的豪强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气小而士兵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是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用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形势险固,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民兴旺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到秦川,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如鱼得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6、课文简介:
《隆中对》 主要讲的是:关于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B.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翻译吗?
自从董卓之乱以来,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地盘辖数个州郡的多得数不过来。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而且兵力人口也少,但曹操最终能击败袁绍,从弱者变成强者,并不仅仅是上天的眷顾而已。
C. 阅读并回答问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1.成霸业,兴汉室 2.(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意对即可) 3.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4.(1)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2)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3)刘备:“总揽英雄。”(意对即可) 5.人才是国家富强、事业兴旺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意对即可) |
D. 求翻译,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译文: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多了,人也少多了,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地位转弱为强,这不仅仅是时运而已,而且也是人为的谋划造成的。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天子,进而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这种情势,实在不能和他争强斗胜了。孙权拥有江东,已经经过三代的经营,地方险要而百姓顺从,当地的贤才能人都被他任用了,这种情势是可以和他结为盟邦而不可以打他的念头。
荆州北边据有汉水,沔水,享有南海的全部资源,往东可以连结吴,会二郡,往西可以通达巴,蜀二郡;这是个可以用兵的地方,但是负责人(刘表)却不能好好据守住它。这大概是老天用来帮助将军您的,将军您是否有意思把它夺取下来呢 ?
益州地势险阻,拥有千里肥沃的田野,是个富庶的好地方,汉高祖(刘邦)就是凭藉这里而完成帝王的事业。(当地刺史)刘璋个性懦弱,不明事理,(黄巾贼)张鲁横行北方。这地区百姓众多,国家富有,刘璋却不知道好好地抚恤安慰百姓。
当地有智慧才能的人(如张松,法正等人),很想能遇到贤明的君王。将军您既是汉朝王室的后代,守信重义名扬天下,又能够广泛地接纳各地方的英雄好汉,思得贤人好像口渴者急得想喝水一般。
如果您能够同时拥有荆州,益州,保住这块险隘之地,往西通和各个戎族,往南安抚夷,越等族,对外和孙权交结和好,对内修好政治;天下局势一旦有了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开向南阳洛阳(中原),将军您自己带领军队从秦川出发。
天下百姓谁不是拿着碗饭,提着壶浆,热烈地欢迎将军您的王者之师呢 ?果真如此,那么您的霸业就可以完成,而汉朝也可以复兴了。
原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陈寿
(4)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成语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这虽使《三国志》拥有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关键人物记载史料不足的缺点。
E.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表示
群雄逐鹿
F.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这句话如何翻译啊
这是诸葛亮隆中对中首句
自从董卓(进京,独掌大权)以来的时间里,各地的豪杰志士一起纷纷起兵争夺天下),占据几个州,吞并几个郡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G.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东汉末年 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 对刘备陈说天下形势及兴复汉室之计
H. 以下材料是诸葛亮的一段话: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
(1)官渡之战。原因: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实力或注意招揽人才,善于内用人,听取谋士容的计策。(答出一点原因就行,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2)三顾茅庐。 (3)联吴抗曹。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联吴抗曹的思想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
I. 《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指哪些人
《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豪杰指河北袁绍,幽州公孙度,淮南袁术,河南张扬,西凉马腾,荆州刘表,徐州陶谦,江东孙策,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其他的人都是短时间的有点权力,后来就被灭掉了。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J. 为什么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1、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各地起义频繁发生,极大的削弱了东汉的中央力量
2、黄巾起义给全国造成极大的冲击,中央政府无力平乱,不得已下放征兵权,允许并鼓励各地行政长官、士族地主自行募兵,对抗起义军,这些兵员在日后就成为只忠于各地长官的私兵
3、黄巾起义平定后,中央政权接连易主,无法对各地官员进行有效控制,再加上各个官员各自拥有私兵,就形成了军阀,再也不受中央控制
4、董卓残暴好杀,不得人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隔阂,造成豪杰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