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大的成语是啥意思是什么意思
1. 这些四字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别有深意:别有一种深层的意思。
奇妙无比:奇:神奇;妙:奥妙;无比:难以形容,比拟;奇妙无比:难以比拟的神奇。 花色斑斓:1、形容颜色很多,灿烂多彩 。 2、斑斓就是色彩艳丽,颜色好看,美伦美奂的意思,常说的色彩斑斓就是这个意思。 庞然大物: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断臂悬崖:形容山势险峻。 悬崖:高而陡直的山崖。断壁:绝壁,峭壁。 拔地而起: ①把东西从其他...|拔尖。⑤夺取;攻取:连拔敌人两个据点。 望而生畏:望:看见 畏:畏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千峰万仞: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仞。 千峰万仞,从字面上解释,是指形容山峰多而高,险峻。 绵亘蜿蜒:形容山延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 浩气长舒:浩然之气使人感到心情舒展。 舒,在这里是,伸展;宽解(拘束或憋闷状态)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 浩气是不能拆开解的。 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婷婷玉立:婷婷: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亦作“婷婷玉立”、“玉立亭亭”。 窈窕淑女: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水花四溅:水受到阻挡或撞击时形成的分离主体的水珠四处飞洒。 怦怦直起: Beat up 难以言状:难以描述,无法形容。状的意思则为形容或描述出来。 年过花甲:①年:年龄。 ②过:已过,多。 ③花甲:60岁了。年龄已经超过60岁的老人。形容这个人老,年龄大。 ④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 ⑤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这里指超过了60年。 返璞归真: 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 整个成语意思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长:长远,久远。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2. 谁能看出用这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拼音]
wén fēng sàng dǎn
[释义]
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了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出处]
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例句]
气冲霄汉的陈毅元帅让敌人闻风丧胆。
[近义]
不可终日、 心惊胆战、 丧魂落魄...
[反义]
不动声色、 泰然自若
3. 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对联写作指导(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2008年02月02日 星期六 22:27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一 词和词组的结构写作对联,对仗时要做到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必须理解、掌握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要做到对仗工整,必须正确运用词和词组,让相同的结构相对.(这里讲的词,是语法上的词,不是文学体裁诗词的词.)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字和词有联系,又有区别.字,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汉字一字一音,有意义,多半可以独立运用,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过去称词为字,所谓“实字、虚字”,实即现代汉语的“实词、虚词”. 词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名称:1.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 这是按音节的多少划分.单音词,就是一个音 节构成的词,在书面形式上用一个汉字表示,如“天”、“一”、“走”、“红”.双音词,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两个汉字,如“国家”、“对 联”、“勇敢、“我们”.多音词,就是由三个和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汉字,如“收音机”、“高层建筑”、“英汉大辞典”. 古代汉语常用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将单音词扩展为双音词,如“美→美丽”,“民→人民”,“师→老师”.对联常使用古代汉语(文言),单音词多,所以要特别 注意掌握单音词. 2.单纯词·合成词 这是按词的意义成分来划分.单纯词,只包含一 个有意义的成分(词素),如“人”、 “海”、“大”.合成词,包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如“人民”、“伟大”、“大众化”.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单纯词不一定就是单音词,如“枇 杷”是双音词,但它是单纯词,因为它是两个字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分.音译外来词,如“沙发”、“法兰西”、“富兰克林”,虽是双音或多音词,但每 个字只表示一个音,不表示意义,所以仍是单纯词. 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它大于词,小于句子.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和两个词素组成的合成词,在对联写作中经常使用,需注意掌握其结构方式. 合成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是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介宾式. (1)联合式又称并列式,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 ①同义联合名词+名词 如:人民 土地 门户 干戈 肝胆 杨柳 莺燕 山岭动词+动词 如:吟哦 撰写 修建 学习 寄寓 降落 攻击 叱咤形容词+形容词 如:富裕 贫穷 丰富 善良 美丽 温暖 深厚②反义联合名词+名词 如:天地 水火 春秋 日夜 功过 恩怨 上下 东西动词+动词 如:升降 起伏 兴亡 成败 悲喜 褒贬 有无 沉浮形容词+形容词 如:高低 大小 深浅 难易 盛衰 冷暖 优劣(2)偏正式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者像枝叶,后者像树的根干. ①形容词或名词、动词、数量词、代词+名词 如:大江 清江 三江 精心 苦心 灰心 二心 小园 家园 田园 此园 大门 寒门 佛门 蓬门 我国 强国 前程 鹏程 归程 历程 征程②形容词或副词、动词+动词 如:快走 徐行 疾驰 奋进 挺进 新进 并进 畅想 猜想 浮想 还想 休想 大打 扑打 痛打 高飞 纷飞 腾飞 起飞 悲鸣 轰鸣 争鸣(3)主谓式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部分. ①名词+动词 如:沙飞 水流 花开 叶落 蝉鸣 犬吠 虎啸 龙腾 心喜 客来②名词+形容词 如:心急 胆怯 年轻 情深 意切 味长 词美 国强 官清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即成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大树→树大 狂风→风狂 好心→心好 贪官→官贪 强国→国强(4)动宾式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格式 动词+名词或代词 如:举重 滑冰 放心 签名 知己 爱人 恨谁 治国 读书 补课 过年 开花 防沙有些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就成动宾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花开→开花 沙飞→飞沙 客来→来客 国治→治国 天翻→翻天(5)动补式又称补充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在整个词义上,以前者为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补语. 