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成语及解释
㈠ 左传中的成语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风马牛不相及《齐伐楚盟于召陵》
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
厉兵秣马《秦晋肴之战》
㈡ 《左传》中————成语说明了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休戚相关是成语来的。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 基本释义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㈢ 文言文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成语】: 看杀抄卫玠袭
【拼音】: kàn shā wèi jiè
【解释】: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出处】: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举例造句】: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十》�
【拼音代码】: kswj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英文】:
【故事】: 西晋时期,太子洗马卫玠很有才华,而且相貌堂堂,眉清目秀,堪称一个美男子,少年时跟随母亲到京城投奔舅父,舅父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耀他,一时他的名声很大,很多人前来争相观看与请教问题,27岁时因疲劳过度而死
㈣ 有关左传的成语和经典语有哪些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㈤ 从左传中总结出的成语是什么
从左传中总结出的成语有指鹿为马,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南辕北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叶公好龙。
㈥ 有关左传的成语和经典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藉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㈦ 《左传》中有哪些成语
东道主、肆其西封、退避三舍、及瓜而代、言归于好、魑魅魍魉、狼子野心、外强中干、表里山河、厉兵秣兵、馀勇可贾、灭此朝食、困兽犹斗、风马牛不相及、剑及屦及、鞭长莫及、城下之盟、尔诈我虞、贪天之功、居不重席、一之谓甚、假途灭虢、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