格式 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副词 如:说明 说尽 改正 改好 提高 提前 抓紧 抓住 戳穿 赶跑 打痛 吃饱 穿暖 看清 望远 登高 美甚有些动补式的词或词组,中间可以插进“得”,以表示可能;插进“不”,表示不可能.如“吃得饱”、“望得远”、“提不高”、“看不清”. (6)介宾式介词把它所带的宾语介绍给主语,介词在前、宾语在后.介宾式可以短到两个字,长到好几个字. 格式 介词+名词或代词 如:于此 以君之力 向前方 从南边 自海上△ △ △ △ △ 在山水间 为人民 对祖国 把亲朋好友 (△为介词) △ △ △ △ 以上,“式”即“结构”,联合式即联合结构,偏正式即偏正结构,以此类推. 词、词组结构方式对照表结构各类例 词联合结构 国家 泥沙 良好 日月 东西偏正结构 大家 白沙 好花 明月 东海主谓结构 家大 沙飞 花开 月明 海啸动宾结构 爱国 飞沙 卖花 看月 观海动补结构 爱得深 飞起 卖完 看清 观遍介宾结构 为国 向沙漠 在花前 对月 自海上二 句子成分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单位.一个句子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说话和朗读中,句子有一定的语调,句子与句子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停顿. 对仗,必须词组对词组,句子对句子.为了做好对仗,除了理解、掌提词和词组的结构以外,需要再了解有关句子的知识. 构成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句子可以有四种次要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主语一般在前,谓语一般在后.用作主语的常是名词、代词.用作谓语的常是动词(包括“是”、“有”)、形容词.下例春联,名词作主语:山河壮丽;△△ 岁月峥嵘. △△ 下例春联,形容词作谓语:国家昌盛;△△ 人民安康. △△ 2.宾语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一般在动词的后边,也可借助介词“把”、“对”等用在动词前边,表示行为的对象、成果、工具、处所或存在的事物等,常用名词、代词充任.如潘力生题人民大会堂联,名词作宾语:一柱擎东亚;△△ 群星拱北辰. △△ 3.定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被修饰或限制的词是中心词.定语指出中心词的属性、形状、数量及所属的人、地方、时间、范围等.定语用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任,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张广建题甘肃崆峒山联,数量词作定语:(黑三角表示中心词) 俯瞰河流,百尺楼台九曲水;△△▲▲△△▲ 凭临城郭,万家烟火四围山. △△▲▲△△▲ 4.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状语用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名词和介宾结构充任,一般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台湾剑潭古寺联,形容词作状语:古迹重修,成观光地;△▲ 寺名长播,结香火缘. △▲ 5.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成分.被补充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补语表示行为的结果、数量,或性状的程度.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充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有时要借助“得”来表示(如“美得很”).如陕西药王山药王庙联,形容词作补语:医隐山林托迹远;▲ △ 仁昭今古惠民深. ▲ △ 词组的功用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可由有关词组充任. 三 句子种类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句子的种类,按内容意思和语气划分,陈述事情的,叫陈述句,句末用句号;提出问题的,叫疑问句,句末用问号;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种事情的,叫祈使句,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抒发某种强烈情感的,叫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 2.完全句和不完全句按照句子成分来划分,有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完全句又称双部句,主语部分、谓语部分齐备,意思完整.如隆中三顾堂联:两 表 酬 三 顾;一 对 足 千 秋.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不完全句又称单部句,可分三种:(1)无主句 只有谓语部分,没有主语部分;说不出主语,或无需说出主语.一般由动宾词组造成.有的祈使句就是无主句.如*青年时代自勉联:( ) 与有肝胆人共事;( ) 从无字句处读书.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2)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对话,上下文)里,句子中某些成分可以不说.对联里,常省略主语“我”、“我们”,有时承前省,有时照后省,有时全联多处全省.如彭玉麟题黄鹤楼联,两处省“我”:我从千里而来,( )看江上梅花,直开到红羊劫后;谁云一去不返,( )听楼中玉笛,又唤回黄鹤飞高. (3)独词句 由单独一个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省略的成分多而难以确定,意思比较含蓄.如“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出现了这样一副极短的对联:死;生. (倒写) 含义异常丰富:在日本侵略军的占领下,生离死别,生不如死;宁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又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 谢觉哉,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对无法无天的“文革”毫无办法,只能做个“病诗人”,意余言外. 3.单句和复句按照句子的个数来划分,有单句和复句. 单句 又叫简单句.常由一个主谓词组构成,也可由一个词或其他词组构成.单句可以是完全句或不完全句.单句不一定文字都简短,单句可以因主要成分加上次要成分而复杂化,因而文字较长. 复句 是意思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成的大句子.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在对联书籍中,为讲述方便,一般将逗号断开的词组都称作分句,和语法上的分句有所不同.)复句中各分句之间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如李甲秾自勉联: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上下联各由五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中三个分句是联合关系,与最后那七个字的分句是偏正关系(因果);后四句与开头一句又是偏正关系(因果,倒装). 分辨单句、复句,要着眼于句子成分和结构,成分有省略的要加以补充(独词句、无主句除外).如陶行知题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孰为夫子?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的人),才算学生. 上下联的主语,都是省略了的“人“.半联是单句. 蔡元培挽鲁迅联:著作最谨严,(著作)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遗言)莫作空头文学家. 上下联两句各有主谓语,下句主语是承前省略.半联是复句. 四 成语结构辨析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写作中常用.了解成语结构,有助于对仗工整. 成语绝大多数由四字组成.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谓语齐全,如“青出于蓝”、“胸有成竹”、“骄兵必败”、“蚍蜉撼树”等.它可以是一个省略主语或谓语的不完全句,如“想入非非”、“与众不同”、“为民请命”、“喜怒哀乐”等.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的关系可以有种种不同.主谓关系如“玉石俱焚”、“人才辈出”.动宾关系如“煞费苦心”、“一改故辙”.偏正关系如“十万火急”、“娓娓动听”、“从宽发落”.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是联合关系的最多.联合关系的成语,前两字、后两字各自彼此又有种种不同关系. 1.联合+联合 如:繁荣昌盛 富贵荣华 冠冕堂皇 多快好省 谦虚谨慎 古今中外温良恭俭 激昂慷慨 麟凤龟龙 魑魅魍魉 酒色财气 风云月露成败利钝 喜怒哀乐 轻重缓急 青红皂白 悲欢离合2.偏正+偏正 如:三心二意 三坟五典 五洲四海 千方百计 万紫千红 山珍海味凤毛麟角 火树银花 火海刀山 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名缰利锁舌剑唇枪 冰天雪地 枪林弹雨 良辰美景 良师益友 青梅竹马明眸皓齿 国色天香 和风细雨 赤县神州 赤胆忠心 志士仁人坚甲利兵 严刑峻法 社鼠城狐 陈规陋习(以上偏正是“定语+中心词名词”) 三令五申 七拼八凑 千变万化 千锤百炼 并驾齐驱 坐言起行条分缕析 高瞻远瞩 旁征博引 兼收并蓄 精打细算 潜移默化先忧后乐 露宿风餐 旁敲侧击 明争暗斗 冷嘲热讽 倒行逆施横征暴敛 阳奉阴违 道听途说 左顾右盼 长吁短叹 浅斟低唱(以上偏正是“状语+中心词动词”) 3.主谓+主谓 如:龙吟虎啸 龙骧虎步 龙盘虎踞 凤鸣鸾舞 风驰电掣 鸟语花香心驰神往 耳闻目睹 眉开眼笑 功成名遂 珠联璧合 纲举目张家喻户晓 豕突狼奔 狼吞虎咽 蚕食鲸吞 手忙脚乱 风吹雨打众叛亲离 兰摧玉折(以上主谓是“名词+动词”) 人寿年丰 民康物阜 民富国强 地大物博 地老天荒 年高德劭日新月异 花好月圆 心旷神怡 珠圆王润 冰清玉洁 顽廉懦立事半功倍 才疏学浅 口燥唇干 山穷水尽 脑满肠肥 羊狠狼贪灯红酒绿 凶多吉少(以上主谓是“名词+形容词”) 4.动宾+动宾引经据典 求同存异 励精图治 披荆斩棘 披星戴月 披肝沥胆呼风唤雨 改天换地 废寝忘食 扶危济困 正本清源 厉兵秣马扬眉吐气 回肠荡气 抛砖引玉 沽名钓誉 见微知著 买椟还珠坐并观天 玩物丧志 贪赃枉法 弄虚作假 吞云吐雾 折戟沉沙前后是联合关系的成语,其中许多可以前后颠倒使用,如: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万水千山→千山万水龙吟虎啸→虎啸龙吟 花好月圆→月圆花好前后虽是联合关系,如果是前后两个行为有先后承接关系,一般不能颠倒,如“见缝插针”、“弄巧成拙”.
4. 是谁给成语下的定义为什么有四个字的还有超过四个字的凭什么叫他为成语
没有什么人下定义,都是在语言中长期沿用,约定俗成的。所以成语的成语的定义很长时间以来在学术界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5. 这四个成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成语词条: 不刊之论 (浏览数:37)
成语发音:专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释义: 刊:削除,古代把属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屈尊下顾
成语发音:qū rǔ xià gù
成语释义:降低了身份来观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明日黄花”
语出苏东坡的“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是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差强人意
【拼音】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释】差:勉强,尚,略;强:振奋。大体上能使人满意。
现在多指稍差一点不能令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事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尚能令人满意
6. 写十大元帅的成语是什么写下四个与"非常"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什么、
汗马功劳、功名盖世、功标青史、丰功伟绩、劳苦功高
7. 四字成语大全包括意思
床上安床 比喻不必要的重复。
防不及防 防:防备。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防不胜防 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冠上加冠 比喻不恰当的多余的行动。
国将不国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话里有话 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话中有话 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见所未见 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将门有将 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举不胜举 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轮扁斫轮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梦中说梦 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忍无可忍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日复一日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日甚一日 一天比一天厉害。
神乎其神 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损之又损 形容极为谦虚。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头上安头 比喻多余和重复。
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为所欲为 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闻所未闻 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屋下架屋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相门有相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玄之又玄 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少数敌不过多数。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贼喊捉贼 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床上迭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床上叠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床上施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
床下安床 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豆萁燃豆 比喻兄弟相残。
讹以传讹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讹以滋讹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见所不见 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同“见所未见”。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难乎其难 指非常困难。
年复一年 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亲上成亲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亲上做亲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仁者能仁 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日慎一日 慎: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数不胜数 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天外有天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头上著头 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闻所不闻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屋下作屋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同“屋下架屋”。
新益求新 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衣锦褧衣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枝外生枝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拔帜易帜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长亭短亭 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大谋不谋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当断不断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当着不着 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得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过且过 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混应滥应 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见怪不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剑及屦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将错就错 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将机就机 利用顺便的机会。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解铃系铃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今月古月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进旅退旅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就事论事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旧雨今雨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买空卖空 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骑驴觅驴 骑着驴去找别的驴。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骑马找马 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似懂非懂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
随乡入乡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唐哉皇哉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讨价还价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听之任之 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要价还价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一误再误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倚老卖老 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德报德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毒攻毒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杀去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水济水 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以水救水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以水投水 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以心传心 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以血洗血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以夷伐夷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毅然决然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应有尽有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盂方水方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载舟覆舟 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在官言官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朝斯夕斯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知我罪我 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拔帜树帜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半懂不懂 不十分懂。
半信不信 指不完全相信。
彼此彼此 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不懂装懂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不了而了 犹不了了之。
朝折暮折 比喻时时遭摧残。
出乎反乎 犹言出尔反尔。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得马失马 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东张西张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耳满鼻满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过桥拆桥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横说竖说 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嫁狗逐狗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同“嫁狗随狗”。
嫁鸡逐鸡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嫁犬逐犬 指出嫁女子唯夫是从。
见怪非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同“见怪不怪”。
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见精识精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同“见经识经”。
剑及履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今夕何夕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指此是良辰。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口服心服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轮焉奂焉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卖空买空 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到期的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比喻投机倒把的行为。
无大不大 指极大。
无可不可 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无事生事 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怕鬼有鬼 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七搭八搭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
骑马寻马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骑牛觅牛 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同“骑驴觅驴”。
千了百了 了:完了,结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贴。
千难万难 犹言好不容易。
时乖运乖 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时来运来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似笑非笑 像笑又不笑。
堂哉皇哉 犹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天大地大 形容极大。
天知地知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退旅进旅 指一起进退。
歪八竖八 杂乱不整的样子。
一波万波 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同“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点半点 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一个半个 指为数甚少。
一狠二狠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一通百通 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一些半些 形容极少。
以恶报恶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以瞽引瞽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以老卖老 仗着年纪大、资格老而自以为比人高明。
以杀止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心问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以刑去刑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以刑止刑 犹以刑去刑。
以刑致刑 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以牙还牙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以眼还眼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以夷攻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以夷制夷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以疑决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以战养战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悠哉游哉 指悠闲自在。
有意无意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元方季方 意指两人难分高下。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在谷满谷 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知恩报恩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指空话空 指故弄玄虚。
至矣尽矣 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左宜右宜 形容才德兼备,则无所不宜,无所不有。
爱理不理 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8. 出师表中的四个成语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
释 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妄自菲薄
释 义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作奸犯科
释 义 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危急存亡
释 义 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 这个成语是什么! 就是一个四字成语 我的大体意思就是这个四字成语 假如从
你说的就是回环语嘛,茶盖上的“可以清心”就是。
10. 什么成语意思是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就是一个四字成语
能者多劳(néng zhě ō láo)
【释义】:能干的人做事多、劳累也多,另指能力强的人酬劳也多。
【出处】:《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赞誉人
【近义词】:力所能及
【歇后语】:诸葛亮当伙夫;嘴吹唢呐脚打鼓
示例
官厅子上,有些同寅见了面,都恭维他“~”。(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